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620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弄(sì)讷讷(nè)脚踝(huái)

B.拆散(chāi)熬过(áo)并蒂(tí)

C.攲斜(qī)菡萏(dān)步履(lǚ)

D.分歧(qí)徘徊(pái)搁下(g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

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

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

它是如何产生的?

又该如何去预测?

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诗歌风格平淡质朴,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被后人誉为“诗仙”。

B.马致远是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写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C.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们的新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肯定,由此可见这次尝试是成功的。

B.承蒙新老客户的支持和爱戴,产品的销量逐年增加。

C.为了促进销售,购买本公司产品的消费者人人有赏。

D.下午,我将莅临贵单位考察合作事宜。

二、句子默写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③《论语》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

④《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

⑥《次北固山下》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春》: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

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

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

夜已深,我先下了。

我正欲对他说一声“晚安”,却发现他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

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么?

连跟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或许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

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

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

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家的客厅里了,便又“咚咚”往上跑。

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

看我又上来,就问我有何事。

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中。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在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的说:

"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

“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

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

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

“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

”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

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

“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

”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

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

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

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

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

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

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

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8.本文写了三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9.第(5)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

10.第(6)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分析其表达效果?

11.第(8)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其作用?

古井

①我的故乡村东头,有一口古井,究竟修于何年,已无从考查了。

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没有一丝儿咸味。

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淳美的乳汁养育着平原的儿女。

②我家距古井十几米远。

每日里,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从我家门前络绎不绝的闪过,桶儿、筲儿发出的吱悠吱悠的响声,像一支快乐而优雅的乡间小曲,不时传进我的耳朵。

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刚落下一场金色的雨。

③东邻有一对年过六旬、相依为命的老人。

男的,是个老党员。

在抗战时期,腿负过伤。

一瘸一拐;女的,是个老妇,又老又瘦,身子单薄得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

老两口只有一女,在外地教书。

乡亲们晓得这两位老人用水难,今儿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挑一担。

老人院里的那个大水缸,长年不空,总有满缸的水。

两位老人多次表示,对帮着挑水的人要给予一定的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那口古井给人们付出了多少?

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报酬。

④故乡的古井啊,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古井只占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它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它不争地位,不计报酬,对人们无所求,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2.第①自然段中“淳美的乳汁”具体指的是什么?

13.第③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事?

用一句话概括。

14.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15.第④自然段赞美了古井怎样的美好品格?

玩手机

(新闻链接):

新闻一:

前不久,外地市民张先生家的一次家宴因为手机不欢而散。

原因是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等一大家子人相约到爷爷奶奶家中吃饭,饭桌上,爷爷多次想和孙子孙女们说说话,但他们个个捧着手机玩游戏、刷微博,对老人的话语没有丝毫响应。

备受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啪”地摔碎了眼前的盘子,撂了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便生气地回了房间。

新闻二:

2014年3月26日晚,重庆巴南区鱼洞一名小伙去超市买东西的路上,他边走边玩手机,玩了游戏又聊QQ和微信,一脚踏空掉下10米高堡坎,把腿摔断了。

(漫画印象):

 

(相关调查):

加拿大的统计显示,在12—19岁之间的加拿大少年中,61%都拥有手机,不少孩子甚至用它“煲电话粥”。

一项校园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学生中的手机拥有率为:

小学1—3年级10%,4—6年级30%;初中生70%;高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专家观点):

“现如今,不让人用手机不太现实。

”天津医大总医院、环湖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勉表示,要拒绝变成“手机人”,关键是正确使用手机、戒掉手机成瘾。

张勉建议,摆脱手机困扰可尝试通过如下“戒断”方法:

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选一部功能单一的手机;把手机放在包里而不是总拿在手上;和亲友聚会时,把手机暂时“没收”,在规定时间内不允许用手机,并用做游戏等其他方法让大家把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出来。

天津中医二附院康复科主任郭振强建议,玩手机应至少每30分钟休息一会儿,然后要用清水洗眼,放松颈、肩、手指、手腕。

同时,还可多进行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

听音乐、散步、郊游、运动健身等,注重日常与人交谈沟通,多读书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

17.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玩手机有哪些危害。

(至少三条)

18.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手机无线通信产生的辐射吞噬着孩子的健康,说明手机的普及没有太大意义。

B.调查统计显示,手机的使用者年轻化,将近一半的青少年都拥有手机。

C.(新闻链接)中新闻一说明,老年人不喜欢使用手机。

D.专家告诉我们,要拒绝变成“手机人”,关键是正确是有手机,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19.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怎样戒掉手机瘾提出一条建议。

四、文言文阅读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寒雪日内集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③撤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3.“古道西风瘦马”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简要分析。

24.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想,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远离家乡的地方”。

六、综合性学习

25.综合性学习。

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

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你所在的城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

(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你想给中学生在交网友方面一些什么建议呢?

有些学生说:

“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

”还有的学生说:

“有许多话不便向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会顿感轻松和宽慰。

”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竟学会了逃课,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3)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个辩论赛。

如果你是正方,请你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好处有哪些。

七、作文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

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

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记叙经历,编写故事,也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侍”应读shì;B项“蒂”应读dì;C项“萏”应读dàn。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加点词语使用错误,“吹毛求疵”是个贬义词。

此处不能贬义褒用。

视频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B.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得”;

D.语序不当,改为“我市很多学校”。

故选A。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A项把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B项句号应移到下引号前面,D项顿号改逗号,连续出现语气词,语气词后用逗号,不用顿号。

5.A

【解析】试题分析:

A项“李白的诗歌风格平淡质朴”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李白的诗歌风格不是平淡质朴,而是豪放俊迈。

6.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句子的表达。

A.正确。

B.项中“爱戴”用词不当,“爱戴”一般用于人。

C.项“人人有赏”不当,地位高的人给地位低的人成为“赏赐”,这里不存在地位高低。

D.项“莅临”是下级对上级光临时使用的敬语,不能用于自己。

据此,答案为A。

7.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②潮平两岸阔③其不善者而改之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⑦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萧瑟、乐之者、酝酿、君、夜郎”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睛】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8.示例:

我去拜访一位前辈,在告辞时,老人等“我”走远了再关门

9.示例:

因为老人对“我”的尊重、关心。

(意近即可)

10.示例:

动作描写。

“扔”、“摔”两个动词表明当时“我”因为误解儿子而显得非常气愤,刻画出“我”急躁、粗暴的性格特点。

(意近即可)

11.示例:

比喻。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后的震撼、愧疚。

【解析】

8.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本文共写了三件事,第1段是第一件事;3、4段写的是第二件事;6~8段叙写了第三件事。

阅读三、四自然段,叙写的对象是“我”和“前辈”;事件是“我去拜访前辈”;结果是“告辞时,老人等我走远了才关门”。

据此概括即可。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要考感知文意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

“等你走远再关门”一句话表现了老人对“我”的尊重、关心和体贴。

因此让“我”感到温暖。

10.试题分析:

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运用了动作描写,“扔”“摔”两个动词表明当时“我”因为误解儿子而显得非常气愤,准确而传神刻画出“我”急躁、粗暴的性格特点。

11.试题分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

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语句“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

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把“儿子的话”比作“一道闪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后震撼、愧疚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12.示例:

“淳美的乳汁”具体指的是清凉可口的井水。

13.示例:

村里的人不要报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

(意近即可)

14.示例:

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挑水时和谐、温馨的画面(意近即可)

15.示例:

不争地位,不计报酬,对人们无所求,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意近即可)

【解析】

12.试题分析:

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第①自然段中“淳美的乳汁”是比喻的说法,可对“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没有一丝儿咸味”这句话概括作答。

1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第③自然段叙写的对象是“一对年过六旬、相依为命的老人”和“村里人”;事件是“村里人义务为老人担水”。

据此概括作答。

14.试题分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

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语句“桶儿、筲儿发出的吱悠吱悠的响声,像一支快乐而优雅的乡间小曲”,把人们挑水时发出“吱悠吱悠的响声”喻为“乡间小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挑水时和谐、温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场景的喜爱之情。

15.试题分析:

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可是,它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它不争地位,不计报酬,对人们无所求,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一语句概括作答。

【点睛】

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

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

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16.示例:

玩手机的低龄化、危害性和戒掉手机瘾的方法。

17.示例:

①视力下降;②疏远亲情;③危害身心健康;④导致注意力分散而出事故。

18.D

19.示例:

多读书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

(言之成理即给分)

【解析】

16.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本材料内容的概括。

【新闻链接】讲述是的玩手机的危害;【漫画印象】反映的是对玩手机的痴迷;【相关调查】结论是大多数的学生都有手机;【专家观点】重点介绍戒掉手机瘾的方法。

据此概括作答。

17.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本,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玩手机危害作答即可。

如:

玩手机使亲情疏远;身体健康受到伤害;长时间玩手机损伤眼睛;造成“手机瘾”等。

18.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说明手机的普及没有太大意义”的说法且与现实不符,文本中也没有根据。

选项不符合文意。

B.【相关调查】中并没有表明“手机的使用者年轻化,将近一半的青少年都拥有手机”。

C.【新闻链接】材料一中,写因子女玩手机而使爷爷备受冷落,并不能说明老人不喜欢手机。

D.【专家观点】从“要拒绝变成‘手机人’,关键是正确使用手机、戒掉手机成瘾”来看,选项D的说法与原文吻合。

据此,答案为D。

19.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本题作答围绕着能“戒掉手机瘾”提建议,只要切实可行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20.①家庭聚会②文章的义理③相比④趁、乘

21.①一会儿,雪下得很急,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②这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2.我认为“柳絮”一喻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状态,“柳絮”是轻盈的,而“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解析】

20.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内集”是“家庭聚会”;“因”是古今异义词,“趁、乘”的意思。

2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俄而(一会儿)、骤(急)、何(什么)”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即(就是)、之(的)、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22.试题分析:

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句的特点分析作答。

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

其原因是:

比喻讲究形似,大团大团的雪花落下,倘若有风,则会漫天飞舞。

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

纷飞的白雪和因风起的柳絮,都给人以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

用"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可谓形相似,景相同。

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又有别,“撒盐空中”即使轻风起时也不能随风飘扬。

用来比喻“白雪纷纷”并不是很恰当。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