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0349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教育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docx

《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docx

教育学

辨析题

1、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答:

错。

关于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还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至今仍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

这个问题可以留给研究教育史的专家们去研究,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都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

答:

对,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现象变得更加复杂,新的教育问题层出不穷,教育的外延在不断拓展,并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如教育有阶段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并出现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

3、教育作为人类共有的现象不带有任何阶级性。

答:

错。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社会的要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里必然带有阶级性。

4、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答:

对。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受教育者是主观能动性的人,是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

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其中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应重点加强其发展?

答:

错。

影响人的发展的遗传因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它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展变化,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我们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上来研究和把握各个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6、少年期性成熟影响心理的变化?

答:

对。

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成人,不是小孩了。

由于性开始成熟,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并产生新的感受和体验,对异性、对书籍和电影上的相应的内容感兴趣。

这些都应视为正常的,重要拭是不要使这种兴趣染上不健康的东西,教师和父母应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向少年传授性心理卫生知识,让他们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7、青年初期学生有理想,向往未来,他们的理想已经能够与现实联系起来,因此,不必借助教育者的帮助就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答:

错。

青年初期学生富有理想,向往未来。

他们的理想已经能够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出于形成时期,所以还不成熟、不稳定,对人生和世界的评价还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水平,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由意义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指导和帮助青年初期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8、国际上通常采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

答:

错。

人口的文化素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国际上通常采用一些比较客观的指标,如人口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率、知识分子比重等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

9、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答:

对。

(1)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教育生产劳动能力,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提供支持。

10、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因此要坚持教育救国。

答:

错。

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它是进行国家政治建设的有力武器。

这种功能的发挥是有限度的,因为教育不可能直接摧毁就政权,改变社会性质。

教育知识在一定范畴内发挥着影响和作用,政治问题的真正解决要通过政治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11、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同步的。

答:

错。

教育与这些社会因素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非完全同步。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落后于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种是教育走在了社会诸要素发展的前沿。

12、中等教育是整个体系中一个开放程度非常强,非常复杂的部分。

答:

对。

(1)在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中等教育是联结教育链条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教育结构体系中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等教育月社会生产实践的联系越来越直接,称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开放程度非常强、最复杂、最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分。

13教育目的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的需要来制定(片面的)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个人的价值,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是正确的,但它忽视社会的需要,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则是不可取的。

14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片面的)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社会的价值。

认为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也是有道理的,但它过分强调社会,忽视个人发展的需要,否定个人的价值,仅把人作为教育加工的原料来看待未免也有些偏激。

15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致的(对)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1)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2)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发展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

16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近代的转轨,极大地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

(对)

癸卯学制与壬寅学制一样,也是参照日本学制制定的,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属性。

癸卯学制奠定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支配下,通过对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变革在制度上的保障,促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17与传统的观念相比,课程的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即从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到强调学科知识。

(错)

答: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传统的观念相比,课程的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即从强调学科知识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从强调目标、计划、结果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材、人与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从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18教学大纲是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分门别类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育人媒体(错)

教学大纲是规范一门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

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不是提供给学生的媒体。

19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要以教师为主,不必重视学生(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具有内在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方面积极配合,才能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

20学习准备就是准备就是传统的预习(错)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对认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适应性,它不同于传统的“预习”。

传统的“预习”是围绕获取新知识而进行的系统的知识积累过程。

21依据社会生活实践对不同年龄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不同要求(对)

社会对不同年龄学生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要求,是有区别的。

初中学生出现了道德上的某些不当或失误,人们也许能够理解他,但同样是这些失误,如果发生在高中生身上,人们也许就不会持宽容的态度了,甚至可能会批评他。

22说服学生应该向学生采用提供正面论据的方法(错)

道德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领域,任何道德判断几乎都可以找到支持和反对它的论据。

教师习惯用正面论据说服学生,其实,反面论据在说理中有时可以收到特殊的说服效果。

正反两面的论据均可提供,视情况而定。

23课外活动不必进行美育(错)

作为寓教于乐及发展学生多种爱好的美育,课外活动是美育的最好途径。

由于学生兴趣、特长及艺术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情况,仅靠艺术课程进行美育是难于实现美育目的的,虽然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但它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要全面实施美育,必须解决艺术课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问题。

24应大量的勤工俭学改善办学条件(错)

教育意义与经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不能片面追求经济价值,而必须正确处理好教育意义与经济意义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看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就必然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学校增加经济效益这一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创收”和增加经济效益不是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目的,它应服务和服从于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25能力素养主要指工作能力(错)

这些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认识过程的认知能力结构,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二是在认知能力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教育劳动特点的实际操作能力结构,如教育工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信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26师生关系是合作的工作关系,具有工具性和目的性(对)

师生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教学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7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育渠道,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对)

课外活动则是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的活动,一方面密切配合课堂教学,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爱好专长,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因此,把注意力仅仅放在以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是不正确的。

28开展课外活动只依靠校内的教师、团、队组织的支持是足够的(错)

开展课外活动只依靠校内的教师、团、队组织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学生家长中有各种人才,可争取他们来做工作;校外教育机构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阵地,学校开展活动应取得少年宫、少年之家、少年科技站、儿童剧院等的支持和配合。

29学校党组织不应干涉教育行政和教育事务(对)

1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是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2这种体制体现了党对学校的领导,学校党组织不干涉教育行政和教学管理事务。

30我国目前教育立法现在已经很完善(错)

1978年在教育立法方面取得力量很大的成绩。

这一时期教育立法工作的特点是:

首先,一些非常重要的教育法被制定出来,其次,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提高,法律效力整强。

再次,这一时期推出的教育法,质量高,稳定性强,并逐步形成系统。

但这一时期的教育立法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线条太粗,规定不具体,甚至有漏洞;条文空洞,不利于操作等。

不够完善,有待完善。

案例分析

1、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

教育及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放在林子里的鸟,而不是笼中鸟,教育应从书本中到人生的,从耳目的到全身心的。

一以上思想是哪位教育家提出来的?

是什么教育思想

二对其观点做简要说明。

答:

一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二陶行知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是在批判旧传统教育中形成的,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又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理论。

他师从杜威,把杜威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

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这两句原文出自哪两部著作,并给予说明。

答〈学记〉,〈大学〉。

我国比较系统地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是2000多年前的〈学记〉。

论述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问题。

我国古代另一部教育著作是〈大学〉。

3、小明今年十岁和通龄的朋友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他从来没上过学,他的学习内容主要由母亲和家教来完成,他每天都有固定的课程,学习也很优秀,生活丰富多彩,他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有人认为小明母亲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特点,不能称这种做法为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答:

1、教育的基本要素:

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媒介。

2只要一种活动包括了以上教育的基本要素就可以成为教育。

3教育不只学校教育一种,家庭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

4、李刚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回家每天都要上网,妈妈担心认为孩子总上网会影响学习,并把此事反映给班主任,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李刚,反而向李刚妈妈解释了现代教育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手段,上网是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去网上找答案,开阔学生的视野,李刚妈妈终于放心了。

问题:

对此件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1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时空不断扩大,教育要注入新鲜的时代感,而最有效的便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

2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使静态的课堂有了动态的美感,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条件。

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是相互矛盾的,教师要有效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5、日本体操家迟田在奥运会体操比赛大显身手,他的大儿子出生后,他们教他练习幼儿体操,显示出体操方面的才能,夫妇两认为儿子的体操才能源于遗传。

二儿子出生没给他任何体操训练结果他在体操上什么都不会。

问题:

1、上述案例中,两个孩子是同父同母生有如此大的差异,说明什么问题?

2、你同意这对夫妇的观点吗?

答:

体操才能是学习训练的结果,即使有较好的天赋素质,不进行科学的训练,也会一事无成的。

这对夫妇的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极其片面的,遗传素质为他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可能性。

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通过严格的教育训练,以及个体的主观努力。

6、二中是一个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如重点学校的学生,但学校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条件,学校建立了合唱团,文学社,美术班等等,学生非常喜欢这些兴趣小组,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增强了自信心,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问题:

上述说明教育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哪种规律,并加以说明。

答:

说明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由学生的遗传素质和家庭和处的环境的差异和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他们身心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学生兴趣、爱好、性格也存在差异,教育者应根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7、现在有不少的家长和老师过早的让孩子学习素描,在烟台,我听说7岁的儿童就开始素描基本功的训练,你认为对孩子有帮助吗?

答:

孩子的成长存在发展轨迹,每个孩子有差异,但学习过程应遵循这个轨迹,不少老师生硬的把素描视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套在孩子的头上,这不符合孩子接受能力和年龄的特点,极有可能扼杀绘画的兴趣。

这个案例说明教育要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发展。

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是具有一定顺序性的。

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去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8、根据日本企划厅的报告,从1982——1986五年间每年的实际经济增长大约60%,是科技进步做出的贡献,美国从1900——1959年,由人力资本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

5倍,受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功效或生产率分别是文盲劳动者的1。

5倍,2倍,4倍。

问题:

1该案例说明什么问题?

2在信息化社会中,教育为什么越来越受重视?

答:

1说明教育对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具有重大作用。

2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快速更新,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物质文明的提高,对劳动者自身的文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首先,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教育传授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劳动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逐步提升,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一种资本,人力资本,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次教育部仅培养了当代优秀劳动者,而且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后备力量。

其次,教育加快了科学技术的生产,转化传播和更新,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他们本身具备的创造能力,成为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不竭源泉。

所以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9、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显示,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3588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82054亿元,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1978年的2。

26%升到1999年的2。

79%。

问题:

此案例说明什么问题请具体分析?

答:

1说明了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经济发展给教育发展提供条件,对教育发展有制约作用。

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提供基本条件。

首先,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需要的人力条件和时间条件,其次,社会物质生产为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2社会物质生产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首先,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次决定着教育的体系和结构,第三,制约着教育培养人才得规格。

10教育部下发《2006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治理教育乱收费绝不手软,确保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落实到位,严禁搞“校中校”“一校两制”。

问题:

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具体分析?

答:

说明政治与教育之间关系密切,政治决定教育领导权和支配权,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治和法制的力量,并通过政府和政党直接领导教育的组织机构,从而影响和控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

11据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统计,城市青少年受教育水平提高9。

32%,农村接近2。

4%,04年高考农村首次超过城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教育回报率迅速提高,有专家预计,在未来10年内接受初等,中等教育的群体将集中在农村,走进高等学府的农村学生比例也会相应扩大。

问题:

此数据说明我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什么发展趋势?

请具体分析?

答:

中等教育的侧重点应转向农村地区,近年来,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增长速度已超过了城镇。

中等教育关注农村地区也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农村地区素来以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文化落后等因素而处于贫困状态。

因此,中等教育要积极面向农村的广大学龄群体,因地制宜地改革课程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广泛普及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适宜农村生产、文化发展的技术骨干力量。

农村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根基。

12一所重点中学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表重要讲话,学生就得学习,考不上大学谈不上什么发展前途,你们要加倍用功,唱歌,踢球,画画业余爱好先放一放,把时间经历都放到文化课上来,每天早上六点半上早自习,晚上补课到八点以后,音乐,美术,体育都砍掉,运动会取消……

问题:

校长什么做法?

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答:

这位校长办学指导思想有严重问题,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做法,与我国素质教育相对立,与我国提出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违背,他的做法只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全面发展教育,这种办学思想是及其错误的。

13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社会,应当把着眼点放在个人身上,制定教育目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问题:

这种观点是哪种理论,对这种理论进行评价

答:

这种观点是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个人的价值,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是正确的,但它忽视社会的需要,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则是不可取的。

14教育的对象是人,但人是社会的人,教育目的立足点应是社会不是个人,教育目的应体现社会价值。

问题:

这种理论是那种理论,对这种理论进行评价

答:

这种理论是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社会的价值。

认为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也是有道理的,但它过分强调社会,忽视个人发展的需要,否定个人的价值,仅把人作为教育加工的原料来看待未免也有些偏激。

15从社会历史总的进程看,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密切相连,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人的再生产活动,是与总的社会历史进程相适应的,它的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

答: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1)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2)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发展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

16本科学制为3到8年,浙江工大把本科修业年限放宽为3到8年

问题:

案例中提到的学制是什么学制,实施这个学制有什么意义?

答:

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联系社会竞争向上的意识,弹性学制将改变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增强管理效能,改变管理作风,变管理为服务,使我国高校管理回到良性的轨道发展。

弹性学制有利于勤工俭学,加强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联系,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结合,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有利提高教育质量。

17人大代表朱永新在〈我要为教育说两句话〉一文中说:

一个综合的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大学二年级以后,三年级才开始选课,学文科的人,明天可以学计算机,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更可怕的是学文科的学生不再学物理化学,学理科的学生不再学历史地理,形成了一个畸形的社会。

问题:

上述原文说明教育什么现象?

对此加以分析。

答:

推迟文理分科改变高考制度和高校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高中毕业生能够考高分,各个学校往往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人为地制造了文理学科间的隔阂,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半个人”,而不懂中国历史和地理的理科学生则更成了“半个中国人”。

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该在进行1~2年的文理综合教育后,在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文理分科。

我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文理分科带来的消极影响,近年实行的3+X高考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我国的3+X是以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形式出现,实际上仍然是一种文理分家,因此,必须对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

18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课程应当主要是由永恒学科组成,我们提倡永恒学科,因为这些学科体现出我们人性的共同因素,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事迹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

问题:

上述说法属于课程理论的哪一流派?

试述这一课程理论流派的优缺点。

答:

这是学科中心课程论。

优点是:

根据学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化遗产;有条理地学习合乎逻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充分发展人的智力;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学科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

缺点是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学习时往往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偏重学科知识结果的传授,而忽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学科较多,对学生来说,难以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与统一。

19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即中心,从做中学,在我国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

问题:

属于课程理论中的哪一流派?

简评优缺点。

答:

儿童中心课程论。

优点是:

从儿童干兴趣的问题出发,学习活动是积极的,活泼的;注意将学习与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将生活、经验、社会课题和其他丰富的内容吸收到学校课程中来,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注意从活动、经验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

缺点:

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问题:

上述课程类型是哪种类型?

对其简单评价。

答:

是经验课程论。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也常常被称之为“经验课程”。

这种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21学生在学习除法之时,为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内容,李老师请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有十二个馒头,每个人吃三个,能分给几个人吃?

老师将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学生恍然大悟。

问题:

案例中使用了什么教学原则,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中贯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