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0087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docx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归纳与总结专题

全国精品模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五归纳与总结专题

1.(桂林市灌阳县2009届初中毕业班第一次中考模拟考化学试卷)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③用排水集气法可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只有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只有②③

2.(南阳市2009年中考模拟试题)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

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3.(安丘市2009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4.(南昌十九中初三第四次月考)下列操作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①浓硫酸倒入水中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③生石灰放入水中

④浓盐酸滴入浓烧碱溶液中⑤氯化钠晶体溶于水中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中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③④C.只有①②③④⑤D.有①②③④⑤⑥

5.(南昌十九中初三第四次月考)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

C6H12O6+6O2

6CO2+6H2O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的含量减少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

6.(安丘市2009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若用实验证明CuCl2溶液显蓝色不是由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KCl溶液的颜色

B.向CuCl2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C.向CuCl2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CuCl2溶液后蓝色变浅

7.(安丘市2009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甲、乙两工厂排放的污水各含下列离子H+、Cu2+、K+、NO3—、OH—中的三种离子(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

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无色澄清中性溶液。

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B.H+和OH—来自同一工厂

C.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D.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8.(南昌十九中初三第四次月考)(6分)为除去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杂质Na2CO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适量)进行实验。

请你对他们所选用的试剂进行评价:

学生

选用试剂

评价(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

HCl

H2SO4

Ba(OH)2

9(5分)(四川省邛崃市200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

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

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

别是①   ;②;

③;④          。

……(只写四个即可)。

⑵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天津市2009年中考化学冲刺模拟题八)

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2)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

(3)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是因为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交换。

11.(2009年淄博怡中外语学校迎中考试题一)(2分)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请将氢气、一氧化碳、氧化镁、二氧化碳、铝和红磷等六种物质分成二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

,分类依据是;

第二组:

,分类依据是。

12.(天津市2009年中考化学冲刺模拟题九)

下表列出了两种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

单位

每百克平均含量

食品甲

食品乙

热量

KJ

2100

1700

糖类

g

68

50

脂肪

g

8

6

蛋白质

g

14

6

mg

930

200

mg

720

150

 

(1)甲乙两种食品比较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是,所列的营养成分

属有机物的有类。

(2)某同学到野外去探险,在上述食品中进行选择,你建议他携带的食品是

(选填甲或乙),你建议的依据是。

13.(4分)(天津市2009年中考化学冲刺模拟题六)在一定体积的10%的NaOH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表所示: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测得溶液温度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绘出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

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3)根据曲线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1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

2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

 

15、(4分)(天津市2009年中考化学冲刺模拟题三)

苏丹红是一类染色剂。

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物品中,家用的红色地板漆或红色鞋油通常含有苏丹红的成分。

根据2004年4月MSDS提供的数据,苏丹红存在有限的致癌作用,不可服用。

2005年2月23日中国政府发布紧急公告,禁止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

下表是苏丹红一号的有关信息:

编号

化学式

C16H12N2O

外观

暗红色或深黄色片状晶体

溶解度

在水中:

〈0.01g/100ml;汽油中:

任意比例互溶

熔点

404~406OC

升华

475OC

致癌原因

在人体内分解出一种有毒的有机物(苯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苏丹红一号中含有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在上表给出的信息中,属于苏丹红一号物理性质的有(填编号)。

(3)苏丹红一号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作用,主要是因为该物质在体内发生了变化。

16.(天津市2009年中考化学冲刺模拟题十)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7.(2009年安徽省宣城六中与奋飞学校联考)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水要在通电的条件才能分解,而双氧水只要加入二氧化锰就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钠米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18.化学概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等。

下列选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

单质

化合物

石油

Y

氧化反应

化合物

氧化物

化石燃料

 

19、(南阳市2009年中考模拟试题)小岳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的知识做了全方位的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学习实录:

(1)实验发生装置的探究学习: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小岳从下列装置中选择了D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他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实验过程中小岳发现,试管中产生了很多泡沫,甚至有些进入导气管中。

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泡沫的产生可能有很多原因:

可能是试管的横截面积太小,气泡不易破裂。

你认为他们的猜测还可能有。

小岳将发生装置改成了C,发现泡沫没有了,但是反应的速率很快,很难对实验进行控制。

小晨建议小岳将反应装置换成B就可以了。

小晨的理由是。

(2)催化剂选择的探究学习: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小静了解到:

MnO2、土豆块都可以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萌生了寻找适合催化剂的想法。

通过查阅资料,小静还了解到部分盐(溶液)也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如CuCl2、CuSO4等盐(溶液)。

于是小静做了以下的探究。

①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6%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CuCl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CuCl2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②已知CuCl2在水中可解离出Cu2+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小凯说:

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CuCl2溶液中的H2O;

小毅说:

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CuCl2溶液中的Cu2+;

小留说:

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CuCl2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是溶液中的Cu2+对H2O2分解起了催化作用。

(3)有关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探究:

他们取了2gMnO2加入到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待过氧化氢溶液全部滴加完,并经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1.6g氧气,锥形瓶中剩余物质50.4g,求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0、(雅安中学初2009级“一诊”测试)

(本题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

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

铝也有其特殊的性质:

①铝的熔点是660℃,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

②铝虽比锌活泼,但是将铝和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比锌反应慢得多。

③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

为此该小组进行了“铝表面氧化膜”的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问题:

(1)请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铝片的化学方程式;

(2)铝片接触火焰的部分不像蜡烛那样滴落的原因是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

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因素是

【实验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问题:

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

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1.(天津市南开区200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6分)为除去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杂质Na2CO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适量)进行实验。

请你对他们所选用的试剂进行评价:

学生

选用试剂

评价(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

HCl

 

H2SO4

 

Ba(OH)2

 

22.(2009年枣庄东方国际学校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8分)在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

这样捞得的“碱”中含有少量的NaCl。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释捞碱.晒盐的原理和测定“碱”样品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根据右图回答:

    ①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          g;

t2℃时Na2CO3的溶解度         ;

(填“<”、“>”或“=”)NaCl的溶解度。

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夏天晒盐”是利用            (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A.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称取34.6g“碱”样品

第二步:

将样品放入130g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恰好完全反应。

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第三步:

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51.4g。

[数据分析]

⑵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全部逸出,试计算: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②34.6g“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③“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继续研究]

⑶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3、(2009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二)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

如医疗上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农业上可施用于缺铁性土壤等。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工业废铁屑为原料,设计了如下两种制取硫酸亚铁的方案:

①Fe+H2SO4=FeSO4+H2↑

②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Fe+Fe2(SO4)3=3FeSO4

⑴两种方案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他们选用了方案①,你认为不选方案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过程中,判断方案①中反应已停止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⑶他们在配制所需要的稀硫酸时使用了自来水,子娟提出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Cl-,会影响到制得的FeSO4的纯度,她设计了下表的实验方案,证明已配制的稀硫酸中混有Cl-,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有关反应方程式

取少许配制好的稀硫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______溶液

稀硫酸中有Cl-

24、(2009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一)下图为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BCDE

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核外有_________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

(2)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

(3)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5、(2009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一)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溶液称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

参照右图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用下列方法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钾晶体。

(1)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就会逐渐析出___________(填名称)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

(1)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到30℃以下,又析出氯化钾晶体和氯化镁晶体,然后用少量的_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洗涤两种晶体的混合物

26.(常州市礼河实验学校调研测试试卷)(3分)一种溶液X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CuSO4中的部分物质。

某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请你补充其中的部分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①观察溶液X的颜色

溶液呈无色

溶液X中不含有。

②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X显碱性。

③另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溶液X中可能含Na2CO3和Na2SO4。

④向步骤③的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

溶液X中肯定含有Na2CO3和Na2SO4。

27.(常州市礼河实验学校调研测试试卷)(6分)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

实验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

(1)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

(2)看到的现象是,说明Na+离子。

实验(3)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28.(常州市礼河实验学校调研测试试卷)(4分)下列物质中均含有少量的括号内的杂质,选用一种试剂(写化学式)将杂质除去(备选用试剂:

氢氧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盐酸、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

(1)盐酸中含有少量杂质硫酸;

(2)KCl中含有少量杂质K2CO3;

(3)铜粉中含有少量杂质锌粉;(4)KCl中含有少量杂质CuSO4;

29.(广州十四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6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并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由此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30.(广州十四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16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③④

(2)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做何变动?

,原因是。

(3)实验室和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中,能否用此装置收集氢气(填“能”或“否”)。

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31、(唐店中学2009学年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8分)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NO3、CuSO4、FeCl3、Na2CO3、Na2SO4、NaCl等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滤液B。

(2)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3)向无色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则:

①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一定没有。

(用化学式填空)

②该混合物至少由种物质构成,最多可能有种物质(填数字)

32、(唐店中学2009学年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以下验证“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适量NaOH溶液

+石蕊试液

A.

B.

C.

D.

33、(唐店中学2009学年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

C、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加入Ba(OH)2,试液变红

D、用铜、稀硫酸和空气为原料制取CuSO4

34.(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初三化学阶段试题)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BaCl2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CuSO4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Na2SO4、KNO3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35.(太原成成中学九年级第五次月考)下图是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仪器③的名称是,在上述装置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仪器①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产物中有铁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6、(宿迁市2009学年度初三第二学期普通中学第一次四校联考)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活动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该主题旨在弘扬生态文明,繁荣环境文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图中所列实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填序号)。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③电解熔融氯化镁④实验室制取氧气

(2)写出图④所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从上述你认为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验中选取一个,简要说明改进方法。

37.(四川万源2009级第1次月考化学试题

)(4分)实验室有一瓶纯净的氢气和一小段光亮的粗铜丝。

某同学用坩埚夹住铜丝进行实验:

将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将热铜丝伸入装有氢气的集气瓶中。

请回答:

⑴铜丝加热时逐渐变黑,其原因是。

⑵将变黑的热铜丝迅速伸入装有氢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果将变黑的热铜丝伸入装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8.(山西省2009年中考化学模拟题二)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许多问题:

(1)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净,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洗净,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以减轻病痛,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