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549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docx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

67010004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别:

职业技能基础课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授课学时:

总学时:

56课时。

其中理论学时:

20课时;实践学时:

36课时。

1.2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平面构成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它也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内容,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和分析报告的写作等。

也正因为在教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

《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56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

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

课程内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课程内容与职业项目紧密相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学习领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多想、多看、多动手实践,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寻找和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有助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2.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能力;

(2)树立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培养创新意识、审美素质、团队合作能力; 

(5)具有通过互联网、学术期刊、研讨会、相关设计软件、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本学习领域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2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述。

 

(2)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及构成的形式法则。

 (3)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表现形式及制作。

 (4)熟悉的平面构成的形态感觉与情感的表现,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创意,

设计和制作平面构成作品的能力。

2.3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对平面构成表现能力,为以后设计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设计

序号

学习情境

学习载体

主要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建议学时

1

学习环境:

艺术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工作任务:

1.收集优秀作品借鉴其成功之处。

2.能熟悉各类平面构成需要的工具。

3.能熟悉各类平面构成需要的材料。

4.进行平面相关作品制作

学习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1.平面构成与构成教学

2.构成与图案

3.构成与设计

1.构成与图案的异同

2.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6课时

2

学习环境:

艺术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工作任务:

1.掌握点、线、面、的视觉特征,构成、错视、性质,形式美法则、工具的选择、材料的选择。

掌握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掌握作业尺寸规定与修改方法,美的形式法则的应用。

2.点、线、面不同要素的构成练习。

3.绘制草图,用点、线、面不同的形态要素,结合构成形式法则进行构成作业练习。

学习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1.形态要素之一—点;2.形态要素之一—线;3.形态要素之一—面;4.构成的形式法则;

知识目标:

1.掌握点、线、面三要素的视觉特征、性质等。

2.掌握形式美法则,对称、均衡、变化、统一、节奏、韵律并掌握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3.能根据要求完成点、线、面基本形态要素构成设计练习

10课时

3

学习环境:

艺术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工作任务:

1.重复构成

2.特异构成

3.渐变构成

学习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1.重复构成

2.特异构成

3.渐变构成

1.熟练工具和材料性能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应用

2.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课时

4

学习环境:

艺术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工作任务:

1.发射构成

2.对比构成

3.空间构成

4.肌理构成

学习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1.发射构成

2.对比构成

3.空间构成

4.肌理构成

1.掌握发射构成的特征、因素、形式及空间构成要点。

2.掌握空间构成的特征、形式、矛盾空间及空间构成要点。

3.掌握对比构成的特征、形式、及对比构成的要点。

15课时

5

学习环境:

艺术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工作任务:

1.形态感觉表现

2.自我情感表现

学习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1.形态感觉表现

2.自我情感表现

1.了解形态感觉与感觉表现、感觉表现的构成要点。

2.了解自我情感与情感表现、情感表现的构成要点。

3.掌握构成设计中形态感觉与情感表现的综合应用。

10课时

合计学时数

56课时

4、实施建议

4.1教学实施建议

在教学上,建议今后的教学逐步转向电子化,如教案可不再写纸质版,可转向制作电子版的教案。

4.2师资队伍建议

目前艺术系拥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有3位。

在职称上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有2位、助教职称的有3位。

4.3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使用情况如下:

书名:

《平面构成》

主编:

于国瑞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4.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平面构成》课实践教学环节,对绘图的桌子平整度要求比较高,艺术系目前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桌子过于陈旧,且无法调整角度,给实践绘画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建议可换一批新的绘图专用桌。

4.5考核评价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课程比较多,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制作大量的作业,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技能。

所以在考核上建议可以给予平时作业分值的比例适当提高,以督促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1)成绩构成:

总评成绩=专业知识考核成绩(25%)+专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成绩(10%)+考试成绩(60%)+自我评价成绩(5%)

(2)成绩考核评价与质量标准

专业知识考核成绩(25%)评分与质量标准:

上课认真听讲,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实训项目作业

专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成绩(10%)评分与质量标准:

对专业实训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很好的完成了每一次实训项目的作业。

考试成绩(60%)评分与质量标准:

考核作业成绩。

自我评价成绩(5%)评分与质量标准:

对本学期自己上课的表现进行打分。

九十分以上必须达到上课无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

4.6其它说明

5、附录

6、学习情境设计

各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

学习情境、教学载体、项目目标、项目任务、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学材料、设备与场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与实施等方面的内容,详见《学习情境教学设计表》。

表三学习情境一的描述

学习

项目名称

平面构成概述

学习

领域

平面构成

教学

时间

第二学期

6学时

学习任务

1.平面构成与构成教学

2.构成与图案

3.构成与设计

与其他项目的关系

本学习项目是本学习领域的第1个学习项目,了解平面构成的发展、平面构成与设计图案的关系,构成与设计的关系,构成材料与工具的准备,计算机引入平面构成设计中意义。

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为后续项目做了前期了解工作。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2.理解构成的涵义。

3.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原因。

4.了解平面构成与图案的关系。

5.了解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技能目标:

1.能熟悉各类平面构成需要的工具。

2.能熟悉各类平面构成需要的材料。

综合能力目标:

1.与人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独立分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构成与图案的异同

2.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教学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公布项目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

教学流程

步骤一:

资讯(2课时)

了解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理解构成的涵义;理解构成产生原因;了解平面构成与图案的关系;了解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步骤二:

计划(1课时)

1.收集优秀作品借鉴其成功之处。

2.能熟悉各类平面构成需要的工具。

3.能熟悉各类平面构成需要的材料。

步骤三:

决策(0.5课时)

从不同方案中比较,教师参与分析,确定实施方案。

步骤四:

实施(1课时)

讲授不同工具的用途及绘制效果,以及不同材料的肌理效果。

步骤五:

检查(0.5课时)

1.作图准确性检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检查,材料肌理效果检查。

2.推荐小组将结果进行展示解说。

3.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确定任务是否完成。

步骤六:

评价(1课时)

1.小组互评和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2.各小组将不同工具绘制效果与材料肌理进行对比、总结与反思。

学业评价

1.学习过程认真。

2.按要求完成知识掌握,并满足各项要求。

3.理论知识考核25%,认识评定60%,,学习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10%,自我评价5%。

表四学习情境二的描述

学习

项目名称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学习

领域

平面构成

教学

时间

第二学期

14学时

学习任务

1.形态要素之一—点;

2.形态要素之一—线;

3.形态要素之一—面;

4.构成的形式法则;

与其他项目的关系

本学习项目为本学习领域的第2个学习任务,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形态要素认识与练习。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点、线、面三要素的视觉特征、性质、构成、错觉。

2.掌握形式美法则,对称、均衡、变化、统一、节奏、韵律。

3.掌握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技能目标:

1.能根据要求完成点、线、面基本形态要素构成设计练习。

2.能熟练在构成中运用美的形式法则。

综合能力目标:

1.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形态要素之一—点

2.形态要素之二—线

3.形态要素之三—面

4.构成的形式法则

教学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分析、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公布项目任务,教师协调下的学生独立完成;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

教学流程

步骤一:

资讯(2课时)

掌握点、线、面、的视觉特征,构成、错视、性质,形式美法则、工具的选择、材料的选择。

掌握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掌握作业尺寸规定与修改方法,美的形式法则的应用。

步骤二:

计划(1课时)

点、线、面不同要素的构成练习。

步骤三:

决策(0.5课时)

从不同方案中比较,教师参与分析,确定实施方案。

步骤四:

实施(5课时)

绘制草图,用点、线、面不同的形态要素,结合构成形式法则进行构成作业练习。

步骤五:

检查(0.5课时)

1.作业准确性检查,构成方法的合理性检查,构成要素综合性检查;

2.推荐小组将作业进行展示解说;

3.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确定任务是否完成。

步骤六:

评价(1课时)

1.小组互评和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2.各小组将构成作业进行对比、交流,评出最优方案,总结与反思。

学业评价

1.构成要素应用合理。

2.按要求完成构成作业设计,并满足各项要求。

3.专业知识考核25%,成果评定60%,,专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10%,自我评价5%。

表五学习情境三的描述

学习

项目名称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上)

学习

领域

平面构成

教学

时间

第二学期

15学时

学习任务

1.重复构成

2.特异构成

3.渐变构成

与其他项目的关系

本学习项目为本学习领域的第3个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的作业练习。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重复构成的特征、基本形与近似形、重复构成的形式、骨格与要点;

2.掌握特异构成的特征、形式、分类、要点;

3.掌握渐变构成的特征、形式、分类、要点;

技能目标:

1.能根据要求完成的重复、特异、渐变的构成练习;

2.能够应用不同肌理的材料进行重复、特异、渐变的构成练习;

综合能力目标:

1.熟练工具和材料性能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应用

2.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重复构成

2.特异构成

3.渐变构成

教学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公布项目任务,教师协调下的学生独立完成;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

教学流程

步骤一:

资讯(3课时)

1.了解重复构成的特征、基本形与近似形、重复构成的形式、骨格与要点;

2.掌握特异构成的特征、形式、分类、要点;

3.掌握渐变构成的特征、形式、分类、要点;

步骤二:

计划(1课时)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构成形式的练习。

步骤三:

决策(0.5课时)

将不同构成作业进行比较,教师参与分析,确定实施方案。

步骤四:

实施(9课时)

绘制草图,先设计出多个构成创意然后选出最优秀的创意进行再制作。

步骤五:

检查(0.5课时)

1.作业准确性检查,构成方法的合理性检查,构成要素综合性检查;

2.推荐小组将作业进行展示解说;

3.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确定任务是否完成。

步骤六:

评价(1课时)

1.小组互评和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2.各小组将作业方案进行对比、交流,评出最优方案,总结与反思。

学业评价

1.构成设计过程合理。

2.按要求完成设计,并满足各项要求。

3.专业知识考核25%,作业评定60%,,专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10%,自我评价5%。

表六学习情境三的描述

学习

项目名称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下)

学习

领域

平面构成

教学

时间

第二学期

15学时

学习任务

1.发射构成

2.对比构成

3.空间构成

4.肌理构成

与其他项目的关系

本学习项目为本学习领域的第3个学习任务(下半部分),学生进行平面构成表现形式作业练习。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发射构成的特征、因素、形式及空间构成要点。

2.掌握空间构成的特征、形式、矛盾空间及空间构成要点。

3.掌握对比构成的特征、形式、及对比构成的要点。

技能目标:

1.能根据要求完成的发射、对比、空间及肌理构成练习;

2.能够应用不同元素及材料进行发射、对比、空间及肌理的构成练习。

综合能力目标:

1.熟练工具和材料性能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应用

2.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独立分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发射构成

2.对比构成

3.空间构成

4.肌理构成

教学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公布项目任务,教师协调下的学生独立完成;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

教学流程

步骤一:

资讯(3课时)

1.了解发射构成的特征、因素、形式、构成及发射构成的要点;

2.掌握空间构成的特征、形式、构成及空间构成要点;

3.掌握对比构成的特征、形式及对比构成要点;

4.掌握肌理构成的特征、形式及肌理构成要点;

步骤二:

计划(1课时)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构成形式的练习。

步骤三:

决策(0.5课时)

将不同构成作业进行比较,教师参与分析,确定实施方案。

步骤四:

实施(9课时)

绘制草图,先设计出多个构成创意然后选出最优秀的创意进行再制作。

步骤五:

检查(0.5课时)

1.作业准确性检查,构成方法的合理性检查,构成要素综合性检查;;

2.推荐小组将结果进行展示解说;

3.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确定任务是否完成。

步骤六:

评价(1课时)

1.小组互评和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2.各小组将方案进行对比、交流,找出最优方案,总结与反思。

学业评价

1.构成设计过程合理。

2.按要求完成设计,并满足各项要求。

3.专业知识考核25%,作业评定60%,,专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10%,自我评价5%。

表七学习情境四的描述

学习

项目名称

形态感觉与情感表现

学习

领域

平面构成

教学

时间

第二学期

10学时

学习任务

1.形态感觉表现

2.自我情感表现

与其他项目的关系

本学习项目为本学习领域的第4个学习任务,学生进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态感觉与感觉表现、感觉表现的构成要点。

2.了解自我情感与情感表现、情感表现的构成要点。

技能目标:

1.掌握构成设计中形态感觉与情感表现的综合应用。

综合能力目标:

1.熟练应用构成设计技能,作品中具有较强形态感觉表现与情感表现综合应用的能力。

2.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独立分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1.形态感觉表现

2.自我情感表现

教学条件

投影设备、课件、黑板、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启发式、案例分析、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公布项目任务,教师协调下的学生独立完成;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

教学流程

步骤一:

资讯(2课时)

了解感觉表现练习和情感表现练习的构成设计。

步骤二:

计划(0.5课时)

不同表现的构成风格、题材如粗、细,软、硬、轻、重,喜、怒、哀,乐的构成练习。

步骤三:

决策(0.5课时)

从不同作业方案中比较,教师参与分析,确定实施方案。

步骤四:

实施(6课时)

绘制草图,先设计出多个构成创意然后选出最优秀的创意进行制作。

步骤五:

检查(0.5课时)

1.作业审美性检查,构成方法的合理性检查,构成要素综合性检查;

2.推荐小组将作业结果进行展示解说;

3.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确定任务是否完成。

步骤六:

评价(0.5课时)

1.小组互评和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2.各小组将作业进行对比、交流,找出最优方案,总结与反思。

学业评价

1.构成设计过程合理。

2.按要求完成构成设计,并满足各项要求。

3.专业知识考核25%,作业评定60%,,专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10%,自我评价5%。

(三)其他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挂图、幻灯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软件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编制单位:

艺术系

执笔人:

杨婷

审核人:

编制日期: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