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673786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PPTX 页数:129 大小:37.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9页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9页
亲,该文档总共1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pptx

,梁宁产品思维30讲,CONTENTS,同理心,机会判断,系统能力,用户体验,1,2,3,4,创新模式,5,导言,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产品人就是天天被打击,100%,为什么产品能力是人的底层能力,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产品人的人生就是天天被打击,产品人不怕没有家庭背景,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这是生活的常态,产品人会在打击中变得健壮。

所以,产品人的抗挫折、抗击打能力会特别强。

没有靠山、没有干爹。

做产品人,只需要认一条:

用户驱动。

5,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从一个用户开始,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建立自己的世界。

乔布斯、马化腾、马云、李彦宏、雷军、张小龙、周鸿祎、傅盛等等,几乎都是这样从普通人变成了行业大佬。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们是如何拥有用户?

如何建立“用户驱动”的呢?

从第一个用户走向第一桶金,做产品就是做人,对待产品也是对待关系。

产品思维30讲,同理心:

看懂情绪找到天分,机会判断:

从一个“点”,看到一个“体”,系统能力:

组建系统,制造确定和依赖,用户体验:

让产品拥有效率、进行演化,创新模式:

找到创新模式,发现新大陆,5大模块,同理心,创新模式,用户体验,系统能力,机会判断,MagnaSodPluvialUtricles,PurusLinctusMalasadaLiberoquisUrea,同理心,8,情绪是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同理心,9,产品人需要读懂用户的情绪,因为用户是无法像专业的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的,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所以,产品人需要读懂用户的情绪。

恐惧,愤怒,不爽,愉悦,四种最基础的情绪,同理心,10,愉悦就是被满足,动物的生存条件被满足,比如:

一只虫子,一只鸟,一只猫,温度、湿度适宜,有充足的食物,他们就会愉悦;而人类不单纯作为生物性的存在,更是社会性的存在。

所以,我们需要生存条件被满足,我们还需要,社会关系中被确认。

比如度假,住得舒适、吃好吃的、读喜欢的书,会愉悦。

感受到别人的善意,自己被理解,自己被接纳,自己被尊重,自己被重视。

这些都是存在刚被满足,都会愉悦。

需求被满足,这个感觉叫愉悦。

同理心,11,拉动人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

加在一起,这种确定性的满足就会成瘾。

俄罗斯方块中,消掉一行、两行叫愉悦。

当摞了很高,就等一个四格长条,越等越危险,越等越焦灼,突然长条掉下来,一下子四行消除了,这种感觉叫爽。

同理心,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这种感觉叫“爽”,12,爽和不爽:

微信红包VS支付宝红包,2015年春节,微信和春晚合作,摇一摇有红包,一举让微信支付的用户量过亿。

除夕一万,微信红包的用户量达到1.04亿人。

摇一摇,摇红包的互动,一亿人摇了100亿次。

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基本上人人有奖。

有需求,才会摇。

看着别人摇了,自己也跟着摇,摇了几十次,突然间得了一个红包。

这感觉,就是爽。

同理心,13,爽和不爽:

微信红包VS支付宝红包,2016年春节,阿里砸2.69亿元夺下猴年春晚的合作资格,推支付宝红包。

阿里的集五福活动,一堆人都集齐了四福,差最后一个敬业福。

最终集齐五福的有79万人。

如果2015年微信红包有1亿人参与,支付宝集五福活动至少有2000万人。

如果照2000万用户参与支付宝红包,爽的人不到4%,不爽的大于96%。

这就叫有钱任性,花了5个亿,让96%的人不爽。

同理心,14,发现自己的天分密码,人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可以持续给予满足感,人可以一直话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

我们都知道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时间久了,你就会与众不同。

为什么让你照着PPT练习3次,你就会痛苦。

而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对着PPT练习100次,依然乐此不疲。

为什么你打扫卫生很痛苦,而有人不厌其烦,一天扫三次?

为什么同一个点上有人痛苦,有人愉悦?

所以,察觉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一件事,你可以不厌其烦地一直做下去?

这就是上帝给你初始化的操作系统密码,就是你的天分。

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同理心,15,愤怒就是感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动物都有自己的边界。

猫和狗会有自己的尿液划定自己的领域。

如果一只猫在自己划定的领域里来了另一只猫,自己的边界被侵犯,这只猫就会愤怒。

人的边界就是自己存在感的边界。

职场上一个人去抢另一个人的工作,就是侵犯边界。

两个女人,开车刮蹭,不一定愤怒。

但是如果对方坐她老公大腿,这个女的肯定就愤怒了,因为边界被侵犯。

同理心,16,什么是恐惧,恐惧是边界,看到火,你就不会伸手,因为有恐惧。

看到风高浪打,你就不会出海,因为有恐惧。

看到一个人的恐惧,你就基本上知道他的边界在哪里。

很多人,我都知道他的恐惧是什么。

但是好像马云没有恐惧,罗振宇也没有。

所以,暂时我还看不到他们的边界。

有时候有些人不是缺某个APP,而是他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他到这里了。

恐惧是动力,恐惧是另一种动力。

甚至比愉悦的动力更为请打,或者说更强劲。

有时候看到一个人兢兢业业,完全忽略自身感受和家庭,彻底忘我。

他是因为愉悦吗?

很多时候,是因为恐惧。

所以一个人,如果他在工作中,既没有愉悦,也没有恐惧。

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在这件事上,不会有什么成就。

恐惧是痛点,做产品要抓痛点,什么是痛点?

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恐惧就是痛点。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人们会为了解决恐惧,毫不犹豫地花钱。

所以中国的医疗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场,这是对生存的恐惧。

听罗辑思维、用得到这是认知焦虑,还是恐惧!

同理心,17,产品要顺应客户的潜意识,Sony准备推出Boomboxes音箱,他们召集了一些潜在的消费者,组成焦点小组来讨论这个新产品应该是什么颜色:

黑色或是黄色。

经过讨论,每个人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于黄色。

会议后,组织者对参会者表示感谢,并告知他们,在离开时每人可以免费带走一个Boomboxer音箱作为回报。

他们可以在黑色和黄色之间任意挑选,结果每个人拿走的都是黑色音箱。

不会要被言辞迷惑,而要想办法看到用户的真实选择。

因为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场景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

同理心,18,好销售VS好产品经理,同理心,19,烟草营销大师李克说包装的经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规模感。

明明是烟草新品,但包装一定要让用户觉得很熟悉。

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触发防御。

同理心,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20,警惕“集体人格”或“角色”的误导”,一些初级的产品经理,特别喜欢用一个词:

“应该”。

他们认为用户应该这么做。

比如一个母亲就应该如何,他就应该具备某种能力,某些知识,因此他选择时的权重持续就应该如此。

但母亲其实只是一个角色,你认为她们“应该”的选择只是对“集体人格”的预期。

只有很大压力下,人才会按照角色行事。

一个人忙了一天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掏出手机想休息一会的时候,凭什么你认为她“应该”继续完成角色,并按照角色的设定点点戳戳你的产品呢?

同理心,21,自然和角色化是相反的两个词。

3岁的小孩用Iphone就很容易。

比如Iphone的开锁,小孩不用学就会,因为触摸是人的天性。

小孩是看不懂文字的,但他知道触摸、滑动,通过Iphone上的箭头一滑就解锁了。

再比如用手一撑图片就放大了,这个不需要教,小孩天生就会。

如果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同理心,张小龙:

“好的用户体验,就是做到自然。

”,22,谁最适合做产品经理?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自我的人长期关注的就是自己,所以必然自私更关注我喜欢什么联想培养自律的人,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自律的人长期关注外部的边界和规则,所以有克己奉公的精神关注什么是对的腾讯能够容纳自我的人,这两者,都会催生非常优秀、非常成功的人。

相比之下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

优秀的产品经理,比如乔布斯会把他的设计师和工程人员逼疯,会把对方骂得死去活来。

这么做是因为乔布斯真的受不了,而他不会关心合作方的人是死是活。

同理心,23,同理心小结,我们内在的愉悦、恐惧、潜意识与集体人格,共同形成了我们自己。

当你要认识一个人,或者要做一个产品时,你要思考实际到底要在哪个层面下功夫?

你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愉悦与恐惧,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户的愉悦与恐惧,了解他们的角色和集体人格,不要触发他们的防御。

这就是你的起点。

机会判断,体,面,线,点,点,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点线面体是曾鸣教授的理论,他在得到App的课程智能商业20讲中做了讲述。

曾鸣,阿里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

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参谋长。

1998年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国际商务及战略学博士学位。

曾博士自2003年起一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战略顾问。

2006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集团参谋部资深副总裁。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机会判断,什么是点线面体: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略定位思考方法。

每一个定位背后逻辑不一样,运营的原则,资源调配的方法,甚至竞争壁垒,都不一样。

以淘宝为例:

淘宝是面,也就是大家常讲的平台型或生态型企业,广泛地连接不同的玩家,并创造生存跟发展的机会。

而点是这个面上的各种角色,主要是指给卖家提供物流服务、模特服务、软件服务,基于是代运营服务的商家等。

线是淘宝卖家,它连接了点、面和最终的客户,充分利用淘宝这个面提供的支付、物流、金融、云计算等基础服务,整合淘宝上多元的点(传统供应链角色)提供的种种价值,对传统供应链管理体系形成降维打击,更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点线面三者共生,相互促进、相互激发,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也许会衍生出其他的面,例如淘宝衍生出支付宝、菜鸟物流、阿里云等众多平台,最终形成一个互联网经济体。

企业如何做战略定位:

关键是理解未来商业竞争的核心是网络效应,找到自身归属于点线面体哪个定位,并利用好网络效应进行切入,既要考虑机会的特征,也要考虑自身能力的特征。

一对双胞胎的故事,有一对双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

7年后,腾讯的那位年薪百万,投资人也在挖他。

去报社的那位,因为报社沉沦了,他曾经寄托理想的整个产业都没有了,一切都需要重新来过。

这不是说双胞胎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多大差异,也不是说他们分别跟随的领导的能力或者个人操守有问题。

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

这就是点线面体。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努力工作的收益远远不如2013年以前买了腾讯的股票或者2010年以前买了北上广的房子。

因为再努力工作,一个人还是一个点。

一个月或一年的工资,只是一个点努力的结果。

但是腾讯股票与北上广房子的收益,是因为这个点附着于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这是一个线性周期的结果。

机会判断,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机会判断,机会判断,PC安全市场的两次颠覆,1991年,瑞星公司成立,成为市场老大。

1994年,江民公司成立。

1995年瑞星创始人王莘患病,江民公司趁机崛起。

市场份额最高达80%。

1998年王莘归来,以超低价格10元(当时市场价为100元)捆绑瑞星杀毒软件向联想、方正等厂商销售。

一年后,瑞星重回市场第一,年收入7亿,利润3亿多。

2008年,周鸿祎的360利用免费策略和3亿网民的互联网传播效应,击败了瑞星,成为行业老大。

而当时360刚完成两轮融资,约3亿人民币。

瑞星赢了江民,它是用一个点赢了另外一个点。

但之后的十年,它依然只是一个点,没有发生变化。

而360战胜瑞星,是周鸿祎利用PC互联网崛起这个面战胜了王莘利用的PC硬件厂商,是一个面战胜了另一个面。

机会判断,当面打架的时候,点一定会有机会,2011年360成功上市,当年周鸿祎亲自带队憋大招再做搜索。

当面要打架的时候,点就一定有机会。

面一定会给点让度最大的利益。

当时百度为了应对360的挖角,核心部门的员工都获得了涨薪。

有几个特别聪明的人,在百度、搜狗和360这三家搜索公司之间来回跳槽,一年时间工资翻了四倍以上。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即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性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机会判断,易道的选择,易道用车是2011年开始的,是全球第一家网约车公司,比Uber都早。

用创始人周航的话来说:

“干了一年心里都发毛了,完全没有竞争对手”。

2012年网约车开始爆发,包括阿里、腾讯等投资公司均找过周航,最终他选择了携程,因为他觉得业务相关。

接着就是2014年著名的打车补贴大战。

这场仗其实不是滴滴和快的要打,而是腾讯和阿里在打。

这两个“面”为了争夺移动支付市场,需要争夺打车软件这个移动支付场景。

当“面”打仗的时候,“面”上的点,也就是滴滴和快的,是有红利的。

所以,易道的败局在2014年拿携程投资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机会判断,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

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痛点、爽点和痒点都是产品的机会点,机会判断,痛点是恐惧,注意一下,上述场景中用户决定要用什么产品帮助自己时,他们用的一个词是“怕”。

所以痛点是恐惧。

机会判断,机会判断,爽点是即时满足,人在满足时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

如果这个人在寻求中能立刻得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在家用手机下单,吃的就来了,手机下单,美甲师就上门了,有需求,还能被即时满足,这就是爽,机会判断,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什么是虚拟自我?

就是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淘宝第一网红雪梨(靠着拍照卖衣服年收入达亿元以上),为了营造更好的形象,每次为新款的衣服拍照,她都要提前一周节食。

微博上看似随意的照片,是她用10天时间拍摄,然后进行挑选和修图运营出来的产品。

她说:

“我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满足女孩心中美美的幻想。

”,粉丝买的不是衣服,而是买完之后,她们觉得自己部分过上了雪梨所营造的生活。

这是一种虚拟自我的实现。

机会判断,看产品经理对用户的哪个带你感受最深、手感最准。

同样是吃,海底捞火锅,用户吃得大汗淋漓感觉暴爽,这是爽点。

吃火锅怕长胖,抓住这一点也有产品空间可做,这是痛点。

雕爷的薛蟠烤串,用户点一份干冰爆米花,吃了耳朵冒烟,然后发朋友圈,这是痒点。

吃顿饭,其实也可以有痛点、爽点、痒点这些不同的切入点来做产品。

痛点、爽点、痒点都是好点,机会判断,2.3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之一:

羊群与草地,如果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在我的草地上杨扬,所以我先要有第一只羊。

如果这一只羊能够在我的草地上活下来,玩得很好,那么我的草地就是没问题的,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

羊多了,我就发现头羊才是关键的。

因为一只头羊可以管一大堆羊。

只要有头羊,羊群就可以聚集。

羊多了就会有狼,狼多了,我就把羊圈起来,然后向狼收费。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社区,都是按照这个场景和用户描述去做的。

机会判断,第一只羊是最关键的角色,40,如果你有了一片草地(产品),来了一只羊(用户),然后他用了一下觉得也还可以,没有离开,但是也没那么爽,这个时候你可以引入更多的羊吗?

也就是说,可以开始推广你的产品了吗?

当然是不行的!

你的草地(产品)还是有问题!

做产品需要磨炼自己的心力,让你的心非常硬,不能自欺欺人。

不要觉得万一去推广会有其他的羊喜欢。

所以测试产品,其实不需要其他条件。

首先要有第一只羊;这只羊在这里过得很好、玩得很开心,他得到了即时满足;这时可以引入更多羊,也就是产品可以推广了。

机会判断,第二套用户画像:

大明、笨笨和小闲,大明,笨笨,小闲,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清晰,有大概的需求但还不是很明确,没有消费需求就是来打发时间,京东以价格和效率服务大明,小红书,淘宝以模糊搜索和推荐服务笨笨,腾讯以游戏和娱乐服务小闲,你的产品服务的对象是大明、笨笨还是小闲?

机会判断,大明、笨笨和小闲的典型场景,42,小红书搜索任何一个关键词都会出来一大堆产品,这是故意的。

因为女孩儿的目的不是有效率地快速找到自己的东西,而是想看看有什么她不知道的,没见过的,看多了就忍不住买了。

最后买的和她最初想要的相不相关,这不重要。

大明用户买衬衫,买了就走,不会再看其他东西一样。

易道用车创始人周航被一位朋友告知:

“我对你的忠诚度就是10块钱,如果与其它打车软件的差价超过10块钱,那不好意思,谁便宜我选谁。

”,腾讯的用户往游戏和视频转化,转化率就非常高,因为这些都是用来打发时间的,而转化为购物的电商效果就很差。

因为如果一个人到这来势打发时间的,你让他买东西,他会觉得他心理建设没做好,没有这个预期。

机会判断,2.4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场,景,景就是情景和互动。

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个场就是时间加空间。

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如果一个人不能再某个空间去停留、消费,这个场就是不存在的。

机会判断,你以为你是在消费产品,其实你是在消费场景,早餐是自己对付一下,还是摆好盘、拍照晒朋友圈?

这就是不同的场景。

中饭带便当,一边看剧一边吃,几个同事一起叫外卖,约同事一起外出吃,中午请客户吃,中午情侣约会,都是不同的场景。

回家吃是一个场景,在单位加班叫外面是一个昌吉,恋人约会是一个场景,求人办事摆排场是另外一个场景。

所以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下,发生的消费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机会判断,淘宝店主把书上架冷冷清清地一摆,是没有任何情绪触发的,只是一个“场”,不存在“景”,它不是一个场景。

所以场景的核心是在空间加时间的点上触发别人的情绪。

场景要能触发情绪,机会判断,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互联网商业就是三个核心词:

产品、流量、转化率,也就是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转换率的优化,这就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全部。

在万物互联的未来,到处都是屏幕,到处都会网络连接的入口。

入口不是场景,他就像是淘宝店家有一个店面,那是一个时间加空间,但不是场景。

想要成为场景,他还要能够触发情绪。

机会判断,本章小结,要规划一个产品,你需要问自己七个问题:

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我在为谁解决这个问题?

他得到即刻满足了吗?

这是用户画像的问题。

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这是竞争分析的问题。

我的竞争方案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你不要简单地看单点的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

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

需要马上去解决问题,这是场景的问题。

系统能力,系统能力,2011年,我加入腾讯的时候,被震惊到的是这家以产品著称的公司,在内部沟通时没有人提到产品这个词,谁说产品谁外行。

大家经常会用的词是什么呢?

服务。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生产一个打孔机,用户要的是这个吗?

其实用户不需要一台打孔机,用户需要的是墙上有一个洞。

如果你定义自己在做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的话,你的逻辑就会变成:

我需要提供怎样一种服务让用户的墙上有一个洞?

那至少有几种方案:

第一个就是做一个打孔机,然后卖给用户;第二个就是做一个打孔机借给用户,或者提供一个服务,用户需要的时候,我就上门去给他打孔。

以用户得到这个孔为目的去提供服务,而不是想着我要做一个打孔机,然后卖出去,这就是产品和服务的区别。

3.1怎样用系统能力给人提供确定性,系统能力,为什么确定性这么重要,我们都是有感觉的,人生如此不确定,所以当你看到有一个东西非常确定的时候,是让人留恋的。

我们为什么会留恋自己的家?

因为自己的家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

但如果两人天天吵架,动不动就会把离婚、分手挂在嘴边,这就会产生不确定感。

不确定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让你投入时间或者持续依赖的。

所以我刚才谈了两个很重要的词,确定性和依赖。

就像是罗辑思维提供的确定性,每天早晨6点多,罗胖都会给你60秒语音。

60秒这个概念其实是马化腾提出来的,当时罗胖发了这条语音,他自己没有意识到,但马化腾马上就说这个60秒是个好概念。

马化腾是对确定性和压力点都极其敏感也极其执着的人。

系统能力,ATM机的确定性,如果大家总是在谈产品,会很容易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就想着要做一个产品来改变世界。

但是如果出发点是提供一个服务,就会以用户获得和用户满足为中心来做设计。

ATM机是一个最简单的产品或者服务。

ATM机提供什么服务?

取现金。

ATM机提供的确定性就是在验证你的旧后,问你需要多少钱,把现金给到你。

ATM机有什么特点?

怎么设计?

从答案你就可以分辨,一个产品经理是不是上道了。

让一个不上道的产品经理来说,他会花过多的时间在ATM机的显性特性上。

如这个ATM机长什么样子,长的还是宽的,界面是红的还是蓝的,是先出卡还是先出钞等等。

这个产品经理所有观察和兴奋点其实只是非常表面的部分。

系统能力,ATM机的案例,ATM机是红的还是蓝的,这不是服务的本质,我们是需要回到服务本质来看的。

基于这个服务本质我们需要有几个流程:

系统能力,持续地提供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是关键,ATM是一个最简单的产品,因为它提供的确定性就是出钞。

因为它没有用户区分,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拿到钱,他就是满意的。

但即使是这样一个最简单的产品,要能够保证服务,提供完整的系统能力需要七个岗位:

战略、运营、现金、密码、硬件、客服、技术。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死了,而一些看上去页面很粗糙,做得不怎么好看的网站和App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因为稳定出钞,持续地提供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这个是关键。

如果把过多的热情花在了诸如ATM应该是什么形状的,是红的还是蓝的,可不可以再精美一点,这些显性特性的东西上,对于整体的业务效率和业务结果没什么影响。

系统能力,做产品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提供并保障确定性,而效率是这个系统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

互联网思维里最关键的是两个点:

第一是用户体验,第二是效率。

小米真正的护城河就是效率,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

3.2小米的效率革命,系统能力,小米的ALLIN战略,2011年小米推出第一款手机。

当时市场上有300多个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几款手机。

为什么雷军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赌上他所有的一切?

一次只推一款主力机型,而不是多做几款手机,降低他的失败概率?

这和他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雷军的评估是,很多公司的研发成本高,是因为要开发将近100个型号的产品。

小米是把几乎所有的资源砸在一两个型号上,用这一两个型号卖到一个很大的规模。

比如,其他品牌做一款手机的研发经费是1000万,我一年投10个亿,做100款手机的研发,这样就分担了企业的风险。

小米是用1亿人民币来研发一款手机,单款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可能是同行业的10倍,但是总研发成本,小米却是其他品牌的1/10。

所以在这个点上,小米提升了效率。

用这种方法,小米把自己的一个单点做到很强。

系统能力,2015年和2016年两年是小米的负向周期。

小米遇到的问题,首先就是流量不够了,在这之前小米销售纯粹依靠互联网流量、靠雷军代言的单一模式,但后期乏力。

当OPPO和VIVO快速做渠道下沉到了中国六七级市场一县和镇,在全国开了超过60万家专卖店的时候,小米一心一意专注在线上,错过了县、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

这是两家销量拉开差距的一个本质原因。

小米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自己的渠道迅速扩张成了一张立体的网。

它开启了小米之家线下店,然后通过电商磨炼出来的大数据,支持线下零售做高效率的决策。

目前,小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