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8505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docx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学校礼堂及食堂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一)施工工艺:

1、基础工程

1.1机械挖土

定位放线→线寸复测→机械挖土

1.2独立基础

工程定位放线→挖土→独立基础→钢筋绑扎→支模→混凝土浇注、养生。

2、主体工程

线寸复测、放线→一层框架柱钢筋绑扎→支模→混凝土浇注、养生→一层框架梁、板支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养生。

以此顺序施工→填充墙砌筑→屋面防水工程。

3、装饰、装修工程

基层处理→复测线寸、放线→贴灰饼、冲筋、立门口、安装窗框→地面垫层→内墙抹灰→外墙装饰、装修→门窗安装→水暖、电气设备安装→内墙贴磁砖→地面面层→内墙刮大白、刷涂料→地面工程→室外护坡、台阶→清理卫生→竣工验收。

(二)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应根据复核后红线桩或坐标点准确地测量。

并应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桩位。

平面中的控制线应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间距应为30-50m,并组成封闭图形,其测量精度不低于1/1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

测量竖向垂直度时,每隔3-5条轴线选取一条竖向控制线。

各层均由初始控制线向上投测。

测量放线时,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按照设计要求,将建筑物的平面尺寸、标高、位置测放到建筑物的实建地上或建筑物相对应的位置,为施工提供各种放线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依据。

在工程定位、测量放线以前,应做好测量检验与校正,校核图纸或建设单位给定出的红线桩和水准点,如有问题马上通知设计单位处理。

在开工前应做以下测量放线施工准备:

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示的国家水准点标高或勘测设计图纸上和建设单位给定的红线桩和水准点,引入建筑物定位线和标高,并以此做为水准标高观测点,做好基础的施工放线。

1.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根据施工图确定的平面位置,用经纬仪,经过测角和测距定出纵横轴线,并往返闭合,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2)原则:

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控制点要选在易使用、安全、易保护的位置,并保证通视条件良好,分布均匀。

(3)依据现场内的导向控制点和该工程平面尺寸,沿建筑物开挖线约1.5米的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并复测合格后,作为基础施工的依据。

(4)轴线投设:

在施工中,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用经纬仪在地面上标出A、O、B三点,应在0点架设经纬仪,检查∠AOB是否等于90度,OA、OB的长度也要进行实量检核,如误差在容许范围内,即可作合理调整,用直角坐标法来测设主轴线,主轴线不能少于3个,根据主轴线用钢尺、小白线测设其它轴线。

(5)轴线控制:

在施工中,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用经纬仪把轴线投测到已挖完基坑的底部,然后再把轴线投测到地面以上的柱顶或楼板上,每个柱子中心线应测设长(列)线一条,短线一条,其投点容差为+5mm,然后根据柱子投测上来的轴线,分别测出各个不同楼层的标高。

投测时,把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上,后视柱根部轴线的标点,用正倒镜取中的方法,将轴线投到柱顶上。

当各轴线投到柱顶上之后,要用钢尺实量其间距作为校核,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2000,经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为了保证投测质量,使用的仪器一定经检验校正,安置仪器一定要严格对中、定平。

为了防止投点时仰角过大,经纬仪距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要大于建筑物高度,否则应采用正倒镜延长直线的方法将轴线向外延长,然后再向上投点。

(6)标高控制:

主体施工时,要由基础轴线相对标高点(标高固定点)引到地上柱顶,以便使柱子、梁、楼板、门窗口、室内外装修等工程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砌体工程利用皮数杆把标高引上去,在皮数杆上自+0.000起,标准柱顶、梁板、及各结构中各部位,如各层标高不同时要根据设计图纸的标高相应标出各不同楼层的柱顶、梁板及标高,利用2台经纬仪控制该楼垂直度。

则从底把标高引到顶层。

1.2高程控制网布设

(1)水准测量的方法,将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标高引入施工现场内,复设合格后,方可使用。

(2)对场内设的水准点每半个月联测一次,避免误差,相互校核。

(3)在首层平面设置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DS3水准仪往返测设,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作标记,并在旁边标注建筑标高,楼层标高的传递用钢尺传递。

1.3建筑物施工测量

(1)基槽开挖线测设

本工程场地可满足施工要求,因此本工程基础土方可充分放坡。

(2)建筑物±0.000以下施工测量

①建筑物±0.000以下轴线控制

土方施工过程中,根据各轴线控制桩结合图纸对基槽的边线随时进行确定控制,防止挖偏挖错。

同时随时对槽底标高进行监控,防止挖深。

待建筑物基础土方施工完成后,将仪器架设于槽边轴线控制桩,首先先对各控制桩进行校核,确定各控制桩点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测量。

根据各轴线控制桩向槽下引测各条控制轴线(撂底)。

将经纬仪移置槽下,对所有轴线进行方正校核,确定无误后根据图纸对各轴线进行加细。

建筑物±0.000以下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应将各控制轴线投测至混凝土上作为控制。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误差表

表1.1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5

30<L(B)≤60

±10

②建筑物±0.000以下标高控制

根据现场高程控制网将地标高控制线下返至施工层,应至少下返三点,以备进行校核。

首先对下返的三个控制点进行校核,当偏差小于2mm,可作为实测依据。

根据标高控制点作出标高控制线+500mm线。

建筑物±0.000以下标高误差控制:

测量施工各测点闭合差应小于±6mm√n,闭合差合格后,应按测站数正比例分配之。

(3)建筑物±0.000以上施工测量

①建筑物±0.000以上平面轴线控制

待建筑物结构施工至±0.000位置时,根据地面轴线控制桩对建筑物所引上的轴线进行复核,对偏差进行修改。

结构施工过程中,按照流水段,在每一施工段纵横方向各测设出两条以上的控制轴线,以便于各施工段相互闭合。

根据施工图纸将轴线及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框架柱位置、水电预留洞口位置确定在施工层上。

在每一施工层进行放线前必须对控制轴线进行校核。

确定各控制轴线准确无误后方可对轴线进行加细。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表

表1.2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5

30m<L≤60m

±10

细部轴线

±2

柱边线、门窗洞口线

±3

②建筑物±0.000以上轴线竖向投测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主要控制轴线引至结构外立面,作为向上各层控制轴线竖向投测的基线。

竖向投测采用外控法,每一层用线坠将轴线吊至施工层,作为施工放线的依据。

并用经纬仪对竖向控制轴线进行监测,防止偏差过大。

表1.3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总高

5

③建筑物±0.000以上标高控制

当结构施工至首层墙体后,应设置建筑物起始标高线±0.000线。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且应有三处分别向上传递。

施工层超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校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平面与标高线均应以墨线标定,线迹清晰准确,墨线宽应小于1mm。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表

表1.4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总高

±5

2、土方工程

2.1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第一层素填土层、第二层粉质黏土选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

2.2基坑开挖时应采取有效的护坡措施,以保证与本工程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本工程有地下水,地下结构施工前,应进行降水处理。

2.3基坑开挖时如遇坟墓﹑枯井﹑人防,软弱土层等异常情况,应通知勘察与设计单位及时处理,土方不得堆放在基坑附近,机械挖土距设计标高300㎜时应停止,待施工垫层前由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基底不得超挖。

2.4基坑开挖完成后,应通知业主﹑监理及勘察单位进行验槽,验槽通过后方可进行下到工序的施工;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侵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2.5土方开挖方法:

采用单层一次性开挖方式,一次性取土至基地标高上300mm,预留300㎜人工清土。

2.6未尽事宜应严格执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2.7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及基础短柱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地沟的施工。

3、主体工程

3.1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均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机械加工、人工绑扎成型,钢筋加工前由负责钢筋加工的施工员对加工机械(切断机、弯曲机、对焊机、调直机等)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并由机械技师所有机械性能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1)构造要求:

框架柱、梁、暗柱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为10d(d为箍筋直径)。

框架柱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方法施工。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柱的箍筋必须按柱端箍筋加密区设置,不得遗漏,如施工难度较大,可用两个半箍焊接成封闭箍,井字箍采用拉筋的形式设置,节点核心区的高度为该节点的最高梁的梁顶与最低梁的梁底范围,梁柱的拉筋应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纵向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的箍筋要绕过两根纵筋,弯钩长度应相应加长。

当梁支承在柱上时,梁的主筋应放在柱的主筋内侧,当梁侧边与柱侧边齐平时,梁外侧纵向钢筋应在柱附近按1:

12自然弯折,且从柱纵筋内侧通过或锚固。

主次梁交叉处:

主梁箍筋应贯通设置,在次梁两侧的主梁中应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直径和数量见配筋图。

当梁上皮平时,次梁上部筋在主梁上部筋之下,当梁下皮平时,次梁下部筋须放在主梁下部筋之上,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均设附加抗剪箍筋,做法见图集16G101-1。

当梁的腹板高度≥450㎜时,梁侧面应设置纵向钢筋或抗扭钢筋。

梁箍筋和预埋件不得与梁纵向钢筋焊接。

当现浇板上砌筑轻质隔墙时,且当板短边尺寸≤2000,应于隔墙下板底并沿隔墙方向设2φ14@50加强筋,当板短边尺寸>2000时,设2φ14@50加强筋,未注明现浇板分布筋均为φ6@200。

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5d,且伸入梁中心,当HP235级钢筋时,端部另加弯钩,当HRB335级钢筋时,端部不加弯钩,板的中间支座上部钢筋(负筋)两端设直钩,板的边支座负筋一般应伸至梁外皮留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如已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直钩长度同另一端,如不满足时,此端加垂直端至满足锚固长度,当HPB235级钢筋时,端部另加弯钩,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置上排,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须置于梁的下部纵筋之上。

板上孔洞应预留,避免后凿,后浇设备管井处,板的钢筋不应截断,待设备管道安装完毕后,应采用不低于板砼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砼浇筑完成。

板内预埋管线时,管外径不得大于板厚1/3.当管线并列设置时,管道之间水平净距不应小于3d.当有管线交叉时,交叉处管线的砼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当预埋管线处板顶未设置钢筋时,应在管线顶部设置防裂钢筋网。

一般结构平面中只示出洞口尺寸,大于250mm的孔洞,施工时各工种必须根据各专业图纸配合土建预留全部孔洞,当孔洞尺寸≤250mm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板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250mm时,应设洞边加强筋,按如下要求施工,洞口每侧各2根,其截面积不得小于被洞口截断之钢筋面积,且不小于2φ12,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以及双向板的两个方向沿跨度通长,并锚入梁内,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洞口加强筋长度为洞宽加两侧各35d,悬挑板主筋遇洞口而不满足锚固长度要求时应锚入边梁内,锚固长度为35d。

梁、板上设备专业钢套管应预留不得后凿,如结构施工图中未给出的应按设备专业图纸预留。

(2)施工要求:

施工中除应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外,还应与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结合施工技术装备及施工工艺对结构方案构造处理等进行全面考虑,严格按图施工。

在结构施工中,不宜以屈服强度更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主要钢筋,当需要替换,宜按钢筋的实际屈服强度进行换算。

从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屈服强度的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钢筋混凝土构件上所有孔洞,套管预埋件,必须配合相应专业图纸预留,并应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仔细核对,所有洞口一律不得后凿。

防雷接地作法见设备专业图纸(与钢筋焊接、且不得破坏钢筋强度)。

施工柱、梁、墙时应严格参照(国家标准图集16G101-1),如因施工难度大或设计图纸与图集不符的情况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3.2模板工程

主体柱、梁、板、剪力墙的模板,全部采用定型木模板。

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再拆模,模板二层一倒用。

在支模过程中,采用12mm厚模板,支模时必须严格按图纸施工,各部位结构几何尺寸要准确。

支模中,模板支撑必须牢固可靠,在模板拼缝处采用胶袋纸粘贴,以保证缝隙严密。

支模时,在支撑下必须垫二层垫板,用大头模子夹紧。

以防梁、板下沉,变形,并影响结构质量和安全性,也便于拆模。

模板支完后,梁、板、柱、墙的几何尺寸必须正确,要符合设计要求。

(1)柱子模板

柱子模板尺寸大小依据柱子截面尺寸,在现场配置,定型模板,竖向用50×80木龙骨,外围用钢管做箍。

①工艺流程:

弹柱位置线→焊定位筋→安装柱模板→安柱箍→安斜撑→最终固定。

②在柱四边离柱面11cm处的地面上预埋钢筋支杆,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止位移。

③安装柱模板:

模板按柱子大小,预拼成一面一片,就位后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然后用专用配件将两片模板连接卡紧。

④安装柱箍:

柱箍用50×80mm木方及φ14的加固螺栓制成,柱箍间距70cm。

⑤安装柱模的斜撑和拉杆:

柱模每边设3道斜撑,斜撑一端安一个可调节头固定于事先预埋在楼板内的钢筋环上,用经纬仪控制,用可调节头校正模板垂直度,柱模每面设两根拉杆与地面夹角成45度。

⑥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

(2)梁模板

采用定型模板,50×80木方配制成梁帮梁底模板。

规格尺寸要精确,加固梁帮采用双钢管对拉螺栓,梁上口用钢筋支撑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梁下部支撑采用满堂脚手架,设水平拉杆和斜拉杆。

模板安装时按要求起拱。

①柱头模板采用模板现场制作。

②工艺流程:

弹线→支立柱→调整标高→安装梁底模→绑梁钢筋→安装侧模

③柱子拆模后在混凝土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

④安装梁底之前,支柱下部垫通长脚手板,(首层回填土应夯实,必要时垫两层通长脚手板)支柱上部垫10cm×10cm方木,支柱加水平拉杆,离地50cm设一道,以上每隔2m设一道。

⑤支柱标高调整后,安装梁底板,并拉线找直,梁底起拱,当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梁底按1/1000~3/1000起拱。

⑥梁筋绑完后,安装柱头模板及两侧梁侧模板,并用三角架支撑固定梁侧模板,间距500mm,当梁高超过60cm时,加穿梁螺栓加固。

柱头模板与柱,用钢管柱箍固定。

(4)楼板模板

支撑采用满堂脚手架,纵横间距为1000。

①顶板采用木模板,板缝拼接缝隙用胶条粘严,保证接缝严密,条边不要突出模板面,防止夹入混凝土内,以达到顶板较好的观感质量。

顶板支撑使用碗扣架管加调节支托支撑。

②工艺流程:

找平垫板→支立柱→安大小龙骨→铺模板→校正标高。

③顶板模采用碗扣架管支撑,支柱下垫50厚通长脚手板,支柱应垂直,立柱要左右成行,便于荷载传递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立柱水平设两道拉杆。

④支柱间距主次龙骨方向均为1200mm。

大龙骨规格100mm×100mm,间距同立柱间距,小龙骨规格50mm×80㎜间距为200mm。

调节支柱高度,将大龙骨找平,然后铺小龙骨。

⑤铺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要刨平,超过4m跨开间起拱。

每开间起拱数值由工长在技术交底中交代清楚。

木模板压梁侧模并与梁侧模板面平,用铁钉钉好,板面要平,板缝要严。

⑥顶板模平整采用在柱竖筋抄好的50线,拉线进行控制。

⑦顶板预留洞口,在顶板铺完模板之后,根据图纸上的位置弹好墨线,把预制的木盒安装上并用钢钉钉牢,防止偏移。

(6)模板安装的要求:

①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②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③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④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7)允许偏差控制

允许偏差控制表

表4.5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5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尺量

4

柱、墙、梁

+4,-5

5

层高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7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8

表面平整度

5

靠尺、塞尺

9

预埋管、预埋钢板

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1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10

拉线、尺量

11

尺寸

+10,0

12

插筋

中心线位移

5

尺量

13

外露长度

+10、0

(8)模板拆除:

主控项目:

底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1

≤2

≥50

2

>2,≤8

≥75

3

≤8

≥75

4

悬臂构件

——

≥100

(9)成品保护

①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②保持模板本身的整洁及配套设备零件的齐全,运输时防止碰撞墙体,堆放合理,保持板面不变形。

③模板运输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碰砸楼板及其他已施工完的部位,用撬棍调整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面的砂浆找平层。

④拆除模板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防止混凝土墙面及门窗洞口等处出现裂纹。

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撬棍硬撬模板,防止将墙面撬花,影响墙面外观。

⑤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⑥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不应集中堆放,防止出现对楼板的损伤。

⑦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3.3混凝土工程:

使用商品混凝土。

(1)混凝土浇注: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

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以堵严,对局部木模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采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每一个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表面呈浮浆和不再沉落。

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深度应不小于50mm。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在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的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

混凝土浇注时,特别要注意各个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梁、柱接头处必须按柱的强度等级施工。

当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时,梁柱节点处的砼按以下原则处理:

以砼强度5.0KN/㎜²为一个等级,凡柱砼强度等级不超过梁板砼强度等级的2级时,梁柱节点处混凝土可随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起浇筑。

当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混凝土两个等级及以上时,梁柱节点处混凝土应按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单独浇筑。

此时,应先浇筑柱的高等级混凝土,然后再浇筑梁的低等级混凝土。

也可以同时浇注,但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高等级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或在节点砼初凝前及时浇筑梁板砼,并加强砼的振捣和养护。

混凝土施工应连续进行,若留施工缝时,其位置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

板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任意一处,留直槎。

梁的施工缝留在跨中1/3范围内。

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cm处。

柱子施工缝留在柱顶、板下10cm处。

梁、板、柱接槎时,先浇注2-3cm与混凝土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把同标号混凝土的石子去掉)。

注:

接槎处混凝土表面要凿毛,剔除松动石子,浇注前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湿润后再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必须不大于2米,当超过2米时,必须使用溜灰斗或串筒,防止混凝土离稀或超高具有一定压力,而造成模板变形等,必须保证梁、板、柱和电梯井墙的几何尺寸和混凝土的质量。

外露的现浇钢筋砼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长度超过12M时,应设置伸缩缝,缝宽20㎜,伸缩缝水平钢筋应断开。

混凝土浇注时,特别要注意留好钢筋保护层。

(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前要专门培训振捣工,有振捣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振捣,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得大于30cm,做到快插慢拔,直到表面出浆为止,梁、板浇注应采用赶浆法,使用振捣棒时,不允许将其支撑在结构钢筋上或碰撞钢筋,不准靠在模板上振动。

柱子混凝土振捣:

柱子混凝土振捣时除采用以上方法外,还要采用人工看模的方法,当混凝土浇筑50cm时,上边要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下边用人工用木锤敲击模板,使柱的混凝土充分得到密实。

操作人员要站在脚手架板上操作。

分班日不间断作业,不能任意留施工缝。

每个工作段最好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养护,采用自然养护法,设专人浇水养护,经常保持湿润,养护期不少于7昼夜,塑料布或草帘子覆盖。

养护混凝土浇水次数,气温在20℃以上时,开始三昼夜每3小时浇一次水,夜间浇水二次。

(6)试块留置

混凝土试块留置要求在混凝土的浇筑点随机取样制作。

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抗渗混凝土在500立方米以下时,留置两组抗渗试件,每增加250-500立方米。

混凝土,应增加留置两组,留置的两组试件,其中一组在标养室中养护,另一组与现场同条件养护。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4墙体砌筑工程

(1)材料要求

①外墙:

300厚蒸压加气砼砌块﹙物理性能:

干密度<600㎏/㎡,强度级别≥A3.5,导热性≤0.20W/﹙㎡。

K﹚。

内墙:

200厚轻质陶粒砼空心砌块;隔墙︰100厚轻质陶粒砼空心砌块。

砌体材料的质量、品种、规格、容重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进场后现场取样进行试验。

其产品龄期应超过28d。

②水泥:

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选择,需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不超过3个月,严格使用超期水泥。

水泥进场后应按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保持干燥,待复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砂子:

使用中砂北过筛,其中不得含有杂物,含泥量不得超过3%,进场复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石灰膏:

石灰膏的表面密度为1300~1400kg/m。

(2)填充墙砌筑

砌筑前,墙基层经验收合格;灰渣杂物及高出部分清除干净。

按砌块每皮高度制作皮树杆,并竖立于柱部位,在两相对皮数杆之间拉准线。

砌筑时,先按墙段实量尺寸和砌块规格尺寸进行排列摆块,不足整块的可锯截成城要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