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622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8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河南某乡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濮阳县****乡卫生院病房楼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

濮阳县****乡卫生院病房楼

建设单位:

濮阳县****乡卫生院

编制单位:

河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

2009年2月9日

 

一、主要施工方法

一、工程概况

1、概述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600.62m2,主体建筑三层。

建筑檐口高度11.4米,楼型为“一”型。

本工程为三类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全现浇钢筋砼砖混结构。

2、基础工程

(1)基础依不同部位采用了筏板基础形式,厚0.4M。

砼强度等级为:

垫层C10,筏板基础采用C30、S8,板、梁C25,柱C25其它均为C20。

(2) ±0.000以下砌体为370厚粘土砖,采用M10水泥砂浆。

3、主体工程

(1)为砖混结构,构造柱砼强度等级C25

(2)基础砌体为红砖砌体240厚,+0.000~6.6米标高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标高6.6米以上及女儿墙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

(3)楼地面采用钢筋砼现浇板结构。

4、装饰工程

(1)外墙:

水泥砂浆打底,面层为外墙涂料。

主楼四面为浅黄色外墙涂料,分隔缝采用黑色分隔条。

(2)内墙:

卫生间为水泥砂浆内墙(05ZJ1内墙11),白色陶瓷砖墙面;其余为混合砂浆内墙(05ZJ1内墙4),均刷888仿瓷涂料面层。

(3)楼地面:

卫生间均采用防滑地砖楼面,其余采用普通地砖楼面。

(4)屋面:

为不上人屋面,做法见05J1屋10。

(5)门窗、油漆:

窗为塑钢推拉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内门为防火门及普通胶合板门,油漆为浅咖啡色漆。

5、安装工程

给排水包括:

生活给排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

电气包括:

电气照明、动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

二、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

基础施工阶段,模板、钢筋工程按照总体流向进行。

砼施工过程中,筏板、墙体、顶板砼均按照总体流向一次浇筑。

为了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可以将每个施工队的操作工人定岗定位,从一层至顶安排到同一断面负责同一部位施工,使其不断总结熟练、精益求精地做好工作,从竖向构件--柱的施工开始,到水平构件---梁、板的施工结束,相互搭接,穿插进行

(1)、竖向构件的施工顺序

所有竖向构件的施工均按照图1给定的顺序开展工作,尤其是各检查验收程序,以及应当办理的其它有关手续。

(2)、水平构件的施工顺序

在主体结构中,竖向构件的定位放线工作结束后,紧接着就进行水平构件的定位放线工作。

当竖向构件施工的同时,水

平构件的支架搭设等工作就可以插入,只要从中间向四周进行,留出竖向构件的工作面即可。

具体施工顺序详图2。

由于部分梁的高度较大,因此梁底模铺设完毕,梁筋绑扎好后,应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侧模支设及加固,并同时绑扎板筋;按照正常程序,此时应当办理隐蔽记录,但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要求,也可以在板筋绑扎完毕后的验收程序认为合格,并在签署砼浇灌令之前一道办理水平构件隐蔽记录。

在最后一次验收程序中,主要包括板筋的隐蔽验收、水电管线的隐蔽验收和模板验收、支架强度/刚度验收等内容。

2、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1)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

①根据本工程平面的实际情况,我公司配备激光经纬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准仪及激光铅垂仪,以确保工程测量的精确性。

测量仪器在工程使用前,专门进行一次检测校核,确保测量精度。

②复核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及水准点,以确保坐标、高程控制的准确性。

(2) 轴线控制

①工程开工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红线图和建筑物的设计坐标,利用主轴线法测出平面控制网。

根据本工程纵向尺寸较长的特点,先定出四条平面控制网的主轴线,并进行方向校正,使纵横轴线严格垂直,并将其引伸至施工建筑物的5m以外不被扰动的地点,设置控制引桩;用1.2m长的φ25钢筋打在地下,周边用细石砼包住,使之不被扰动,在头上用钢锯锯成十字丝,交叉点即为标准控制点。

以此条控制线为基准,再建立轴线控制网,设置控制桩,确定纵横轴线位置。

②基础施工前依据平面测量控制网,采用外控法,投测出各轴线,并用经纬仪及测距仪进行检查、复核。

③结构施工出标高±0.000以后,采用外控与内投法相结合,投测出各轴线。

用激光铅垂仪作垂直向上传递控制。

即先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在建筑物内设10个控制点。

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每层在相应的位置上留一直径为200mm的圆洞口,在首层测控点处架设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激光铅垂仪发射出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红色光班点离靶心最小之点,即为此层上的一个控制点。

其余控制点用同样方法向上传递。

同时在建筑物之外的轴线引桩上安置激光经纬仪进行施工复核。

采用延长线法(即外控法)向上引测建筑物轴线。

同一轴线上要用经纬仪的盘左及盘右方向各投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正确值。

把内投法放线和外控法放线互相做一复核,能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测量放线的准确性。

(3) 高程控制

根据规划勘测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临时固定的水准点,要把绝对标高换算成相对标高。

主体一层施工完毕,将控制标高引测到边柱及墙体阳角处(每一施工段不少于二处),做油漆三角标志,要求标志准确,清晰平直,并在标志旁边写上该标志的相对标高。

在施工楼层时,用标准钢尺(已校验)顺着边柱向上垂直测量,用激光水准仪相互检测这三点,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对整个

楼层进行抄平。

层高标高测量偏差不得超过±3mm,建筑物全高(H)测量偏差不得超过3H/10000。

(4)沉降观测

设置沉降观测点以观测建筑物是否沉降均匀,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该建筑物共埋设4个沉降观测点,共埋设二次,在基础筏板钢筋施工完设一次,主体一层开始施工时再埋设一次。

基础沉降观测点埋设在砖胎膜内侧与筏板基础外墙的外侧,主体沉降观测点埋设在构造柱上。

水准基点设在远离建筑物30m以外处,沉降点埋设后要作好保护,以免在施工中遭受损坏而影响观测成果的连续性,沉降观测的时间和要求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

沉降观测图,在地下室施工前,根据情况绘制。

沉降观测要求:

基础筏板开始浇砼前观测一次,地下室顶板施工结束后再观测一次。

主体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并做详细记录。

如发现沉降突变或严重倾斜等特殊情况,应立即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处理。

(5)测量成果及精度要求

测量基准点是上部结构定位放线的依据,因此各基准点必须精确投设,用J2-JD激光经纬仪,2个测回较差应≤2mm,并取中数作为控制值;各控制基准点投出后,应根据图形关系检查角度、距离和方向等相互关系。

各测量控制基线偏差不大于2mm,距离误差1/15000;角度观测,用J2-JD激光经纬仪,每个角2测回,其误差不大于±9”~15”。

3、土方开挖

该工程筏板基础挖深1.6米,土方采用放坡大开挖,放坡系数为1:

1。

施工拟采用1台液压反铲挖掘机开挖。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做相

应的处理措施。

为减少基坑开挖对已有建筑物和管线的影响,按先地下后地上和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1)土方分三层开挖,采用反铲挖土机,人工配合修坡清底,自卸汽车运土。

(2)挖掘机挖至高出基坑底设计标高200mm时,应停止再挖,以防对基坑及边坡土方的扰动、影响地基土的性能。

承台基坑采用人工不放坡挖土,边挖边运至挖土机附近,由挖土机挖出运走。

(3)不得扰动地基土,扰动土必须清除,清除后超挖部分回填中粗砂,技术要求与地基处理回填中粗砂要求相同。

(4)基坑开挖中若发现其它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会同施工、建设、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措施。

(5).基坑开挖过程中要注意边坡稳定,当基坑(槽)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要有降排水措施。

(6).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和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7).基坑应符合下列要求:

天然地基应不被扰动,地基要满足设计要求。

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为±20mm。

基坑底部尺寸不得影响构筑物的施工并不小于设计规定要求。

4、筏板基础施工

底板上层钢筋网的支承“马凳”不得直接支承在垫层上,而应该支承在下层钢筋网上,避免形成上下贯通的渗透点。

由于底板厚度为0.4M,为避免混凝土浇注后,砼内外温差过大,出现开裂现象,采取如下措施:

在混凝土中掺加UEA膨胀剂;

加强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筑振捣时先用刮杠整平,待初凝后,手按有印又未终凝前,用铁滚在两个方向来回滚动各2~3遍,然后再用抹子抹平压光,达到封闭表面收缩(干缩)裂缝的效果。

砼浇注后采取有效的养护保温措施,减小砼内外温差。

5、钢筋工程

(1)Φ18及以上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其余采用对焊连接。

(2)所有材料进场必须证、物、牌相符,外观验收合格,并按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接接头试验按规范执行。

(3)为保证承台及底板的上层钢筋位置,制作图示马凳,梅花形布置@1000×1000。

(见图3)

 

为确保柱插筋的位置,在梁内附加两道Φ10的两肢箍,另外在梁面箍筋上及梁顶面300高度,增加两道柱箍筋。

如图4所示:

为保证梁截面尺寸,对于四肢箍,每1500-2000mm采用图5示箍筋:

 

(4)基础钢筋用1:

1水泥砂浆垫块垫保护层;基础梁用成品塑料垫做保护层。

(5)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检验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6).钢筋制作注意事项

①.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②.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③.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④.钢筋弯钩或弯曲:

a、钢筋弯钩。

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

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b、弯起钢筋。

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c、箍筋。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d、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钢筋净保护层厚度详见下表:

钢筋净保护层厚度

环境条件

构件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或C30

≥C35

室内正常环境

板、墙

15

梁、柱

2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板、墙

25

15

梁、柱

35

25

(7)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接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①.采用20#铁丝绑扎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Ф10以下钢筋。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

池壁(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⑥.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

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⑦.板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⑧.板、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梁的钢筋在下。

⑨.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

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

(L—板的中~中跨度)。

⑩.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⑾.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⑿.钢筋接长

根据本工程钢筋特点,本工程直径≥18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接长,镦粗直螺纹连接技术;其余钢筋接长,水平筋采用对焊搭接,竖向筋优先采用电渣压力焊。

A、对焊:

Ⅱ级钢筋的可焊性较好,焊接参数的适应性较宽,保证焊接质量,其操作关键是掌握合适的顶锻。

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为:

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B、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溶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

电渣压力焊施焊接工艺程序:

安装焊接钢筋→安装引弧铁丝球→缠绕石棉绳装上焊剂盒→装放焊剂接通电源(“造渣”工作电压40~50V,“电渣”工作电压20~25V)→造渣过程形成渣池→电渣过程钢筋端面溶化→切断电源顶压钢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剂拆卸焊盒→拆除夹具。

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

安放引弧铁丝球:

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接触良好。

放下钢筋时,要防止铁丝球被压扁变形。

装上焊剂盒:

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往焊剂盒满装焊剂。

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剂泄漏。

接通电源,引弧造渣:

按下开关,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

微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40~50V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3/4。

“电渣过程”:

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

“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1/4。

顶压钢筋,完成焊接:

“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

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

卸出焊剂时,应将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剂应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C、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施工

工艺原理:

直螺纹钢筋接头是一种能满足建筑钢筋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机械连接接头,其工艺是先在加工场用直螺纹钢筋墩粗机将钢筋连接端先行墩粗,再用套丝机把已墩粗钢筋连接端加工出圆柱螺纹,然后通过直螺纹套筒用专用板手把连接钢筋与连接套筒拧紧形成的高强接头,由于镦粗段钢筋切削后的净截面仍大于钢筋原截面,从而确保接头强度大于母材强度,直螺纹不存在扭紧力

端部连接上同规格连接套筒→对直螺纹丝头套筒必须逐个目测检验,质量合格后填写质量检查记录,对不合格丝头重加工。

钢筋连接流程:

钢筋就位→回收连接钢筋上的保护帽套筒端头密封盖→把

一端装好套筒的钢筋拧到连接钢筋上→用扳手拧紧钢筋接头→检查钢筋套筒是否一致丝口完好清洁→油漆标记→质检员检验→现场随机抽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报告归档。

质量标准:

钢筋下料切口端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挠曲墩粗头其圆直径大于丝头螺纹外径,长度大于1/2套筒长度。

墩粗头与钢筋轴线不得有大于4度偏斜垂直于钢筋轴线横向表面裂纹。

丝头螺纹应于连接套筒螺纹匹配,公差符合GB197要求,丝头不完整丝扣累计不超过两扣。

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5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每批取3个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口为合格。

d.安全措施:

参加直螺纹钢筋接头下料、墩粗、套丝及连接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钢筋下料、加工、水平及垂直运输、高空作业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搭设的架子必须牢固稳定。

6、模板工程

梁侧模板支设时,必须严格控制截面尺寸和侧面平直度,采用拉通线支设,经纬仪通视检查的方法。

为保证阴角混凝土的质量,制作专用阴角模(见图6)。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等级,要求模板支设质量必须达到优良标准。

基础内搭设满堂脚手架,作为固定模板及搁跳板使用;

⑴模板制作及其支撑加固系统

基础承台及底板外模采用120砖模,砖模砌筑高度等于底板厚度,其余模板

均采用12mm厚覆膜竹夹板,模板竖向背楞采用60×120木枋,以增加其刚度。

现浇结构楼面及竖向构件的支撑加固系统采用内外纵横双向Φ48钢管背枋,Φ12止水螺杆拉结。

水平构件支撑加固采用满堂支撑系统,并将剪力墙加固用钢管斜撑及水平向支撑与整个满堂脚手架联成一体。

⑵模板安装

现浇结构楼面工程采用现场散拼散拆法施工。

施工时按照“统一配模、对号拼装、角部规方、严防漏浆”的原则将重点控制细部细节做法作为消除模板质量通病的关键。

现浇板模拼装示意见图7,

柱模施工时采用螺栓加固(见图8),模板工直接将编号模板按照对号立模→分块贴缝→拼装就位→加固校正的顺序进行施工,在保证模板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效。

模板配制时要求结构阴角部位制作定型模板,现场拼装时板块之间拼缝顺直严密。

 

柱部分:

该工程均为矩形构造柱,采用竹夹板模板,模板本身可以满足变截面的要求。

梁部分:

采用G-70模板,φ48脚手钢管加固,部分梁高超过600的,可另加对拉螺栓固定。

楼板部分:

采用早拆支撑体系和大块竹夹板,竹夹板与早拆支撑体系中的托梁之间用50×100mm木方支承(见图9)。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结构图绘制模板图,包括支撑间距、位置,模板组合,对拉螺栓设置等。

由于早拆支撑体系是通过支承立柱使梁、板的支承间距小于2m,因此,对板来说其底模,只要待砼浇筑后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50%即可拆除。

为此,要求砼浇筑时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并根据该试块的试压值作为该底模拆除的依据。

对于梁底模而言,规范规定当其跨度小于等于8m时,砼浇筑后强度达到70%,即可拆除其底模,具体到本工程,由于采用早拆支撑体系,其跨度仅2m左右,因此可以根据结构计算结果确定其底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值。

早拆模板体系的支设示意详见图9。

其支设方法为:

每2~3人一组,根据模板图和平面上已放出的定位线摆放好可调底座,然后一人手持支撑立柱,将早拆柱头插入柱顶,再将支承横梁挂接到早拆柱头上,随即将立柱插入可调底座上,并安装好水平横撑,调节好高度,当上述工作完成好1个以上节间,有可靠的稳定性后,即可安放木横梁和铺放竹夹板。

安装时应注意:

早拆柱头上承托G-70支承梁的定位锁应位于上端位置(拆模时,敲击该定位锁,在自重的作用下,支

承梁、木横梁等即会随之安全地下落一定的距离,从而使该部分位置的底模、横梁等能够尽早拆除,实现早拆的目的);安装最初几个节间时,应作好其稳定性保障工作;水平横撑安装时,应先安装下横撑,再安装上横撑,如此可以利用下横撑作为“操作平台”。

对于所有竖向模板,为保证模板能够处于水平状态,同时与基层结合紧密,可以采取在基层砼上做水泥砂浆找平底座的方法,用1:

3水泥砂浆,定位放线工序结束后立即进行,当其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方可进入模板支设工序,以免将其碰坏后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找平底座的高度,依据模板模数,在排定模板图时确定,一般在50mm以内,具体在现场的确定方法:

应当是根据该底座的计算标高,用水准仪从高程控制点处引测而得;如果竖向构件是单独浇筑,也可以将楼层标高测定后,以某个区域的平均标高为基准,分别确定。

对于竖向构件模板根部的限位问题,可以采用设置限位钢筋的方式来解决,详图10,

限位钢筋用φ10~12的边角余料,,按照定位放线尺寸的墙、柱边线定位,柱/每边各2个,墙/每边每隔1m设置1个,位于柱/墙底部支承面之上100~150mm范围内,与竖向钢筋焊接(电焊,并不得伤害主筋)固定,以此来实现限位。

7、混凝土工程

(1)基础混凝土施工,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利用三马车直接将砼送到浇筑地点,浇筑从基础两边对称进行;

(2)基础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墙柱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基础梁上。

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养护。

(3)基础大体积砼施工

本工程承台部分属大体积砼,施工时要求与筏板一次浇成,不留施工缝。

①、大体积砼的温度控制

根据规范要求,砼内外温差不宜大于25℃,因此在砼施工时应尽可能地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我们将合理优化配合比,采取高强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掺加缓凝膨胀减水剂等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用量。

为确保砼内外温差不超出规范规定,在砼配合比确定以后应对砼内部最高温度、保温层的厚度进行计算。

②、砼浇筑:

砼的运输采用8台三马车和两台塔吊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运输。

砼从一端开始浇筑,分成四个布料点,根据泵送砼坍落度较大的特点,现场计划由四个工作班分别负责四个布料点的砼振捣,每个班配3-6台振动器,按坡面长度分成上、中、下三个组分别负责本布料点上、中、下层砼的振捣。

为防止漏振,应事先划出砼浇筑线路和每个班的振捣范围,班与班、层与层之间要相互穿插,定人、定位、责任到人。

砼表面裂缝是影响大体积砼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表面处理也非常关键,其表面处理可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刮杠刮平→滚筒压实→第一次抹平→终凝前第二次抹平,其中第二次抹平对砼表面收缩裂缝尤为重要。

③、测温、养护

为准确控制砼内外温差,测温采用热电阻电子监测技术,控制混凝土内外温

差不大于25度,当温差大于22度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故要加强混凝土测温频率,此项工作必须设专人负责,测温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连续测温七昼夜,并做好测温记录。

在砼浇筑前把测温的铜热电阻感应器按测温孔布置图固定在承台三分之二深度位置,混凝土浇筑完毕2小时后,开始测温,前三天每两小时一次,以后每天四次。

为了保证砼温控的准确度,采用电子测温技术,在砼浇筑后立即进行温度测量,专人负责。

在砼浇后7天内连续监控,直到砼内温度下降到接近大气温度为止。

测温结果,及时分析、比较、反馈,情况异常,及时采取控温措施,以达到砼的温控目的。

底板砼终凝以后应立即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草袋以加强保温养护,并防止砼内部水分蒸发引起收缩裂缝。

草袋的厚度要经计算确定,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测温数据及时进行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