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2183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docx

高二语文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

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选出属于单句的一项                              [ ]

A.科学上的某一发现,恰好由张三完成,而不是由李四完成,对这个发现本身来说,是一种偶然性。

  B.人心向北京,北京的心立刻和平陆的心一齐跳动。

  C.出了火车站,你便立刻会觉得:

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D.这篇文章以明快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对遗传工程的科学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作了通俗的说明,确是一篇较好的科普文章。

2.将下面句子中的复句挑出来。

                          [ ]

A.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B.不管谁,都要遵纪守法。

  C.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D.为了制止这种灾难,保卫人民的权利,实现人民的愿望,毛主席要从延安的同志们修建的飞机场上动身到斗争的最前线去。

3.下面复句层次关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分析到第二层):

               [ ]

(1)常常问题是提出来了,

(2)但是还不能解决,(3)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4)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周密的系统的分析过程,(5)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6)还不能做综合的工作,(7)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

A.

(1)│

(2)(3)(4)‖(5)(6)(7)

  B.

(1)

(2)‖(3)(4)│(5)(6)(7)

  C.

(1)‖

(2)(3)(4)│(5)(6)(7)

  D.

(1)

(2)│(3)(4)‖(5)(6)(7)

4.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词语应删除的一组是:

                        [ ]

世间只有能够掌握规律的人,却①不可能有对于任何事情的发展细节都未卜先知的人。

因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未曾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还没有显露的时候,却②是难以觉察的。

但是当矛盾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且已经露出“苗头”了,于是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却③很可以从一点苗头推知它的全部。

A.却①却②并且于是

  B.却①因为却③于是

  C.因为却②但是却③

  D.却②但是并且却③

5.下列语句言之成理的一项是:

                               [ ]

A.就是因为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所以阅读中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B.只有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阅读中才有可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C.如果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那么阅读中就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D.因为阅读中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含义,所以就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

6.选出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

                    [ ]

A.

(1)差点儿忘了。

   

(2)差点儿没忘记。

B.

(1)我怀疑他会不会已经知道。

   

(2)我怀疑他会不知道。

C.

(1)除非你告诉他,他不会知道。

   

(2)除非你告诉他,他才会知道。

D.

(1)这是他的书。

   

(2)这不是他的书吗?

7.对下列句子陈述对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使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的门口。

A.交通局  B.司机  C.汽车   D.门口

8.选出肯定或否定表达得不正确的一句:

                      [ ]

A.有人说,吴吉昌躺倒不干了。

总理说:

我不信,老吴同志是不会躺倒不干的。

  B.当乔尔丹诺·布鲁诺长到十岁的时候,老乔尔丹诺因为家里贫穷不得不把儿子送到他所不愿送去的修道院里去。

  C.仅仅是这六十一个被夺回生命的阶级兄弟沐浴着党的光辉吗?

不,六亿五千万人身上都沐浴着党的光辉!

  D.抢救病人的生命非用特效药“二巯基丙醇”,而且必须在四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这种药。

9.指出下列各句中是单句的一句。

                         [ ]

A.我国古代有所谓“贪泉”之说,据说人若是饮用了这种泉水,就会变得贪得无厌,故不宜饮用。

  B.统治着鲁迅的小说周围的,往往是普遍的冷漠,麻木的空气,这便不但使被压迫者的悲惨的境遇带着更深的悲剧的性质,而且也无法避免这种被压迫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C.在这里,在农民的质朴的幼稚的形式下,在仍然错综着各种落后的朦胧的观念的状态下,我们看出了在阿Q身上发生了本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

  D.曹雪芹所写的许多妇女的悲剧命运,早就“在册子里一一注定”的,这结果,就造成“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

是问题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

10.对下列长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几度面临严重的外敌入侵而绝不屈服,这一部让人们痛苦悲愤而又催人振奋可歌可泣的历史,正是由中国人民写出来的,用自己的泪和血,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A.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是并列关系。

  B.“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几度面临严重的外敌入侵而绝不屈服”是一个并列复句形式作主语。

  C.“正是”的宾语是“由中国人民写出来的,用自己的泪和血,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D.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历史”。

11.对“注意”对象理解正确的是                         [ ]

在语法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单纯从句子结构或句法成分去考虑句子的完整性,从而使分析的结果缺乏说服力。

A.分析的结果缺乏说服力

  B.防止单纯从句子结构或句法成分去考虑句子的完整性

  C.防止单纯从句子结构或句法成分去考虑句子的完整性,从而使分析的结果缺乏说服力

  D.单纯从句子结构或句法成分去考虑句子的完整性

12.下面一段文字中,“发挥主体能动性同集体主义原则之间的困惑”是指:

      [ ]

近年来,道德主体性问题曾成了热门论题,而关于发挥主体能动性同集体主义原则之间的困惑,正是从此引发出来的。

因为,如果集体被排斥在道德主体之外,成为主体的异己物,只存在互相排斥的关系,那么,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就不可避免地要同集体主义原则发生抵触。

所以,首先弄清道德主体是谁,很有必要。

A.认为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与集体主义原则是有矛盾的。

  B.认为集体是道德主体的异己物。

  C.对道德主体性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分歧。

  D.道德主体这一问题曾引起热烈争论。

13.下面一段话中正确的层次分析是:

                       [ ]

(1)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灵魂,

(2)或上天堂,(3)或落了地狱,(4)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5)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儿礼品。

A.

(1)/∥

(2)∥∥(3)∥(4)/(5)

  B.

(1)∥

(2)∥(3)/(4)∥(5)

  C.

(1)∥

(2)∥∥(3)∥/(4)/(5)

  D.

(1)∥

(2)∥/(3)/(4)∥(5)

14.选出从表意角度可以与“凡是不努力学习的人都不会取得好的成绩”一句互换的表达形      式:

                                       [ ]

A.不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

  B.取得好成绩的人,哪个不努力学习?

  C.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D.没有取得好成绩,那是因为不努力学习。

15.根据下面五点内容组成一个复杂单句,其中通顺而准确的一句是:

         [ ]

①整个地球内外空间都存在着磁场

  ②磁场具有磁力

  ③磁铁在地磁场中受磁力作用产生南北指极性

  ④利用这种指极性制成指南针

  ⑤指南针是一种指向仪器

A.指南针是磁铁利用地球磁场中受磁力作用而产生南北指极性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

  B.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受磁力作用所产生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指南针是一种指向性的仪器。

  C.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磁场中受磁力作用而产生南北指极性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

  D.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磁场中受磁力作用所产生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

16.下面一段语句的意思概括得准确的是:

                    [ ]

党内无原则的纠纷,我们是在根本上反对的。

因为它“无原则”,对党有害无益。

因为它“无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大的“是、非、善、恶”之分。

所以,我们对于那些无原则的斗争,不要去评论谁是谁非,去计较谁好谁歹,这是弄不清楚的。

我们只有在根本上反对这种斗争,要求进行这种斗争的同志,无条件地停止这种斗争,回到原则问题上来。

这是我们对无原则纠纷和无原则斗争所应采取的方针。

A.我们在根本上反对党内无原则的纠纷。

  B.无原则纠纷在党内有害无益。

  C.无原则纠纷要从根本上反对,因为它对党有害无益。

  D.我们的方针是对无原则斗争不去评判,在根本上反对,停止这种斗争。

17.找出意思差别较大的一组话来:

                       [ ]

A.①我差点儿没把这件事儿忘了。

   ②我差点儿忘记了这件事儿。

B.①他可能知道了这件事。

   ②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C.①我不会不认识他。

   ②我怎么会不认识他呢?

D.①我不再说什么了,他已明白这个道理了。

   ②既然他已明白这个道理,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18.选出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意思完全相同的项:

         [ ]

A.腐败的权力都是不受制约的。

  B.不腐败的权力都是受到制约的。

  C.受制约的权力不会产生腐败。

  D.只有不受制约的权力才会产生腐败。

19.指出下面这段话中“真实意义”一语的具体含义:

              [ ]

比如“少抽点烟对身体有好处”这句话,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也是有问题的。

就是说,从句子本身的结构来看,表达的可以是“抽烟好”的语义。

虽然从常识上说,现在谁都知道抽烟不好。

因为我们可以从这个结构推导出“少吃点辣椒可以引起食欲”、“少喝点啤酒,对消化有好处”等句子来。

可见,从语法上是不能得到“少抽点烟,对身体有好处”的真实意义的。

A.抽烟好     B.抽烟不好

  C.抽烟好或不好  D.抽烟好和不好

20.从下面一组语句中找出跟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个句子:

            [ ]

例句: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风格。

A.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B.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C.他点着了一卷纸搁在吊桶里慢慢放下井去。

  D.这时老王紧走几步赶了上来。

21.下列各句加黑的部分与“学校对我们的意见很重视”中加黑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 ]

A.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及时。

  B.大家对他的关心使他很受感动。

  C.他对我们的意见很不少。

  D.我对你的长处了解得很清楚。

22.对例句表达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例句:

张琳的能力很强,如果说他不能完成任务,那么王欣就更不能完成任务了。

A.张琳的能力比王欣强

  B.张琳能完成任务

  C.王欣能力不如张琳强

  D.王欣也能完成任务

23.下面各组句子,哪一组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                 [ ]

A.①我知道你一定会来

   ②我知道你不会不来。

B.①这样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

   ②谁能不明白这样简单的道理?

C.①他可能来参加比赛。

   ②他不可能不来参加比赛。

D.①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与其跪着生,宁愿站着死。

24.两句话语意区别明显的一组是                       [ ]

A.①形势所迫,他当时不能不那样做。

   ②形势所迫,他当时只能那样做。

B.①这种局面,你看了能不痛心?

   ②这种局面,你看了会不痛心?

C.①他不会不了解我的。

   ②他怎会不了解我呢?

D.①我赞成选小王当班长。

   ②我不是不赞成选小王当班长。

25.下列各句中,结构相同的两句是[ ]与[ ]

A.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

拿来!

  B.“平陆事件”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C.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

  D.新来的美国教师教我们日用口语。

  E.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

  F.大卡车就载着负责同志。

载着县医院全部最好的医生,在茫茫的黑夜里,翻山越岭,向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身边奔去。

26.下列各句加黑的部分与“她高兴得合不拢嘴”中加黑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 ]

A.徐洪刚的事迹博得一致好评。

  B.这次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C.刘老师的课讲得声情并茂。

  D.兴奋使得他一夜合不上眼。

27.对下面几个复句的第一层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甲]①首先要承认自己知识不够,②才能探索、研究这未知的领域,③并且要下定决心,④不怕失败,⑤要从不断失败中丰富知识,⑥把未知的领域逐步缩小,⑦从而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乙]①如果不管自己有没有值得写出来的东西,②也不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明朗化、条理化,③只是硬着头皮写下去,④而且写出来就要发表,⑤这种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说些什么的文章,只能使人看着头痛,看罢后悔,⑥是毫无可取之处的。

[丙]①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②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③而忌讳仍然极多,④当临近祝福的时候,⑤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话的,⑥倘不得已,⑦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⑧可是我又不知道,⑨因此屡次想问,⑩而终于终止了。

A.甲——⑦  乙——⑥ 丙——⑨

  B.甲——③  乙——③ 丙——②

  C.甲——②  乙——⑤ 丙——④

  D.甲——⑦  乙——⑤ 丙——②

28.选出能明确表述记者判定“外星人莅临N城”这条消息是没有确凿根据的一句:

 [ ]

A.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确凿根据的。

  B.记者否认:

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确凿根据的。

  C.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确凿根据的。

  D.记者:

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确凿根据的。

29.“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对上文划线处所表达的“他”的情感态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闻不问,置之度外   B.无动于衷,无怒于形

  C.漠然处之,不予理睬   D.不屑一顾,极度蔑视

30.对例句表达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例句:

有人也许认为,只要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材料细节有点出入是无所谓的。

A.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不主张苛求材料细节的真实。

  B.批评了只重视表达义理,而不重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C.肯定了表达义理的重要性,也主张材料细节必须真实。

  D.批评了借口不妨害表达义理,而不重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二、填空简答题(40分)

1.概括下面一句话的内容,必须包含哪四个要点?

(2分)

在被称为“世纪之战”的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上,中国挑战者谢军以无可置疑的意志和棋艺,把独步棋坛13年的前苏联特级大师齐布尔达妮泽挑落下马,从而打破了欧洲棋手垄断棋坛64年的格局。

A.棋赛的时间 B.棋赛的地点

  C.棋赛参加者 D.棋赛的级别

  E.棋赛的结果 F.冠军的得主

  G.棋赛结果的必然性 H.棋赛结果的意义

2.在句中有关词语下面打上着重号,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

(4分)

A.家风是党风的一扇窗口。

(小中可以见大)

  B.家风是党风的一扇窗口。

(只是一个侧面)

  C.错误的宣传导向搅散了人心。

(事出有因)

  D.错误的宣传导向搅散了人心。

(后果严重)

3.根据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3分)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有力的证据断言:

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是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是野蛮社会一样。

按上面句子的意思,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按顺序分为哪几个阶段?

()

4.根据提示内容给下列句子归类(4分)

①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

  ②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

  ③现在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一种作风带坏了。

  ④河里有几个小孩在游泳。

  ⑤雄伟的万园之园给侵略者的一把大火烧掉了。

  ⑥让我们为胜利干杯!

  ⑦他下了班就去图书城。

  ⑧我把落桃的任务交给你了。

答①把字句     ②连动句    ③被字句    ④兼语句   

5.下列句子,由于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也有不同。

请从A—D项中,分别找出与句子重音意思相吻合的项目,将序号填进括号里。

(4分)

①我听过你讲《三国演义》。

  ②我听过你讲《三国演义》。

  ③我听过你讲《三国演义》。

  ④我听过你讲《三国演义》。

A.不必谦虚了。

      B.别人没听过。

  C.没听过你讲《西游记》。

 D.别人讲的,我没听过。

答:

①句(   )②句(   )③句(   )④句(   )

6.将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单句。

可以增删个别字、词,但不能改变原句意思。

(3分)

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7.对下列画线处结构分析不同,理解有异,根据提示回答。

(4分)

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答                          

 

答                          

8.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马克思曾经说过:

“①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

”这句话深刻地说明科学的创举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心理。

②当人们巡视“科学史博物馆”的时候,就会发现:

伴随着任何科学人才的出现,并不都是③荣誉和鲜花,他们的命运和事业,往往是在诽谤、痛苦、牺牲与赞美、幸福、成功,相互交织的矛盾中发展的。

①“在科学的入口处”指的是什么?

(1分)

                                               

②把“当人们巡视‘科学史博物馆’的时候”一句中的“巡视‘科学史博物馆’”改为一个非比喻的说法。

(1分)

                                                

③“荣誉和鲜花”指的是什么?

(在原句中找出答案,不能超过十个字)(2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

被铁道部评为部级先进单位的××次特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甲],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乙],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甲的正确选项是(2分)                              [ ]

A.还从每节车厢内推选出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B.还由每节车厢民主推选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C.还在每节车厢中推选出一至二名乘客作代表

  D.还让每节车厢推选一至二人当乘客代表

乙的最恰当选项是(2分)                       [ ]

A.随后遵照这些意见

  B.于是听取这些反映

  C.接着考虑这些反映

  D.然后根据这些意见

10.对下列句子有误的两项是(4分)                   [ ]

美国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在圣迭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最后批准一项经过修正的①要求参加奥运会的②运动员必须遵守的③比以前更为严格的④运动员行为规范。

A.四个标明序号的“的”字,删去任何一个都会使句子变得不通顺。

  B.批准这个“行为规范”的部门是美国奥委会执行委员会。

  C.新的行为规范对运动员的参赛纪律和作风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D.把这个“行为规范”放在最后的会议上批准,表明美国奥委会执行委会的谨慎与郑重。

11.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一天晚上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俯身在工作台上。

“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卢瑟福问道。

“我在工作。

”学生随即回答说。

“那么你白天做什么了?

“白天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晨也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学生带着谦恭的表情回答,并等待着赞扬。

卢瑟福稍徽沉吟了一下,随即问道:

“可是,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1.四个画线的问句中该读重音的词语依次是(2分)               [ ]

A.你 什么 也 可是 

  B.还 那么 那么 这样一来

  C.什么 什么 工作 思考

  D.什么 白天 早晨 什么时间

2.这段小故事意在表明什么道理?

(2分)                [ ]

A.不能一味工作,要重视思考

  B.动机不纯者是得不到表扬的

  C.白天要工作,晚上要思考

  D.科学家治学态度是严谨的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