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2013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docx

常用散曲100例模板

散曲鉴赏100例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

莫非命。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释]①钓鱼子陵:

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

(3分)

(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鉴赏。

(5分)

参考答案

(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1分),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2分)。

(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

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

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怀抱。

②虚实相生。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

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

③用典。

“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敝屣功名富贵的著名“高士”。

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

(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①。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

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

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

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3分)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

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1分),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

(“侧面”或情境描写1分,“百无聊赖”1分)

(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

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

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2分)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1分),而且读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1分),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1分),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

官课今年九分办①。

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

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①官课:

指上缴官家的租税。

九分办:

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1.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

(6分)

2.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

(2分)。

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1分)。

“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

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

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

(1分,答出一点即可)

或者:

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绿树江湾图(2分)。

“绿云”指高大繁茂的绿树。

“冉冉”是形容树叶纷披的样子(1分)。

“锁”指“环绕”,树叶纷披的绿树环抱着一湾清水,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

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

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

(1分,答出一点即可)

2.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

(2分)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

(2分)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

(1分)。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

春事成虚,

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

[注解]①东君:

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②莺花:

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5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

(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

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

(2分)  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

(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

最后的“试问东君:

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

(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2.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

(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

(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

(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

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手法,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

以“饮涧”“下山”“飞滩”等词语,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

2.“冰丝”用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跨越千年,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水汽、丝丝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6.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

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拟人  用典  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

1.这是一首散曲,前四句写燕子在泥中衔回落花修补画栋上残破的彩绘花朵,燕子都不忍花朵残破,有拟人意味;中间四句写燕子在半开半掩的珠帘内,半掺着羽翼,感伤眼前破败“堂前王谢”,既有拟人手法,又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暗含用典。

作者实写眼前的衰败,化用典故,让人联想到旧时的王谢堂,虚实结合。

2.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是因为燕子觉得“花落意难堪”,表达了惜花伤春之情,结合后文燕子呢喃,千般诉说,只有住在这里的老僧才能听懂。

这里表明王谢堂早已经变身寺庙。

昔盛今衰的感慨溢于言表。

最难消:

最难承受。

谙:

谙熟。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6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③。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

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

③缟袂绡裳:

缟袂:

素绢的衣袖。

绡裳:

薄绸的下衣。

1.“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3分)

参考答案

1.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犹如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

(1分)写出梅花的洁白、芳香、轻盈(飘逸、清丽、脱俗)特点。

(2分,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2.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

【解析】

1.这是一道诗句概括的题目,答题时首先对诗句内容简单的概括,然后总结特征,抓住诗句中的“香”和“绡裳”。

2.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忽相”“惊梦”“断肠”等词语。

8.阅读下面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7分)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

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

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

对着这般景致,坐的①,便无酒也令人醉。

【注释】坐的:

因此。

1.“不知他在图画里”,这里的图画描绘了一幅          的情景。

(3分)

2.简析这首散曲的表现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1.柳堤、竹溪、日影;鸥鹭闲游;农夫渔夫忙活。

评分标准:

答对一条得1分,满分3分。

2.

(1)白描手法。

散曲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堤上溪边的景色,鸥鹭游戏的场景,及农夫渔翁忙活,描绘出一幅悠闲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2)动静结合。

三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忙有闲(诗人的杖藜闲步,农夫渔翁的贪营忙活),画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

(3)议论作结,与前面的描写相得益彰,表现出作者被眼前美景深深陶醉和由衷的赞美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评分标准:

答对任意一条2分,满分4分。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

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

[注解]①东君:

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②莺花:

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5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

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

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

(2分)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

(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

最后的“试问东君:

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

(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

(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

(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

(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①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释:

①趱:

赶快。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哪两个层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散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试作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

“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芰:

菱角。

飐:

因风而颤动、飘扬。

1.这首元曲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2.这首元曲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1.此小令描写了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态和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2.诗人写景的层次是由远及近,远近结合。

开笔从整体入手,描写远处大江远山,逐渐写到近处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画船酒旗。

12.阅读下面的元曲,按要求作答。

(7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

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1.这首元曲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作用?

(4分)

2.请简要概括元曲里“渔父”的形象特点。

(3分)

参考答案

1.

(1)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色彩纷呈,相印成趣。

(1分)描绘出衣服优美明丽的江南水乡秋景图。

(1分)秋是垂钓的季节,岸边、渡口、堤上、滩头正是渔父足迹常到之处,这两句景物描写交代了渔父活动的背景。

(1分)能起到烘托(衬托)渔父美好形象的作用。

(1分)

(2)要点(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①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②蔑视权贵名利;③逍遥自在,超脱尘世。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7分)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

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

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

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①这支曲子中,“京口夜泊”是题目,“双调”是(    )名,“庆东原”是(   )名。

(2分)

2.找出能揭示这首元曲诗眼的词语,并阐释其具体含意。

(2分)

3.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1.宫调,曲牌

2.愁,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愁苦也可)之情

3.这三名胜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黑夜中传来的种种声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以动衬静,渲染了作才此时长夜难眠的孤寂,深化了作者漂泊的慨叹(愁苦、愁思亦可)。

(表达特点2分,作用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8分)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

泪涟涟断送了秋光。

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

(4分)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

(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

(1分)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1分)登高望乡,倍感孤独;(1分)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

(1分)

2.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

(1分)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特定风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

(1分)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

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

(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

(2分)

1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①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②,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③。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九日:

重阳。

江:

指长江。

②棹:

划船。

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4分)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1分)。

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1分);“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1分);“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1分)。

2.本句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1分);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1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15——16题。

(共8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

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

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1.这两首元曲的前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

(4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

(4分)

参考答案

1.采莲姑娘唱和着采莲歌,杨柳岸一叶小舟轻轻划过的水乡欢歌采莲画面(2分)隔着秋日的烟雾传来采菱姑娘的喧闹声,秋江澄清有如横铺的白绢风光旖旎的画面。

2.两首元曲都是以乐景衬悲情。

(2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作者)的(孤独悲哀和)对王朝灭亡之悲情(1分);后用一首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1分)。

17.阅读下面的元词,回答问题。

(7分)

渔父①

吴镇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

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注】①本词是吴镇临摹荆浩《渔父图》之后写下的十六首《渔父》词中的一首。

1.在“风触湖心一叶横”这句词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3分)

2.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触”字用得最好。

(1分)“触”指的是“触碰”,微风轻轻触动湖水,水中的一只小舟随晚风飘荡,(1分)体现了幽清明静的意境。

(1分)

2.“风触湖心一叶横”表现词中的渔父稳稳坐在小舟中垂钓,体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1分)“兰棹稳”意为无论多大风浪仍稳坐钓鱼船,体现作者与世无争的人生观。

(1分)“只钓鲈鱼不钓名”表现了渔父不沽名钓誉、隐逸自适的精神境界。

(2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8分)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②。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①那答:

那块,那边。

②欠欠答答:

疯疯癫癫,痴痴呆呆。

1.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

(4分)

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写闲居所见的村野美景,从信步闲游写起,写出了主人公流连山水的悠闲兴致;(2分)描写主人公的醉态与狂态,写出了无拘无束的身心放松的自由状态。

(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口语,“那答”“早来到”“欠欠答答”等通俗平易地刻画出山村闲居的景物与人物;运用对仗,“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在俚俗中透着雅趣;生动传神,用“白发上黄花乱插”的细节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酒醉狂态;诙谐有趣,“欠欠答答”“黄花乱插”等语言穷形尽相,令人忍俊不禁。

(任答出其中一个方面且能结合诗句解析得满分)

1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能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

搂带宽三寸。

1.本曲由“十二月”“尧民歌”两支曲子构成,请说明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如何实现既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的。

(4分)

2.结句“今春,香肌瘦几分?

搂带宽三寸”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4分

参考答案

1.内容上两支曲子表达的情感一致。

前曲重在写景,描写了遥山、远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

两支曲牌前景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把离人的相思表现得缠绵悱恻。

2.

(1)用典。

化用了前人诗句,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表达了人物的别绪。

(2)此句极言人因相思而消瘦,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之深。

(3)夸张。

诗人用“宽三寸”来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重。

(4)设问。

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面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别后的相思和悲苦。

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

秋水共长天一色。

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此曲最大的特点在于“熔铸点化”。

你是怎么理解的?

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作者把《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孤鹜”变成“寒雁”,由雁足传书的想象又逼出“怎生”句,于是,单纯写景的一联名句,顿时变成了别一种思秋怀人的意境。

简淡的笔墨中蕴含着复杂而隐微的情思。

景中有人,静中有动,富有诗情画意。

(本曲前四句写景,末句抒情,以景传情。

2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喜春来·秋夜(其一)

李致远【注】

月将花影移帘幕,风怒松声卷翠涛,呼童涤器煮茶苗。

惊睡鹤,长啸仰天高。

【注】李致远:

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

1.请简要赏析“月将花影移帘幕”的妙处。

(3分)

2.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将花影映照在帘幕上的情景,营造出清幽雅静的意境。

(意思答对即可)

2.通过对诗人陶醉于月色松涛、呼童煮茶、长啸抒怀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悠然自得、孤傲清高的人物形象。

(意思答对即可)

22.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梧叶儿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

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

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

无中觅有。

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注】①阳沟:

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②嗉:

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

③刳(kū):

剔,挖。

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参考答案

《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爱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

《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2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濛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