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3212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练习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学习总结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艺的发展情况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科技领域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育领域

文艺领域

1949~

1966年

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核垄断;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人民教育奠基:

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人民教育的转变,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全日制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艺作品硕果累累,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1966~

1976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

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

政治运动扩大化,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统天下”。

1978年

至今

载人航天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恢复高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实施“211工程”计划,改革高等教育,启动“希望工程”。

强调坚持“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反映改革实践、社会生活的文艺作品涌现;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

1.1949~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

国务院也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

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中国部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1966~1976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

3.1977~1979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时期。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时期。

(1)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发展,在完善科技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2)从1986年起,国家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及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六大计划),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格局。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1.两个高峰:

一个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另一个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2.主要原因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展。

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文化

大革命”

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

改革开

放以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

质量检测(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解析] 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是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10月,当时中美未建交,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故A项正确。

[答案] A

2.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30多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下列各项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

①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③袁隆平培育出来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②③④

[解析]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

袁隆平培育出来杂交水稻——南优2号是在1973年,排除①③,②④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科技成就,故选C。

[答案] C

3.“嫦娥”落月舒广袖,“玉兔”信步广寒宫。

2019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这一重大事件的意义有(  )

①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表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并不能体现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排除。

①②③均为“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意义。

[答案] A

4.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这最能说明(  )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 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子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选择C项。

[答案] C

5.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该谈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解析]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学术问题上的分歧应该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平心静气地讨论,不给对方扣政治帽子,体现了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A项与题意相反,C、D两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答案应为B项。

[答案] B

6.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后,我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

以下作品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解析]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取得了累累硕果。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后的出色作品,故选C。

[答案] C

7.如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的提出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解析] 注意时间“一九五七年”,当时中国已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A、B、C三项都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

[答案] D

8.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

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政治运动影响文艺发展

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

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

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解析] 材料反映了该剧的曲折经历,“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影响而遭到批判。

[答案] A

9.“双百”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经历曲折,主要原因是(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定了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阶级斗争

[解析] “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遇到挫折,主要是因为受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的影响,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阶级斗争,A、B、C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10.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

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

第二次

民国初期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解析] 近代中国出现过的五次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的初衷都不尽相同,从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建设国家到创业立业,是因国情而异,如清政府晚期,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为富国强兵;民国初期,政府的鼓励,民族危机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创业立业。

[答案] C

11.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

为了解决考生的考试用纸,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由此,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①高等学校开始大量招收“工农兵学员” ②国家在教育战线实行拨乱反正 ③国家开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 ④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解读能力。

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在教育领域拨乱反正,②正确;材料中先印试卷信息表明④正确;③是20世纪90年代的举措。

故选B。

[答案] B

12.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A是对题干的重复;B说法错误;D是恢复高考的意义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故此题应选C。

[答案] C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指出:

“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材料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希望工程更是对贫弱地区的照顾,因此①②④正确;“三个面向”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材料不符。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8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8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

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骄人成绩?

(8分)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把握不同时期的国内国际局势:

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中美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0年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 

(1)战略重点:

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

原因:

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

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

国内: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

(3)新特点:

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战略决策:

“科教兴国”。

成绩: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5.(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

“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

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

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8分)

(2)材料二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

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

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教育和时代的发展,意在考查获取和分析图文信息、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问,第一小问根据“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和提高民众的素质的角度进行回答。

(2)问,第一小问根据“毛主席”“阶级斗争”等信息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左”倾错误发展、教育思想、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并结合当今的史学范式变化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抓住“时代要求”,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等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积极方面的评价。

[答案] 

(1)变化:

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

作用:

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化大革命”时期。

主要原因: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3)史观:

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

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任答其一即可)方面: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