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013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docx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

前言

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从2008年秋季起,我校高一年级进入新课程实验。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22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我校高一年级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了《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细则(试用)》。

它是我校2008-2011年开展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一套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的方案。

这套新课程实施方案是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的背景下出台的。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更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三级结构有序展开。

尤其是模块化设计使科目的内部有了新的突破,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又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成才。

第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更突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第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校的管理方式等都呈现崭新的面貌,自主、合作、探究、民主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

美好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蓝图最终只有落实到实践才有意义。

为了实施新课程改革,学校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课程领导,重视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

我校成立了课程领导小组和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开展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

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学情,将制订一系列适合我校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文件,譬如学生选课指导方案、学分认定方案、班级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程资源开发计划等,从管理层面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第二,重视课程研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实施新课程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研究入手,研究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取、各领域知识间的逻辑结构、教学的呈现方式等等。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性需求。

第三,要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新教材体系、内容、要求的研究应放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去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注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施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实施发展性评价,合理开展学分认定。

用学分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管理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改革。

在学生毕业评价中要注意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开展评价,形成富有我校特色的学分认定方案。

新课程新理念,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勇敢做时代的弄潮儿,书写美丽的人生,创造辉煌的成绩!

“理论与实施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

”祝愿老师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激流勇进,大显身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祝愿新课程改革为广大学子带来无量幸福,为我校的发展又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目录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

三、课程实施的资源

第二部分学校课程实施整体方案

一、课程结构和管理

二、各学科课程结构和课程开设方案

三、课程编排的原则和程序

四、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依据

二、课程内容

三、实施方案

四、学分认定

五、组织管理及职能

第四部分校本课程(选修II)的开发与实施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五部分课程的评价

一、模块学业评价

二、学生成长记录评价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六部分教师、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学生的发展

三、学校班级管理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坚持教研领路,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三、加强学习,落实新课程的研修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第八部分附则

 

萍乡三中普通高中新课程

实施细则(试用)

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

我校从2008年秋季开始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

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指导学校正确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现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细则。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我校实际,吸取省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营造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

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2008-2011年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目标任务是:

1.突出强调普通高中课程“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把培养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作为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落实。

3.完成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的交流,通过实践、反思,积累我校新课程实施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新课程在我校的稳步实施。

4.制订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5.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6.重视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完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7.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学分认定制度和考试制度,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8.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课程实施的资源

1.我校是萍乡市教育局直属重点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萍乡市绿色学校”、“萍乡市文明单位”、“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会员学校”、“江西省绿色学校”、“全省青少年学生‘兴赣富民奔小康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学校’”、"江西省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民主管理学校先进单位"、"萍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德育示范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园林化学校”、“试验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文明交通创建活动先进集体”、江西省第一批"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学校。

由于学校管理严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校园占地面积为120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拥有10个理化生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52个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仪器,有三个学生微机机房、一个机器人实验室,252台电脑,43台投影仪,43部录音机,两个65座语音教室,还安装了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

图书馆占地面积约1000㎡,书架40张,藏书量近5万册;阅览室面积160㎡,座位56个;报亭两个,报刊陈列架6个,书架10个;报纸30余种,杂志154种。

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广播电视系统覆盖所有教室,教学楼、科技楼、学生公寓楼、图书馆等主要建筑布局合理;鱼池、广场、宣传栏、休闲花园、教育沙龙等设施错落有致,还有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

我校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

2.学校师资配备齐全。

目前政治教研组有12人,语文组29人,数学组30人,英语组29人,物理组15人,化学组16人,历史组11人,地理组9人,生物组9人,体艺组13人,微机组7人,心理教育组1人。

在职教师共有198人,本科学历141人,占71%;专科学历55人,占28%;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获省市以上重大表彰者几十人次。

有28位老师获得了江西省教育厅颁发的研究生结业证书,高级教师119人,一级教师59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绝大多数教师能胜任选修模块教学。

3.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高考年年上台阶。

2005年高考,学生刘杨洋和杨萌同学分别摘取了全市理科应届第一名和第二名桂冠,陈玲杰同学获得全市艺术类考生文化成绩第一名,光荣地被清华大学录取,邓成君同学获得了全市文科应届第三名。

2006年高考,一本二本人数增长率全市第一,市教育局下达指标完成率市直第一,市教育局下达的高分指标完成率高达300%!

高考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是江西省参考队伍最大、考试成绩最好的学校。

2003--2005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竞赛,近400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2007年高考600分以上考生数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指标完成率市直第一,应届文科最高总分全市第三、市直第一,理科最高总分全市第四。

理科补习班生源较差,但是二本上线率超过了50%。

体育专业成绩上二本线的学生有近40人。

我校连续两年荣获高考优胜奖,在同类学校中排列第一,全市第五。

2008年高考,尽管高考试题难度系数加大,试题较难,但是,许楚旋、李洋、彭星、李庆祥、刘悦、钟鸿等同学却以中考成绩低于重点中学县区考生的最低录取线的分数考上了二本大学,龙翔同学在市级预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参加了江西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复赛。

4.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已具有完整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管理体系;在教学科研方面,学校建立了教研处和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学研究和管理体系。

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完备,学校领导分工明确具体。

5.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提出了“不计较学生一时一事之得失,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办学理念,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的优秀高中生,形成了“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给学生一张永恒的人生通行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6.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三级课程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必修课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突出选择性,综合实践课提倡多样性,校本课程增强适应性的课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基础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并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和实效性,落实课堂教学既要“实”又要“活”的教学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好的基础。

学校已开设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新生军事训练”等。

学校一直坚持开设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课程,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为新课程的实施作好了前期准备。

7.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焕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勇气,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

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都有论文发表,在各级学会获奖的论文约40篇。

学校承担省级课题16项。

教师校本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8.学校校外课程资源丰富。

有一大批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拥有丰富行政资源的行政部门领导,拥有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的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领域的家长和校友。

学校与省内外许多所著名的中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初步形成了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第二部分学校课程实施细则

一、课程结构和管理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3个科目、100多个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每一学习领域由一到几个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选修又分为两个部分:

选修一是国家设置的课程,选修二是学校课程。

学校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根据学校实行的学分管理办法,学校将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制订的16个学科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制订的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并组织实施。

普通高中新课程内容一览表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必修

选修Ⅰ

选修Ⅱ

语言

文学

语文

语文1语文2

语文3语文4

语文5

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学校按有关规定自主开发的课程

外语

英语1英语2

英语3英语4

英语5

系列1(英语6-8,达八级;英语9-11,达九级)

系列2(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

数学

数学

数学1数学2

数学3数学4

数学5

系列1(文科基础)系列2(理科基础)

系列3(文化系列)系列4(应用系列)

人文

社会

思想

政治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历史

历史1

历史2

历史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地理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科学

物理

物理1

物理2

系列1(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

系列2(侧重于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系列3(侧重于物理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

化学

化学1

化学2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生物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技术

信息

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

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

通用

技术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服装及其设计

艺术

艺术

艺术与生活系列、艺术与情感系列、艺术与文化系列、艺术与科学系列

音乐

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美术

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

体育

健康

体育与

健康

每个学生学习的项目和内容可以不同,但都应必修一定的学时。

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水上或冰雪运动、新兴运动、健康教育专题

综合

实践

活动

研究性

学习

国家颁布相应的《指南》,学校根据《指南》和本地实际开设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如下表:

学习领域

(144分以上)

科目

必修

(共116分)

选修部分(28分以上)

选修I

选修II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180

 

按教育部要求,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习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开出率必须占所提供模块的80%以上)

 

学校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按18学时1学分计算)

外语

10

180

数学

数学

10

180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思想政治

8

144

历史

6

108

地理

6

108

物理

6

108

化学

6

108

生物

6

108

技术

信息技术

4

72

通用技术

4

72

艺术*

艺术

6

108

音乐

3

54

美术

3

54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198

综合实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270

从高一到高三第一学期,共5个学期,学生每学年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第一学期可用18课时学习研究性学习基础知识。

社区服务

2

70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安排在高一、高二各5个工作日进行。

社会实践

6

105

每学年1周,共3周;集中或分散安排。

高中毕业要求

114学分

116

2119

22

396

6

108

2119+369+108=2635

(学时)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选择开设音乐课和美术课。

3.课程管理

(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

为保证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学校努力做到将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或周2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或两个学段内完成。

每周按5天计算,每天7学时,每周共35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其中机动时间1学时(包括班会、团队活动、教研活动以及学校其它集体活动),实际每周教学时间应保证34学时。

(2)每个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规定的方式学习,并达到质量要求,可获得2学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共15学分。

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三年累计不少于二个研究课题。

社会实践共6学分,每学年2学分。

社区服务三年共2学分,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服务时间不少于5小时。

(3)学分的认定见第五部分课程的评价。

普通高中新课程各科目学分、周课时、总课时分配表

学习

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共116学分)

选修Ⅰ学分

(不低于22学分)

选修Ⅱ学分(至少获得6学分)

学分

课时

课时

所需

学段

学分

课时

课时

所需

学段

语言与

文学

语文

10

4

180

5

8

4

144

4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

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

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4

180

5

8

4

144

4

数学

数学

10

4

180

5

8

4

144

4

人文

社会

思想政治

8

2

144

8

4

2

72

4

历史

6

2

108

6

4

2

72

4

地理

6

2

108

6

4

2

72

4

科学

物理

6

3

108

4

6

4

108

3

化学

6

3

108

4

4

4

72

2

生物

6

3

108

4

4

4

72

2

技术

信息技术

4

2

72

4

1

1

18

2

通用技术

4

2

72

4

1

1

18

2

艺术

音乐

3

1

54

6

1

1

18

2

美术

3

1

54

6

1

1

18

2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

健康

1l

2

198

11

1

1

18

2

综合

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

15

3

270

10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学生发展空间(还可获得学分)

33

18

二、各学科课程结构及课程开设方案

1.学校在设计课程方案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课程方案要体现高中新课标的精神,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尽可能宽广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2)编制课程方案要结合我校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

例如:

在编教师人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生源现状以及实验室、计算机、运动场馆等设施设备情况等。

(3)课程的开设要遵循教学规定。

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要统筹安排,不宜过分集中在某一学年,尤其要防止盲目加快进度;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规律,不同模块也有不同的编写特点,所以有些学科或模块适合集中学习,有些学科和模块则适宜分散、连贯的学习,必须合理编排。

学校要全面地兼顾几个原则,才能设计出既体现改革理念又符合本校实际,既保证学生共同基础又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方案。

2.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结构及开设意见如下:

学习

领域

必修

学分

模块说明及开课、选课建议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必修课程:

有五个模块(必修1~必修5)各2学分,共10学分。

选修课程:

有五个系列:

唐宋散文选读(必选1)、唐诗宋词元曲研修(必选2)、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必选3)、短篇小说欣赏(必选欤和(必选5),每系列下设若干模块,每模块2学分。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选修课列为必选(学习内容任选)。

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选修课列为任选。

英语

10

必修课程:

有五个模块(必修1~必修5),顺序开设,共10学分,修完五个模块,可达毕业(七级)水平。

选修课程:

有系列I和系列II。

系列I是顺序选修课程,包括英语6~11五个模块(必选6、必选7、必选8、必选9、必选10、必选11),每模块2学分,高考要求至少修完模块英语8(对于不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选6~必选8列为任选)。

系列II是任选系列,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任选系1)、语言应用类(任选系2)和欣赏类(任选系3),每类有若干模块。

建议:

必修模块英语必修1~必修5和选修模块英语必选6~必选8,在高一和高二按顺序开设。

英语系列II与英语其他模块没有递进关系,建议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开课,连续开课,内容根据情况自定,学生任意选修。

有条件的建议先期开设英语应用与写作、英语报刊阅读;报考英语II的考生选修英语影视欣赏入门。

新课标要求有较大幅度提高(如高考要求的词汇量将从现行的2000个提高到3500个),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继续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