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97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8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docx

浙江高考生物自由选考模块

第八单元自由选考模块

栏目一.…知识网络构建(教师用书专用栏目).…

栏目二.…三年考情分析(教师用书专用栏目).…

考点

近年命题情况

2011年

2012年

2013

微生物的

利用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课标全国39(非选择)、山东34(非选择)、重庆2(选择)、上海36(非选择)

北京5(选择)、上海四(非选择)

课标全国卷ⅡT39、

安徽T6、四川T10、山东T10、广东T6、江苏T18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浙江17(非选择)

酶的应用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江苏17(选择)、广东29(非选择)

浙江17(非选择)、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上海38(非选择)

生物技术在

食品加工中

的应用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浙江17(非选择)、江苏3(选择)

北京5(选择)、海南30(非选择)、江苏21(选择)

浙江17(非选择)、课标全国卷ⅠT39、

广东T29、山东T34、江苏T17/T13/T14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浅尝现代

生物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

课标全国39(非选择)、山东34(非选择)、上海四(非选择)

专题十五生物技术实践

栏目三.…考情纵览.…

考点

近年命题情况

2011年

2012年

2013

微生物的

利用

浙江17(非选择)

酶的应用

浙江17(非选择)

生物技术在

食品加工中

的应用

浙江17(非选择)

浙江17(非选择)

浅尝现代

生物技术

高考真题聚焦

(2013浙江卷,17)

【答案】

(1)①黑曲霉(或苹果青霉)②固定化酶

(2)③D

(3)④B

(4)⑤蔗糖⑥CO2⑦无氧

(5)⑧4.7

【解析】

(1)黑曲霉、苹果青霉等可用于生产果胶酶。

将可溶性的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称为固定化酶。

(2)果胶水解后的产物为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

(3)淀粉遇碘显蓝色,糊精遇碘显红色,麦芽糖遇碘不显色。

(4)在干酵母中加入少量温水,使干酵母成为糊状,为使酵母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量蔗糖,混匀,一段时间后,酵母悬液中会出现气泡,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5)由图不难看出最佳pH为4.7。

2、(2013浙江卷,17)

【答案】

(1)①脲酶②红

(2)③D

(3)④接种⑤涂布⑥单

(4)⑦恒温培养箱⑧无法形成单菌落

(5)⑨尿素

【解析】

(1)幽门螺杆菌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说明体内含有脲酶,尿素分解后有NH3产生,呈碱性,酚红遇碱变红。

(2)尿素在高温下要分解,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需用G6玻璃漏斗过滤。

(3)图示X代表接种。

菌液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表面,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菌落。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恒温培养箱中。

若不倒置培养,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流入培养基,将导致无法形成单菌落。

(5)含14C标记的尿素分解后产生NH3和14CO2。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__________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

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1)杀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数量

(2)厌氧呼吸 细胞溶胶

(3)温度 腌制时间 食盐用量

(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解析]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杀灭杂菌。

陈泡菜液中含有乳酸菌,相当于加入菌种。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制作过程中温度、腌制时间和食盐用量等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产生乳酸,使pH降低,从而抑制其他杂菌生长,而乳酸菌可大量繁殖。

栏目五一….备考指津….

本专题主要考查对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并结合发酵食品制作过程考查传统发酵技术原理及基本操作;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结合酶的特性以实验探究与分析的形式考查酶的应用;在植物组织培养方面也会联系人们生活与健康方面进行命题。

命题都是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非选择题中又包含选择题。

核心考点整合

探究点一:

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

1.培养基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培养基种类

特点

用途

液体培养基

不加凝固剂

工业生产

固体培养基

加凝固剂,如琼脂

 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

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或阻止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

鉴别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方法与原理

内容

方法技术

实验原理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无菌技术

 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在高温、高压、化学药剂、强酸和强碱作用下,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采用酒精对实验者双手消毒,紫外线对操作环境照射消毒,对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玻璃器皿进行干热灭菌和接种环灼烧灭菌等

平板划线法

 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

稀释涂

布分离法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程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以形成标准菌落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选择培养法

 仅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

【例1】(2013豫东、豫北十所名校第四次测试,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计数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图为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对培养基、培养皿、实验操作者的双手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3)图示是利用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的原因是。

(4)关于图示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提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5)若要培养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制备选择培养基时在基本培养的基础上,注意和,其目的是。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消毒

(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平板划线稀释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4)D

(5)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 调低pH 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

[解析]

(1)实验过程中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进行干热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化学消毒。

(2)在培养微生物时,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图示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要等接种环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4)在利用平板划线接种微生物的实验中,在图示的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5)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和调低pH,可培养出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

[点评]①间接计数法最常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

它应用于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它采用的原理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操作方法需要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

将待测样品经过一系列的稀释,然后选择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平板上,然后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菌液涂布到3个或3个以上的平板上,经培养,计算出菌落的平均数。

③实验要采用对照原则。

判断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污染,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进行培养。

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对照培养基接种后培养观察菌落数目。

▍变式题▍(2013湖北八市联考,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某同学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下表是该同学配制的培养基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蒸馏水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定容到1000mL

(1)该培养基中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氮源、碳源、和水。

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在生物的培养中,一般要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灭菌,其中“高压”是为了

_____________。

(3)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目的菌,该培养基成分如何调整?

,依据是。

该目的菌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目的菌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纯化土壤中该目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⑴无机盐选择

⑵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芽孢

⑶将(NH4)2SO4换成尿素要筛选出降解尿素的细菌,只能是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

异养型

稀释涂布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菌液浓度

过高(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或用接种针划下一区域前接种针没有灭菌导致菌液没有稀释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从培养目的看,本培养基要选择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属于选择培养基。

(2)对培养基进行的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高压”是为了杀死培养基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3)此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可以达到抑制或阻止不能利用此氮源的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该目的菌使用的碳源是葡萄糖,其同化作用的类型是异养型。

(4)纯化目的菌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稀释倍数一般以平板上菌落数在30~300个为适宜。

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均要灼烧接种环,除第一次灼烧是为了灭菌的目的外,以后每次划线前的灼烧均是为了达到不断稀释菌液的目的。

如果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菌液稀释倍数不够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

探究点二:

酶的应用

1.方法与原理

内容

方法技术

实验原理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对照实验法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和包埋法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

  2.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类型

优点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

 对环境非常敏感,易失活,难回收,不能再次利用,与产物混在一起,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固定化酶

 酶与产物分开,可反复利用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得到的

固定化细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后的细胞不易与反应物接近,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降等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用量及应用实验探究时注意的问题

(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两大原则,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2)探究不同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或pH)作为自变量,通常通过设置合理的梯度来确定最适值。

最适值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获得的产量或效果来确定的。

(3)探究最适温度时,pH为无关变量;探究最适pH时,温度最好为最适温度。

(4)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时,所测出的最适用量指在本实验的温度、pH等条件下测出的,因而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应标明温度和pH。

【例2】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是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苹果泥用量B.大幅度提高反应温度

C.换成大型号容器D.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答案】D

【解析】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酶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搅拌可以达到此目的。

只换大型号容器不一定加快反应。

大幅度提高温度有可能会出现温度过高而使酶活性降低的现象。

如果反应物够多,增加反应物不改变反应速率。

【点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都是复合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一类酶的总称。

酶促反应的催化速率受温度、pH、酶的数量、搅拌(增大接触面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探究××酶的最适反应条件(温度、pH)时都需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且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或不同的pH梯度之间构成了相互对照,通过相互对照可确认果胶酶活性的温度或pH的最适值。

【变式题】如图是固定化酶反应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α淀粉酶溶于水中,再加入石英砂,不时搅拌,这样α淀粉酶就可以固定在石英砂上。

这种固定化的方法称为_______

__________。

30min后,装入如图所示的反应器中,构成

固定化酶反应柱,并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此反应柱,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洗涤时,蒸馏水流速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过快。

(2)实验时,将此反应柱固定在支架上,用滴管滴加可溶性淀粉溶液,并以0.3mL/min的流速过柱,控制流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流出5mL后接收0.5mL流出液,加入1~2滴________,

观察颜色。

为了使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明显,可________后再观察。

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淀粉水解成为________。

(3)实验后,用10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此反应柱,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涤后,放置在4℃冰箱中保存。

几天后,可重复使用。

(4)一段时间后,某同学从冰箱中取出此反应柱,重复上述实验,却没有了相同的结果,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固定化酶的制作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和包埋法,本题所示为吸附法。

洗涤是除去未吸附的一些游离的酶,在洗涤时流速不能过快,为1mL/min。

(2)以相对较慢的流速使淀粉溶液流过反应柱,可以让吸附着的酶与底物充分反应。

根据KI-I2溶液与淀粉反应呈蓝色,与糊精反应呈红色的原理来鉴定反应情况。

(3)实验完成后还需要对反应柱进行洗涤,以除去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及生成的产物,以便重复使用。

(4)一段时间后重复使用得不到相同的结果,排除反应物本身,肯定是酶出了问题,可能这些酶已经失活,再次操作时相应的反应条件(如温度)不适合等。

【答案】

(1)吸附法 除去未吸附的游离淀粉酶 不能

(2)使淀粉溶液与溶粉酶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KI-I2溶液 稀释 糊精 

(3)洗去残留的反应物和产物 (4)从酶的活性、酶的数量、反应条件等方面分析,合理答案均得分。

探究点三: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方法与原理

内容

方法技术

实验原理

果酒、果醋、泡菜制作

发酵法

 微生物发酵(酵母菌、醋化醋杆菌、假丝酵母、乳酸菌发酵等)

亚硝酸盐的测定

光电比色法

(目测比较法)

 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用已知浓度的亚硝酸钠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

  2.果酒、果醋、泡菜制作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

项目

果酒和果醋制作

泡菜的制作

菌种

果酒:

酵母菌;

果醋:

醋化醋杆菌

乳酸菌

控制

条件

 果酒:

18~25℃,先通氧,后无氧;

 果醋:

30~35℃,有氧

室温,无氧

防止

杂菌

污染

 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杂菌感染;

 葡萄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感染

 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否则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有关

反应

果酒:

C6H12O6

2C2H5OH+2CO2;

果醋:

C2H5OH+O2

CH3COOH+H2O

 C6H12O6

2C3H6O3;

 NO

+对氨基苯磺酸

反应物,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紫红色产物

实验

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原料→修整、洗涤、晾晒,切成条状或片状→加冷却盐水→加调味料、装坛→发酵→测亚硝酸盐含量→成品

【例3】(2013山西联考,39)[生物——选修模块1:

生物技术实践]

下图是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相关发酵装置。

请据图回答:

(1)为提高葡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可以加入果胶酶,使用酶时为节省成本,除控制好pH、温度等环境条件外,还应掌握好。

(2)冲洗后榨汁前还要。

(3)利用图2装置发酵,将葡萄汁加入发酵瓶内要注意,目的是,生产果酒的整个过程中如何控制充气口?

为提高酒精产量,可在葡萄汁中加入葡萄糖,但浓度不宜过高,原因是。

(4)制好的果酒一段时间后发现变酸了,原因可能是将酒精氧化为乙醛后再转化成了醋酸,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为。

[答案]

(1)酶用量

(2)除去枝梗

(3)留约1/3空间防止发酵液溢出

先打开一段时间后关闭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失水死亡

(4)醋化醋杆菌30-35℃

[解析]

(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PH、温度,为节省成本,还应掌握好酶用量;

(2)冲洗时为防止葡萄破损后微生物从破口处进去,应连同枝梗一起冲洗,榨汁前再除去枝梗;

(3)将葡萄汁加入发酵瓶内要注意留约1/3空间空间,以防止发酵液溢出。

生产果酒时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让酵母菌有氧呼吸用于自身繁殖,而后关闭让其无氧呼吸进行酒精发酵。

因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但葡糖糖浓度过高时会导致酵母菌失水死亡;

(4)果酒变酸是醋化醋杆菌活动的结构,醋酸菌活动的最适温度是30-35℃。

[点评]设计发酵装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CO2,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

(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持续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

(3)在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中补充氧气;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CO2或残余气体;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取样检查和放出发酵液;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杂菌感染。

▍变式题▍(2011·浙江自选,17)杨梅是浙江省的特色水果之一,为对其进行深加工,某厂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为了提高杨梅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________酶。

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__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________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__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______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______来调节。

(3)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CO2的产生量是________。

A.甲罐的两倍B.与甲罐的相等

C.甲罐的一半D.几乎为零

(4)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发酵的整个过程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该物质是________。

【解析】

(1)由于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在压榨前用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酒精发酵为厌氧呼吸过程,需要提供无氧环境,所以弯管处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

发酵完成后,CO2的生成结束,所以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2)制备醋酸过程中需要避免其他杂菌干扰,所以乙罐内填充经灭菌处理的木材刨花。

制备醋酸需要的菌种为醋杆菌,加刨花的目的是让醋杆菌附着在刨花上,使醋杆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杨梅醋的产生量与流入乙罐的杨梅酒的量有关,所以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流速来调节。

(3)当缺少糖源时,醋杆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该过程并没有CO2产生,所以乙罐的CO2产生量几乎为零。

(4)在酿制杨梅醋的过程中,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所以酒精浓度先升高,后期酒精产量减少,同时醋杆菌又消耗酒精,所以酒精浓度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如题图所示。

【答案】 

(1)果胶 防止空气进入 气泡冒出 

(2)灭菌 醋杆 附着 流速 

(3)D (4)酒精

 

探究点四:

植物的组织培养

1.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

 植物激素的浓度

 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植物激

素用量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使用

顺序

 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细胞分裂素,后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的区别

原理

营养物质

植物组织

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和有机添加物

微生物的

培养技术

 利用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作为载体,培养出人类所需要的东西(如胰岛素)

 碳源、氮源、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不含植物生长激素

【例4】如图为植物(菊花)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培养基①和培养基②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培养基是MS固体培养基,则其基本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成分、激素和琼脂。

(3)愈伤组织发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菊花组织在接种到培养基之前需进行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