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2240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docx

精品物流成本案例

1.物流成本管理总论

1.1.“黑大陆"学说

1.1.1.“黑大陆”学说定义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黑大陆”学说。

参考答案:

1962年,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调度重视流通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

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

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在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特别突出,物流是流通领域中人们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学说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1.1.2.物流被称为“黑大陆”的原因

描述:

请解释一下物流被称为“黑大陆”的原因。

参考答案: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企业把发生的费用划分为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账务费用,对于营业费用又进行了明细分类。

这样在利润表中我们所能看到的物流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只占很小的比重,所以物流的重要性通常被忽视,这就是物流被称为“黑大陆”的一个原因。

1.2.效益背反理论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效益背反”理论。

参考答案:

“效益背反”是物流领域中很普遍的现象,是物流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

该理论认为,“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即物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的目标不一致的地方。

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

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是由高水平的物流成本作保证。

如果没有较大的技术进步,企业物流将很难做到既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同时也降低物流成本。

一般来讲,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而且,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即投入相关的物流成本并非可以得到相同的物流服务增长。

通常当物流服务处于低水平阶段时,追加物流成本的效果较佳。

(2)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

现代物流是一个大的系统,主要由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组成。

构成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处于一个相互矛盾的系统中,当要较多地达到某一个方面的目的时,必然会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一定的损失,即一方成本降低而另一方成本增大,这便是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

例如:

减少物流网络中仓库的数目并减少库存,必然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而增加运输的次数;简化包装,虽可降低包装成本,但却由于包装强度的降低,运输和装卸的破损率会增加,且在仓库中摆放时亦不可堆放过高,降低了保管效率;将铁路运输改成航空运输,虽然增加了运费,却提高了运输速度,不但可以减少库存,还降低了库存费用。

1.3.服务中心论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服务中心论”。

1.4.参考答案:

服务中心论代表了美国和欧洲一些学者对物流的认识。

他们认为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了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服务中心说特别强调了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借助于物流的服务保障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整体能力的加强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

服务中心说强调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认为服务重于成本,通过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总成本的下降。

1.5.“第三利润源"说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第三利润源”说。

1.6.参考答案:

“第三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用效益的描述。

人们把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劳动消耗的降低分别称为“第一个利润源”和“第二个利润源”。

由于受到科技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第一、二利润源已近枯竭,有待于科技的重大突破。

“第三利润源”理论认为,物流作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虽然没有被完全照亮,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物流领域绝不会是一个不毛之地,肯定是一片富饶之源。

这三个利润源着重开发生产力的三个不同要素:

第一个利润源针对的对象是生产力中劳动对象;第二个利润源针对的对象是生产力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针对的对象是生产力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注重劳动对象与劳动者的潜力,因此更具有全面性。

该理论认为,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要合理组织产、供、销环节,将货物按必要的数量以必要的方式,在要求的时间内送到必要的地点,就是让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

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1.7.物流冰山说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物流冰山”说。

参考答案: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是由日本早稻大学西泽修教授在1970年提出的。

他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发生的真实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伪性。

他将之称为“物流冰山”。

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所能看见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所看不到

1.8.的沉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当水下的物流内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会将各种问题掩盖起来。

例如,利润表中记载的物流费用其实只是企业支付物流成本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在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企业、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物流成本项目,实际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只是冰山的一角。

因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存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和装卸等费用都没计入相关物流费用科目内,给予直接反应,这会给人造成一种调解。

1.9.战略中心论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战略中心”论。

参考答案:

随着物流的发展,学术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

高效、合理的物流管理,既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又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现代理念认为不应该把物流只看作是需要支付的费用,而应把它当作资源,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加以有效地利用。

因此,物流管理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被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围。

1.10.绿色物流论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绿色物流”论。

参考答案:

“绿色物流”论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

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1.11.系统论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系统”论。

参考答案:

物流费用的降低当然可以直接体现出物流利润的增加,但物流速度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为生产周期的缩短,企业物资用及资金流转速度加快;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有利于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的优化。

因此,物流利润的大部分会间接转移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上,不能仅从物流费用的节省来简单地衡量物流利润,而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衡量。

1.12.价值链论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价值链”论。

参考答案: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2.物流成本分析

2.1.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参考答案:

物流成本分析是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物流成本水平的变动,进一步查明影响物流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

物流成本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实现既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下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物流成本分析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作业成本分析法等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把两个经济内容相同,时间或空间地点不同的经济指标相减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日常分析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物流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一般有三个方面:

实际物流成本指标与计划成本指标对比;本期实际物流成本指标与前期实际物流成本指标对比;本期实际物流成本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

比较分析法是一种绝对数的比较分析,只适用于同类型企业、同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应注意进行对比的成本指标,在经济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期间和影响指标形成的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可比性。

如果相比的指标之间有不可比因素,应先按可比的口径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对比。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借以考察成本活动的相对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法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规模不同等原因,单纯对比销售收入或利润等绝对数的多少,难以准确说明各个企业经济效益好坏,但如果计算成本与销售收入或利润相比的相对数,即销售收入成本率或成本利润率,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各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2)结构比率分析法。

结构比率分析法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称构成比率分析法,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某项成本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来分析其内容构成的变化。

例如:

把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各个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与产品生产成本比较,计算占成本的比重,然后把不同时期同样产品的成本构成相比较,观察产品成本构成的变化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加强经营管理的关系,就能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指明方向。

(3)趋势比率分析法。

趋势比率分析法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计算时采用的基期数值不同,趋势比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两种形式。

定基比率=比较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比率=比较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比率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比率计算,可以把某些不可比的企业变成可比的企业,便于外部或内部决策者选择投资方案时进行比较分析。

但比率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①比率的数字只反映比值,不能说明其绝对额的变动;②比率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一样,无法说明指标变动的具体原因。

3、因素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只能揭示实际数与基准数之间的差异,即揭示差距,但难以揭示产生差距的原因。

因为一个经济指标的完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只有把这种综合性的指标分解为各种构成,从中找出主要因素,分清责任,才能了解指标完成好坏的真正原因。

这种把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因素的方法,称为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指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并分别计算、分析每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序的大小,从而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成本费用。

采用因素分析法是把某产品成本费用综合指标分解为各个原始相关因素,从而分析和计算引起指标变化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在进行因素分析法操作时,常采用连环代替法(也叫连锁代替法)来对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连环替代法是根据因素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依次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差异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连环替代法的分析程序为:

(1)分解指标因素并确定因素的排列顺序。

将影响某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因素,按其内在依存关系,分解其构成因素,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因素。

(2)逐次替代因素。

每次将其中一个因素由基期数替换成分析期数,其他因素暂时不变。

每个因素替换为分析期数后不再返回为基期数。

后面因素的替换均是在前面因素已经替换成分析期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此类推,有几个因素就需要替换几次,逐一地替换。

(3)确定影响结果。

每个因素替换以后,均会得出一个综合指标的结果,将每个因素替换以后的结果与替换以前的结果相减,即可得出该替换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数额。

(4)汇总影响结果。

将已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额汇总相加与综合指标变动的总差异比较,确定其计算的正确性。

连环替代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析计算综合经济指标变动的原因及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时应注意它的如下特点:

①连环替代的顺序性。

②替代因素的连环性。

连环替代法是严格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逐次以一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基数。

除第一次替换外,每个因素的替换都是在前一个因素替换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运用这一方法测定某一因素影响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

案例:

某企业20××年3月某种运输材料费用的实际数是4620元,而其计划数是4000元,实际比计划增加620元。

由于运输材料费用是由运输劳务量、单位运输劳务量的材料消耗用量和材料单价三个因素的乘积构成的。

因此,就可以把材料费用这一总指标分解为三个因素,然后逐个分析他们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

现假定这三个因素的数值如表2-1-1所示。

项目

单位

计划数

实际数

运输劳务量

车公里

100

110

单位劳务量材料消耗定量

kg

8

7

材料单位

5

6

材料费用定额

4000

4620

表2-1-1

根据表中资料,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较计划数增加620元,这是分析对象。

运用连环替代法,可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

计划指标:

100×8×5=4000

(1)

第一次替换:

110×8×5=4400

(2)

第二次替换:

110×7×5=3850(3)

第三次替换:

110×7×6=4620(4)(实际指标)

(2)-

(1)=4400-4000=400产量增加的影响

(3)-

(2)=3850-4400=-550材料节约的影响

(4)-(3)=4620-3850=770价格提高的影响

400-550+770=620全部因素的影响

2.2.物流合理化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物流合理化”。

参考答案: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

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

合理即合科整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学科产生以来学者们一直关注、探讨的一个问题,也是产业界追求、探索的理想化目标。

物流合理化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也就是说要低费用、高效率地进行物流管理。

其基本方法是改变物流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物流效益。

其要点包括:

①改变物流结构,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提倡按一定生产、交通、地理条件自然形成的渠道进行流通,防止商品迂回倒流和层层入库;②商品运输要做到快发、快运、快装、快卸;提倡统_发货,以零拼整,然后中转分运,大力推广集装箱“门到门”运输;③商品存储要做到尽量缩短在库时间,变仓储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强调“活货”存储,尽量缩短商品待运时间;④加强搬运管理,提高物流效益,缩短搬运距离和搬运时间。

物流合理化的目标是多流、迅速、及时、安全、准确和经济,实现物流合理化的主要方法有计划化、共同化、直达化、规模化、社会化和服务。

2.3.物流质量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物流质量”。

参考答案:

物流质量是指物流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总称。

物流质量应该是一个双重概念,它不仅仅是现代企业根据物流运作规律所确定的物流工作的量化标准,而且更应该体现物流服务的顾客期望满足程度的高低。

主要分为商品质量、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工作质量、物流工程质量等类别。

如何衡量物流质量是物流管理的重点。

物流质量的保证首先建立在准确有效的质量衡量上主要从物流时间、物流成本、物流效率三个方面来衡量。

2.4.物流效率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物流效率”。

参考答案:

物流效率对于企业来说,指的是物流系统能否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满足客户的要求,也是指物流系统的整体构建。

对于社会来说,衡量物流效率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因为社

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非常复杂,物流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

2.5.成本差异分析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成本差异分析”。

参考答案:

所谓成本差异,是指实际产品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额。

成本差异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一)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二)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三)区分几个概念

1.用量标准和标准用量:

标准用量=实际产量×用量标准

2.标准价格和价格标准:

它们都是指单位用量的价格标准

3.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价格差=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用量差=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4.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不利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案例:

某企业生产某一产品,其标准成本卡见表2-5-1。

标准成本卡

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标准成本(元)

直接材料

5公斤/件

6元/公斤

30

直接人工

6小时/件

2元/小时

12

变动制造费用

5小时/件

0.4元/小时

2

固定制造费用

6小时/件

0.8元/小时

4.8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48.8

表2-5-1

该企业的标准总工时为60000小时,标准产量是10000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是48000元。

实际产量、实际耗用量和实际价格等资料见表2-5-2所示。

假设无期初、期末存货,试分析各种成本差异。

某产品实际产量、耗用量和价格资料表

项目

总额

单位数

实际产量

12000(件)

——

实际耗用总工时

78000(小时)

6.5(小时/件)

直接材料

66000(公斤)

5(元/公斤)

直接人工

195000(元)

2.5(元/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

78000(元)

1(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

46800(元)

0.6(元/小时)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及分析

1.成本差异计算

⑴实际价格×实际用量=5×66000=330000(元)

⑵标准价格×实际用量=6×66000=396000(元)

⑶标准价格×标准用量=6×5×10000=300000(元)

材料价格差异⑴-⑵=330000–396000=-66000(元)

材料用量差异⑵-⑶=396000–300000=96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⑴-⑶=330000–300000=30000(元)

2.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实际成本比标准成本多耗费30000元,表现为:

原材料价格降低了1元/公斤,使得成本下降了66000元,由于产量增加,相应增加了原材料的消耗量,使得成本上升了96000元,两项合计,实际成本比标准成本上升了30000元。

企业应该加强材料管理,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程度,避免浪费。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及分析

1.成本差异计算:

⑴实际价格×实际用量=2.5×78000=195000(元)

⑵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78000=156000(元)

⑶标准价格×标准用量=2×60000=120000(元)

工资率差异⑴-⑵=195000–156000=39000(元)

工时用量差异⑵-⑶=156000-120000=36000(元)

人工成本差异⑴-⑶=195000–120000=75000(元)

2.成本差异分析

人工实际成本比标准成本多耗费75000元。

表现为:

工资率上升了0.5元/小时,使得人工成本上升了39000元;工时总额增加了18000小时,使得人工成本上升了36000元,两项合计,使得人工成本上升了75000元,企业的生产部门应该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劳动效率。

(三)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及分析

1.成本差异计算:

⑴实际价格×实际用量=1×78000=78000(元)

⑵标准价格×实际用量=0.4×78000=31200(元)

⑶标准价格×标准用量=0.4×60000=24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⑴-⑵=78000–31200=46800(元)

工时用量差异⑵-⑶=31200–24000=7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⑴-⑶=78000–24000=54000(元)

2.成本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比标准成本多耗费了54000元。

表现为: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上升了0.6元/小时,使得变动制造费用上升了46800元;工时总额增加了18000小时,使得变动制造费用上升了7200元,两项合计,使得变动制造费用上升了54000元。

(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及分析

1.成本差异计算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总额-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总额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

三者的代数和即为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额。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6800–48000=-1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0.8(60000–78000)=-14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0.8(78000-12000×60000÷10000)=4800(元)

三者的代数和为-10800(元)

2.成本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比标准成本降低了10800元,表现为:

实际支出的固定制造费用比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低1200元;因实际总工时高于标准总工时,使生产能力被充分利用,降低固定制造费用14400元;因实际单位工时(6.5小时/件)比标准单位工时(6小时/件)高,实际工时的使用效率下降,使得固定制造费用上升4800元。

三者合计,固定制造费用节约了10800元。

2.6.物流效率评估指标推导步骤

描述:

请简单描述一下“物流效率评估指标推导步骤”。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划分物流分析的物流过程项目。

虽然特性或规模不同的企业,其经营的物流过程管理方式不完全相同,但我们大致可将物流活动划分为进出货、储存、盘点、订单处理、拣货、配送、采购及整体评估等八部分。

第二阶段:

针对每一物流过程设定分析指标。

1设施空间生产力:

衡量整个厂房空间设施是否已充分利用。

2人员生产力:

衡量每一人员有无尽自己最大努力。

3设备生产力:

衡量资产设备有无发挥最大效能。

4货物、订单效益:

衡量货物销售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5物流过程规划管理力:

衡量目前管理阶层所做的决策规划是否适合。

6时间生产力:

衡量每一物流过程有无最佳时间。

7成本力:

衡量此项物流过程的成本费用耗费大小。

8品质力:

衡量产品及服务有无达到客户满意的水准。

这些评估指标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物流必须先有设施空间、人员、设备,货物才能准备营运,而后管理者对这些资源做规划管理,由营运结果才产出时间、成本、品质三个评估要素。

第三阶段:

设定各物流过程效率评估的要素。

1、进出货物流过程

2、储存物流过程

3、盘点物流过程

4、订单处理物流过程

5、拣货物流过程

6、配送物流过程

7、采购物流过程

8、物流过程整体效率评价

第四阶段:

建立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是指企业营运的成果数据及各项资源指标。

我会可将基本资料划分为仓管资料、运输资料、会计财务资料、订货验收资料、人事资料五个部分来分别收集,希望能以最短时间收集到完整的资料。

此外,由于有些资料是会随时间(每月、季、年)改变,但有些资料在短期内(二、三年)并不会变动,因此,将基本资料划分为固定资料与变动资料两大类,以减少基本资料填写的数量。

第五阶段:

导出各物流过程生产力量化指标。

划分了物流过程,也选定了效率分析指标,依照所收集的厂家营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