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388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净资产收益率MicrosoftWord文档

净资产收益率

∙股票术语

净资产收益率ROE(RateofReturnonCommonStockholders’Equity),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

一般来说,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

企业资产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的投资,即所有者权益(它是股东投入的股本,企业公积金和留存收益等的总和),另一部分是企业借入和暂时占用的资金。

企业适当的运用财务杠杆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借入的资金过多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一般可以提高盈利,借入的资金过少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

基本信息

中文名净资产收益率外文名ROE别    名股东权益收益率

作    用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净资产收益率计算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

假定某公司年度税后利润为2亿元,年度平均净资产为15亿元,则其本年度之净资产收益率就是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

计算方法

净资产收益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该指标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是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另一种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结果,那么如何选择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从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含义及计算选择:

计算表

(本表须经执业注册会计师核验)

填表人:

填表日期:

项目金额(万元)

年末净资产

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

年度净利润

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年度非经常性损益: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年度净利润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扣除前后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低者的简单平均(%)

定义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2/(本年期初净资产+本年期末净资产)

杜邦公式(常用)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杠杆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

所得税率按(利润总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推算

根据资料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因素分析:

分析对象:

10.56%-16.44%=-5.88%

1999年:

[16.68%+(16.68%-7.79%)×0.4757]×(1-21.34%)=16.44%

第一次替代:

[11.5%+(11.5%-7.79%)×0.4757]×(1-21.34%)=10.43%

第二次替代:

[11.5%+(11.5%-7.30%)×0.4757]×(1-21.34%)=10.62%

第三次替代:

[11.5%+(11.5%-7.30%)×0.2618]×(1-21.34%)=9.91%

2000年:

[11.5%+(11.5%-7.30%)×0.2618]×(1-16.23%)=10.56%

总资产报酬率变动的影响为:

10.43%-16.44%=-6.01%

利息率变动的影响为:

10.62%-10.43%=十0.19%

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为:

9.91%—10.62%=—0.71%

税率变动的影响为:

10.56%-9.91%=十0.56%

可见,公司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总资产报酬率下降引起的;其次,资本结构变动也为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带来不利影响,它们使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6.72%;利息率和所得税率下降给净资产收益本提高带来有利影响,使其提高了0.85%;二者相抵,净资产收益率比上年下降5.88%.

净资产收益率意义

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

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

例如。

在公司对原有股东送红股后,每股盈利将会下降,从而在投资者中造成错觉,以为公司的获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实上,公司的获利能力并没有发生变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公司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如果说净资产收益率的年度目标值是2.8%,至4月末,净资产收益率为1.6%合理;净资产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假定各月净利润均为正数)。

净资产收益率公式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的通知的规定: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计算公式如下:

ROE=P/(E0+NP÷2+Ei×Mi÷M0-Ej×Mj÷M0).其中:

P为报告期利润;NP为报告期净利润;E0为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净资产收益率通知

在2006年4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78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5月8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指出:

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股份(简称“增发”),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百分之六。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

(二)除金融类企业外,期末不存在持有金额较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三)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

净资产收益率性质比较

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比较: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末净资产―――――

(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2)

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1)中,分子是时期数列,分母是时点数列。

很显然分子分母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比较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应该是个强度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说明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

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2)中,分子净利润是由分母净资产提供,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将引起净利润的增加或减少。

根据平均指标的特征可以判断通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2)中计算出的结果是个平均指标,说明单位净资产创造净利润的一般水平。

净资产收益率含义比较

二、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含义比较:

由于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

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1)中计算出的指标含义是强调年末状况,是一个静态指标,说明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能够很好的说明未来股票价值的状况,所以当公司发行股票或进行股票交易时对股票的价格确定至关重要。

另外全面摊薄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公司价值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常用来分析每股收益指标。

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2)中计算出的指标含义是强调经营期间净资产赚取利润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说明经营者在经营期间利用单位净资产为公司新创造利润的多少。

它是一个说明公司利用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能力的大小的一个平均指标,该指标有助于公司相关利益人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作出正确判断。

净资产收益率计算选择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计算选择:

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一个综合性佷强的指标。

从经营者使用会计信息的角度看,应使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2)中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该指标反应了过去一年的综合管理水平,对于经营者总结过去,制定经营决策意义重大。

因此,企业在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分析企业财务情况时应该采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另外在对经营者业绩评价是也可以采用。

从企业外部的相关利益人股东看,应使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1)中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只是基于股份制企业的特殊性:

在增加股份时新股东要超面值缴入资本并获得同股同权的地位,期末的股东对本年利润拥有同等权利。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规定了采用全面摊薄法计算净资产收益率。

全面摊薄法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更适用于股东对于公司股票交易价格的判断,所以对于向股东披露的会计信息,应采用该方法计算出的指标。

总之,对企业内更多的侧重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外更多的侧重采用全面摊薄法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负债利息率、企业资本结构和所得税率等。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是企业全部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必然受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在负债利息率和资本构成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

负债利息率

负债利息率之所以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在资本结构一定情况下,当负债利息率变动使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在总资产报酬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时,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不利影响。

资本结构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

当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提高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将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反之,降低负债与所有考权益之比,将使净资产收益率降低。

所得税率

因为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因此,所得税率的变动必然引起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

通常.所得税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反之,则净资产收益率上升。

下式可反映出净资产收益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息税前利润-负债×负债利息率)×(1-所得税率)/平均净资产

(2)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分析

明确了净资产收益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连环替代法或定基替代法,可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净资产收益率缺陷

第一,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分子是净利润,分母是净资产,由于企业的净利润并非仅是净资产所产生的,因而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并不一致,从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第二,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反映企业净资产(股权资金)的收益水平,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

道理十分明显,全面反映一个企业资金运作的整体效果的指标,应当是总资产收益率,而非净资产收益率,所谓总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是:

净利润÷资产总额(负债十所有者权益)×100%

比较一下它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差别,仅在于分母的计算范围上,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分母是净资产,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分母是全部资产,这样分子分母才具有可比性,在计算口径上才是一致的。

第三,运用净资产收益率考核企业资金利用效果,存在很多局限性。

(1)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互补性不强。

由于各个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不相等,因而不能以各企业的收益绝对值指标来考核其效益和管理水平。

考核标准主要是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项相对数指标,然而,每股收益主要是考核企业股权资金的使用情况,净资产收益率虽然考核范围略大(净资产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但也只是反映了企业权益性资金的使用情况,显然在考核企业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上,需要调整和完善。

(2)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考核指标不利于企业的横向比较。

由于企业负债率的差别,如某些企业负债畸高,导致某些微利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却偏高,甚至达到了配股要求,而有些企业尽管效益不错,但由于财务结构合理,负债较低,净资产收益率却较低,并且有可能达不到配股要求。

(3)考核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也不利于对企业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企业可通过诸如以负债回购股权的方式来提高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而实际上,该企业经济效益和资金利用效果并未提高。

以200O年度实施国有股回购的上市公司“云天化”为例,该公司2000年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比1999年下降了33.66%和36.58%,但由于当年回购国有股2亿股,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只下降了0.01元和2.33%,下降幅度分别只是2%和13%。

这种考核结果无疑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由上可以看出,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企业再筹资的考核标准,弊病较多,而改用总资产收益率考核,较之要合理得多,一方面可以恰当地反映企业资金利用效果,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玩“数字游戏”达标。

因此全面地考核企业资金利用效用,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真正使资金流向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抑制企业筹资冲动,应改用总资产收益率来作为配股和增发的考核标准。

净资产收益率作用

编辑

越过隐形的坎

观察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上市公司往往在刚刚上市的几年中都有不错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但之后这个指标会明显下滑。

这是因为,当一家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净资产的不断增加,必须开拓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并辅之以新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净利润与净资产同步增长。

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主要是在考验一个企业领导者对行业发展的预测、对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判断以及他的管理能力能否不断提升。

有时候,一家上市公司看上去赚钱能力还不错,主要是因为其领导者熟悉某一种产品、某一项技术、某一种营销方式,或者是适合于某一种规模的人员、资金管理。

但当企业的发展对他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他可能就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

因此,当一家上市公司随着规模的扩大,仍能长期保持较好的净资产收益率,说明这家公司的领导者具备了带领这家企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能力。

对于这样的企业家所管理的上市公司,可以给予更高的估值。

不能比利率低

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少才合适呢?

一般来说,上不封顶,越高越好,但下限还是有的,就是不能低于银行利率。

100元存在银行里,一年定期的存款利率是4.14%,那么这100元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4.14%。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4.14%,就说明这家公司经营得很一般,赚钱的效率很低,不太值得投资者关注。

在认购新股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是5元,而新股的发行价格会是15元。

也就是说,为什么原来只值5元钱的东西能卖到15元,这就是因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会远远高于银行利率,于是上市公司溢价发行的新股才会被市场所接受。

可以说,高于银行利率的净资产收益率是上市公司经营的及格线,偶然一年低于银行利率或许还可原谅,但如果长年低于银行利率,这家公司上市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证监会特别关注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证监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在公开增发时,三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得低于6%。

看一眼负债率

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有时候,过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也蕴含着风险。

比如说,个别上市公司虽然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负债率却超过了80%(一般来说,负债占总资产比率超过80%,被认为经营风险过高),这个时候就得小心。

这样的公司虽然盈利能力强,运营效率也很高,但这是建立在高负债基础上的,一旦市场有什么波动,或者银行抽紧银根,不仅净资产收益率会大幅下降,公司自身也可能会出现亏损。

这就像炒房子,如果一套房子的价格是100万元,只需首付30万元就买了,一年后这套房子升值到200万元,卖掉房子,赚了将近1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就超过300%。

虽然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要知道这是在负债经营,其实是借了银行的钱(银行按揭)炒房。

如果这套房子没有升值而是贬值,那风险可就大了,如果房价一年后跌到70万元再脱手,可就是把本金30万元都亏光了。

对上市公司来说,适当的负债经营是非常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能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但如果以高负债为代价,片面追求高净资产收益率,虽然一时看上去风光,但风险也不可小觑。

有些股民一遇到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再融资就反对,认为这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根本不必向股民再融资,可以向银行贷款经营呀,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其实上市公司再融资有时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这恰恰是对股东负责的表现。

与市盈率相配合

以价廉物美比照市盈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其实这也说明净资产收益率与市盈率两个指标相配合,可以较好地判断一家上市公司是否价廉物美,具不具有投资价值。

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是不是值得投资时,一般可以先看看它的净资产收益率,从国内上市公司多年来的表现看,如果净资产收益率能够常年保持在15%以上,基本上就是一家绩优公司了。

这个时候再看看其市盈率如何,如果其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或者低于同行业公司的水平就可以将这只股票列入高度关注的范围。

增长率

一般而言,要想持续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是不太现实的。

因为存在竞争,高净资产收益率会吸引竞争者,从而降低净资产收益率,使其趋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且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增加,通常也需要有新的资金投入(新的厂房/原料/人员。

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保持不变的话,利润增长,就要靠净资产规模的增加。

而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投入的话,净资产规模的最大增加比例,就是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把赚到的净利润全部用于再投入。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利润的长期内在增长率,是不可能超过其净资产收益率的。

一些所谓高增长公司的风险在于,其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很可能是暂时的。

而通过新资金投入,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增长的外表,并享受高市盈率。

一旦行业周期变化,净资产收益率回复到长期的平均水平,再加下景气时的大投入往往效率会不高,很可能导致利润增幅/绝对值的下降。

比如,一家公司的净资产值是10个亿,总股本也是10个亿。

一般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ROE)是10%,也就是净利润是1个亿。

由于其利润增幅一般在10%左右,市场将其定位为“有潜力的低增长股”,给它25倍的市盈率,市值是1亿X25倍=25亿,相当于每股2.5元。

可是,随着行业景气,公司的ROE提高到20%,净利润比原来增长了100%,达到2个亿。

于是,市场将其定位为“高成长股”,以其100%的增长率,以PEG来定价的话,给它个60倍市盈率不算过份,于是它的市值达到:

2亿X60倍=120亿,相当于每股12元,股价上涨380%。

公司以这个市值,增发10%的股票,也就是募集120亿X10%=12亿的资金。

于是,公司的净资产值增加到:

原来的10亿+净利润2亿+新募集12亿=24亿。

这时行业依然景气,但有所放缓,再加上新投入资金不能马上产生效益,公司ROE下降到15%。

但由于净资产规模增加,公司利润达到:

净资产24亿X15%=3.6亿,比上年仍然增加了80%。

公司的净资值达到:

原来的24亿+3.6亿净利润=27.6亿元。

于是,市场更坚定了这个公司“高成长”的定位,再加上还有新投入资金产生效率的预期,大家认为以PEG来说,给它60倍的市盈率都太低,应该给70倍。

于是公司市值膨胀到:

3.6亿X70倍=252亿,每股股价达到:

252亿/11亿股(股本扩大了10%)=22.9元,又上涨了90%。

然而,随着行业过了景气周期,而一些新投入被证明未能产生预期的收益,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急速下降,甚至比景气周期前更低,只有8%。

这时,公司的净利润是:

27.6(净资产值)X0.08%=2.2亿元,比上年下降了接近40%。

于是市场大失所望,给它定位为“衰退公司”,市盈率只能给20倍。

于是公司市值缩水到:

2.2亿X20倍=44亿,每股股价变成:

44亿/11亿股=4元。

比高峰时的22.9元,下跌超过80%。

不过,比当初的每股2.5元,还是上涨了60%。

但这一涨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在高价位时,认购新股的投资者,新投入的资金所贡献的。

净资产收益率如何看待

编辑

众所周知,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的获利能力,但是有些人在选择投资产品时略有扩大净资产收益率的作用,选择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认识到净资产收益率的缺陷,参考其他指标综合考虑选择投资品。

净资产收益率其计算公式是:

净资产收益率(R)=每股收益或公司净利润(E)/每股净资产或公司股东权益(A)×100%。

首选应看到公式本身的缺陷。

这个计算公式只反映了收益率这个数值,但没有反映分子分母两个数字本身的大小,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提高ROE有多种方式,其中,E值不变,A值减少,或者E,A两值同时减少,A值减少更多这两种方法都能提高R值,但是明显,E或A的减少是公司盈利能力衰退的表现,所以,不能单纯从R本身值较高就完全认为公司获利能力较高。

其次,由于投资者一直比较看重R,所以给市场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导向。

以其为标准,不利于公司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一些业绩较差、净值较低的上市公司,一方面通过大股东进行关联交易获得帐面利润或直接向地方政府争取补贴收入以加大分子,另一方面由于连年经营亏损或多次送转股份令分母趋小,而一旦再融资资金到手,或无偿为大股东平调,或向购买国债,或者还贷款,真正用于企业再生产的资金寥寥无几,于是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另外,国内对R的追求给企业的国际化带来阻碍。

从国际标准来看,评判企业经营绩效的一个收益性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而非净资产收益率。

由于总资产等于净资产与负债之和,所以当收益水平与既定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总资产收益率往往会大大低于净资产收益率。

如果不用全方位的考核系统评估企业整体状况,企业就会对企业以后会面对的国际机构评级等问题非常不适应,一时间难以改正而面临淘汰。

总之,对公司做财务分析,不能单看谁的净资产收益率高,就认为谁就好。

需要更细的研究毛利率、净利润、周转速度、财务杠杆,发现不同公司的差异,研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然后根据这些东西,判断公司未来可能的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安全、合理的投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