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358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 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 元测试.docx

届中图版遗传的基本规律单元测试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

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为()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答案】D

【解析】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所以F1自交后代基因型有9种;后代中r1r1r2r2占1/16,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4/16,R1R1r2r2、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6/16,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4/16,R1R1R2R2占1/16,所以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

2.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两个患血友病(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和一个正常的孩子,这三个孩子的性别是()

A.都是男孩或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B.都是女孩

C.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

D.以上答案都正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生下两个患血友病和一个正常的孩子,其中患血友病的两个孩子一定是男孩(XbY),另外一个正常的孩子,其可能是男孩(XBY)或女孩(XBXB或XBXb),因此三个孩子的性别为全是男孩或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下图表示的是某种蝴蝶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1355只F2代的性状,对图中数据进行分析,做出错误的判断是

A.绿眼:

白眼接近于3:

1;绿眼是显性性状

B.紫翅:

黄翅接近于3:

1,紫翅是显性性状

C.眼色和翅型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D.眼色和翅型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中绿眼:

白眼接近于3:

1;说明绿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紫翅:

黄翅接近于3:

1,说明紫翅是显性性状,B正确;眼色和翅型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C正确;控制眼色和翅型的基因可能在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规律,D错误。

4.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

其自交一代结果见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M1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与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

1

B.从M2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与M3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体数:

杂合基因型个体数一定是1:

1

C.M3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说明其中一个同源染色体上一定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个片段

D.可从突变植株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与B高值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再与C高植株杂交,从杂交后代中能选到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

【答案】A

【解析】分析表中信息可知:

M1(A低B低C高)自交一代出现了(A高B低C低)植株,说明A高C低均隐性性状(设A高、C低分别由突变基因a、c控制);M2(A低B低C高)自交一代出来了B高植株,说明B高为隐性性状(设B高由基因b控制);综上分析,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CC,又因M1和M2的自交一代均有3种表现型,说明这三对基因均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野生型植株中基因A、B、C连锁。

M1自交一代中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M2的基因型为AaBbCc,在M2中无论是A和c连锁、a和C连锁,还是A和C连锁、a和c连锁,让M1自交一代中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与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1,A正确;M2自交一代中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与M3基因型(AABbCc)相同的植株杂交,若M3中含有的基因b、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体数∶杂合基因型个体数一定是1∶1,B错误;M3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可能是其中一个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个片段,也可能是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错误;从突变植株自交一代中选取的A高植株与B高值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针对C营养成分而言)可能是杂合子,即基因型为aabbCc,与其杂交的C高植株(针对A、B、C营养成分而言)也可能是杂合子,因非等位基因之间是连锁遗传,所以从杂交后代中不一定能选到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D错误。

5.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

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

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

且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如:

Aabb和aaBb的肤色一致),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

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答案】C

【解析】A、结合题意,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或1个,所以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A正确;B、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肤色最深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子女的基因型中应该有三个显性基因,即有AaBB和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1/4和1/8,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1/8=3/8,C错误;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子女的基因型中应该有两个显性基因,即基因型AaBb和aaBB符合,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1/4和1/8,则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1/8=3/8,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关键是读懂题干信息,A、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肤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肤色最深;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肤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肤色最浅,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情况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就应该有4种表现型。

6.(2016届海南省海口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假设控制番茄叶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

杂合的红叶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无性状分离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

1

C.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个体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将杂合的红叶番茄(Dd)自交获得F1,F1中红叶(DD+Dd):

紫叶(aa)=3:

1,D错误;将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1DD:

2Dd)自交得F2,则F2中红叶(DD+Dd):

紫叶(aa)=5:

1,AB错误;F2中红叶纯合子(DD)占1/3x1+2/3x1/4=1/2,F2中红叶杂合子(Dd)占2/3x1/2=1/3,因此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C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由于F1中红叶(1DD+2Dd):

紫叶(1aa)=3:

1,将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1DD:

2Dd)自交得F2,则F2中红叶(DD+Dd):

紫叶(aa)=5:

1;F2中红叶纯合子(DD)占1/3x1+2/3x1/4=1/2,F2中红叶杂合子(Dd)占2/3x1/2=1/3,因此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

7.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一现象属于: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适应性的有关内容。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

所以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有毒的王斑蝶属于贝茨拟态。

A正确。

故本题选A。

8.果蝇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0、R、S分别控制翅形的镰刀形、圆形、椭圆形。

用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蝇翅形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有关

B.F1果蝇组成的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4

C.F1中雌雄果蝇杂交,可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

D.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对镰刀形为隐性

【答案】B

【解析】果蝇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0、R、S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A正确;用一只镰刀形翅果蝇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1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说明亲本基因型为XRXS、XOY,F1果蝇基因型为XOXR、XOXS、XRY、XSY,则F1果蝇组成的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3,B错误;F1中雌雄果蝇杂交,可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XRXR,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圆形对镰刀形为隐性,D正确。

9.猫的毛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是黑色和白色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相关比例,若让F2中的黑色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表现型种类及白色猫所占的比例为()

A.3

B.2

C.3

D.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以上分析可知,F1灰褐色猫的基因型为AaBb,假设A_bb为黑色猫的基因型,aaB_为白色猫的基因型,则F2中的黑色猫为1AAbb、2Aabb,a基因频率为

=

,A基因频率为1﹣

=

,相互交配,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个体占

×

=

,则A_bb个体占1﹣

=

,aabb个体为白色猫,A_bb个体为黑色猫,故表现型有2种,白色猫aabb所占的比例为

.假设A_bb为白色猫的基因型,aaB_为黑色猫的基因型,则同理可知后代中表现型有2种,白色猫aabb所占的比例为

故选:

D.

10.下表是用棋盘方格对两对基因遗传的子代基因型分析所得的结果,其中阿拉伯数字表示部分未列出的基因型并。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配子

RY

Ry

rY

ry

RY

1

3

RrYY

RrYy

Ry

RRYy

RRyy

4

Rryy

rY

2

RrYy

rrYY

rrYy

ry

RrYy

Rryy

rrYy

rryy

 

A.1、2、3、4的基因型分别为RRYY、RrYY、RRYy和RrYy

B.1、2、3、4的表现型都一样

C.在此棋盘方格中,RRYY只出现一次

D.基因型出现几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1的基因型为RRYY,2的基因型为RrYY,3的基因型为RRYy,4的基因型为RrYy,表现型都是双显性,AB正确;基因型为RrYy自交,RRYY占1/16,在此棋盘方格中,RRYY只出现一次,C正确;4基因型RrYy出现的概率是1/4,3基因型RRYy出现的概率为1/8,2基因型RrYY出现的概率为1/8,1基因型RRYY出现的概率为1/16,基因型出现机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11.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

己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

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B.1/8C.5/16D.3/8

【答案】D

【解析】已知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C和c。

又因为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则隐性纯合子aabbcc的高度为12mm,显性纯合在AABBCC的高度为30mm,则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高度增加3mm。

所以花长为24mm的个体中应该有(24-12)÷3=4个显性基因,且后代有性状分离,不可能是纯合子,所以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以AaBbCC为例,其自交后代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比例为1/4×1/4×1+1/4×1/4×1+1/2×1/2×1=6/16=3/8,故选D。

12.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总数一定要相同

C.每个小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相同

D.每次抓取后,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

【答案】B

【解析】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代表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B错误、C正确;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D正确。

13.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这种昆虫一只,其基因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

C.为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

D.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昆虫长翅(R)对残翅(r),直翅(M)对弯翅(m)不适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只有4种,B错误;可以用测交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C正确;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9/16,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细胞学基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黄粒(A)高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占3/8,黄粒矮秆占3/8,白粒高秆占1/8,白粒矮秆占1/8,则双亲基因型是

A、AaBb×AabbB、aaBb×AABb

C、AaBb×AaBbD、AaBb×aaBB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的有关内容。

由题可知,后代中黄粒:

白粒=3:

1,可推知,双亲为Aa×Aa;高秆:

矮秆=1:

1,可推知,双亲为Bb×bb。

故双亲基因型是AaBb×Aabb。

故本题选A。

15.一种观赏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

6紫:

1鲜红。

若将F2中的双杂合子蓝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2鲜红:

1蓝B.1蓝:

2紫:

1鲜红

C.1鲜红:

1紫D.3紫:

1蓝

【答案】B

【解析】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可知蓝色是双显性,紫色是单显性,鲜红色是双隐性。

则F2中双杂合子与鲜红色植株授粉,实质是测交,其子代表现型为1蓝:

2紫:

1鲜红。

16.水稻的抗褐飞虱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C和c、P和P)控制,只有同时具有两个显性基因的水稻才具有抗性,下图是以基因型为ccPP和CCpp的水稻作亲本培育抗褐飞虱水稻的途径,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途径一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但不能突破物种间的界限

B.物质X是秋水仙素,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C.图中三种育种途径所依据的变异原理都不相同

D.途径三中的F1自交产生的F3中抗性个体占25/36

【答案】D

【解析】

途径一为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实现基因的转移,A错误;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B错误;途径一和途径三依据的原理均是基因重组,C错误;途径三中的F1自交,产生的F2中抗性个体占9/16,其中包括1/9CCPP、2/9CCPp、2/9CcPP、4/9CcPp,F2自交,产生的F3中抗性个体占(1/9)+(2/9)×(3/4)+(2/9)×(3/4)+(4/9)×(9/16)=25/36,D正确。

17.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共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YyRr自交,子代纯合子为YYRR(黄圆)、YYrr(黄皱)、yyRR(绿圆)、yyrr(绿皱),共4种表现型,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8.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紫花(G)对白花(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TtGg后代中表现型的种类,以及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依次是()

A.3和1/2B.6和1/2C.3和1/4D.4和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分别分析子代,Ttgg×TtGg后代中表现型种类:

高茎、矮茎2种,绿豆荚、黄豆荚2种,共2×2=4种;基因型中:

后代中与亲本相的基因型,Ttgg:

1/2×1/2=1/4,TtGg:

1/2×1/2=1/4,除去与亲本相同的基因型比例即是与亲本不同的基因型比例,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某种昆虫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种类共有五种,分别为VA、VB、VD、VE、v,其中VA、VB、VD、VE均对v为显性,VA、VB、VD、VE互为显性,都可以表现出各向控制的性状。

该昆虫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则基因型种类和眼色性状种类依次分别为

A.15和11B.10和7C.15和10D.25和7

【答案】A

【解析】利用数学的组合问题来解此题,由于VA、VB、VD、VE、v有5种基因组合形成的基因型为C52共10种,再加上因各自基因纯合形成的5种基因型,总共15种基因型;其中VAVA与VAv、VBVB与VBv、VDVD与VDv、VEVE与VEv,表现型相同,所以表现型种类共有11种,故A正确。

20.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

现有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发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与其父亲的基因型相同

C.杂合子Bb在男女中表现型不同,可能与性激素有关

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为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题意分析,人类秃发的遗传与性别不相关,不属于伴性遗传,所以A错误;正常夫妇的父亲BB和母亲B_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Bb,所以B错误;杂合子Bb在男女中表现型不同,据推测,可能与性激素有关,所以C正确;.这对夫妇的父亲BB和母亲B_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Bb,则判断母亲基因型为Bb,故再生一个Bb的概率为1/2,且是儿子,其概率为1/2×1/2=1/4,所以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及遗传病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1.下列有关基因位置(不考虑性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叙述中,正确的是:

A.残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若F1代无论雌雄都是长翅,说明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B.灰身雌果蝇和黑身雄果蝇杂交,若F1代无论雌雄均为灰身,说明相关基因存在细胞质中

C.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若F1代无论雌雄都是红眼,说明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D.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A

【解析】遗传学中常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式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

A.残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若F1代无论雌雄都是长翅,说明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B.灰身雌果蝇和黑身雄果蝇杂交,若F1代无论雌雄均为灰身,说明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细胞质中

C.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若F1代无论雌雄都是红眼,说明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细胞质中

D.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2.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隐性个体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豌豆为雌雄同株,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自交;将显性和隐形个体间行种植,豌豆也不会杂交,故隐性植株自交后代仍为隐性个体。

玉米既可自花传粉又可异花传粉,所以在玉米植株上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但比例不一定为3∶1;故选C。

考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知道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只能是自交产生后代,无性状分离现象发生;玉米的雌花和雄花分开,既可自花传粉又可异花传粉,所以后代意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2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摩尔根等人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摩尔根等人利用假说演绎法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摩尔根等人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正确。

考点:

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24.人体消化脂肪的酶有两种,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这两种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控制合成胰脂肪酶的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