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45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中化学 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

届高中化学专题9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012届专题九化学

考试范围: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相对原子质量:

H:

1O:

16Mg:

24S:

32Mn:

55Fe:

56Cu:

64Zn:

65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上用的“钡餐”成分是BaSO4

B.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O)2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B.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C.铝在纯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融的氧化铝

D.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含碳量依次降低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阳离子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合金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4.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①氧化铁与铝粉混合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③用CO还原铁矿石炼铁④铜片投入氯化铁溶液中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④

5.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NaHSO3

B.Fe(OH)3

C.H2SiO3

D.FeCl2

6.已知:

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下列关于铯(Cs)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水醋酸铯的化学式为CH3COOCs,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B.碳酸氢铯加热即分解生成碳酸铯、二氧化碳和水

C.在Na、K、Rb、Cs中,Cs熔点最高,密度最大

D.CsH是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H2

7.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滴有酚酞的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了碳酸钠

B.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反应是放热反应

D.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是生成的HNO3分解成了NO2

8.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锌-锰干电池结构及成分如下图所示,对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电池进行分析得其含有NH3、Mn2O3、ZnCl2、MnO2、NH4Cl、Zn、H2O等7种物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锌-锰干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NH4Cl、MnO2

B.石墨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2MnO2+2NH4++2e-===Mn2O3+2NH3+H2O

C.放电时,NH4+向负极移动

D.用该电池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当产生11.2LH2(标况下)时,溶解32.5gZn

9.浓度是影响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常温下,铝片可以溶解于足量稀硫酸,也可溶解于足量浓硫酸

B.常温下,铜片与浓硝酸反应,不与稀硝酸反应

C.常温下,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极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均能溶解Al(OH)3

D.常温下,镁与浓硫酸和稀硫酸都能反应,但生成的气体不同

10.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镁、铝、铁3种金属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相同状况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产生氢气的速率相同

B.所得溶液的pH值相同

C.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比为12∶9∶28

11.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降低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起催化剂作用

D.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不变,所以往含少量的FeSO4的Fe2(SO4)3溶液滴加适量的H2O2不能除去杂质

12.把20g铁和硫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跟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6.72L,则混合物中铁和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3∶1

D.2∶3

13.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等(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mol/L,则此溶液最多溶解Mg的质量为()

A.24gB.18g

C.21.6gD.25.2g

14.向100mL18mol/L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再加入足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A.小于0.9mol

B.等于0.9mol

C.在0.9mol与1.8mol之间

D.等于1.8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8分。

15.(7分)如下图,为教材铝热反应演示实验示意图,请回答:

(1)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2)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

理由是:

该反应放热能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

为此,该同学选用溶液(填化学式)和磁铁,并设计合理实验方案验证其推测。

(3)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氯气中,可以观察到;若向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加入水,得浑浊液,要使其变澄清,可加入少量的,振荡后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各倒入适量液体,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入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呈色;若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16.(6分)有一含结晶水的无色晶体,可能含有的阴、阳离子分别如下表:

阳离子

K+Al3+NH4+

阴离子

SO42-CO32-AlO2-

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

肯定存在的离子或排除的离子

判断依据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晶体在火焰上灼烧,透过

观察,火焰呈紫色

肯定存在的离子K+

K+的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

(2)取该晶体,加适量水,得到无色透明饱和A溶液,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的pH为4.5,取少量A溶液并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a.肯定存在的离子

b.排除的离子CO32-、AlO2-

a.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b.

(3)另取少量A溶液,滴加Ba(OH)2溶液并加热,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肯定存在的离子

b.排除的离子NH4+

a.滴加Ba(OH)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b.

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17.(13分)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生成了蓝色沉淀[Cu(OH)2]并有黑色物质生成,但没有观察到铜单质生成。

但某同学想:

会不会因为生成的铜较少而被黑色物质或蓝色沉淀所覆盖呢?

于是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研究,希望通过用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1)请你帮该同学写一份实验通知单交给实验老师,要求老师提供必需的药品

①实验探究的目的:

②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

(用文字叙述)

③实验所需用品:

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金属钠、和盐酸。

(2)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倒去上层清液,向所得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仔细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

据此请你写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

18.(7分)为了比较铜与锌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铜片、锌片、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常见药品和仪器(用品),同时为了节约时间和药品,他们设计了如下“接力”实验:

(1)甲同学分别将一小块铜片、锌片置于烧杯底部(Cu、Zn不接触),小心的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同学设计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2)乙同学接着甲的实验,向烧杯中滴加了硫酸铜溶液,进而观察到的现象是,乙同学作出锌、铜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所依据的原理是。

(3)丙同学使用直流电源、石墨电极组装好电解装置,向乙同学实验后溶液补充了必要的电解液,实验中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获得的实验明显现象是。

19.(5分)现有100mlFeCl3、FeCl2、CuCl2的混合物,其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均为1mol/L,在该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1)若反应完毕后,有铁粉剩余,则所得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2)若反应完毕后,没有固体物质存在,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c(H+)>c(OH-)。

20.(10分)下图中A~J均代表无机物或其水溶液,其中B、D、G是单质,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G是气体,D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J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要使溶液F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全部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最适宜加入的反应物是(填化学式);I→F的离子方程式为。

21.(10分)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Mg与CO2能发生:

2Mg+CO2

2MgO+C反应,推测活泼金属钠也能与CO2发生类似反应。

查阅资料:

常温下PdCl2+CO+H2O===Pd↓+CO2+2HCl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

请你参与该实验的探究、思考与交流并完成实验报告的以下空格处的内容:

(一)实验目的:

“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主要用品:

碳酸钙、盐酸、钠、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氯化钯溶液

(三)主要仪器:

见装置图

(四)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操作

(1)实验装置

(2)装置B、C、E、F中药品最合理的组合是()

A.浓H2SO4、饱和碳酸氢钠溶液、PdCl2溶液、澄清石灰水

B.浓H2SO4、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H2SO4、PdCl2溶液、澄清石灰水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H2SO4、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

(五)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现象(原理)分析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入药品后,制备CO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变浑浊的离子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通入足量CO2

甲同学:

装置F中有黑色沉淀生成,取少量D中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

经分析测定,装置D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D中化学方程式:

乙同学:

装置F中溶液无明显变化,取少量D中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

经分析测定,装置D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D中化学方式:

(六)思考与交流

丙同学在仔细分析该实验装置后,认为该装置不完善,并判断装置D中生成固体的成分可能有钠的酸式盐。

为防止酸式盐生成,请你猜想他设计的一个实验改进方案并用文字表述: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化学专题九答案与解析

1.【命题立意】本题以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为命题题材,考查重要无机物的组成和用途。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漂白粉、钡餐、铜绿及铁锈的主要组成成分。

【答案】B【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lO)2,故选B。

2.【命题立意】本题以金属有关的性质为命题题材,考查金属的性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合金、镁、金属氧化物薄膜等知识。

【答案】C【解析】日用铝制品表面氧化膜,能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从而保护金属,A正确;金属冶炼的本质是利用氧化还原将金属离子还原为单质,B正确;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因氧化铝熔点高而不熔融,C不正确;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碳的含量依次降低,故D正确。

3.【命题立意】本题以物质的组成类别等知识为命题题材,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情况。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离子化合物、物质分类、酸(碱)性概念等知识。

【答案】C【解析】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阳离子,不是离子化合物,A错;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如:

由氢和重氢构成的HD,B错;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C正确;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D错。

4.【命题立意】本题以“置换反应”为命题题材,考查了置换反应,主要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掌握金属的冶炼、镁的性质、铝热反应等知识。

【答案】B【解析】铝热反应的本质是较活泼的金属置换较不活泼的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是置换反应。

③中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④中方程式:

Cu+2FeCl3===2FeCl2+CuCl2,所以③、④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5.【命题立意】本题以物质的制备为题材,考查化学反应。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常见的物质制备与相关的化学反应。

【答案】C【解析】Na2SO3+SO2+H2O===2NaHSO3,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NaHSO3,A不选;4Fe(OH)2+2H2O+O2===4Fe(OH)3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Fe(OH)3,B不选;2FeCl3+Fe===3FeCl2,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FeCl2,D不选。

H2SiO3不溶于水,不能由二氧化硅与水化合反应制得,一般是由可溶性硅酸盐与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所以选C。

6.【命题立意】本题以铯及其化合物为命题题材,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合元素周期表(律)运用类推思想解答本题。

【答案】C【解析】CH3COOCs是强碱弱酸盐,因水解其水溶液显碱性,A正确;依据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的稳定性,B正确;在Na、K、Rb、Cs中,Cs熔点最低,C错;CsH+H2O===H2↑+CsOH,D正确。

7.【命题立意】本题以实验现象及解释为题材,考查了钠的化合物、锌(原电池)、亚铁离子及硝酸等的性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掌握盐类水解、原电池、过氧化钠、亚铁离子及硝酸(盐)的性质。

【答案】C【解析】对碳酸氢钠溶液微热HCO3-水解程度增大,碱性增强,A错;粗锌中的Zn、杂质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故制取氢气速率增大,B错;C项正确;NO3-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NO在瓶口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错。

8.【命题立意】本题以教材中的锌—锰干电池为题材,考查溶液概念、原电池原理、电解等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溶液概念、电极判断及反应式书写、电解反应判断等知识。

【答案】B【解析】MnO2不溶于水,A错;根据题给物质结合原电池原理可以判断石墨电极为负极,MnO2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放电时,NH4+向正极移动,C错误;CuSO4溶液中Cu2+先放电,故溶解的锌的质量大于32.5g,D错。

9.【命题立意】本题以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为命题题材,考查铝、铁、铜、锌及氢氧化铝等部分化学性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答案】D【解析】常温下,铝片遇浓硫酸钝化,不能被溶解,A错;常温下,铜片既能溶于浓硝酸,也能溶于稀硝酸,B错;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但只能溶于强碱,而极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非常弱,不能溶解Al(OH)3,C错;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D正确。

10.【命题立意】本题以镁、铝、铁与盐酸反应为题材,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pH值、化学计算等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化学反应速率、pH值、化学计算等知识。

【答案】D【解析】相同浓度的盐酸与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相同条件下反应时,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反应速率也不同,A错;当“盐酸分别与镁、铝、铁3种金属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即恰好生成金属氯化物的溶液,相同条件下,其水解程度不同,所得溶液的pH值不同,B错;根据: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不相等,C错;通过计算(最好用守恒法)判断D正确。

11.【命题立意】本题以“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FeSO4溶液”为命题题材,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等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等知识。

【答案】C【解析】根据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结合A、B两个方程式,得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H2O2的还原性比Fe2+强,A错;2H2O2===2H2O+O2↑分解过程中,Fe2+作催化剂,溶液的pH略微增大,B错,C正确;往含少量的FeSO4的Fe2(SO4)3溶液滴加适量的H2O2能将Fe2+氧化为Fe3+除去杂质,D错。

12.【命题立意】本题以物质的量计算为命题题材,考查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弄清题意,熟悉物质的转化关系,要充分利用守恒思想解答本题。

【答案】C【解析】“20g铁和硫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即有Fe+S

FeS,然后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时的方程式有FeS+2HCl===H2S↑+FeCl2(当Fe过量时还存在:

Fe+2HCl===FeCl2+H2↑),即存在:

Fe~H2S或H2关系,所以n(Fe)=n(气)=

=0.3mol;m(S)=20g-56g/mol×0.3mol=3.2g,n(S)=

=0.1moL,选C。

13.【命题立意】本题以物质的量浓度为命题题材,考查了化学计算、氧化还原等知识。

【思路点拨】此题可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解答,但用电荷守恒的方法解题过程简洁。

【答案】C【解析】n(SO42-)=0.9mol,由题意知,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都相同,都设为xmol,由电荷守恒知:

2x+3x+x=2×0.9mol,得x=0.3mol,其可消耗n(Mg)=0.3mol+0.15mol+0.45mol=0.9mol,对应Mg的质量为21.6g。

14.【命题立意】本题以铜、锌与硫酸反应为命题题材,考查硫酸、铜、锌的性质以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明确铜只与浓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C【解析】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因Cu只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设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硫酸为xmol,则0<x<0.9mol,剩余的硫酸为(1.8-2x)mol,加入足量锌后,

Zn+H2SO4===ZnSO4+H2↑,此硫酸全部被还原,所以整个过程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1.8-x)mol<1.8mol。

15.【命题立意】本题以教材实验为命题题材,考查了实验操作及混合物的分离,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铝热反应及铁的有关性质。

【答案】

(1)(在铝热剂上面)加少量KClO3,插上Mg条并将其点燃(1分)

(2)NaOH(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1分)

(3)(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1分);盐酸(1分);红(1分);Fe3++3OH-===Fe(OH)3↓(2分)

【解析】根据铝及铁的性质即可得应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铁丝与氯气反应得到氯化铁,加入水,得浑浊液,是水解成的氢氧化铁,所以应该加入盐酸;Fe3+遇SCN-显红色,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发生Fe3++3OH-===Fe(OH)3↓反应。

16.【命题立意】本题以离子推断为命题题材,考查了中学化学常见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K+、AlO2-、SO42-、NH4+离子的检验。

【答案】(每空1分)

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

肯定存在的(或排除)的离子

判断依据

蓝色钴玻璃

a.Al3+

b.由于溶液呈酸性,CO32-、AlO2-与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或CO32-、AlO2-与Al3+离子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a.SO42-

b.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KAl(SO4)2·12H2O

【解析】钾离子的检验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防止钠离子干扰;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Al3+,由于溶液呈酸性,CO32-、AlO2-与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或CO32-、AlO2-与Al3+离子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排除CO32-、AlO2-离子;滴加Ba(OH)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SO42-;滴加Ba(OH)2溶液并加热,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NH4+。

17.【命题立意】本题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命题题材,考查化学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掌握必备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分析能力,铜、钠及其化合物性质。

【答案】

(1)①探究钠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铜生成(1分)

②Cu(OH)2和CuO可溶于盐酸(或稀硫酸)而铜不溶解(2分)

③(小)烧杯CuSO4溶液(每空1分,共2分)

(2)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Cu(OH)2

CuO+H2O(每空2分,共6分)

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生成的Cu(OH)2部分分解,生成CuO(2分)

【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源于学生观察实验所引发的思考并决定解决“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否有铜生成”;依据教材实验,本实验需要的用品除题给外,还需要(小)烧杯、CuSO4溶液;根据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不难得出

(2)的答案。

18.【命题立意】本题以比较金属的活泼性为命题题材,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明确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答案】(除方程式2分外,每空1分)

(1)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无明显现象;锌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铜不能

(2)锌片上有红色物质生成,锌片上产生的气泡速率明显加快;活泼性强的金属可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锌、硫酸组成了原电池(Zn为负极),使反应速率加快

(3)2CuSO4+2H2O

2Cu+O2↑+2H2SO4;红色固体析出,阳极上有无色气体生成

【解析】分析甲同学所用的药品,可得知他是从铜、锌与稀硫酸反应有无氢气放出比较二者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乙同学在烧杯中加入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并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丙同学在乙的基础上利用电解装置,电解ZnSO4、CuSO4的混合溶液,阴极析出Cu,而证明了氧化性Cu2+>Zn2+,则活动性Zn>Cu。

19.【命题立意】本题以铁、铜的氯化物为命题题材,考查铁、铜的氯化物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