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772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docx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导论

对外贸易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是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表示的。

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

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服务贸易;狭义的对外贸易则只包含货物贸易的内容。

由于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按离岸价体积(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其中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统计制度

总贸易体系是以货的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直接贸易:

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转口贸易:

也称中转贸易。

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主,便是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

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对外贸易按商口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0)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1)饮料及烟类

(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动植物油脂及油脂(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机械及运输设备(8)杂项制品(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

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

贸易差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顺差:

贸易关额用以表时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善,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

逆差:

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

贸易平衡:

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

第二章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广义)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又称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的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等。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主向亦称“国示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国民生产总值)或GDP(国内生产总值)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第二章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的形式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只存在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从18世界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

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产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代替。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

首先,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其次,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再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家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最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日趋加强。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分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亚当。

斯密的地域分工论到现代西方分工理论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

可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第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斯密这个理论也被称为绝对利益理论。

第二阶段,以李嘉图的代表的比较成本说。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额,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出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第三个阶段,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一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二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三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第四个阶段,由里昂惕夫反论所引起的对要素禀赋论的扩展

第三章国际交换与贸易条件

任何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内容,都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决定的。

国别价值量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力的平均单位决定的。

国别价值量最由该国生产该国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力的平均单位决定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形态是直接以世界货币表示的。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国民劳动的强度和劳动生产率也愈高。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

国际市场价格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商品国际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决定生产价格变动的因素,同决定国际价值变动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

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国际生产价格则取决于各国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各国平均利润之和。

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

(1)垄断

(2)经济周期

(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4)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国际高场价格的种类

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拢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36种初级产品的价格列为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它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下形成的价格。

一般对价格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包括:

(1)调拔价格。

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该价格一般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2)垄断价格(3)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4)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贸易条件一般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贸易条件主要形式:

1.净贸易条件

2.收入贸易条件

3.单因素贸易条件

4.双因素贸易条件

任何一种贸易条件形式,其结果大于1时,表明该国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小于1时,则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

假定:

两国所投入的生产成本相同,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有差异,也就是说其理论是以两个国家等量劳动投入而产出品数量不同作为研究论述的起点。

只有在相互需求均衡,一国输出商品数量恰好等于另一国输入商品数量时所形成的交换比价才体现商品的国际价值。

相互需求原理,只能应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对市场价格有着显著的影响的情况。

(二)提供曲线马歇尔

表明一国出口或进口商品的数量是与交换比价或两国的贸易条件密切关联的,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一国将会增加产品的出口或进口,随着贸易跳进的恶化,一国将逐步削减其出口或进口商品的数量。

一国的提供曲线即反映该国参加贸易可提供的产品数量,又反映该国参加贸易对进口产品的需要量,因而通过把两个贸易国家的提供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中,就可以确定其均衡交换比价或均衡贸易条件,实际上两个提供曲线的相交点便是两国贸易的均衡交换比价或均衡贸易条件,在这一点上或这一点对应的比价上,一国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恰好是另一国希望进口商品数量。

提供曲线既反映供应,也反映需求,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

供应的变化主要受影响于一国的资源禀赋、要素生产率、技术水平的变化。

供应的变化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供应的增加;一种是供应的减少。

需求的变化的两种情况:

一是对本国生产产品需求增加,一是对进口产品需求的增加。

马歇尔认为,需求变化导致提供曲线位置的移动,从而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这结论与穆勒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交换比价的论点相同。

第四章贸易政策与理论

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

对外贸易政策范畴的基本因素:

(1)政策主体

(2)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3)政策目标(4)政策内容(5)政策手段。

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构成:

1.总贸易政策。

包括货物进口与服务获取总政策和货物出口与服务提供总政策。

2.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一)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

(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

产生的背景:

除开掘金银矿藏之外,理论强调国内的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国家应通过鼓励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的出口,以增加黄金白银的流入。

主要论点:

早期为重金主义,晚期为贸易差额论。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

其目的是增加国外金银的流入,并将其保留在国内,以增加本国的财富,促进国内的资本形成与积累。

(1)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

(2)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

鼓励出口,西欧的措施:

(1)以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出口

(2)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3)减低或免除出口税(4)设立特权贸易公司(5)与外国签定贸易条约。

英国除采取以上的措施之外,还采取以下的做法达到贸易出超和金银进口:

(1)颁布谷物法

(2)颁布职工法

(3)颁布航海法

(4)奖励人口繁殖

西欧各国为限制进口,则采取了:

(1)直接禁止若干外国商品

(2)课征保护关税,即以高关税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品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的主要论点:

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2.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

3.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1.大幅度削减关税

2.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

2.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3.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4.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1)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2)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

(3)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

6.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管理贸易的生与发展的现实原因:

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第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

第三,发达国家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

第四,地区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

第五,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要求。

第六,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要求寻贸易进行协调管理。

第七,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践。

博弈论认为博弈关第大体有负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

负和博弈是指博弈方博弈的结果是各方所得小所失。

零和博弈则是博弈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所得正是另一方所失,双方提得之和恒为零。

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通过合作,双方的所得增加,或至少有一方所得增加。

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

2.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4.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5.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6.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7.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新体制的具体表现:

1.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3.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

4.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

保护贸易的政策特点:

1.保护的阶段性。

贸易保护是为达到国家最终发展目标而彩取的过渡性措施。

2.保护的有选择性

3.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4.贸易保护的措施。

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2.保护对象和时间。

3.保护手段。

4.理论政策评价。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缺陷:

1.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的,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2.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3.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2.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4.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5.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

投资乘数或对外贸易乘数

K=1/1-边际消费倾向

理论评价:

1.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领先地位。

2.对外贸易乘数揭示了贸易理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

3.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于政策方面。

4.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出限入势必会招致其他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5.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成行。

新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

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3.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4.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新贸易保护的影响:

1.扭曲了国际贸易商品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增长速度。

2.严重损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

3.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糜。

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理论依据;

1.中心一外围论。

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2.贸易条件恶化论。

战略贸易

战略贸易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一国却能够通过采取那些给它的国内产业竞争优势的政策而获得利益。

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

1.布郎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

政府通过对本国厂商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进行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减税,可以使本国厂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从而产品可以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份额。

2.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

3.“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为保护企业知识创造的热情,刺激企业知识开发活动,扩大知识外溢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政府直接扶持这些产业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论点,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

战略贸易政策是指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它国的市场份额。

西方学者认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是战略贸易政策实施的必要条件。

政府必须拥有充分的信息以选定战略产业,确定补贴程度;获得战略支持产业的垄断地位和外部经济的存在;国内相应市场的潜力;战略保护可以设置行业进入壁垒,维护战略产业的垄断地位;贸易对手国不采取报复措施等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充分条件。

第五章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下政管理机构,是执行本国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的重要工具。

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叫关境或关税领域。

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

这些地区不属于关境范围之内,这时候关境小于国境。

有些国家之间缔结关税同盟,因而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土即成为同意的关境,这时候关境大于国境。

关税的主要特点:

(一)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把它作为成本的一部分计入商品价格,转嫁给最终消费者承担,因而关税属于间接税。

(二)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

(三)关税可以起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出口方面,通过低税、免税和退税来鼓励商品出口;在进口方面,通过税率的高低、减免来调节商品进口。

(四)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关税的种类

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进口税主要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

最惠国税适用于来自与该国签定包含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

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定包含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

征收高额进口税以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削弱这些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

征税的目的,按关税分为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财政关税又称收入关税,是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家业发展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税。

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

其目的主要有:

应付国际收支危机。

进口附加税主要有反补贴税和倾销税。

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其目的在于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抵消出口国对该商品所做补贴的鼓励作用。

损害。

是指对某种国内工业造成的实质损害。

损害的确定应包括两方面的客观审查:

A.补贴进口的数量及基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B.这些进口商品对国内同类产品生产者所带来的影响。

补贴。

补贴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范围包括:

A.政府直接转让资金。

B.政府财政收的放弃或不收缴。

C.政府提供货物或服务。

D.政府向基金机构拔款。

补贴分类:

A.禁止使用的补贴。

B.可申诉的补贴。

C.不可申诉的补贴。

反倾销税。

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倾销与反倾销的规定:

A.用倾销手段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的价格挤入另一国贸易

B.对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

C.“正常价格”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

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是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和利润。

D.既征收反倾销税又征收反补贴税。

E.为了稳定市场建立的制度,商品的售价低于相同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可比价格,也不应认为造成了重大损害。

差价税。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

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叫差价税。

特惠税。

特惠税是指对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普通优惠制。

普通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该决议规定,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通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这种税称为普惠税。

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普惠制的规定:

(1)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规定。

(2)对受惠产品范围的规定。

(3)对受惠产品减税幅度的规定。

(4)对给惠国的保护措施的规定。

(5)对原产地的规定。

(6)有效期。

10年为一个阶段。

关税征收

按照征收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

分为:

从量税、从价税、复合税、选择税。

从量税。

从量税是以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的计征的关税。

从量税额=商品数量*每单位从量税

重量的计算:

毛重。

半毛重(法定半毛重法、实际半毛重法)。

净重(法定净重法、、实际净重法)。

从价税。

从价税是以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从价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

从价税的优点:

(1)从价税的征收比较简单

(2)税率明确

(3)税收负担较为公平

(4)在税率不变时,税额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既可增加财政收入,又可以起到保护关税的作用。

混合税。

混合税又称复合税,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

混合税额=从理税额+从价税额

选择税。

选择税是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在征税时选择其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

海关税则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另一部分是关税税率表。

税率表包括:

税则号列,货物分类目录,税率。

海关税则的主要种类。

(1)单式税则。

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适用于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

(2)复式税则。

在一税目下订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

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适用不同的税率。

(3)自主税则。

(4)协定税则。

关税的保护程度,一般以平均关税水平来比较各国之间关税高低,以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来表示对某种或某类商品的保护程度。

名义保护率=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100%

有效保护率=进口商品的名义关税/进口商品在进口国该行业中的增值比率

有效关税保护率=进口商品的名义关税—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占有的比率*进口原料名义关税/1—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占有的比率

分析:

1.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高于进口原料的名义关税时,有效关税保护率高于对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

2.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等于进口原料的名义关税时,有效关税保护率等于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

3.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小于进口原料的名义关税时,有效关税保护率小于对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甚至出现负有效关税保护率,关税实际上起到了保护进口的目的。

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的区别:

名义保护率只考虑关税对某种成品价格的影响。

有效保护率不但注意到征收进口关税对成品价格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对成品生产投入物由于征收进口关税而提供的保护和由此能啬的价格部分。

征收进口关税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

1.征收进口关税后,进口商品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