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851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docx

爱因斯坦的故事30则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的故事

(1):

  诙谐相对论

  一次,一群青年学生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

  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这些青年说:

比方这么说你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

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

喏,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故事

(2):

  迷路

  一天,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了起来,女秘书拿起话筒,听到电话里的声音:

你能否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

秘书回答,她不能奉告,因为要尊重爱因斯坦博士的意愿,他不愿自我的住处受到打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降低到近乎耳语般地说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我正要回家,但是找不到家了。

原先,爱因斯坦参加科学讨论会回来,路上一心思考着讨论的问题,不知不觉地迷了路(刚到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的故事(3):

  职业模特儿

  一头乱蓬蓬的白发,一张布满皱纹的脸。

一撮横七竖八翘起的胡子,一双浅棕色陷入深思的眼睛这是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爱因斯坦的形象。

  爱因斯坦性情温和,心地善良,从来不忍心拒绝摄影师、画家、雕塑家的请求。

然而,要应付络绎不绝的艺术家,摆出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姿态实在花费了他的很多时光。

  有一次,一位萍水相逢的客人问及他的职业时,他毫不思考地回答道:

职业模特儿!

  爱因斯坦的故事(4):

  国籍的归属

  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学演讲说:

如果我的相对论证实了,德国会宣布我是个德国人,法国会称我是世界公民。

但是,如果我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那么,法国会强调我是个德国人,而德国会说我是个犹太人。

(韩国人说:

别争了,爱因斯坦祖籍韩国)

  爱因斯坦的故事(5):

  谈笑对批判

  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爱因斯坦闻讯后,耸耸肩道:

100位?

干吗要这么多人?

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就足够了。

  爱因斯坦的故事(6):

  记忆也过人

  爱因斯坦在美国演讲,有人问:

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

你如何记下许多东西?

  爱因斯坦简单答道:

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务必查辞典才能回答。

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着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故事(7):

  宴会的故事

  爱因斯坦出席了一次为他举办的正式宴会,男宾都打领带,女宾都穿裸肩的礼服。

  他的太太因感冒未曾参加,见爱因斯坦回家,就急忙询问宴会的情形。

  于是,爱因斯坦告诉她,今晚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出席。

  太太打断他的话,问:

不要管那些,你告诉我太太们穿的什么衣服?

  我可真的不明白,爱因斯坦认真地回答,从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们没有穿什么东西。

而在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爱因斯坦的故事(8):

  一件旧大衣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

瞧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呀!

  这有什么关系?

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

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但还穿着那件大衣。

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去换件新大衣。

  何必呢!

他说,反正这儿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的故事(9):

  印象--智者自嘲

  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

几年后,那对夫妇带小儿子来看他。

孩子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

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

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

  爱因斯坦的故事(10):

  真假司机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举世闻名,此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盛名之下的爱因斯坦每一天忙于应付不计其数的大学请他作演讲,搞得他疲惫不堪!

爱因斯坦每次到大学去都是由专职司机理查开车送他,一到会场后,理查就在台下听演讲,一向做了30来次听众,而且每次都是聚精会神,从头听到尾。

  理查是位风趣的美国人,一天他向疲于奔命的爱因斯坦提推荐:

  您实在太辛苦了,也必须讲烦了,您的演讲资料我能够背下来了,我想下次演讲时让我穿着您的衣服,让我来代您演讲直到被发现为止,能够吗?

  妙啊,反正那里认得我的人也不多。

同样富于风趣的爱因斯坦回答道。

  此后的那场演讲,穿着爱因斯坦衣服的理查对于相对论的解说没有任何差错,他把爱因斯坦的表情和动作也模仿的惟妙惟肖。

爱氏则打扮成司机,不仅仅开车送理查来演讲,而且坐在台下认真听讲。

  然而,就在演讲结束,理查准备下台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最后发生了。

  一位教授模样的先生站起来,像发连珠炮似的提出了许多问题。

  真的爱因斯坦静坐在会场的角落,心中吃惊不小,但他表情上还是若无其事。

  假的爱因斯坦却简单地对那位教授说:

  你的这些问题很简单,连我的司机都能回答。

喂,理查,你上来帮我做些说明吧!

  于是,真正的爱因斯坦这时才步上讲台,并迅速地对问题作了说明!

  爱因斯坦的故事(11):

  爱因斯坦大脑的保管员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相对论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终年76岁。

作家帕德尼对当时的情景这样描述:

爱因斯坦去世的消息顷刻震惊了全世界,安静的小镇顿时挤满了记者和科学界名人,就像是一位先知的去世。

场面看起来有点疯狂。

  爱因斯坦生前立有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当时任普林斯顿大学病理科主任的托马斯哈维,虽然和爱因斯坦只有一面之缘,却有幸成为爱因斯坦的验尸医生。

他突发奇想:

自我何不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偷走,探究一下这位科学家的大脑与常人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于是,他私下和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秘密协商,达成了一项不为人知的协定:

取出爱因斯坦的大脑,以供自我科学研究之用。

汉斯的条件则是:

哈维研究的结果不得用于牟取私利,务必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在爱因斯坦遗嘱执行人奥托内森的监视下,哈维按照程序解剖了爱因斯坦的遗体,并逐一检查器官,将它们称重并描述器官外观,最后对外宣布:

爱因斯坦的死因为大动脉瘤破裂。

不久,爱因斯坦的遗体被火化。

  然而,在爱因斯坦遗体火化前,哈维并没有把爱因斯坦的大脑放回到头颅内,而是放到了一个装满甲醛的容器中偷偷带走。

  在如愿以偿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后,哈维立即辞掉了工作,开始潜心研究这位大科学家与众不一样的天赋,以期揭开其中的奥秘。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哈维偷走爱因斯坦大脑的事不久被泄露,舆论顿时一片哗然,纷纷对他予以谴责。

哈维却对自我的行为极力辩解: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如果把他的大脑和遗体一齐烧掉,那样我会抱憾终生的,我认为我不能那样做。

  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见事情败露,严厉警告哈维不得违背诺言。

为了兑现对汉斯的承诺,也为了方便研究,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去了费城,请一位科学家朋友将大脑切成了240片,保存在了福尔马林溶液中,此后他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将装有组织切片的箱子随身携带。

哈维之后回忆说:

在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后,我先从脑动脉中注入了防腐剂,又从各个角度拍了很多照片存真,还请一位画家做了素描,并将脑子每一块位置都贴上了有详细记录的卷标。

  在此后10年间,哈维的研究一向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他决定借助外力,于1989年给加拿大汉米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维特森博士发去一份传真,问她是否愿意接手这项研究。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哈维亲自驾车前往加拿大,将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切片交到维特森手中。

虽然维特森只得到了爱因斯坦大脑的顶叶组织切片,以及哈维在切开大脑之前拍摄的照片与记录,但经过她的认真研究,于1999年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异乎寻常的大脑》的论文。

文中对有关爱因斯坦大脑的整体形态做出了必须分析:

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这造成爱因斯坦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15%左右,使他位于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在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维和运动想象力方面的发挥上,构成了自我独特的思维方式;他大脑的另一显著特征,是缺少常人大脑中的一种皱沟,而缺少这一皱沟,很可能导致位于顶下叶区的神经元彼此间更容易建立起联系,因而使他的思维更为活跃

  哈维虽然没有取得研究成果,但他要帮忙爱因斯坦实现一个愿望。

那还是在爱因斯坦生病时,曾向哈维提出想做一次横贯美国东西之旅的愿望。

为帮忙爱因斯坦实现这一夙愿,哈维于1997年10月驾车,在作家帕特尼达的陪同下,带着爱因斯坦的脑切片从东向西,由新泽西州一向开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全程超过4000公里,最终完成了爱因斯坦的遗愿。

  在此期间,美国联邦调查局为防止爱因斯坦的大脑在旅途中出现意外,秘密派特工全程跟踪保护。

哈维从东到西走了4000公里,联邦调查局特工竟跟踪了他4000公里。

  当得知自我被跟踪后,哈维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疲惫。

经思索再三,他决定放下爱因斯坦大脑保管员的主角,他在1998年85岁时,将爱因斯坦大脑转交给了普林斯顿大学医院保管。

那一刻,哈维如释重负地说:

我最后卸下扛了整整43年的重负,它(爱因斯坦大脑)已经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

不管外界对我怎样评价,此刻我已经不在乎了,我坚信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虽然如此,我还是要说,虽然我曾拥有了世界上最伟大科学家的大脑,但它的巨大职责感让我浑身疲惫。

此刻好了,这一切最后结束了。

  维特森博士这样评价哈维:

他是一位睿智的学者,是一个十分称职的保管员,而且总是在为它(爱因斯坦大脑)寻找最好、最知名的研究人员。

仅凭这一点,哈维博士就是值得称道的。

  爱因斯坦的故事(12):

  爱因斯坦与钱伟长

  1940年3月,钱伟长来到加拿大多伦多留学。

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原先是学中文的,成为一名文学家,是他从小最美丽的梦想。

  爱因斯坦与钱伟长但是,在他进入大学刚刚第二天,他的梦想还没有开始,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拱手让出了东三省,使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到日寇铁蹄之下。

  一时光,全国青年纷纷游行示威,要求抗日。

钱伟长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拍案而起,大声疾呼道,我也要造枪造炮,打击日本侵略者。

他找到校务处,迫切要求转到物理系。

这一转系,也改变了钱伟长的一生。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里,钱伟长主攻弹性力学。

当他第一次和导师辛格见面时,辛格得知钱伟长正在研究薄板薄壳的统一方程时,感到十分高兴,这是当时世界亟待攻克的科学难点。

辛格对钱伟长的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表示肯定。

辛格说,他正在从宏观上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他说,虽然我们研究的角度不一样,但能够将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合成一篇论文,这样更有价值和好处了。

  听了辛格的提议,钱伟长高兴地答应了。

就这样,在导师辛格的指导下,钱伟长进入到深入细致的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

  最后,这篇题为《薄板薄壳的内禀理论》论文,由钱伟长写成初稿,辛格修改后,发表在为纪念美国著名科学家冯?

卡门60寿辰论文集里。

在这本论文集里,还收录了当时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论文。

  爱因斯坦看了钱伟长发表在论文集里的论文,立刻惊叹道,中国钱,太伟大了,他解决了一向困扰我的问题。

  当时,爱因斯坦正在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钱伟长论文的研究成果,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加速了爱因斯坦的研究时光和进程。

  钱伟长发表的这篇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有关板壳内禀的理论,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被称为钱伟长一般方程和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

  二战期间,德国用最新式的火箭对伦敦进行攻击,有许多火箭弹落在了伦敦郊区爆炸,状况十分危急。

伦敦告急,英国告急,欧洲告急。

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美国紧急求援,期望能得到美国的帮忙。

  爱因斯坦得知状况后,利用钱伟长板壳内禀的研究成果,向丘吉尔推荐,在伦敦市中心设计出若干伪装成被火箭弹击中的假象,使德国发射火箭时,不改变射程,这样,就能够确保伦敦的安全。

  这一做法果然收到了奇效。

德国的火箭弹全部落在了伦敦郊外,确保了伦敦市中心的安全。

  二战结束后,爱因斯坦在回忆中,深情地说道,是中国的钱伟长研究帮忙了他,他的研究理论和贡献,甚至能够说改变了二战进程,钱伟长永远是我尊重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钱伟长用他那满腔爱国之心,投身到伟大的科学研究上。

在近一个世纪中,无论人生发生何种变化和改变,甚至身陷囹圄、劳动改造,都没能湮灭他心中燃烧的火焰。

那就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成为他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不会改变。

  爱因斯坦的故事(13):

  爱因斯坦在长岛的那个夏天

  1939年夏天,爱因斯坦到位于纽约东部的长岛度假。

而我的祖父大卫罗斯曼,在那里经营着罗斯曼百货公司。

6月的一天,爱因斯坦走进店里。

尽管祖父一眼就认出了他,但还是把他当作一名普通顾客对待。

  祖父问道:

请问,您要什么?

爱因斯坦用浓重的德国口音的英语答道:

我要买日晷。

说实话,罗斯曼百货公司经营的商品品种很齐全,但就是没有日晷。

我祖父灵机一动:

我家后院里倒是有。

他把有些迷惑不解的爱因斯坦引到后院里,指着一双凉鞋对他说:

你要是真的很需要的话,这个就送给你吧。

爱因斯坦一看,哈哈大笑。

他指着自我的脚说:

不,我要的不是这个,我要的是日晷。

原先,凉鞋和日晷的英语发音相似,加上爱因斯坦的德国口音,祖父以为是凉鞋。

  爱因斯坦在长岛的那个夏天当祖父回到店里时,爱因斯坦听到了唱机里播放的古典音乐。

谈到音乐时,祖父提及他自我会拉小提琴。

说到小提琴,爱因斯坦两眼放光:

我看,我们得找个时光好好切磋一下。

于是他们约好了日期。

在准备过程中,祖父遇到了麻烦,他不明白到时候该拉什么曲子。

最后,他决定拉巴赫的交响曲他拉过的最难的曲子。

  那天,当祖父到达爱因斯坦租住的避暑小屋,所谓的爱因斯坦之家时,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在看过曲目表后,爱因斯坦也选取了巴赫的交响曲。

他们开始拉小提琴,但很快祖父就发现自我拉得不如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拉得实在太好了。

拉了几分钟后,爱因斯坦放下小提琴说:

我们还是聊聊天吧。

  那天晚上剩下的时光都是在爱因斯坦家的阳台上度过的。

我祖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对自然科学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两个男人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

几小时后,爱因斯坦的女管家气冲冲地出来了,她斥责我祖父:

你影响了爱因斯坦博士的休息!

爱因斯坦纠正道:

不!

是我害得罗斯曼先生休息不成。

  那年夏天,祖父和爱因斯坦经常在一齐,并且几乎无话不谈。

有一次,爱因斯坦主动提出要给我祖父讲相对论。

祖父愉快地理解了,但有个条件爱因斯坦在讲解时不能涉及数学知识。

爱因斯坦同意了。

当爱因斯坦开始讲解时,他拿出了一张纸,在上方匆匆写下了一些数字。

这时,祖父提醒他:

别忘了,不涉及数学。

爱因斯坦解释说,那些数字只是用来帮他理清思路的,然后又之后讲。

在整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在纸上写下数字。

最后,当他想用这些数字时,祖父又提及了约定。

爱因斯坦辩解道:

但是这些数字很容易理解啊!

  有一次,爱因斯坦应邀去参加一个当地组织集会,该集会试图将难民从纳粹德国解救出来。

在发出邀请时,集会的召集者告诉祖父爱因斯坦来露个面就行了。

祖父警告那个负责人,千万别想让爱因斯坦到时候讲点什么,那人同意了。

  集会那天,我祖父穿着西装、打着领结,开车去接爱因斯坦。

见到他时,祖父发现他还像平时那样,上身穿着一件背心,下方穿着一条宽松的短裤,用绳子胡乱地扎着。

祖父惊叫道:

天啊,你看起来真个性!

爱因斯坦领会了祖父的意思,返身回去换了一身衣服。

在集会进行到中途时,主持人向与会者介绍了爱因斯坦并邀请他为大家讲几句话。

这时,他向祖父无奈地摊了摊手,走上讲台。

他只说了一句:

你们务必组织好一切,就像过去我们犹太人组织的那样,否则就不能见效。

就走下了讲台。

会议结束后,一大群人聚集到爱因斯坦周围,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他悄悄对我祖父说:

快带我离开这儿。

  当时,曼哈顿滨江大教堂曾有一个计划,为以前在长岛居住过的八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树立雕像。

爱因斯坦也是其中之一。

我祖父向他问起被纪念的感觉,他答道:

从此刻起,在我的余生里,我得十分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恐怕连一双凉鞋我也不敢随便穿了。

  爱因斯坦最喜欢的娱乐之一就是驾着他那艘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船去航行。

一天,他决定驾着小船来拜访我祖父。

对驾着小船的爱因斯坦来说,那但是一段相当长的旅途。

早上,祖父就得知爱因斯坦已经在路上。

但是直到下午也不见他的影子。

祖父开始担心起来,他明白爱因斯坦不会游泳。

太阳都下山了,还是没见到他。

直到晚上,一名警察打来了电话说,有一个留着长发、看起来很古怪的家伙在海滩上徘徊,说要找大卫罗斯曼。

原先,快靠岸时,爱因斯坦掉进水里了。

听到他的呼救,一位飘过的少年救了他,没有留姓名就走了。

  爱因斯坦和我祖父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46年。

当时,爱因斯坦对祖父说:

在我一生中,和你一齐度过的那个夏天最有意思,让我回味无穷。

我十分感谢你。

  从那以后,祖父再也没有见过爱因斯坦,只是每年夏天都要托人给他带去一双凉鞋。

  爱因斯坦的故事(14):

  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

  1942年,35岁的托马森已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市一个小有名气的园艺工,他曾受邀为很多大富翁的花园做园艺护理,并且颇受好评。

  5月,一个叫杜卡斯的助理找到托马森,也想让他为老人的花园做园艺工。

老人今年63岁,主要工作是科学研究。

休闲时光只做两件事:

,一个是散步;一个是拉小提琴。

而且,老人小提琴拉得不错,从6岁就开始练,算是童子功。

  一天,托马森正在为草坪修剪,突然从花园中传来小提琴悠扬的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爱好音乐的托马森顺着琴声望去,只见一个老人正在如痴如醉地演奏着,心无旁骛。

  托马森禁不住驻足聆听,听到酣处他微微闭上眼睛享受着,突然他睁开了眼睛,上前对老人说:

先生,您是不是有个音调拉得太高了?

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托马森,疑虑地想:

看这个园艺工的穿着打扮如此粗俗,没想到竟然懂音律。

  想是这么想,但老人并没有言语,继续拉琴。

但是,一段时光之后,老人的疑心越来越重,总觉得小提琴拉得走调了。

老人索性停了下来,兴致盎然地和托马森讨论起来。

  一个星期之后,托马森再次来老人家修剪草坪,完成工作之后,老人拉着托马森的手说:

我根据你的推荐,苦练了一个星期,你看这次拉得怎样?

说完,老人熟稔地操起了琴弓。

  这次没有跑调,但有个节拍还是拉得不算理想。

听完演奏,托马森直言不讳地说。

老人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表示虚心理解。

俄而,老人亲切地说:

你还有什么指教吗?

这时,托马森好像意识到有些不妥,愧疚地说:

先生,我对音乐也是一知半解,您还是去找专业的音乐人才行啊。

  老人笑了笑,说:

我以前找过专业人士,但他们都是夸奖我拉得好,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提出如此中肯意见的,我真要感谢你才对,你这样的人才配得上真正的朋友。

  托马森被老人捧得臊红了脸,羞愧地说:

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虽然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感觉人只要真诚就必须能找到朋友。

  是啊,一个人只要真诚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之后,托马森和老人成了挚友,每个星期都要来老人的住所切磋琴技。

托马森也明白了,这个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3个月后的一天,助手杜卡斯对爱因斯坦说:

一个政要要来拜访您。

爱因斯坦摆摆手说:

让他下次再来吧,我已经有约了。

不一会儿,只见托马森拿着园艺工具走进了爱因斯坦的院子。

  再之后,因爱因斯坦的性格有点孤僻,他去世后,关于生活方面的资料寥寥可数。

1979年,在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一个叫托马森的老人根据回忆,撰写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书中披露了爱因斯坦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没想到成了畅销书。

  书的扉页写道:

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显赫还是卑微,只要真诚就能找到知音,愿天下的人都真诚相待。

  爱因斯坦的故事(15):

  爱因斯坦是怎样找工作的

  爱因斯坦从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光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

想想自我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爱因斯坦居然会找不到工作?

这个事实让人震惊,但你必须更想明白,最终他是用什么方法求职成功的。

大科学家的这段非比寻常的经历,能够给求职中的人们一点启迪。

  爱因斯坦是怎样找工作的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为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期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

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回音。

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同样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这究竟是怎样了?

难道是地址有误吗?

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我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样了?

  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

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就应能够顺利看见这封信的资料了吧!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必须是太忙碌了!

我务必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光!

爱因斯坦心想。

几天后,爱因斯坦又拿笔写起了第四封信。

这次,他不仅仅是再次采用明信片,而且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我地址的回信信封!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这情形,心疼地对他说:

我看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可能奥斯特瓦尔德并不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不,父亲!

我的努力不必须会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努力,却代表着绝对不会拥有满意的结果!

爱因斯坦说。

  这连回信用的信封都捎上的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但是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奥斯特瓦尔德能为他送上什么鼓励和帮忙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爱因斯坦刚准备写第五封求职信。

那天清晨,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状况下,邮递员敲开了他的家门,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邀请爱因斯坦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并且期望爱因斯坦能理解。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为什么写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却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

爱因斯坦困惑了。

  原先,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已经搬离了实验室,爱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

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助手,他在奥斯特瓦尔德搬离实验室之后就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

有一次,那位年轻助手在途经昔日工作过的实验室门口时,无意地在那座空房子门口来回走了走,而正因此,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才得以被发现。

更加让人无法置信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格罗斯曼!

  对于爱因斯坦的才华,格罗斯曼是绝对了解的。

凭着这些信件,他向自我所在的专利局推荐了爱因斯坦,恰好当时专利局设立了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于是专利局迅速向爱因斯坦发来了邀请函。

就这样,爱因斯坦最后凭着四封自荐信,成功摆脱了待业。

  爱因斯坦的故事(16):

  最短距离

  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曾在暑假前的学期结束会上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