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800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docx

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

2009年CPA新制度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第二章财务分析

1.定基动态比率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100%

2.环比动态比率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100%

3.构成比率

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100%

短期偿债能力

1.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1-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5.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长期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3.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4.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100%

5.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股东权益总额

6.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8.现金流量利息保障系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

9.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100%

(四)营运能力分析

(1)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

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2)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5/营业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5/营业成本

平均存货余额=(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流动资产余额×365/营业收入

流动资产余额=(流动资产余额年初数+流动资产余额年末数)/2

非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4.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5/营业收入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

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非流动资产余额

非流动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非流动资产余额×365/营业收入

平均非流动资产余值=(非流动资产余额年初数+非流动资产余额年末数)/2

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6.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资产总额×365/营业收入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其他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00%

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五)盈利能力分析

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1.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2.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3.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4.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资产盈利能力分析

1.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2.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3.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资本盈利能力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100%

平均净资产

平均净资产=(股东权益年初数+股东权益年末数)/2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平均资本=[实收资本(股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年初数+实收资本(股本)年未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营业净利率×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比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六)发展能力分析

盈利增长能力分析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

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上年净利润×100%

资产增长能力分析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资本增长能力分析

资产积累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额/年初股东权益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股东权益总额/年初股东权益×100%

技术投入增长能力分析

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净额×100%

财务综合分析

(一)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股东权益总额)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

1.资产负债表的有关概念

基本等式:

净经营资产=净金融负债+股东权益

其中:

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净金融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净负债

2.利润表的有关概念

基本等式:

净利润=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其中:

税后经营利润=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

税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

3.净资产收益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4.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资产

5.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

6.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净负债

7.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

8.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单利终值计算

I=P×i×n

S=P×(1+i×n)

单利现值

P=S/(1+i×n)

复利终值

S=P×(1+i)n

复利现值

P=S×(1+i)-n

普通年金终值

预付年金终值

S=A×(S/A,i,n)×(1+i)

或=A×[(S/A,i,n+1)-1]

预付年金现值

P=A×(P/A,i,n)×(1+i)

或=A×[(P/A,i,n-1)+1]

递延年金现值

(1)P=A×(P/A,i,n)×(P/S,i,m)

(2)P=A×(P/A,i,m+n)-A×(P/A,i,m)

永续年金现值

P=A/i

有效年利率的推算

i=(1+r/m)m-1

折现率的推算

第四章项目投资

1.项目计算期=建设期+生产经营期

2.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3.付现成本=生产经营费用-折旧与摊销

4.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折旧与摊销

5.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6.现金净流量=付现成本节约额=原付现成本-现付现成本

7.某年营运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营运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营运资金投资额

或=本年营运资金需用数-上年营运资金需用数

8.本年营运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

9.某年付现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十该年工资及福利费+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

或=该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该年折旧额-该年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额

10.投资现金流量=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设备的变现价值-(设备的变现价值-账面净值)×税率

11.税后成本=总成本×(1-所得税税率)

12.税后收入=收入×(1-所得税率)

13.折旧的税负减少额=折旧额×所得税税率

14.营业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额=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折旧额

=(收入-总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额

=(收入-付现成本-折旧额)×(1-所得税率)+折旧额

=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额×(1-所得税率)+折旧额

=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所得税税率

15.项目终止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残值收入+预计垫付的营运资金-(残值收入-账面净值)×所得税税率

16.1+r名义=(1+r有效)(1+通货膨胀率)

17.名义现金流量=实际现金流量×(1+通货膨胀率)n

18.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100%

19.静态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流入量

20.净现值=

21.净现值率=项目净现值/总投资的现值

22.获利指数=

23.年金现值系数=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

24.动态投资回收期=

25.现金流量的期望值:

26.

27.

28.VD=δ/E

29.kj=rf+βj×(km-rf)

30.

31.at=肯定的现金流量/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期望值

32.年均净回收额=NPV÷(P/A,i,n)

第五章证券与金融衍生品投资

1.I=(息票利率×面值)/(每年的票息支付次数)

2.P=

3.P=FV/(1+YTMn)n

4.YTMn=(FV/P)1/n-1

5.rn=YTMn

6.

7.

8.

9.

10.

11.

12.g=留存比率×新投资的报酬率

13.PN=DivN+1/(rE-g)

14.

15.xi=投资i的价值/投资组合的总价值

16.RP=x1R1+x2R2+…+xnRn=ΣxiRi

17.E[RP]=E[ΣxiRi]=ΣE[xiRi]=ΣxiE[Ri]

18.Var(Rp)=Cov(RP,RP)=Cov(ΣxiRi,Rp)=ΣxiCov(Ri,Rp)

19.Var(Rp)=ΣxiCov(Ri,Rp)=ΣxiCov(Ri,ΣxjRj)=ΣΣxixjCov(Ri,Rj)

20.E(RxP)=(1-x)rf+xE[RP]=rf+x(E[RP]-rf)

21.

22.ri=rf+βiP×(E[RP]-rf)

23.E(Ri)=ri=rf+βiMkt(E[RMkt]-rf)

24.

25.S+P=PV(K)+C

26.C=P+S-PV(K)

27.S+P=PV(K)+PV(Div)+C

28.C=P+S-PV(K)-PV(Div)

29.C=S-K+dis(K)+P

30.C=max(S-K,0)

31.P=max(k-S,0)

32.P=K-S-dis(K)+C

33.C=S-K+dis(K)+P-PV(Div)

34.P=K-S+C-dis(K)+PV(Div)

35.SuΔ+(1+rf)B=Cu

36.SdΔ+(1+rf)B=Cd

37.

38.

39.C=SΔ+B

40.ρ=[(1+rf)S-Sd]/(Su-Sd)

41.

C=S×N(d1)-PV(K)×N(d2)

42.P=PV(K)[1-N(d2)]-S[1-N(d1)]

43.

44.资产净值=(资产市值-负债)/发行在外的总份额

第六章营运资本管理

1.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交易成本=(T/C.×F

3.机会成本=(C/2)×K

4.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C/2)×K+(T/C.×F

5.最佳现金持有量

6.现金返回线

7.随机模式中现金存量上限:

H=3R-2L

8.现金周转率=计算期天数/现金周转率

9.最佳现金持有量=全年现金需求量/现金周转率

10.分散收账收益净额=(分散收账前应收账款投资额-分散收账后应收账款投资额)×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因增设收账中心每年增加费用额

11.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

1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账天数=平均每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

13.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1.gif

迅雷专用下载  (7.42KB)

2009-8-1410:

12

2.gif

迅雷专用下载  (14.62KB)

2009-8-1410:

12

第七章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01.gif

迅雷专用下载  (4.31KB)

2009-8-1410:

14

02.gif

迅雷专用下载  (3.84KB)

2009-8-1410:

14

03.gif

迅雷专用下载  (3.69KB)

2009-8-1410:

14

04.gif

迅雷专用下载  (7.88KB)

2009-8-1410:

14

第八章筹资管理

5.某项目不变资金总额(a)=最高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高销售收入

或=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低销售收入

6.各项目销售百分比=基期资产(负债)/基期销售额

7.各项经营资产(负债)=预计销售收入×各项目销售百分比

8.资金总需求=预计经营资产合计-基期净经营资产合计

9.可动用金融资产=基期金融资产-最低货币资金保留额

10.尚需筹集资金=资金总需求-可动用金融资产

11.留存收益增加=预计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12.预计外部筹资额=资金总需求-可动用金融资产-留存收益增加额

13.外部融资额=(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14.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

15.外部融资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基期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计划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1+销售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16.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

17.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次数)×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100%

18.可持续增长率=(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1-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本期收益留存/(期末股东权益-本期收益留存)

19.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净收益

20.每股净收益=净利润/发行前总股数

21.每股净收益=发行当年预测净利润/[发行前总股数+本次公开发行股数×(12-发行月数)/12]

22.发行价=每股净收益×发行市盈率

23.发行价格=每股净资产值×溢价倍数

24.

25.租赁期税后现金流量=租金收入×(1-所得税税率)-营业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各期收回本金×所得税税率

26.公司税前借款成本=银行要求的税后报酬率/(1-所得税税率)

27.NPV(承租人)=租赁资产成本-租赁期现金流量现值-期末资产现值=租赁资产成本-

28.认购权证:

正股市价≤权证行使价,内在价值=0;正股市价>权证行使价,内在价值=(正股市价-权证行使价)×换股比例

29.认沽权证正股市价≥权证行使价,内在价值=0;正股市价<权证行使价,内在价值=(权证行使价-正股市价)×换股比例

30.权利金=权证价格/换股比率

31.权证行使成本=行使价+(权利金×权证数量)

32.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33.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第九章利润分配

1.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2.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3.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

销售收入=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平均售价

销售费用=销售收入×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税后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债务的利息费用-超额现金的利息收入)

商誉=收购价格-股权的现行账面价值

第十一章产品成本管理

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6.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十二章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

第十三章成本控制

1.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4.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6.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7.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8.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二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三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第十四章本量利分析与短期经营决策

1.高低点法

固定成本=产量最高期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产量

=产量最低期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产量

2.基本的损益方程式

销售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3.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

销量=(固定成本+销售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销售利润

4.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5.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制造边际贡献

制造边际贡献-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产品边际贡献

13.单位产品成本

(1)变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产量

(2)完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产量

14.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15.成本无差别点法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两方案相关固定成本之差/两方案单位变动成本之差

第十五章全面预算

1.本期生产数量=(本期销售数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2.本期采购数量=(本期生产耗用数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3.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利润-本期股利

第十六章责任会计

1.边际贡献=部门销售收入-已销商品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

2.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3.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不可控固定成本

4.部门税前利润=部门边际贡献-分配的公司管理费用

5.投资贡献率=投资中心边际贡献/投资中心所拥有的资产额×100%

6.剩余收益额=投资中心边际贡献额-投资中心投资应计贡献额

=投资中心边际贡献-投资中心投资平均额×规定的投资贡献率

第十七章绩效评价及激励模式

1.相对比率的计算:

(1)实际数值大于标准数值属于理想的财务指标:

相对比率=实际数值/标准数值

(2)实际数值大于标准数值不属于理想的财务指标:

相对比率=标准数值-(实际数值-标准数值)/标准数值

(3)实际数值大于或小于标准数值,均属于不理想的财务指标:

相对比率=(标准数值-l实际数值-标准数值l)/标准数值

2.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EVA=NOPAT-C×KW

3.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无形资产摊销+递延所得税贷方余额的增加+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摊销

4.企业投入资本总额=所有者权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短期借款+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