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47698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限时规范训练(十四)

一、选择题

1.(2016·太原五中月考)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⑤

答案 A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为分解者,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等)是自养型生物为生产者,有些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为消费者,所以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故②正确;植物中的菟丝子为寄生生活,属消费者,故③错误;蜣螂、蚯蚓等动物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故④错误;消费者、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所以异养型生物并不都是消费者。

2.

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3.如图所示成分可以构成一个(  )

A.食物网B.捕食

C.种间关系D.生态系统

答案 D

解析 图中所示有四种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是生产者,兔和狐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上述四种成分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分析如下:

次级消费者也就是第三营养级,包括猫头鹰、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在5条食物链中依次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共四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虫鸟、蜘蛛、蟾蜍数量会减少,猫头鹰以更多的食草鸟为食,导致食草鸟数量减少。

5.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答案 A

解析 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由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因此A项正确。

6.(2016·吉林一中月考)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目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有关知识。

各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相同的,即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由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各条食物链的生产者都是A,最高营养级都是H。

在食物链A→B→H中H占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A→C→D→H和A→E→D→H中H占第四营养级,在食物链A→C→F→G→H和A→E→F→G→H中H占第五营养级,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H占有3个不同的营养级;由于H的食物来源有三个(B、D、G),所以C种群数量下降,不会明显影响H的数量;由于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所以B种群是一个稳定型的种群,在一段时间内B种群的密度趋于稳定状态。

7.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答案 A

解析 图示中包括了无机环境(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两者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

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8.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被捕食者

捕食者   

昆虫

狐狸

昆虫

狐狸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鹰占有第三、四两个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该食物网如图:

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会减少,故C项错误。

9.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答案 B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10.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答案 C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

11.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

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人的食物

C.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

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饲料

答案 C

解析 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A项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人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故B项错误;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蚱蜢属于________消费者。

(2)同时占据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占第________营养级。

(3)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乙,图中B表示的生物是________。

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5)除图甲所示生物外,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4 初级 

(2)鹰 四、五

(3)捕食和竞争 (4)青蛙 高于

(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解析 

(1)甲图中的食物链为:

①草→蚱蜢→青蛙→蛇→鹰,②草→蚱蜢→青蛙→鹰,③草→蛐蛐→青蛙→蛇→鹰,④草→蛐蛐→青蛙→鹰,共4条食物链,蚱蜢在①②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2)鹰在①③食物链中属于第五营养级,在②④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3)蛇被鹰捕食,两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鹰和蛇捕食青蛙,两者为竞争关系。

(4)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有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放射性越强;所以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于蚱蜢,鹰体内放射性高于蛇。

(5)甲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中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14.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

放养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加快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答案 

(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解析 

(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鱼类会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减小这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使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生长旺盛的水稻和浮游植物会因水中的矿质营养、光照等因素而产生竞争关系。

(4)放养鱼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鱼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5)鸟类是对照实验可控因素之外的不确定因素,它的存在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而影响生物的种间关系,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