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782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docx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材料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参考)

课程编号:

09.003.0.1

课程名称:

西医内科学(InternalMedicine)

开课(二级)学院:

曙光临床医学院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学分:

7分

学时:

本课程总学时为10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87学时,教学见习15学时

前期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

授课对象:

七年制本科(医学专业、基础专业、卫生管理专业、医药结合专业)、留学生本

科、研究生(非医学专业)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中文)《西医内科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临床专业课。

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内科包括传染病、内科、肿瘤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医学各临床学科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西医内科学原理,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防治知识和技能。

(英文)

CourseIntroduction

ThecourseofInternalMedicineisaspecialtyclinicalcourse,whichinvestigatestheregularityofdiseasesprocess,theclinicalcharactersofdiseases,andtheapproachtodiagnosisandtreatmentofdiseasescommonlyencounteredbypractitionersofinternalmedicine.Inuniversit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thecourseincludesinfectiousdisease,oncologicdisease,medicaldisease,andneurologicdisease,whicharethefundamentalsofmodernclinicalmedicine.Throughthiscourse,studentsshouldsystematicallymasterthetheoriesofinternalmedicine,andtheinformationandskill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ommondisease.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在高等中医院校讲授“西医内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内科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知识,掌握必要的危重病抢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适应中医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互相渗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促进中医药学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教学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危重病的处理原则;

教学方式除强调课堂讲授的重要性外,更应加强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尽量应用PPT、多媒体、模拟医院电子化标准病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临床见习是巩固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应当加以重视。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绪言

【目的要求】

了解西医内科学的范围,学习要求及方法。

【教学内容】

西医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学习要求及方法。

西医内科的进展。

【教学方式】讲课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急、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以及临床的关系。

2掌握急、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熟悉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概述

2.病因、发病机理(感染、理化因素、过敏反应)、病理变化

3.临床表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吐痰、肺体征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临床表现、血象、X线检查

(2)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上感、肺炎、肺结核等

6.治疗

(1)抗菌药物

(2)对症治疗

(3)中医治疗

7.预防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

1.概述

2.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病因与感染、理化刺激及过敏有关,重点介绍吸烟的危害,长期反复发作可致本病。

3.临床表现:

着重介绍“咳、痰、喘、炎”的临床特征。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痰液检查、X线检查及疗效判断标准“。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参照“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

(2)鉴别诊断:

肺结核、支气管哮喘以及肺癌等。

6.并发症:

肺气肿及肺心病等。

7.治疗:

对症处理,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医药治疗。

8.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章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及发病机理:

主要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重点介绍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及右心衰竭等病变过程。

3.临床表现:

代偿期具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失代偿期常有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液检查、血气分析、X线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5.鉴别诊断

(1)诊断:

慢性肺、胸疾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2)鉴别诊断:

风心病、冠心病等。

6.并发症:

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等。

7.治疗

(1)改善呼吸功能:

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人工呼吸器的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2)控制心力衰竭:

侧重讲述与一般心力衰竭处理的不同点。

(3)并发症的处理:

如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等的治疗。

(4)中医药治疗

8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三章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因与变态反应有关,致敏原分外源性,内源性二种,结合基础知识,速发性变态反映以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为主要病理改变。

3临床表现:

着重介绍哮喘的典型发作及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特征。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痰检、免役球蛋白检查,X线及肺功能测定等。

5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心源性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6并发症:

肺气肿,肺心病等。

7治疗:

着重介绍支气管解痉剂的应用及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8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四章慢性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1了解呼吸衰竭的原因,病理生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2掌握呼吸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呼吸衰竭的处理及抢救措施。

【教学内容】

1慢性呼吸衰竭:

病因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五章肺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改变。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及中毒性肺炎的处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肺炎双球菌、病理变化分四期及其形态学特点。

3临床表现:

本病之典型症状及体征、中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常规,痰检、X线检查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干酪性肺炎、葡萄球菌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肺炎。

6并发症:

休克、胸膜炎、心肌炎等。

7治疗:

(1)青霉素及其他抗菌药物的应用。

(2)中毒性肺炎的处理

8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六章肺结核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主要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及大咯血的处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体、抗酸杆菌。

3流行病学。

4发病机能及病理变化: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分型。

5临床表现:

着重介绍本病临床常见类型的典型表现。

6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痰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等。

7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癌及其他发热性疾病。

8治疗:

(1)抗结核药的应用。

(2)对症治疗

(3)手术治疗

9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七章原发性支气管废癌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病理分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

可能与吸烟、工业性致癌因素、工业废气和大气污染有关,重点介绍吸烟的危害。

3病理改变:

根据发生部位分型,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及形态、转移方式分型。

4临床表现:

强调早期症状、着重说明咳嗽咯血及肺外症状的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的重要。

5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肺癌细胞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强调早期发现、及时确诊。

(2)鉴别诊断:

肺炎、结核、脓肿、转移性肺癌等。

7手术治疗。

8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八章气胸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常见病因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气胸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常见病因(包括针灸差错)及发病机理

3临床表现:

介绍气胸的典型症状及体征

4X线检查及对确定诊断的意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并发症:

胸膜炎、胸腔积液、皮下几纵隔气肿等

7治疗:

着重介绍紧急简易排气法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七章原发性支气管废癌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病理分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

可能与吸烟、工业性致癌因素、工业废气和大气污染有关,重点介绍吸烟的危害

3病理改变:

根据发生部位分型,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及形态、转移方式分型

4临床表现:

强调早期症状、着重说明咳嗽咯血及肺外症状的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的重要

5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肺癌细胞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强调早期发现、及时确诊

(2)鉴别诊断:

肺炎、结核、脓肿、转移性肺癌等

7手术治疗

8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九章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急性肺水肿抢救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

(1)基本病因

(2)诱发病因

3.发病机理:

重点讲述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心肌肥厚等在心功能代偿转化为失代偿时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

4.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

(2)右心衰竭

(3)全心衰竭

(4)心功能判断

5.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肝肿大、水肿相鉴别

6.治疗:

着重介绍紧急简易排气法

(1)消除病因和诱因

(2)减轻心脏负荷:

休息、控制钠盐摄入、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3)增强心肌收缩力:

重点讲述常用强心剂的临床应用方法,简介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

(4)急性肺水肿的抢救

7.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章常见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熟悉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2了解各类心律失常的病因

3.掌握过早搏动、阵发性新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3.过早搏动

(1)病因与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3)心电图特征

(4)治疗

4.阵发性心动过速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病因与发病机理

②临床表现

③心电图检查

④治疗:

发作期治疗、预防复发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病因与发病机理

②临床表现

③心电图检查

④治疗:

发作期治疗、预防复发

5.心房扑动和颤动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

(4)治疗:

阵发性、慢性房颤的治疗

6.房室传导阻滞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

(4)治疗:

病因治疗、提高心率治疗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复苏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与紧急处理措施

2熟悉复苏后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及病理生理

3.诊断

4.治疗

(1)心肺复苏

(2)复苏后处理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二章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和心血管介入性治疗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脏电复律的作用机制、适应症、方法、并发症

2、了解心脏介入性治疗的定义、内容

[教学内容]

1、人工心脏起搏的作用机制、临时起搏的适应症、永久性起搏的适应症、临时性起搏

  及永久性起搏的起搏方法及手术时及手术后的并发症

2、心脏电复律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并发症。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

  动脉成形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的适

  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教学方式】自学

第十三章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第一节风湿热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病理:

本病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引发的一种变态反应。

病理改变主要为全身结缔组织的炎性改变,可分为变性渗出期、增殖期和瘢痕期

3.临床表现:

可有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及舞蹈症等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咽培养、血沉、抗“O”、C反应蛋白、粘蛋白及心电图检查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建议采用1984年再修订的Jones标准和说明

 

(2)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病毒性

        心肌炎等

6.治疗

 

(1)一般治疗:

消除链球菌感染

 

(2)抗风湿治疗

 (3)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节风湿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瓣膜病的病因和病理

2掌握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病理:

分别以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例,讲述风湿热等引起慢性心瓣膜损害的机理:

重点讲解心瓣膜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

3.临床表现:

结合病理生理变化来阐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4.特殊检查:

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5.并发症:

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动脉栓塞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7.治疗

 

(1)代偿期的治疗

 

(2)失代偿期的治疗

 (3)外科手术治疗:

讲解手术指征

8.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四章高血压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及急救处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理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内分泌、摄钠过多和遗传因素等均参与发病过程

3.临床表现

(1)一般征象:

头痛、头晕、失眠、乏力等

(2)并发症表现:

心、脑、肾受累时的相应表现

(3)临床分型;缓进型高血压病和急进型高血压病作扼要介绍

(4)特殊类型高血压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尿常规、血脂、肾功能、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和眼底检查等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2)鉴别诊断:

肾实质病变、嗜铬细胞瘤等

4.治疗:

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高血压危症处理

5.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五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心绞痛的防治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

[教学内容]

1.概述:

关于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命名。

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和分类。

本章只讲述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2.病因和发病机理:

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机理

3.临床表现

(1)心绞痛:

重点介绍典型心绞痛部位、性质、放射部位、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等。

心绞痛的分类

(2)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特点,胃肠症状,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时的症状和体征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沉、血脂、血糖、血清酶、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等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参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2)鉴别诊断:

主要为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与急腹症的鉴别

6.治疗

(1)心绞痛的治疗

(2)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

7.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七章病毒性心肌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病理:

讲述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3.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与体征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常规、血沉、血清酶、免疫球蛋白、心电图、X线检查和病毒分离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参照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诊断参考标准

(2)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原发性心肌病

6.治疗:

休息、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和调节免疫功能等

7.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三篇消化系统

第十七章胃炎

[目的要求]

1.了解胃炎的病因及病理特点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用药原则及预防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急性胃炎

1.病因和发病机理

2.病理

3.临床表现:

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第二节慢性胃炎

1.概述

2.病因病理:

病因可能与理化因素、细菌因素、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胆汁返流,免疫因素有关(包括幽门螺杆菌)

病理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胃液分析,胃镜检查及X线检查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胆囊炎

6.治疗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

(3)其他治疗

7.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章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于发病机理可能与胃酸及胃蛋白酶增多、精神神经因素、胃黏膜屏障降低因素、幽门螺杆菌其他如各种内分泌因素等

3.临床表现

(1)症状:

重点介绍上腹部疼痛的特点和规律

(2)体征

4.实验室检查与其他:

胃液分析、胃镜检查、X线检查、粪便隐血检查等

5.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胃癌、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囊炎与胆结石、钩虫病、胃泌素瘤

7.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3)并发症的处理

(4)中医药治疗

8.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九章胃癌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2.掌握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可能与遗传、饮食、环境因素或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恶性贫血等疾病有关

病理:

大体形态为弥漫浸润型、溃疡型、肿块型;细胞形态学分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实质性癌。

转移途径为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直接转移、移植转移

3.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瘦、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部肿块、淋巴结肿大、腹水、恶病变等

4.实验室检查与其他:

血液检查、粪便隐血检查、胃液检查、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B超检查、血清检测癌胚抗原(CFA)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胃溃疡、慢性胃炎、临近器官的肿瘤

6.治疗

(1)外科手术疗法

(2)内科疗法

(3)中医药治疗

7.预防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十章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

2.掌握各种慢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不明,与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因素、感染有关

病理主要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及溃疡等

3.临床表现:

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黏液、脓血的粪便。

腹部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4.实验室检查与其他:

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加敏测、血沉、乙状结肠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X结钡剂灌肠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慢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疾、结肠过敏、肠结核、结肠癌、血吸虫病、局限性肠炎等

6.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4)中医药治疗

  【教学方式】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十一章肝硬化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与临床的关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本章着重介绍门脉性肝硬化

2.病因病理:

病因:

病毒性肝炎、营养障碍、酒精、循环障碍、其他

3.临床表现:

包括肝功能代偿和肝功能代偿不全期。

肝功能代偿不全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组表现

4.实验室检查与其他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腹水检查

(2)食管及胃底静脉的钡剂造影检查

(3)内窥镜检查:

胃镜、腹腔镜

(4)B型超声波检

(5)放射性核素检

5.并发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原发性肝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