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3019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suì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su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花

沉淀

忍俊不禁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忍俊不禁”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

【答案】

(1)穗

;diàn

;jīn

 

(2)仙露琼桨

;仙露琼浆

 

(3)忍不住笑

 

(4)比喻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

(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2)小题考查学生对错别字的辨析,其中“桨”应写作“浆”。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

第(4)小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划线句子把“花”比作“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

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和比喻。

【答案】

(1)他不说实话

(2)夸张

【解析】【分析】

(1)对于提取句子的主干,首先要明确句子主干是:

主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宾语。

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词是——他;谓语中心词是——不说;宾语是——实话。

据此作答即可。

(2)句中“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把眼光比作两把刀,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极言目光的厉害,运用的是夸张。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他不说实话;

⑵夸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语句的主干的提取,答题时注意语句的简洁性;

⑵本题考查对语句修辞手法的考查,明白各种修辞手法诗答题的关键所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青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chuī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找出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

(1)青

;清 

(2)比喻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

⑵这句话把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因此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青;清。

⑵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⑵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hé。

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________   wǔ________住   干hé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niǎn;捂;涸

(2)等侍;等待

(3)蜷曲而收缩

(4)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碾过”:

压过去。

“碾”读“niǎ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捂”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干涸”:

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等待”:

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从上文“卷起”的意思分析,“蜷”的意思是“蜷曲”;“缩”的意思是“收缩”。

所以“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排比。

故答案为:

⑴niǎn;捂;涸;

⑵等侍;等待;

⑶蜷曲而收缩;

⑷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要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辨析理解。

5.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①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wǎn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②________、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wǎn

婆娑

________然

(2)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挺直   纵横决荡

B.挺拔   纵横开阖

C.挺直   纵横开阖

D.挺拔   纵横决荡

(3)结合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横斜逸出:

________。

②伟岸:

________。

(4)选段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1)pò suō;宛

(2)D

(3)形容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魁梧、高大

(4)拟人、比喻、排比、反问。

【解析】【分析】⑴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

婆娑:

pósuō盘旋舞动的样子。

“宛然”要和“婉”字区别。

⑵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挺拔”指外形,和“坚强不屈”搭配,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搭配“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故选D。

⑶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解释。

横斜逸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伟岸:

指魁梧高大。

⑷拟人: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比喻: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排比:

但是它却是伟岸11,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反问: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故答案为:

⑴①pósuō;②宛。

⑵D;

⑶①形容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②魁梧、高大。

⑷拟人、比喻、排比、反问。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选词填空。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搭配关系。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⑷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6.你所在的春华中学初二年级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建设”为报道题材。

请你参加,

(1)【活动一:

初拟采访提纲】下面是小组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指出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19年5月8日上午9点,成吉思汗街地铁站

采访对象

①地铁1号线总设计师;②施工人员;③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

采访目的

多侧面了解地铁1号线建设情况,感受首府交通发展

采访方式

________

采访器材

纸、笔、照相机、录音笔等

采访问题(依据采访对象顺序各拟了一个主问题)

①请问我市地铁建设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②您认为地铁1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

③请谈一谈后勤保障工作的重点和相应措施是什么?

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

________。

(2)【活动二:

选定新闻体裁】采访结束后,两位同学分享了采访内容。

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1号线从设计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

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要对这一场面进行报道。

请你分析两位同学的新闻素材与表现角度,分别给他们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建议。

(3)【活动三:

交流实践体验】初二年级将召开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征集会标内容。

要求:

①运用对偶修辞方法;②不超过30个字。

【答案】

(1)现场访谈;第2个问题缺少针对性

(2)事件通讯;新闻特写。

(3)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文笔佳。

【解析】【分析】⑴仔细阅读图表中采访提纲的详细内容分析作答,因为要到地铁1号线建设现场,所以采访方式是现场访谈,由于工程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运营情况的验证,所以第②个问题“您认为地铁1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

”不太合适,缺少针对性。

⑵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1号线从设计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问题多而复杂,篇幅较长,适合写出事件通讯。

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突出一个场景,篇幅较短,适合新闻特写。

⑶由于是准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材料,所以要抓要点准确概括,先写活动内容,再突出成绩:

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文笔佳。

故答案为:

⑴现场访谈;第2个问题缺少针对性。

⑵事件通讯;新闻特写。

⑶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文笔佳。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判断存在的不足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答题时要注意:

紧扣合理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要求,结合材料和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答案不唯一,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⑶本题考查拟写总结。

答题时应注意,对活动的总结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符合对偶修辞的要求。

7.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每一suì(①)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②)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bāo(③)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a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b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宗璞《紫藤萝瀑布》)

(1) 请为①②③处加下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依次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3)a处应填入的一个成语为________,b处缺少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答案】

(1)穗;diàn;苞

(2)比喻

(3)忍俊不禁;?

【解析】【分析】

(1)“穗”,指的禾本植物聚生在茎的顶端的花和果实,注意偏旁容易写错;“淀”读音为diàn,不要误读为zhàn;“苞”不要误写为“包”。

(2)题划线句把“盛开的花”比作了“张满了的帆”“笑容”,这是比喻的修辞。

(3)“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用在此处来形容笑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含苞待放的情态;“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这是作者看到花苞之后产生的疑问,故应用问号。

故答案为:

⑴穗;diàn;苞;⑵比喻;⑶忍俊不禁  ?

【点评】⑴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⑵本题难度不大,考生注意平时对秀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运用知识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考生要熟读文段;理解文段的内容,结合上下文进行辨析。

8.按要求完成小题。

(1)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B.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下列不属于谦辞的是(   )

A.舍弟

B.小生

C.鄙人

D.相公

(3)酒杯,用来饮酒的器具。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酒杯的称呼,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蛊、角、壶、酌、钟、爵、杯等。

【答案】

(1)A

(2)D

(3)觥;白;斗(樽)

【解析】【分析】

(1)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据此可知A不是对偶句,“晨”时间名词,而“客”是人物名词。

BCD属于对偶。

(2) ABC属于谦称,D相公: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3)根据平时对文化常识的积累答题,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尊”,“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这些都是古代酒杯的称呼。

故答案为:

⑴A;⑵D;

⑶觥;白;斗(樽)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对偶修辞手法的能力。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敬辞和谦称的理解辨析能力。

敬辞谦称很多,多冠于词头,①、敬辞前缀:

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  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

②、谦称前缀:

愚家小敝浅,鄙舍老贱寒。

  拙陋不敢管,窃劳寡奴犬。

记住这些,就容易判断了。

⑶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hé。

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________)   wǔ(________)住   干hé(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niǎn;捂;涸

(2)等侍;等待

(3)蜷曲而收缩

(4)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碾过”:

压过去。

“碾”读“niǎ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捂”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干涸”:

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等待”:

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从上文“卷起”的意思分析,“蜷”的意思是“蜷曲”;“缩”的意思是“收缩”。

所以“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排比。

故答案为:

⑴niǎn;捂;涸

⑵等侍-等待

⑶蜷曲而收缩

⑷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理解。

⑷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区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10.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  )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  )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

(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màn)________步  (fēi)________红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

【答案】

(1)漫;绯

(2)发缘;发源

(3)清澈明亮

(4)④比喻

【解析】【分析】

(1)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漫”“绯”的书写。

漫步:

指悠闲地随意走。

绯红:

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红色的一种,艳丽的深红、鲜红、通红、深红色。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发缘”不是词语。

发源:

指(河流)开始流出。

借指事物的开端。

故应改成“发源”。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澄明”的意思是:

清澈明洁(亮)。

(4)把“自己的身影”比喻成“点点微尘”。

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

⑴漫;绯

⑵发缘;发源

⑶清澈明亮

⑷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字、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

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意义。

⑷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语义,辨析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

11.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传统文化竞赛活动,共设置了三道竞赛题和两个奖项。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请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并根据要求答题。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的意思。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鸣耳的啼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

(3)你认为诗句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能够表现黄四娘家花儿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面是一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对联,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重组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中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继承  国学

【答案】

(1)绝句;律诗

(2)C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表现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快乐的心情。

(4)学习国学里的经典,继承传统中的精华。

【解析】【分析】⑴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

李白、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