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0327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O:

16Na:

23Cl:

35.5S:

32Ca:

40C:

12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

B、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

C、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有化学变化;

D、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蚁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有化学变化。

『答案』选B。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纯盐酸

水煤气

硫酸

干冰

B

蒸馏水

蔗糖溶液

氧化铝

二氧化硫

C

胆矾

氢硫酸

碳酸钙

D

过氧化钠

氯水

氯化铜

碳酸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盐酸是混合物,故A错误;

B.蒸馏水是纯净物,蔗糖溶液为混合物,氧化铝是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铁是单质,单质不是电解质,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碳酸钠是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

B。

『点睛』纯净物:

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

3.如图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

A.①加了CCl4②加了苯③加了酒精

B.①加了酒精②加了CCl4③加了苯

C.①加了苯②加了CCl4③加了酒精

D.①加了苯②加了酒精③加了CCl4

『答案』C

『解析』

详解』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结合图可知③加了酒精;

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苯或四氯化碳,则苯与溴水混合后有机色层在上层,可知①加了苯,而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后有机色层在下层,可知②加了CCl4,

故选:

C。

『点睛』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苯或四氯化碳。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

B.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共热制Cl2:

MnO2+4H++2Cl-

Mn2++Cl2↑+2H2O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Fe3++2Cl-

D.向稀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是弱电解质,不可拆开为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Cl2+H2O═H++Cl-+HClO,故A错误;

B.HCl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

Mn2++Cl2↑+2H2O,故B正确;

C.对于Fe2++Cl2=Fe3++2Cl-,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故C错误;

D、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ClO-+2H2O+2CO2═Ca2++2HCO3-+2HClO,故D错误;

故选:

B。

5.从500mL1mol·L-1的CuSO4溶液中取出100mL,下列关于100mL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CuSO4

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B.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C.含Cu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含CuSO4的质量为80.0g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这100mL溶液中 c (CuSO 4 )仍为1mol·L -1 ;根据CuSO 4 的电离方程式,可知 c (Cu 2+ )= c (SO 4 2- )= c (CuSO 4 )=1mol·L -1,故Cu 2+ 的物质的量为 

×1mol·L -1 =0.1mol, n (CuSO 4 )也为0.1mol,其质量为 m (CuSO 4 )=0.1mol×160g·mol -1 =16g,

故选:

D。

6.氢化钙可作为生氢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H2+2H2O=Ca(OH)2+2H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氢化钙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B.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C.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氢氧化钙是氧化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中CaH2为还原剂,H为-1价,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故A错误;

B.H2O中H为+1价,生成氢气,H2O是氧化剂,故B错误;

C.反应中只有H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

D.氢氧化钙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产物,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CaH2中H为-1价,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H2O中H为+1价,具有氧化性,可被还原,则在该反应中,CaH2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7.将两种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泡生成,再加入AgN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则这两种物质是()

A.MgCl2和Na2CO3B.K2SO4和BaCl2

C.NaOH和CuSO4D.K2CO3和Ca(NO3)2

『答案』A

『解析』

『详解』A.MgCl2和Na2CO3溶液混合,Mg2++CO32-=MgCO3↓,生成MgCO3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MgCO3+2H+=CO2↑+H2O+Mg2+,再加入AgNO3溶液,Ag++Cl-=AgCl↓,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符合;

B.K2SO4和BaCl2溶液混合,Ba2++SO42-=BaSO4↓,加入过量硝酸不发生反应,沉淀消失,没有气体生成,故B不符合;

C.NaOH和CuSO4溶液混合,Cu2++2OH-=Cu(OH)2↓,产生蓝色沉淀,故C不符合;

D.K2CO3和Ca(NO3)2溶液混合,Ca2++CO32-=CaCO3↓,加入过量硝酸发生反应,CaCO3+2H+=CO2↑+H2O+Ca2+,再加入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故D不符合;

故选:

A。

『点睛』根据物质的性质,利用验证法解答,两种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选项C中生成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再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泡生成,选项B中生成硫酸钡不溶于硝酸,不符合题意,再加入AgN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8.往烧杯内注入煤油和水各100mL,静置后将一小块钠投入烧杯内。

(已知钠的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且水和煤油互不相溶)发生的现象是()

A.钠沉到液柱1/2处,钠块下部有许多气泡放出,附有气泡的钠块徐徐上升到液体表面,一会儿又沉到液柱1/2处,如此反复多次,最后消失

B.钠块一直沉到烧杯底部,并停留在杯底,放出气泡,最后消失

C.钠块浮在液柱表面上,很快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浮动,最后消失

D.钠块沉到液柱1/2处,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在液柱1/2处沿水平方向迅速游来游去,最后消失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水和煤油互不相溶,Na的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Na与水的反应分析。

『详解』煤油的密度比水小,煤油和水互不相溶,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由于Na的密度比煤油大,所以Na在煤油中逐渐下沉;Na的密度比水小,Na下沉到液柱1/2处,Na与下层水接触,Na与水反应使Na块下部有许多气泡放出,附有气泡的Na块在浮力作用下徐徐上升到液体表面,气泡释放后,Na块在重力作用下又下沉到液柱1/2处,如此重复多次直至Na块完全反应;『答案』选A。

9.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NH4)2CO3③Al2O3④Al(OH)3⑤Al

A.③④B.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Na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①正确;

②(NH4)2CO3属于弱酸弱碱盐,既能与酸反应,生成SO2气体,又能与碱反应,生成NH3,故②正确;

③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Al3+,又能与碱反应生成AlO2−,故③正确;

④Al(OH)3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Al3+,又能与碱反应生成AlO2−,故④正确;

⑤金属铝与硫酸反应生成Al3+和氢气,与碱反应生成AlO2−和氢气,故⑤正确,

故选:

D。

『点睛』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金属铝、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Ne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N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A错误;

B.氖气是单原子分子,故1 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B正确;

C. n(Cl2)=1mol,Cl2为双原子分子,则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A,故C错误;

D.气体有双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

B。

11.证明溶液中是否有Fe2+,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加少许酸化的KMnO4溶液 ②加少许氯水 ③滴加少许KSCN溶液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③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滴加少许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再加少许氯水后若立即出现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Fe2+一定存在,

故选:

D。

12.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Cu2+、SO42-、OH-、K+B.Fe3+、NO3-、Cl-、H+

C.K+、CO32-、Cl-、H+D.H+、Na+、Cl-、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2+显蓝色,与题意不符,且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

B.Fe3+显黄色,与题意不符,B错误;

C.CO32-与H+不能大量共存,与题意不符,C错误;

D.H+、Na+、Cl-、SO42-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13.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给空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

4CO2+N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总反应中,NO最终被还原为N2,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NO是氧化剂,N2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B.有毒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CO、NO都是有毒物质,所以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和NO,故B错误;C.在空气中,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O2、CO,生成物是CO2、N2,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所以该反应方程式2NO+O2+4CO

4CO2+N2,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明确图示信息是解题关键,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根据图片知,NO2在整个过程中是一种中间产物,一氧化氮气体与氧气、一氧化碳会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从而起到尾气净化作用。

14.下列实验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再变化的是()

A

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至过量

B.把NaOH溶液逐滴滴加到Al2(SO4)3溶液中至过量

C.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氨水至过量

D.向FeSO4溶液中不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生成白色沉淀,但通入过量 

,发生反应 

 ,白色沉淀溶解,故A错误;

B. 

 ,继续滴加NaOH溶液, 

 ,故B错误;

C. 

 ,氢氧化铝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弱碱,故C正确;

D. 

 , 

 ,注意 

 为白色沉淀,但 

 沉淀为红褐色,故D错误;

故选:

C。

15.准确称取6.0g铝土矿样品(含Fe2O3),加入100mL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向滤液中加入10mol·L-1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所用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75mol·L-1B.3.50mol·L-1

C.0.85mol·L-1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涉及的反应为:

Al2O3+6H+=2Al3++3H2O、Fe2O3+6H+=2Fe3++3H2O、H++OH-=H2O、Al3++3OH-=Al(OH)3↓、Fe3++3OH-=Fe(OH)3↓、Al(OH)3+OH-=AlO2-+2H2O,当沉淀量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根据元素守恒分析,n(NaOH)=2n(Na2SO4)=2n(H2SO4),解得c(H2SO4)=35×10−3L×10mol·L-1÷(100×10−3×2)mol/L=1.75mol/L,

故选:

A。

16.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I:

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II:

铜铝混合物

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实验室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与盐酸或NaOH溶液不反应,铝与盐酸或NaOH溶液反应,剩余的固体为铜,根据生成的氢气可以计算混合物中铝的质量,故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故A正确;

B、铜和铝都均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利用测量气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铜、铝的质量,反应最后没有固体剩余,不能通过测量剩余固体的质量进行,故B错误;

C、铝在浓硝酸中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发生钝化现象,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实际测量铜的质量减少,铜的含量降低,故C正确;

D、测量气体的体积不如测量固体的质量简单易操作,故D正确;

故选B。

17.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

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Ⅱ图:

证明新制氯水只有酸性

C.Ⅲ图:

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Ⅳ图:

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即使二氧化锰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完,A错误;

B.图Ⅱ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不仅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还可以证明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B错误;

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不是雾,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气溶胶,雾是小液滴形成的气溶胶,C错误;

D.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图Ⅳ中氯气遇到湿润有色布条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有色布条褪色,D正确;

『答案』选D。

18.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A正确;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表现了强氧化性,故B错误;

C.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由于铁粉过量,生成亚铁离子,不能变成红色,故C错误;

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不是生成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

A。

19.今有0.1mol·L-1的Na2SO4溶液300mL,0.1mol·L-1的MgSO4溶液200mL、0.1mol·L-1的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1∶1∶1B.3∶2∶2

C.3∶2∶3D.1∶1∶3

『答案』D

『解析』

『详解』0.1mol·L-1的Na2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1mol·L-1;

0.1mol·L-1的Mg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1mol·L-1;

0.1mol·L-1的Al2(SO4)3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3mol·L-1;

所以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为0.1mol·L-1:

0.1mol·L-1:

0.3mol·L-1=1:

1:

3,

故选:

D。

20.“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体现SO2

漂白性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是由于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的氨气遇冷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A正确;

B.加热时氨气逸出,②中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又溶解②中为红色,B错误;

C.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受热又分解,恢复颜色,所以加热时,③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C错误;

D.可逆反应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题中实验分别在加热条件下和冷却后进行,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易错点是二氧化硫漂白性特点以及可逆反应的含义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2分)

21.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K+、Fe3+、Al3+、Cl-、SO42-、CO32-中的若干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硝酸搅拌,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体放出;

(2)向

(1)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生成有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取

(2)中的有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

(4)重新取少量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5)向(4)的溶液中加入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有沉淀生成,过滤。

往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沉淀减少。

根据上述实验:

这包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来进一步确定该离子。

『答案』

(1).CO32-、SO42-

(2).Fe3+、Al3+、Cl-(3).K+(4).焰色反应

『解析』

『分析』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K+、Fe3+、Al3+、Cl-、SO42-、CO32-中的若干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硝酸搅拌,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体放出,则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

②向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生成有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Fe3+或Al3+或SO42-或三者都有;

过滤后,滤液呈中性,在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Cl-;

取②中的有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不含SO42-;

④重新取少量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⑤向④的溶液中加入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有沉淀生成,过滤,往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沉淀减少,说明溶液中含有Fe3+、Al3+;

通过以上分析知,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K+,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通过以上分析知,该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CO32-、SO42-,一定含有的离子是Fe3+、Al3+、Cl-,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K+,要检验K元素需要通过焰色反应,

故『答案』为:

CO32-、SO42-;Fe3+、Al3+、Cl-;K+;焰色反应;

22.如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

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就先将活塞E______(填“打开”或“关闭”),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答案』

(1).铁屑

(2).Fe+2H+=Fe2++H2↑(3).打开(4).H2(5).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6).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详解』

(1)B中盛一定量的NaOH溶液,则A中必须提供Fe2+,所以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粉,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

(2)为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则需要利用反应中产生的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则实验开始时就先将活塞E打开,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H2;

(3)要产生Fe(OH)2,则需要把A装置中生成的FeSO4压入B中,则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为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