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3365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

申请报告

 

承办单位:

曲沃县莲花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十一月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规划总论

第四章开发条件分析

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第六章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

第七章市场分析与营运

第八章项目建设

第九章安全系统规划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十三章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

 

 

第一章项目概述

总论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

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随著时代进步,为配合弘化的实际需要,现代寺院则增设有教室、会议室、谈话室、贵宾室、书报室、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托孤院、安养院、医疗所、停车场等。

现代佛寺以设备来代佛宣化,以设备来加强教化的功能。

可见无论古今,佛教对修道、研究、退休养老均极重视;也就是说,从佛教的建筑中可得知佛教重视生活与世间的关系。

晋源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

总体规划:

晋源寺宗教场所区、素食养生园、慈恩养老园、佛医养健康生态养生谷,托孤院、晋源寺少林武术学院、窑窟泥雕万佛谷和禅修闭关谷等,总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一).项目名称;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曲沃县莲花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址;

临汾市曲沃县朝阳村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中心区总占地约30亩,规划面积60亩。

总投资约2.35亿元人民币。

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

总规划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建设内容为: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殿、金刚舍利塔、地藏殿、伽蓝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五观堂、念佛堂、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

前期工程完成并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同期开发建设素食养生园,慈恩养老园、佛医养健康生态养生谷,托孤院、晋源寺少林武术学院、窑窟泥雕万佛谷和禅修闭关谷等,总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晋源寺修复扩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慈善机构、慈善家、十方信众捐赠的善款。

项目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5年,即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

(六).环境保护、消防措施

环境保护:

晋源寺修复扩建项目对原生态环境破坏极小,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我们将设置垃圾回收设施对垃圾进行回收,素食养生园加工所产生的有害废气,将安装排气管,经过滤后再排放;对生活污水安装过滤回收装置,过滤回收后用于绿化灌溉;卫生间修建化粪池进行处理。

同时,我们还将大量培植人工森林,对景区内进行绿化,使景区内具备优良的环境。

消防措施:

严格消防设施的建设,狠抓消防措施,注重对消防人员的培训,消防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及教育,增强消防意识,达到一级防火标准。

(七).组织形式

曲沃晋源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及《临汾市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规定成立项目建设和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设和开放使用后的各项工作。

(八).编制条件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国家《宗教事务条例》;

《临汾市宗教事务条例》;

《临汾市土地利用规划》;

《临汾市城乡建设规划》;

晋源寺1:

1000原始地形图;

根据上述依据,围绕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的可能性等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范围为:

⑴、分析项目及周边的情况和问题。

⑵、根据地块现状和主要控制点,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调查地块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其特征,提出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

⑶、计算项目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投资。

⑷、进行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⑸、根据资金和建设条件,提出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的建设工期安排。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形势发展和习主席提出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有希望。

”的指示要求,并贯彻落实习主席强调的“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文化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大都市建设。

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的指导精神,将在临汾曲沃朝阳沟西沟遗址原址上恢复重建历史古寺晋源寺。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

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

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里村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县境西北部,紧临大运公路,因其为古晋国大夫里克故里,故名为“里村”,是里村镇政府驻地所在。

村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棉花及红提葡萄,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较为迅猛。

曲沃县城西北约11公里的高显镇里村西沟。

距丁村南部12公里。

1956年发现,同年7月和1983年先后进行过两次小型发掘。

1956年7月贾兰坡等对其进行调查发掘,获石制品172件,计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球等。

根据地层、动物化石以及石制品的特点判断,其文化性质与丁村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据考,唐朝年间,在西沟遗址北侧曾建有一寺院,名晋源寺。

寺旁有一通往京城驿道。

晋源寺历史悠久,晋源寺始建于唐,清代曾两次重修并扩建,寺院壮观宏伟,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40米,占地2400多平方米。

由前大殿3间,东西廊房各3间,后大殿5间,后宫一间等15间房舍构成。

殿房都建在高台上,大殿的高度在20米以上。

在前殿前的高台上,有一棵与寺院同期的古槐,3人合抱其树干还抱不过来(古槐中间腐朽成洞,在洞中又长出一幼槐),树冠直径达13—15米,其上乌鸦窝就有几十个之多,加之寺院附近大树参天,几千只乌鸦在此栖息,每天日落前成群乌鸦从四面八方向这里云集,群鸟共舞,万鸦共鸣,形成自然界一大奇观。

前殿正中塑有弥勒佛,两侧有哼哈二将,前殿至后殿通过东西廊房相连,后大殿正中塑有西天如来佛爷等三座佛像,两侧有十八罗汉神像,前后大殿之间的天井立有雕龙石碑数座,上面载有寺庙初建碑文。

后宫塑有南海观音菩萨像,旁有善才童子(红孩儿),甚为壮观。

晋源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诚心敬佛净心,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恢复重建晋源寺将遵循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以绿色生态为根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晋源寺打造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佛门圣地;成立景点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寺庙管理理念,使晋源寺的有利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曲沃县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4′-111°37′,北纬35°33′-35°51′。

北依太行山余脉塔儿山、乔山、垆顶山,西傍汾河同襄汾河为界;南隔中条山余脉紫金山与绛县为邻;东和翼城县接壤;西同侯马市毗连。

县境南北长29.5千米,东西宽15.4千米,总面积437.9平方千米。

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曲沃县南、北部为山区,东部绵岭延亘,其馀大部分是平川盆地。

北部主要山峰有塔儿山、乔山、露顶山等,海拔都在1100米以上,其中以塔儿山为最高,海拔1477米。

南部山区为紫金山,海拔也在千米以上。

境内盆地是临汾盆地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水源充沛,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盛产麦棉烟叶,是山西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

河流以浍河为主,常年流水,另有滏河、黑河、均为季节性河流。

较大泉水有温泉、沸泉等。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12.7℃,一月零下4.5℃,七月26.4℃,年降雨量60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90天。

曲沃县有耕地37.59万亩,农作物以粮、棉为主,烟叶是曲沃名产。

植桑养蚕业有很大发展,现有桑园千馀亩,年产蚕茧达4万斤以上。

经济效益;现在曲沃周边信教群众占总人口的10%有5万多人,没有宗教活动场所,信众资金流向外地,修复寺庙还可以解决信教群众的养老问题。

将晋源寺建成晋西南区域性的佛教圣地,通过宗教场所区佛教事业凝聚人气,带动旅游及素食养生产业的发展,从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晋源寺修复扩建项目投资建设规模较大,无论是在建设期或运营期,都能解决当地人员就业,带动地方佛教事业及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提前进入小康生活。

随着该项目的建成开放使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十分巨大。

第三章规划总论

晋源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寺庙遗址现今犹存,并拥有大量信众,由于历史原因及岁月波折,现寺庙已毁,无法满足广大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在曲沃县政府、里村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前期建设规划将在原寺庙占地约12.5亩的基础上扩大用地范围,进行修复建设。

曲沃县晋源寺修复扩建项目,以晋源寺修复扩建为中心,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60亩,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总规划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一)前期建设规划

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规化实施的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占地约30亩,建筑总面积26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殿、金刚舍利塔、地藏殿、伽蓝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五观堂、念佛堂、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

 

整体规划效果样图

寺庙主体部分包括牌楼、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阁、原殿、万佛殿、六合楼等及小流通处、客堂、方丈室、西净等附属建筑。

中建间或道路、绿化带、广场等辅助设施。

寺庙主体总占地面积6200㎡左右。

从山下沿路而上,先经过晋源寺牌楼。

牌楼采用琉璃牌楼。

主体结构为路面基石基础上筑砌6~8尺的砖壁,壁内安喇叭柱、万年枋为骨架。

砖壁上辟圆券门三个,壁下为青、白石须弥座,座上雕刻着各种风格的艺术图案。

壁上的柱、枋、雀替、花板、揩柱、龙凤板、明楼、次楼、夹楼、边楼等用黄、绿二色琉璃砖嵌砌,造型威严壮观。

牌楼及山门样图

钟鼓楼样图

牌楼后方为山门。

山门整体高9米,宽14.5米,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

中间一扇大门,即为空门,两旁两扇小门(无相门、无作门)。

山门为殿堂式,殿内供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

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为钟楼,右为鼓楼。

钟楼悬洪种。

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鼓楼置大鼓。

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建筑面积300㎡,高18米,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

四大天王分别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增长天王、南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

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大雄宝殿为晋源寺中心主体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建筑面积600㎡。

8根8.5米高的青石装金龙柱,巍峨庄严。

宝殿供奉的佛像均为香樟木精工雕刻并贴金,共分为四部分:

一是宝殿正中央的三尊主佛像--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每尊高约7.8米。

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每尊4.8米;二是宝殿两侧,总高约3米的十八罗汉;三是三尊主佛背后,总高约4.8米的鳌鱼观音及高2.6米的善财龙女。

殿堂墙壁放置10048尊25CM琉璃佛。

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刻晋源寺寺名。

其北则摆放大香炉。

 

大雄宝殿样图

大雄宝殿内供三尊菩萨样图

大雄宝殿两侧建客堂、法物流通处、方丈室等。

后侧为观音阁。

观音阁建筑面积500㎡,内供奉千手观音。

阁内采用声控灯光设计,制造出华光万丈、震撼人心的效果。

观音主身总高12.88米,采用香樟木贴金材质。

同时供奉高1.75米《大悲咒》88法相。

观音阁后沿级而上为现存原殿。

原殿占地面积1000㎡左右,内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

原殿将在现有规制的基础上加以修缮,尽力保持现有格局。

(二)、后期规划项目

前期工程建成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后期开发占地约30亩,建筑总面积20000平方米,素食养生园,慈恩养老园、佛医养健康生态养生谷,托孤院、晋源寺少林武术学院、窑窟泥雕万佛谷和禅修闭关谷等。

建成效果:

晋源寺原始地貌为晋西南自然沟群天然形成,寺庙建筑将依坡而建,建筑风格为隋唐仿古式群体建筑风格,建成开放后的晋源寺外观宏伟、壮观、大气,内部功能齐全、部局合理。

届时,晋源寺将成为晋西北的大型宗教活动场所和佛教圣地,同时,寺庙将兴办利世利人的资生事业,弘扬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安排大德高僧住持寺院,把“福德与智慧”融入时代之中,使寺庙成为朝佛、拜佛、敬佛、礼佛、诵佛、修佛的圣洁之地,更是净心休闲、佛法祭祀、文化传播的绝佳去处。

第四章开发条件分析

一、晋源寺的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

晋源寺位于曲沃县里村镇西沟遗址滏河古河道区,海拔高度在19米至27米之间,距临汾市主城区45公里、曲沃县城20公里、侯马市30公里。

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悠久的历史气息,更衬托出晋源寺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为修复建设晋源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自然环境

曲沃县里村镇西沟遗址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临汾、侯马、运城三市间最大风景最美的旅游胜地,是人流、物流、信息流枢纽,也是全国“农村观光旅游试点示范镇”。

曲沃县委县政府、里村镇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筑玉巢引金凤,借大水行巨舟”的建设观,实现快速建设的超常跨越。

晋源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

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冬、夏温差较显著。

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气团影响,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北风。

春秋清新凉爽,夏季植被繁茂,农田萦绕,周边自然环境丰富,开发基础优越;远眺一望无际,美不胜收,俨然“人在画中游”的仙境。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项目工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资源特色

晋源寺景区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特色,按照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2003年制订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标准》,对晋源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晋源寺景区的资源类型具有主类、亚类、和基本类。

主类:

地文景观、寺院景观、佛教文化、佛教法事、建筑设施、天然生态。

亚类:

西沟遗址天然地质地貌、人造景点、综合人文旅游地。

基本类:

旅游节、民俗风光、民俗特色。

(四)道路、水、电

晋源寺交通便利,同蒲、侯月铁路及108国道和大运、晋(城)韩(城)干线公路过境。

公路有大三及晋韩、曲垣三条干线纵横过境;乡镇都连柏油路,村村可通机动车。

交通非常方便。

景区距临汾站45公里、距运城飞机场入口处70公里、距侯马高铁站37公里。

水利条件优越,浍河及浍河故道穿越境内,历史上有“临汾南粮库”,“棉花之乡”的美誉。

全镇上下大力弘扬“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的拼搏精神,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成为曲沃县的“旅游重镇”、“农业强镇”、“民营大镇”。

省道国道贯穿、农村电网、通讯网络己覆盖,地下水、地表水水源丰富,完全能满足施工建设需要。

(五)社会经济背景

晋源寺,始建于唐,兴于明清,寺内遗址尚存,基石完好,轮廓清晰,民风纯朴。

晋源寺修复扩建项目建成开放后,必将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曲沃的旅游业也正在加快发展。

文物古迹有“曲沃古城遗址”即当时晋都之地;“曲村古遗址”即晋都故绎之地等处。

县内还有晋诸陵、世子墓、齐姜墓及太子滩的荀息大夫之墓等古迹。

此外,古建筑有宋建金修的曲村镇内大悲院过殿、县城内的宋建感应寺塔、明建大四牌楼等。

南林交的银杏树,身高三十七米,树围八点七六米,乃周秦遗物,勘称精华。

大悲院在曲沃县城东北15公里曲村镇曲村。

现存过殿称卦亭,内有观音、罗汉泥塑,塑像早已不存。

过殿宽深各3间,单檐歇山顶,是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遗构。

虽为过殿,整个比例极近《营造法式》门庑之制,结构轻巧坚固,与晋祠献殿相似,但规模较大。

西吉必在曲沃县城东8.5公里。

传为春秋晋国垂棘故地,以产玉闻名。

《左传》载晋国假途灭国,以垂棘之璧重贿虞公,即指此地。

后改名棘璧,因金代完颜亮求璧于此,掘地3尺,民不堪其苦,故改吉必,今分东、西吉必。

西沟旧石器遗址在曲沃县城西北14公里里村西沟。

就在晋源寺所在朝阳沟景区内。

晋源寺位于朝阳沟风景区商业区中心位置。

朝阳沟生态旅游观光区位于滏河河槽朝阳村南,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因独特的滏河生态小气候环境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沟遗址而远近闻名。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距108国道1.5公里,距阳候高速4公里。

由曲沃县莲花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总占地2000余亩,已投资6000万元。

景区建设将紧紧围绕“记忆朝阳、怡情西沟”这个主题,努力营造“风景这边好、给心放个假”的感受。

景区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机结合农业种养殖,全力发展文化观光、旅游采摘、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培训拓展等,建成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有特色、大景区。

景区建设的思路是以历史时间为轴,以景区资源为线,逐步舒展出由古至今的美丽画卷。

目前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

总投资2000余万元,重点建设完成了荒沟荒坡治理、供水供电保障、路基拓宽、道路硬化、山体绿化、渠道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

餐饮窑洞和莲鱼共养池,休闲观光亭和景区停车场。

实现了景区水电全覆盖,绿化全覆盖,道路硬化全覆盖,基本设施基本完备,景区框架初步拉开。

1、远古群落区觅踪,结合景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沟遗址,因地依势打造微地形绿化仿真恐龙园,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侏罗纪时代和西沟时代。

2、农耕体验区回归,开辟农耕体验区并划分成QQ农场式模块,通过家庭认领的模式,来感受种植、采摘、收获的农耕回归。

3、明清古建区赏剧,建设了古县署、古驿站和沃国春光园,并依据当时山西为政第一人——著明县令张坊的历史故事,编排《赴任》、《衙对》、《迁驿》、《犁春》和《聚会》、《访贤》、《兴学》、《教子》等《张坊系列情景剧》。

4、现代休闲区怡情,在观景亭远眺、在竹林迷宫驻足、在石桥景观回味、在莲鱼观赏池体验、在休闲垂钓园游乐、在特色餐饮窑洞品尝,打造应接不暇、流连忘返的现代休闲区。

五、景区整体规划已经完成

曲沃历史悠久,是黄河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丰富、历史积淀厚重,素有“地下博物馆”和“三晋文化源头”之称。

景区内存有旧石器时代遗迹“西沟遗址”景点。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闻名全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了多件石器,人类化石幼儿犬齿,犀牛、野马等远古动物化石。

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饶,景区周围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棉花及红提葡萄,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较为迅猛。

当地居民朴实勤劳,民风淳朴,孕育出了大型历史情景剧《张坊迁驿》和《张坊犁春》。

根据当地文化需求,晋源寺已经列为朝阳沟景区规划一期建设方案。

三、优势劣势分析

晋源寺四季分明,春赏花、夏避暑、秋尝果、冬健身。

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传奇的西沟遗址故事、宏伟壮观的仿唐式建筑群,无疑会对中外游客产生具大的吸引力,也是开发此项目的优势所在。

第五章指导思想以及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晋源寺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位置、环境优势等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科学管理”的战略方针,打造晋源寺的特色品牌;将整个项目实施分为前期规划和后期规划,并在相应的基础上作出前期工程实施方案及后期工程实施方案,在项目工程的预期时间里,严格按照方案实施;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坚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系统化流程管理,创新管理机制,适当对实施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最终达到项目圆满完成并开放使用。

结合曲沃县的经济发展目标,合理利用资源,力争把大觉寺建设成为与众不同的佛教旅游观光圣地。

二、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

1、将晋源寺建设成为集佛教文化、寺院安养、素食养生、生态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AAA级旅游景区;

2、将晋源寺建设成为“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高效益”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心;

(二)、战术目标

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后,以指导思想为整个项目实施的行动指南,以项目实施方案为工程策略,逐一完成完善。

1、生态旅游策略

基于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的完美结合,晋源寺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后期工程中将建立僧伽安养园,素食养生园,实施后期项目过程中,本着“以原始、生态、养老养生促旅游,以旅游促生态,再以生态还原始”的原则,避免浪费以及破坏资源。

2、深度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宗教、旅游业的市场需求,正在朝着高层次、高起点、高标准、高组合方向发展,因此,晋源寺的开发建设,必须深入挖掘佛学文化,针对不同客户的文化素养、消费水平等深度挖掘高端消费群体、配套相应的VIP专区,以此来提高宗教旅游文化的品位,使旅游、消费者获得身心兼得的游兴与怡情悦志的陶醉。

3、市场策略

晋源寺的客源市场为大众化市场,但不乏高品位、高要求的客户群体。

因此面对客源市场就必须科学性的去吸引游客,准确细致的分析客人的需求心理,利用广告媒体的宣传作用,宾至如归的服务态度,尽善尽美的服务设施,地方特色的产品,优秀的景观,完善的市场策略,不断引入新客户,提高旅游区的经济效益。

4、精品策略

针对晋源寺特色优质资源,开发精品战略路线,加强硬件设施的管理,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维系并扩大高端客户群体。

同时在佛教信仰、佛教关怀、素食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的基础上,发掘多种经营方式,提升旅游消费档次,打造精品消费群体。

5、发展策略

推广宗教文化传播,带动当地经济繁荣,坚持可特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科学管理”的战略方针,不断扩大发展项目工程,使晋源寺成为临汾地区,乃至整个晋西南的重要宗教文化区。

欲速则不达,采用一步到位的建设方法,很可能犯下考虑不周,实施难全的弊端,而分期开发,滚动发展,能达到不断推陈出新的目的,对游客始终保持新鲜的感觉、百来不厌。

第六章项目特征及形象定位

一、晋源寺的特征及性质

晋源寺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对晋源寺的修复建设,既可进行佛教文化传播交流,又可发展多种专项特色旅游,如佛学研究游、宗教文化游、民风民俗游、寺院风光游等。

大力发展以宗教文化、素食养生为龙头的主导文化旅游产品,并在开发建设上围绕“新、特、精”做文章,努力把晋源寺塑造成为山西的佛教名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