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66940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docx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②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问题导入,激趣引新:

课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课所学的是什么。

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环节:

一个会变动的长方形,只要你来发令,它就会变大或变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与它的长、宽变化有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教学例1组织学生观察题目,怎样能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达得更清楚?

引导学生想到画图的策略。

  教学怎样画图。

学生先试画,接着教师示范画,然后观察所画的图找到这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例题的关键是处理好让学生想到画图、画好图、用好图和感受画图的好处。

充分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积极心向。

  2、教学试一试此题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

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共同之处,进一步明确解决有关图形问题时,可以用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画图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此题与例题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要根据假定的变化情况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这里要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基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体验,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此题不再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而是求长、宽变化后增加的面积。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示意图。

为了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将此题与刚才一题进行比较:

同样是长方形的长、宽变化,它与刚才一题有什么不同?

这里突出此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在变,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画图就容易多了。

同时这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一题多解。

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画好的图仔细观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结合示意图详细说明是如何计算的。

在完成上述几道题目后,让学生对整个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再次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3、最后安排了判断练习。

  既是对有关面积问题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学的画图法的延伸。

同时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

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比较顺利。

但有一点是我没有预想到的:

有一位学生在解决试一试这题时就出现不同的解法,可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将会出现的问题都预想到,避免到时出现意外。

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2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等。

  3.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标,我设计了以下4个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本课教学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下面我就以上四个环节说一说。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以本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

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学生说出答案后,讲一讲思考过程。

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情。

三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在课的新授部分,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参加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

主要过程是这样的:

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

这时老师问:

  “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

学生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

  “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

  “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5=3。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及例2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图:

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

”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第三环节: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第四环节: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课的结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收获,不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好习惯,而且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含两个例题,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第1课时。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

  “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大致有三种解法,教材是采用先把比转化成份数,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

这样安排使得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对前面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这里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后,也可以把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所以,教学中可以补充归一解答,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工作实际导入例题,使学生从中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方面:

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现实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第二能力方面:

能够通过对分配问题的现实考察,提出不同于以前

  平均分的、更合理的分配方案,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情感方面: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

认识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解决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现实问题。

  难点:

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

  教具学具小黑板

  二、说教学过程:

鉴于本课的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4部分展开学习。

  联系生活,方法求变学生口头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把12张画片平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他们各分到多少张画片?

教师提问:

这12张画片是按怎样的方法分配的?

交流探索、掌握方法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1.平均分是把一个数量按

  1:

1的方法进行分配,每一份的数量都是同样对的。

它的解题思路是用总数量除以总份量等于平均数即每份数。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把总数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而不是平均分。

  如把12张画片按

  2:

1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求他们各分到多少张画片,这就不是平均分了。

这种方法叫按比分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比分配。

  板书:

按比分配

  2.教师提问: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呢?

学生思考。

  小结: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这个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

  教师指出:

按比分配在实际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如药水的配制、混凝土的配制等。

  3.教学例

  11.提升方法,

  1.教学例11学生先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分什么?

总量是什么?

  按照什么分配?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让学生着重理解”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

  3:

2”这句话的含义。

让学生讨论发言。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根据小黑板上的图分一分。

  红色:

有格?

黄色:

有格?

  使学生明白: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红色方格和黄色方格各有多少格?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兵说一说思路。

  方法

  一:

3+2=530/5*3=1830/5*2=12这种方法十八个部分的比看着各部分的份数,按份数和总量的关系

  进行思考,先求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分别乘各部分的份数。

  方法

  二:

30*3/3+2=1830*2/3+2=12这种方法是先把各部分的比转化为各部分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教师指出;今后我们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时,最好用第二种方法来解。

  指导学生检验结果。

  提问:

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讨论,交流。

  方法

  一:

18+12=30把两部分量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

  方法

  二:

18:

12=3:

2求出两部分量的比,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比

  2.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的几道题,想一想他们的结构特征是什么,要分几步区解答。

  让学生明确:

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是有总量和比,求分得的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它的解答步骤和方法是:

先看分什么,总量是多少。

再看按什么来分。

  求出总份量。

  求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求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计算。

  2.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的第1-3题。

  三、教法和学法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但是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第五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具体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第

  一、二单元学习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基础上进行的继续学习,是一节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

因此,我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识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基于这一点,我以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不同的解法为教学重点,创识一种“复习-探究-应用”教学形式,以“自主学习”贯穿课中,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旧知,导入新课首先我通过给出“5是8的几分之几,5又是8的百分之几”和“8是5的几分之几,8又是5的百分之几”与“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

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两道题目,复习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同时说明更换单位“1”结果是不一样的。

  然后,出示“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条件相同,只是问题不一样,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讲授新知①、出示例题的条件: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教师提出:

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不同需要解答的问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提的问题归纳成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紧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学生互相对照,探讨研究,总结方法,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然后再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②、新知识的应用练习的目的: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3、结尾: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解决问题》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问题解决的一些基本策略。

  2、教材选择了某旅游团到宾馆住宿的事情,提出了小组合作帮助导游设计几个住宿方案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与同学合作。

巩固除法的知识,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听取同伴得以斯,在各种方案的制定与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教学目标:

、结合旅游团的住宿问题,经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学过得知世界决胜火种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结合旅游团的住宿问题,经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学过得知世界决胜火种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学过得知世界决胜火种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4、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旅游话题来展开讨论。

  3、在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