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0198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5

  

最新考纲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分析解读

 1.以某流域为例,根据不同河段开发建设的优势条件确定开发方向,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3.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1讲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

既有________、山地、________,又有__________和平原。

(2)气候:

多数地区属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文:

水量居我国____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

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

2.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______矿和________________矿产丰富。

(2)水能资源:

流经三大阶梯,________大,水能丰富,集中在________地区。

(3)________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方法指津

 水能(力)资源的形成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了三大经济区:

上游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中游以________为中心,下游以________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高:

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河段

区域优势

开发方向

突出问题

整治措施

上游

地区

水能丰富

水电开发,________________输出基地

自然灾害频发,________________严重

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封山育林、育灌、育草

中游

地区

平原面积广大(________、洞庭湖、__________平原)

商品粮、棉、油基地

洪涝

频发

_______________,搞好分洪蓄洪工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修建________等水利枢纽

铁、_______________丰富

形成以冶金、机械、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游

地区

________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暖湿,人口密集

__________之乡、丝绸之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________(太湖蓝藻)、________质量普遍下降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改造________产业,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产业和__________产业;加强______________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温馨点拨

 河流水能资源及航运价值的判断

考点一 长江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典例导入

 1.读图,完成

(1)~

(2)题。

(1)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c水电站,由此可知a处比c处(  )

A.流量大、落差大B.流量大、落差小

C.流量小、落差小D.流量小、落差大

(2)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

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

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

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

疑难剖析

1.流域综合开发条件评价

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条件决定了流域的开发方向。

流域的综合开发要因地制宜,结合流域的地理条件确定开发重点与开发方向。

地理条件的评价分析如下:

下面以长江流域为例来说明其开发条件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范围

源头至宜昌

宜昌至湖口

湖口至入海口

主要地

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江南丘陵(部分)、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江南丘陵(部分)、长江三角洲、江淮平原

经济

中心

重庆、成都

武汉

上海

资源

优势

水能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尤其是有色金属丰富

资源短缺;平原地形,气候温暖湿润

社会经

济优势

水能开发,西电东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基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方向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沿海、沿江交汇处,经济腹地广阔),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科教文化发达,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今后长江三角洲地区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亚太地区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考点二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典例导入

 2.把乌江建设成为我国美丽富裕的“田纳西河”是贵州人民的梦想。

读图回答

(1)~

(2)题。

(1)乌江流域(  )

A.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水量充沛,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C.喀斯特地貌广布,有遵义、荔波等景点

D.煤炭、磷、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2)乌江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是(  )

①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②加快水电梯级开发,发展水电——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③加快高速铁路、乌江航道水陆交通建设,形成新的出海通道 ④建设千里乌江画廊旅游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疑难剖析

1.图解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3.长江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三 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分析

典例导入

 3.读以下两河流域示意图,完成

(1)~(3)题。

(1)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

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均受地形约束

D.均受气候影响

(2)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3)关于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甲河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发展航运、发展种植业等

B.乙河上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梯级开发、发展旅游等

C.甲河下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保护植被生态、发展畜牧业

D.乙河下游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保护水质、发展灌溉农业

疑难剖析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

黄河

综合

开发

①水能巨大:

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开发→西电东送;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③灌溉

①灌溉:

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②发电:

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

问题

①上游:

水土流失严重;②中游:

洪涝多发,尤其是荆江河段

①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②下游: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

整治

措施

①上游:

营造防护林,封山育林、育草;②中游:

中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加固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建设三峡工程

①中游: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②下游:

加固大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

水利

枢纽

三峡工程

小浪底

主要有三大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流域开发与整治的措施

典例

 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km2,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mm/年。

历史上的辽金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

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1)依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该流域所处于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多方面过渡性的特点。

请至少列出两项。

(2)据表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针对该流域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措施。

思维过程

答案 

(1)地处温带季风与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过渡地带等。

(答出两项即可)

(2)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

降水量减少(蒸发和下渗增加),上游水库的拦蓄,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加。

(3)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退耕还草还牧;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针对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等。

方法技巧

流域开发与整治的分析模式

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

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2.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对策。

考查点一 长江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湖泊萎缩,洪涝更加频繁

B.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2.图中P湖周边耕地不足,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查点二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3.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4座巨型水电站的建设。

这四个电站规划装机规模近43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约1900亿千瓦时。

(1)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地处攀枝花—六盘水一线的核心地带,试分析该地区资源构成的主要特征。

(2)已进行大江截流的溪洛渡库区,人口密度为139人/平方千米,这对该水电站的修建会产生什么影响?

(3)简述我国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的重要意义。

(4)简述金沙江流域大规模水电开发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考查点三 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分析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

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

(1)简述图示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

(2)制约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要分析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

(4)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a处B.b处

C.c处D.d处

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A.a处B.b处

C.c处D.d处

3.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下图,回答4~6题。

4.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平行水系,支流多 ③地形崎岖,落差大 ④流经高原,河流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③增加入海水量 ④加速河口淤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有(  )

①钢铁工业 ②有色冶金 ③甘蔗种植、加工业 ④水产养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下图,完成7~9题。

7.图中所示河流为(  )

A.黄河B.松花江C.淮河D.辽河

8.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B.流域内轻工业比重较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高

C.河流污染最重的时期为枯水期,最严重的区段为城市段

D.养殖污染等非工业污染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9.在历史上,该河曾经多次发生严重水灾。

下列对该河整治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在上游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

B.在中上游地区进行植树造林

C.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管理

D.在下游继续加宽和加高堤防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④⑤

11.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读“某河流水系图”,回答12~13题。

12.该河流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小的原因是(  )

①入海口处,河流落差大 ②M点以上河段流速慢,泥沙沉积 ③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④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3.关于该流域开发说法正确的是(  )

①MA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宜进行梯级开发 ②MN段流域范围内水热条件充足,地势平坦,宜扩大耕种 ③MN段洪水频繁,损失严重,宜加大洪灾治理 ④对流域内森林资源实施保护性经营与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共48分)

14.读“长江水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分析江南丘陵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及主要危害。

(2)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其特点是水位高、灾情重、危害大。

将下列选项填入图中适当位置,说明成灾的人为原因。

①生态脆弱,且破坏后难以恢复 ②过度砍伐 ③水土流失 ④围湖造田,围湖建圩 ⑤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3)说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积极作用。

(4)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 湘江与莱茵河,分处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通航里程相差不多,年均径流量几乎相等,流域布局大致相似,但湘江年货运量仅为莱茵河的三分之一。

水运天然的“低碳性”,给湘江航运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发展机遇。

近年来,湖南省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目标。

材料二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

沿江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0%以上,GDP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长株潭”经济圈GDP占全省总量的37.7%。

近年来,湘江流域有机物污染也在逐年加重。

据官方公布数据:

,湘江流域排放生活污水9.19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21.8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39.3%。

材料三 湘江流域图和莱茵河流域图

(1)根据区域的优势条件,湘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开发重点不同。

在中上游地区的开发重点可以是________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在中下游河段以发展________为主。

(2)请列举湘江流域“长株潭”经济圈和莱茵河流域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

(3)湘江流域环境问题较突出,请列举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4)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湘江和莱茵河两河流通航的优势。

复习讲义

基础知识

一、1.

(1)高原 丘陵 盆地 

(2)亚热带季风 (3)首

2.

(1)铁 

(2)落差 上游 (3)森林

二、1.重庆、成都 武汉 上海

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依次是:

西电东送 水土流失 江汉 鄱阳湖 有色金属 退耕还湖 三峡 平原 鱼米 水体 大气 传统 高新技术 第三 污染治理

典例导入

1.

(1)D 

(2)A 2.

(1)D 

(2)D 3.

(1)A 

(2)D (3)B

对点练习

1.A 2.B

3.

(1)丰富的水能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的矿产资源;充足的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

(2)有利影响:

可获得充足的劳动力;不利影响:

库区迁移人口数量过多。

(3)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西电东送”战略;优化和改善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发展西南地区经济,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4)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4.

(1)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势起伏明显,河流的落差大。

(2)交通不便、资金缺乏、人口文化素质低。

(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间的陆水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4)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课时规范训练

1.C 2.D 3.C 4.C 5.A 6.D 7.D 8.C 9.D

10.A 11.D 12.A 13.D

14.

(1)人为原因:

过度垦殖,破坏植被;主要危害:

加剧洪涝灾害,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农业减产。

(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②④③⑤①。

(3)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

(4)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峡等水利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合理规划沿江产业,防治水污染。

15.

(1)水能 有色金属冶炼 航运

(2)水资源丰富,便利的水运,资源较丰富。

(3)中上游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中下游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固体垃圾污染等);洞庭湖湿地破坏等。

(4)莱茵河:

流量大且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和结冰期,流域内落差较小,通航里程长。

湘江:

流域内降雨量丰沛,水量大,汛期长,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通航条件较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