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8596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docx

真题押真题中考真题语文第4篇

 

【真题押真题】2019中考真题:

语文(第四篇)

各地市中考正在火热进行中,新鲜出炉的中考真题也是各有特色,但其中更是不乏频频出现的香饽饽,比如《朗读者》节目中的主题,就有不少地市命题了:

2019衡阳、2019内江的中考作文考查的主题相近,与《朗读者》节目中的主题词“遇见”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2019兰州中考作文题目“不期而遇的温暖”,是不是也很眼熟呢?

对,就是“撞脸”啦!

下面请随小编再搜一搜各地考题,说不定下一个与真题“撞脸”的人就是你哟~

作文——半壁江山

一、(2019绍兴20题60分)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

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

出发,才能到达。

——朱兆瑞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叔本华

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

——QQ经典说说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狄更斯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

【审题指导】阅读提示语及材料可知,“出发、开头、开始、起点”都可理解为事情的开始,对目标的追求,面临的考验等;“到达、结尾、结束、终点”都可理解为事情的结束,理想的实现,成功的喜悦等。

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联的。

【推荐:

山西、河南、广东省卷、广西四市、沈阳、贵阳、云南省卷、昆明】

二、(2019眉山22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

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审题指导】根据提示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可知,考生写作时应以“我”为中心,先写出“谁”陪伴了“我”;“让岁月多了一份”即“陪伴”给“我”的影响。

考生可参考提示语中的“谁”的范围以及他们的“陪伴”带给“我”的影响,也可延伸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人或物对自己的陪伴以及带给自己的影响,重点要写“陪伴”带给自己的影响。

【推荐:

河北、河南、山西、广东省卷、遵义、沈阳、昆明】

三、(2019德州27题50分)你的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车站,你总会去过吧!

它是起点,也是终点。

那人,让你难以忘怀,却擦肩而过;那事,让你疾首痛心,却如影随形。

挥手,洒脱地告别天边的云彩;拥抱,无力地挽留指间的细沙。

走时,你携着清风朗月;回来,依旧翩翩少年。

你的故事在车站,我已泡好一杯茶,想慢慢地品……

请以“车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此题以考生常见的“车站”为题,提示语中也列举了一些车站常见的场景,结合生活实际和导语所述可知,车站是一个人来人往,有喜有悲的地方,车站更是每一个人走出学校,离开父母,融入社会的必经之地,“车站”也一定发生过很多故事,有的能触动你的心情,有的能使你从中受到启示。

考生可联系自身生活,挑选一件与“车站”相关且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进行叙写。

【推荐:

河北、河南、山西、云南省卷、广东省卷、遵义、沈阳、昆明、福建】

四、(2019济南23题50分)按要求作文。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从提示语中可以发现,“醒”有“苏醒、唤醒、觉醒、警醒”的意思,“醒”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某个(些)人、某件(些)事、某种事物的触动而生发感悟的过程;“醒”是一个人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的提升过程,是一个人学识、品格、信念……自我完善的过程。

【推荐:

北京、山西、河北、河南、遵义、武汉、黄冈、昆明】

五、(2019台州20题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马云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在做,你在看”。

马云一直在做,最终,做出了“阿里巴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审题指导】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我在做,你在看”,“我在做”使马云做出了“阿里巴巴”,而“你在看”,可能最终一事无成。

这里将“做”和“看”进行对比,表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大于空想,可知,所有的成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做的结果。

文言文阅读——突破瓶颈

【推荐:

云南】

1.(2019广州9~11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3)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停数日,辞去/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2)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

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答案

1.

(1)B

(2)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A

【推荐:

云南、贵阳广西四市】

2.(2019成都5~8题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棹数小舟棹:

划船

B.不亦颠乎颠:

通“癫”,疯狂

C.渐激渐深激:

猛烈

D.转转不已已:

停止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求石兽于水中能谤讥于市朝

B.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

C.至石之半怅恨久之

D.如其言其如土石何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

2.

(1)C

(2)A(3)B(4)D

【推荐:

山西陕西河北长春武汉】

3.(2019山东青岛10~14题12分)文言文阅读。

《孝经》云:

“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

十九为诸生,受业于校①。

性至孝,父疽②发背,亲自吮舐。

老得瞀眩③疾,敬臣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

关保之变,挈④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

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⑤之。

抑亟⑥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

而其父被虏去,不知所之。

或语之曰:

“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

”抑曰:

“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校:

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

毒疮。

③瞀mào眩:

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

带领。

⑤斫zhuó:

砍。

⑥亟jí:

急忙。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抑亟以身蔽母蔽:

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之:

去,往

C.或语之曰或:

有人

D.汝慎无往就死也就:

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而其父被虏去

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B.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其一犬坐于前(《狼》)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B.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C.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D.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掳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

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

①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②抑曰:

“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答案

3.

(1)D

(2)A(3)B(4)C(5)①稍微听到点咳嗽声,立即起来询问。

②孙抑说:

“我怎么可能因为害怕死亡就放弃救我的父亲呢?

4.(2019浙江衢州18~21题10分)文言文阅读。

白水素女

[东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

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

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

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

端谓邻人为之惠也。

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

邻人曰:

“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

乃到灶下问之曰:

“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

”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

“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

而卿无故窃相窥掩。

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

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

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

”端请留,终不肯。

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出居:

单独居住。

②愍(mǐn):

同情、可怜。

③权:

暂且、姑且。

(1)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3分)

(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

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3)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

(2分)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

④后任至令长云。

(4)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

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

(3分)

答案

4.

(1)(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2)D

(3)②①④③

(4)此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

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有优秀的品质,得到贵人帮助,改变了命运。

5.(2019山东威海11~13题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3)题。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为正?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选自《论语·子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有地隐然而高②卫君待子而为政

B.①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①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②学射于甘蝇

D.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

(2分)

答案

5.

(1)D

(2)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

(3)名正言顺示例:

①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开车兜风了。

②选举结果公布了,苏同学得票最高,名正言顺地成为学生会主席。

【推荐:

福建沈阳昆明河南】

6.(2019甘肃庆阳17~20题12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1)~(4)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庄公亦列阵相持。

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

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

曹刿制止曰:

“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

“有敢喧哗者斩。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能退后。

少顷,对阵鼓声有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

鲍叔牙曰:

“鲁怯战耳。

再鼓之,必走。

”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

“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

”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

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

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

“未可也,臣当察之。

”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

“可追矣。

”庄公乃驱东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

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徧()

③再鼓之,必走()

④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于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2分)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3分)

答案

6.

(1)①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②通“遍”,遍及、普遍。

③击鼓进军。

④快,急速。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

(4)【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7.(2019四川巴中15~19题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

(1)~(5)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②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

指唐太宗。

②守成:

保持成就。

③草昧:

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

不注意,不重视。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1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空1分,共3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人则无法家拂士

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知守成之难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C.国恒亡/今亡亦死

D.征与吾共安天下/安求其能千里也

(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每句2分,共4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7.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①起,指被任用②通“弼”,辅佐③谁,哪一个

(3)A

(4)①内心困苦,思虑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5)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古诗词鉴赏——难点不难

【推荐:

陕西、黄冈】

★类别:

思乡诗

1.(2019山东德州11~12题6分)

(一)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3分)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

答案

1.

(1)答案示例:

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腮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共3分)

(2)答案示例:

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

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共3分)

2.(2019山东滨州11~12题4分)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2.

(1)示例:

燕子归来,傍依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评分:

共2分。

画面合理,语言顺畅即可。

(2)思念家乡(评分:

共2分。

★类别:

送别诗

3.(2019山东济宁11题4分)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

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分)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2分)

答案

3.

(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嚣,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宁静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名著阅读——经典必考

【推荐:

河北、陕西、遵义、长春】

1.(2019衡阳5题4分)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裙衩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本段文字节选自(人名)创作的《》(作品)。

(2分)

(2)“裙衩”指的是谁?

她因何“为子怀恨泼猴”?

(2分)

答案

1.

(2)吴承恩西游记

(2)铁扇公主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的孩子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为童子,因不得与父母相见,所以怀恨孙悟空。

【推荐:

河北、陕西、福建、遵义】

2.(2019凉山州23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回过头来听听。

我看见果子正在成熟的树木。

我听见夜莺在半里以外的树林里歌唱。

看不见什么邹东海的人影,也听不见任何人走近的脚步;可是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