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665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考纲阐释

一、内容呈现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解读

1、重要的实词应该掌握其在语境中的特定含义,要求准确。

2、虚词、句式、词类活用主要不涉及含义,而是涉及语法功能,要能掌握其常见的用法和语法特点。

3、翻译题坚持直译为主,增强踩点意识。

学案一断句题

【真题导航】

1.(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

條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答案解析】

选A。

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2.(2015年高考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兒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兒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兒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兒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解析】

选D。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学法点拨】

1.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背景和大致意思,同时重点关注划线句子涉及的名词、虚词、动词、句式,可适当划分划线句子的句子成分。

2.关注语句层次。

通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看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有几个层次,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3.先易后难。

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4.断句后检查验证断句的正确性。

一要检查语意是否通畅,二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精选精练】

1.(2014·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画9处)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2.(2013·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学案二文化常识题

【真题导航】

1.(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下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案解析】

选D。

 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

不能指其他儿子。

2.(2015年高考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下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解析】

选C。

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而不是简单的长子。

【学法点拨】

1.高考涉及的文化常识题往往在教材中出现过,因此教材中的文言常识应该高度重视,重点掌握。

2.人教版必修五《中国文化常识》课涉及古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可作为复习的线索。

3.抓重点和基本的常识,过于偏难的了解即可。

4.应借助这种题型增强对祖国礼乐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努力培养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精选精练】

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高三期中考试)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位、即位:

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2.(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2016学年上期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

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学案三信息筛选题

【真题导航】

1.(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下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答案解析】

选C。

【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2015年高考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第3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删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

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答案解析】

选C。

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

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信息题方法指导

【学法点拨】

1.阅读步骤

第一读:

粗读。

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第二读:

细读。

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认真、仔细地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

如遇到难字难句,不必深究。

第三读:

做题读。

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字。

2.读懂文意

(1)勾画圈点法:

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

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

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有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

信息筛选题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文意概括题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

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其余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借助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4)以文解文法:

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

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

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精选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

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

后六年,乃擢第。

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

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频视券墨浮朱上,曰:

“是必先盗印然后书。

”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

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

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

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

还,为三司度支判官。

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

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

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

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

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

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

徙知潭州。

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

使契丹,至紫濛馆卒。

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

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

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

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

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

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

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

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

学案四翻译题

【真题导航】

1.(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下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解析】

(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关键词:

“帝”、“苟”、“死”各2分,句意2分。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关键词:

“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

2.(2015年高考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下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答案解析】

(1)皇上您兴起战事,百姓容易生出叹息怨怒。

(如今)皇上车驾外出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

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

(2)我不能够肃清凶恶、叛逆之人,以致于让朝廷落到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关键词:

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

【学法点拨】

1、字字落实,力求直译。

2、增强踩点意识,对于重要实词、虚词、活用、句式应重点对待。

3、要有鲜明的语境意识,认真阅读翻译句子的上下文语境,掌握前后文的内容。

【精选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下列句子。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

结以罔上不道。

震复上疏救之曰:

“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

”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

“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2)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附:

文化常识汇编

一、人的称谓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

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

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

“豫州今欲何至?

”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