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3057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考历史真题按课汇编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人教版必修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选择题

20XX年题组

1.(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

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说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

因为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所以排除B。

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排除C。

D史实错误,排除。

【答案】A

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

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

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答案】B

3.(2013·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

“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1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本题材料说的是英国媒体对张之洞的《劝学篇》英译本的评价,张之洞属于洋务派,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所以排除B(是新文化运动)、C(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和D(抛弃孔夫子等于抛弃儒家思想)

【答案】A

4.(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

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运用能力。

从材料的时间看出,考查近代史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特征。

近代中国发展是“冲击—嬗变”即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冲击中国天朝大国观念,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故答案D符合题意。

【答案】D

5.(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

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题干中“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这句话表明了此派的观点是认为对方只知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知道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这说明了此派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要学习西方,这应出自维新派的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2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6.(2013·重庆文综·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

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天演论》D.《资政新篇》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从题干信息“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排除C、D,C与戊戌变法有关,D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可知要求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在洋务运动前提出学习科技,以抵御西方侵略是《海国图志》可知B符合题意;《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但是并没有提出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排除A。

【答案】B

7.(2013·海南单科·12)魏源说: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

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D.托古改制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魏源强调圣王复作,也不舍明代税制,而回到唐代税制,强调历史发展的进步,不学习古人,四个选项都强调变法,但A、B都强调变法和材料意思一致;D强调借助古人来进行变法,与题干材料思想差异最大,故选D。

【答案】D

8.(2013·海南单科·13)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

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考点】维新思想

3

【解析】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

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

顽固派不主张维持原有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

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

【答案】B

9.(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考点】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对世界的变化不了解,所以出现崇厚出访时的现象,故C项分析最全面;A、D项只是问题的两个表面现象;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答案】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

20XX年题组

4

1.(2012·江苏单科·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

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C.①②③B.②④D.①③④

【解析】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的,“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但与外国的技术差距仍然存在,①正确,②错误。

洋务派将林则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私人投资的近代企业,③正确,④错误。

【答案】A

2.(2012·全国大纲卷·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

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C.张之洞B.李鸿章D.袁世凯

【解析】考查重要历史人物及相关活动。

李鸿章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管辖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三省海域,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耗费巨资筹办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与他在战争中的避战求和政策有关。

【答案】B

3.(2012·四川文综卷·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5

【解析】题干反映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带“杀戮”的严重后果,致使各国纷纷“行立宪之政”,说明康有为主张改革,因此,B项正确,A项无从反映;C项与题干不符;D项题干能反映,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B

4.(2012·北京文综卷·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

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C.②④⑤B.①③⑥D.③④⑦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中国近代以来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其中题目材料就认识到西方之所以强大,不只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且发展近代科学技术。

①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后,“本末”是一个词;③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⑥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用”后,“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表明中国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故选B项。

【答案】B

5.(2012·天津文综··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

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

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

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D

6.(2012·上海单科卷·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

 

及哪一领域?

()

A.宗教文化

C.社会理论B.科学技术D.文学艺术

【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C

7.(2012·海南单科卷·15)某学者曾提及:

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

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C.孙中山、章太炎B.康有为、梁启超D.陈独秀、胡适

【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

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答案】B

20XX年题组

1.(2011·天津文综·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

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

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

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答案】D

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7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回答本题需要了解徐继畲和林则徐、魏源等思想家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积极主张抵抗(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徐继畲还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环志略》。

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

在叙述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同时,徐继畲盛赞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丰功伟绩及其创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创举,对华盛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据此ACD三项说法不符合所学,A项徐继畲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开眼看世界”,不存在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的说法;C项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指曾国藩、李鸿章等;D项徐继畲并没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

本题选B项,徐继畲盛赞西方民主制度,对中国的君主制有一定的反思。

【答案】B

3.(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

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B.戊戌政变D.预备立宪

【解析】本题实则考查了百日维新中变法的)

A.《海国图志》

C.《变法通议》B.《资政新篇》D.《孔子改制考》

【解析】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8

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答案】A

5.(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的进步和阶级斗争来推动的,而不是单纯看竞争来实现的,但《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仍可挽救,这就是强力竞争,通9

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故选A。

该书未能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排除。

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不是革命派,排除。

该书出于1897年,比林则徐、魏源介绍西方的著作要迟很多,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排除。

【答案】A

7.(2011·上海单科·31)有人说:

“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

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解析】从关键句“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说明作者认为谨慎是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是导致改革拖后十三年并失去最佳时机的关键,否则“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所以作者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总之,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最佳时机应该在1985年中法战争胜利后就进行,而不应该放到1898年中国在经历甲午战争和瓜分狂潮时再改革,这时候中国国力进一步削弱,不是改革的最佳时期,也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

A、C两项未能体现作者的意图,排除;D项理解错误,作者批判康有为谨慎的性格,排除。

【答案】B

20XX年题组

1.(2010·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

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C.洪秀全B.林则徐D.严复

【解析】“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

本题大大超出了高中历史教学要求,非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要求之能力所能及也。

命题不在于显示命题者自己学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体现命题使命的公正。

【答案】D

2.(2010·北京文综·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

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10

A.魏源

C.宋教仁B.王韬D.胡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3.(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

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解析】此题体现19世纪中——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

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故选C。

【答案】C

4.(2010·全国Ⅱ卷文综·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

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C.君民共主B.主权在民D.民贵君轻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如果皇帝不能为民生存着想,官府不能为民办事,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这实际上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B

5.(2010·重庆文综·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

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C.康梁维新派B.早期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

【解析】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

【答案】B

6.(2010·江苏单科·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

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11

A.魏源

C.康有为B.李鸿章D.孙中山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各派别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反映的是把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维新派的观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20XX年题组

1.(2009·上海历史·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解析】A是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魏源的主张,B是洋务派的主张,C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材料中的人物穿着清朝服饰,体现了清朝的封建顽固派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抵制,故正确答案应该是D。

【答案】D

2.(2009·上海历史·29)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解析】“兴商务”“必自上海始”,体现了上海商贸业的发达;上海为“中西总汇”,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A、C、D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或反映不充分。

【答案】B

3.(2009·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C.暴力革命B.改良维新D.君主专制

12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

【答案】B

4.(2009·天津文综·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

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A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答案】D

5.(2009·浙江文综·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

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解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

因此应选择C。

【答案】C

6.(2009·广东历史·6)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

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C.西学B.民权D.科学

【解析】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

【答案】B

7.(2009·上海历史·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

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C.参加者B.时间D.地点

【解析】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

【答案】C

13

20XX年题组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