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0645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docx

新教材七年级数学《实数》教案

6.1平方根

(一)

备课老师:

唐训麟备课组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

(2)了解平方运算与开平方的互逆关系,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

(3)会用计算器计算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过程目标:

经历探求正方形地砖边长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学习平方根的概念;通过对平方运算与开平方的互逆关系的探究,学会求正数和0的平方根的方法。

3、情感目标:

经历平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由平方与开平方的互逆关系发展辨证思维能力。

重点: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难点: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符号表示.

教学过程

一、温故旧知

1.乘方:

“an”.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2.平方:

“”,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

3.平方的性质:

任何数的平方都是非负数;

4.如果知道一个数的乘方的幂,你能逆向类比,计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

装修房屋,选用了某种型号的正方形地砖,如果问,当这种地砖一块的边长为0.5m时,它的面积是多少?

这可通过乘方求得:

0.5=0.25(m).反之,如果问,当这块正方形地砖面积为0.25m时,它的边长是多少,该怎样算呢?

通过分析得到,此实际问题对应的数学问题就是: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

三、讲授新课:

  1、平方根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也就是说,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巩固反思:

  因为10=,(-10)=,所以100的平方根是      。

  探索交流:

  

(1)的平方根是,它们的关系是          ;

(2)0.16的平方根是,它们的关系是          ;

(3)0的平方根是,它们的关系是          ;

(4)-9有没有平方根?

为什么?

归纳总结:

(1)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用表示其中正的平方根,读作“根号”,另一个负的平方根记为,其中叫做被开方数。

(2)0的平方根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概念

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的算术平方根。

  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

“±”表示非负数a的平方根,读作“正负根号a”;

“”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

例如  9的平方根是:

±=±3.  9的算术平方根是:

=3.

      11的平方根是:

±.    11的算术平方根是

  3、开平方运算

(1)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由课本P4图6-2探索开平方与平方的互为逆运算关系。

(3)利用开平方与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可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自主练习: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25;  

(2)1  ;(3)  ;(4)0.0196;  (5)0  .

2、巩固练习:

  课本P7练习

补充练习:

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2、、(-)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

3、的化简结果是(  )A.2      B.-2  C.2或-2    D.4

4、9的算术平方根是(  )A.±3  B.3    C.±    D.

5、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B.-=-0.6    C.=13  D.=±6

6、如果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a+3与2a-15,那么这个数是。

自主学习

1、研读教材P5例2,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或它的近似值.

2、自学教材P5-6例3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老师再补充概括

五、作业:

课本P9习题6.1第1、2、3、4、5、6、7、8题;基训:

基础平台1

6.2立方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过程目标:

2、过程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类比平方根的有关知识,探究学习立方根的概念。

3、情感目标:

经历立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由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关系发展辨证思维能力。

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难点:

立方根的概念以及某些数的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温故旧知

1.立方:

“”,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

2.立方的性质:

正数的立方是正数,零的立方是零,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如果知道一个数的立方的幂,你能逆向类比,计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

要做一只容积为125cm3的正方体木箱,它的棱长是多少?

与“平方根”类似,你能找一个数,使这个数的立方等于125吗?

二、讲授新课

1、立方根的概念:

类似平方根定义可得,若=则为的立方根,记为,读作“三次根号”

如,  因为,所以5是125的立方根,即  

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3、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自主练习: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16  ;

(2)0.064;(3)-

试一试:

先来算一算一些数的立方:

23=______;  (-2)3=______;  0.53=_____;  (-0.5)3=______;

()3=_____;  (-)3=_____;  03=______.

由上面计算探究立方根的性质:

(1)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2)    一般地,  。

自主学习:

P8例5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保留4个有效数字)

巩固练习:

P8、P9练习1、2、3、4、5

补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负数才有立方根;  B.任何数的立方根都于这个数的符号相同;

C.一个数总大于它的立方根;D.除零以外的任何数都有两个立方根.

2.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的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3.若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8倍,则它的表面积变为原来的倍.

4.若与互为相反数,求x-3的立方根?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老师再补充概括

四、作业:

课本P9习题6.1第8、9、10、11、12、13题;基训:

基础平台2

五、教学ppt

  

                6.2  实数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二、过程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产生,并通过逼近的方法探究是怎样的一个数的过程,体验无理数;

2、通过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三、情感目标:

经历探索数系从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充过程,培养探索精神,激发求知热情;通过实数的分类培养分类思想,发展分类意识。

四、重点:

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及实数的分类

五、难点:

无理数概念及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按定义分类:

有理数可分成两类:

整数和分数.

按符号分类:

有理数可分成三类:

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3.我们知道,不是有理数,那么是一个怎样的数呢?

本节内容将扩大数系的范围,研究类似这样的数的分类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

请学生阅读P11“思考”及图6-5,然后回答:

1、有面积分别是1、4、9的格点正方形吗?

2、有面积是2的格点正方形吗?

把它画出来。

  设边长为x,则x=2,因为x>0,所以x=  .

三、讲授新课

1、问题:

探究是怎样的一个数?

引导学生用课本P12的逐步逼近的方法,经过探究得出:

=1.4142135……,

以上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算到小数点后的任何一位,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2、无理数的概念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1.732050508……;=1.44224957……;π=3.14159265……,等。

3、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两种方法)

实数分类一:

实数分类2:

4、探索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

  问题: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

(1)    讲解课本P14图6-7,引导学生说明其意义。

(2)    归纳:

与有理数一样,每个无理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

巩固练习:

P14练习1、2

  补充练习:

1、  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

(1)    x  -4=0;

(2)(x+1)=2;(3)3x=8;(4)(x+1)+8=0.

已知实数x、y满足,求x-8y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四、课堂小结:

  1、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实数的分类方法;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作业:

P17习题6.2第1题;基训:

基础平台1

六、教学ppt

6.2实数

(二)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2)    能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和近似计算;

(3)    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2、  过程目标:

(1)  通过类比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来学习实数,体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2)  通过估算将实数大小的比较转化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通过与有理数相关知识类比的学习,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探求知识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

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及实数四则运算、实数的大小。

难点:

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有理数的运算:

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

倒数:

a(a≠0)的倒数是;

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零的绝对值是零;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2、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正数和零开平方、任意有理数可开立方)运算;并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大;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

二、知识回顾:

1、  填写下表:

实数

相反数

倒数

绝对值

5

0

-0.5

-3

2、  有理数有那些运算?

有那些运算律?

知识归纳、类比迁移:

(1)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与在有理数范围内完全一样。

(2)实数和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正数和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何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三、讲授新课:

1、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相反数:

实数a的相反数是-a;

倒数:

当a≠0时,实数a的倒数是;

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2、实数的运算:

例1、计算

(1)  ;

(2)  ;(3)

例2、近似计算:

(1)(精确到0.01);    

(2)(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3、实数的大小比较:

类比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得:

①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②在实数范围内有: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大.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例如  ,

归纳:

如果a>b>0,则

巩固练习:

1、比较下列各组是里两个数的大小:

(1)  ,  ;

(2)  ;  (3)-2,-

2、交流:

比较与的大小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巩固练习:

课本P16练习1、2、3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老师再补充概括

五、作业:

课本P17习题6.2第2、3、4题;基训:

基础平台2

六、教学ppt

      第六章实数复习小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本章知识的结构。

2、过程目标:

经历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培养概括能力,体验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在合作交流、探索中进行本章知识归纳和总结,体验合作交流的成功和愉悦,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重点:

对本章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本章知识的结构。

难点:

了解本章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内容整理:

1、  想一想,本章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  本章知识结构:

二、主要知识回顾:

  1、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其中叫做算术平方根,求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巩固练习: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25  ,361,  ,10  ,0

  2、立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  ,记作。

  

(2)巩固练习: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0.125,-1,10

3、实数

(1)叫无理数,和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分类一:

分类二:

(3)巩固练习: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  ,-  ,-  ,0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二、  知识拓展:

1、  填空: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计算:

(1)2-3  ;

(2)│-│+2  。

3、如果a=│--│,  b=│-│-│-  │,c=--│-  │,d=-│-│+│-│,试比较a、b、c、d的大小。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实数知识作归纳和总结,我们了解了实数知识的结构和系统,这将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掌握本章。

四、作业:

课本P20至P22A组第1、2、3、9、10、11、12题,B组第1、2、3、4、5题;

基训:

单元测试

五、教学ppt

attach]123[/attach]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难点:

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过程

我们已学过等式,不等式,现在我们来看两组式子,请同学们观察,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不等式?

第一组:

1+2=3;a+b=b+a;  S=ab;  4+x=7  

第二组:

-7<-5;  3+4>1+4;  2x≤6,  a+2≥0;3≠4  

第一组都是等式,第二组都是不等式。

问:

什么叫做等式?

什么叫做不等式?

答: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在数学中,我们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其中“>”和“<”表示大小关系。

表示大小关系的不等式是我们本章所要研究的。

前面我们学过了等式,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

等式有这样的性质: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所得到的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结果将会如何呢?

让我们先做一些试验练习。

练习1:

(回答)用小于号“<”或大于号“>”填空。

(1)7___4;    

(2)-2____6;    

(3)-3_____-2;  (4)-4_____-6

练习2(口答)对练习1中四个不等式,进行下面的运算。

(1)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5,结果怎样?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

(2)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

(3)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

大家再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不等号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呢?

在原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的情况下,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练习3(口答)分别在下面四个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可除以)-2,看看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

    7>4;  -2<6;  -3<-2;  -4>-6。

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般地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

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

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

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一起朗读用黑体字写的三条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这三条基本性质,都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第一条基本性质可表示为:

如果a<b。

那么a+c<b+c(或a-c<b-c);

如果a>b,那么a+c>b+c(或a-c>b-c)。

问:

对a和b有什么要求吗?

对c有什么要求?

(没有什么要求)

第二、三条性质怎样表示?

如果a0,那么acb,且c>0,那么ac>bc(或)

如果abc(或  );如果a>b,且c<0,那么ac

问:

这两条性质中,对a、b、c有什么要求?

对a、b没什么要求,特别要注意c是正数还是负数。

问:

c可以为零吗?

c不能为零。

因为c为零时,任何不等式两边都乘以零就变成等式了。

例1:

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

(1)5<9,两边都加上-3;

(2)9>4,两边都减去10;

(3)-5<3,两边都乘以4;(4)14>-8,两边都除以-2。

(1)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在不等式5<9的两边都加上-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所以    5+(-3)<9+(-3),      即  2<6

(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得9-10>4-10      即  -1>-6

(3)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得-5×4<3×4    即-20<12

(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得  14÷(-2)<(-8)÷(-2)    即  -7<4

例2:

设a>b,用不等号连结下列各题中的两式:

(1)a-3与b-3;

(2)2a与2b;(3)-a与-b.

(1)因为a>b,两边都减去3,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a-3>b-3

还可以这样做,因为a>b,两边都加上(-3),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a-3>b-3

(2)因为a>b,2>0,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得2a>2b。

(3)因为a>b,-1<0,由基本性质3,得-a<-b。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比较复杂的问题,请大家都来开动脑筋,认真审题,仔细分析。

例3:

判断以下各题的结论是否正确,并都说明理由:

(1)如果a>b,且c>0,那么ac>bd;

(2)如果a>b,那么ac2>bc2;

(3)如果ac2>bc2,那么a>b;    (4)如果a>b,那么a-b>0;

(5)如果ax>b,且a≠0,那么x<  ;(6)如果a+b>a;

(1)不对,当c=d≤0时,ac>bd不成立。

(2)也不对,因为c2是一个非负数,当c=0时,ac2>bc2不成立。

(3)对,因为ac2>bc2成立,则c2一定大于零,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得出a>b。

(4)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由a>b,两边减去b得a-b>0。

(5)不对,当a<0时,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得。

(6)不对,因为当b<0时,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得a+b<a;而当b=0时,则有a+b=a。

布置作业

教学ppt

§7.2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1.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能力训练要求

1.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2.通过具体实例,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观察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对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让学生自己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判断.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难点

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教学方法

自觉发现——归纳法

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观察、归纳、独立发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并针对常见错误进行指导,使他们在以后的解题中能引起注意,自觉改正错误.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内容.并且知道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不等式才可以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而被化成“x>a”或“x<a”的形式呢?

又需要哪些步骤呢?

本节课我们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二.讲授新课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类推: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练习:

下列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吗?

(1)2x-2.5≥15;

(2)5+3x>240;(3)x<-4;(4)

(三个条件:

未知数的个数,未知数的次数,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

总结:

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利用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3-x<2x+6,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解法一:

利用基本性质来解,

解法二:

仿方程的解法来解。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21世纪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