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0020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docx

高中生物必修试题

第三单元 生物变异、进化、育种

第1讲 生物的变异

(时间:

45分钟)

A级 基础演练

1.(2013·安徽皖北协作一模,4)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

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

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解析 引起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果环境引发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就成了可遗传的变异;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不定向改变;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

答案 B

2.(原创题)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

”表示着丝点,则图乙~图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

(  )。

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

解析 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形成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形成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C”基因位置颠倒了180°,形成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产生易位。

答案 A

3.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

(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④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染色单体互换 ⑥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

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进行无性生殖,因此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其他类型。

答案 C

4.(2013·山东滨州一模,15)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  )。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

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

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

D.A、B都有可能

解析 突变后少了三个碱基对,氨基酸数比原来少1个,C错误;若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控制着原蛋白质的一个氨基酸,则少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顺序不变;若减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对应着两个密码子中的碱基,则在减少一个氨基酸数目的基础上,还会改变一种氨基酸的种类,从而引起氨基酸顺序改变;若减少的不是三个连续的碱基,则对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影响将更大。

答案 D

5.(2012·保定调研)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

解析 R型菌转化为S型菌,实质上是S型菌的DNA片段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将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是应用基因工程进行不同生物间的基因重组,B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此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高产菌株的筛选是利用基因突变和通过人为的定向选择实现的,不涉及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 D

6.(2013·石家庄二模,2)下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B.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解析 细胞癌变是细胞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由图示可知:

细胞癌变是4处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发生突变的基因不是位于等位基因的位置,故也不是等位基因;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答案 B

7.(2012·杭州名校模考)下列有关植物单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一般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也可能是单倍体

C.利用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能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单倍体

D.由花粉直接发育成的植物体是单倍体

解析 四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单倍体育种的结果是培育出具有正常染色体数目的纯合子,而不是为了得到单倍体,C错误。

答案 C

8.(2013·莆田模拟)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下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

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  )。

A.基因AB.基因BC.基因CD.基因D

解析 分析图知,W野生型,突变体①与突变体②、③相比较,特有的基因是B,所以编码仅在W和①中具有的酶的基因为B。

答案 B

9.(2012·朝阳统考)如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图丙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据图回答问题。

第一个

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丝氨酸

U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丝氨酸

C

异亮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A

A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G

(1)据图甲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

(2)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图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如果图乙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丙氨基酸中________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________导致。

(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________不同。

答案 

(1)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缺一不可)

(2)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3)丝氨酸 需同时替换两个碱基 增添或缺失

(4)碱基对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10.(2012·漳州高考适应卷)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

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常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分析回答问题。

(1)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________。

某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该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

(2)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短肢

正常肢

F1

0

85

F2

79

245

现利用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纯合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实验步骤:

①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批野生正常翅(hhRR)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有些重新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

若由于基因H重新变成h,称为真回复体;若体内另外一对基因RR变为rr,从而抑制基因H的表达,称为假回复体。

①真回复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②现有一批基因型相同的纯合果蝇回复体,为了确定回复体的类型,可以选择使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

若杂交后代为________,则这批果蝇为真回复体。

答案 

(1)染色体(数目)变异 4条或3条

(2)正常肢∶短肢=1∶1 全为正常肢 (3)①hhRR、hhRr ②野生正常翅 正常翅

B级 智能提升

11.(2013·辽宁大连双基测试,11)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却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

由此说明

(  )。

A.这种维生素是基本培养基的一种成分

B.自然状态下野生型链孢霉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C.野生型链孢霉发生了定向的基因突变

D.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了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维生素

解析 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说明基因突变导致了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维生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在自然状态下和人工条件下都可以发生突变。

答案 D

12.(2012·潍坊模拟)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

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④过程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解析 过程①为诱变育种,最大的优点是变异频率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过程②⑤⑥结合起来为单倍体育种;③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aaB_的个体中含有

aaBB和

aaBb,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

×

答案 D

13.(2013·山西六校联考)经权威遗传机构确认济南发现的一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即46,XY,t(6;8)为世界首例,该例异常核型属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造成流产和畸形儿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遗传物质丢失,患者表观及智力均与正常人一样。

某女性患者的第1和5号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异常核型可表示为46,XX,t(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易位

B.46,XY,t(6;8)表示某男性患者第6和8号染色体易位

C.只有缺失和重复这两类染色体结构变异才能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D.染色体易位不属于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

解析 染色体易位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需要染色,A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推出46,XY,t(6;8)表示某男性患者第6和8号染色体易位,B项正确;能导致基因数量改变的不只有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和缺失,还有染色体数目变异,C项错误;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正确。

答案 C

14.(2013·河北教学质量监测)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10,n=10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解析 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

答案 C

15.(2013·重庆一中第4次月考)现有4种(2、6、7、10号)三体玉米,即第2、6、7、10号同源染色体分别多出一条。

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1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

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产生子代,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现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分别与上述4种三体且感病的玉米(母本)杂交,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如图。

F2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

三体感病母体

2号

6号

7号

10号

F2

抗病

239

325

191

402

感病

217

317

183

793

请补充完整下列分析过程,以确定等位基因(B、b)位于哪号染色体上。

(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bbb,F1三体②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__________。

(2)据表中实验结果,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号同源染色体上。

若F1三体②自交,F2中三体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看,三体属于____________。

普通感病玉米与另一玉米杂交,若出现普通感病玉米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不考虑突变、非正常生殖和环境因素)。

(4)玉米花色由两对基因A、a,B、b控制,且独立遗传。

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________,粉花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由图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进而控制性状。

答案 

(1)Bbb 1∶2

(2)10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与之交配的玉米有关染色体上的相应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4)4∶9∶3 

 酶的合成

特别提醒:

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