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校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4980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径校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田径校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径校本.docx

《田径校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径校本.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田径校本.docx

田径校本

前言

  田径运动的项目较多,锻炼形式多样,场地、设备和器材比较简单,练习时不易受到性别、人数、时间和季节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广泛开展。

田径运动又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

我校虽然开展田径运动较为普及,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掌握都普遍较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帮助学生掌握足球的有关知识、技术,这已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田径运动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与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

它能全面地、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

因此,各项体育运动都把田径运动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手段。

实践证明,许多优秀运动员,特别是球类运动员,都有较高的田径运动能力和素质水平。

可见,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是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总结,正确地反映了和各项体育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田径运动包括竞走、跑、跳跃、投掷以及由跑、跳、跃、投掷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共计四十多项。

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全能运动项目,则是以各单项成绩按《田径运动评分表》换算分数计算成绩的。

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根据田径课的教学任务及要求,从教学内容着手,采取以教案的形式按教学内容提出要求和练习方法编写,课与课之间衔接紧密,以利于学生学习。

同时在教法上进行了尝试,练习中多采用活动性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能在享受“快乐体育”的情况下掌握技术。

 

第一部分田径技术分析

一、短跑

短跑属极限强度运动,其供能方式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周期性运动。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径赛项目,是400米及400米以下距离跑和接力跑的统称。

短跑比赛项目有60米、100米、200米、400米及4×100米和4×400米接力。

作用:

跑的目的是使人体产生快速的移动。

在跑的支撑阶段通过支撑腿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人体获得位移的动力,在腾空阶段人体依靠惯性继续想前运动,并为下一次的蹬地作好准备。

动作要领:

短跑全程技术按技术动作的变化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

其中途中跑阶段是全程跑过程中距离最长、技术最合理、速度最快的阶段,因此,途中跑技术的好坏是决定成绩的关键环节。

1、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得身体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跑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技术上应做到“送、抬、贴”。

在起跑时,运动员为了获得稳固的支撑点,需使用起跑器,起跑器的安装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进行确定。

一身体反映较快的运动员通常采用拉长式,二腿部力量较好的运动员通常采用普通式。

蹬上起跑器时一般是用有力的腿放于前抵足板,其目的是在启动的过程中前腿蹬伸的工作距离较长,可以有效的推动身体向前移动。

在起跑的过程中,预备和启动是主要的技术关键。

预备时身体适当前送,重心抬高,可提高起跑的反应速度。

身体适当前送可利用引力的作用获得一个向前的水平分力,有利于启动时的快速反应。

启动:

两手迅速离地,两臂屈肘作有力地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跑器。

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领先向前摆出,如果完成这一姿势的动作过于僵硬,就会导致跳出,因此前摆的腿应迅速地落地,两臂继续摆动,以保证不出现跳跃式动作。

普通式起跑器安装方法:

前起跑器抵足板离起跑线后沿约本人的一脚半长,后起跑器抵足板离前起跑器抵足板也约本人的一脚半长。

两起跑器的中轴间距离大约在15cm左右(或本人的一脚长)。

2、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前腿蹬离起跑器到进入途中跑姿势之前的一个跑段。

起跑后的加速跑应尽快接近最高速度。

起跑后的加速跑的任务是:

充分利用起跑获得的初速度,在较短距离内尽快获得更高的速度。

在技术上应做到逐渐抬高身体、逐渐加大步长、两脚足迹点逐渐向中线靠拢。

起跑的第一步和以后各步的步长动作,对起跑后加速跑的质量影响很大。

步幅过小不能保证迅速增加速度,步幅过大则会导致“拉大步”而降低速度。

起跑第一步的步长应为3.5——4脚,第二步为4—4.5脚长,依次到7脚(第七步)以后从第八步,步长增加一脚的三分之一长,第十二步至十四步增加一脚的三分之二长。

步长的某些变化是由加速跑的速度决定的。

但是,在训练中最好是按照上述步长的标记跑,使运动员能学会有力而迅速的后蹬。

在起跑后加速跑的过程中,要注意步长逐渐地增加,躯干平稳地抬起。

通常认为,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是在25—30米处(13—15步)结束的,这时运动员可达本人最高跑速的90—95%。

起跑后的加速跑同途中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存在。

当运动员达到最高速度92—95%及适宜的步频和步长时,既可以认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已告结束。

在加速跑过程中,动作结构有着重要的变化,如果说前2—4步起主要作用的是蹬地力量和速度,那么,以后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节奏和步频。

从第四至五步到第十四至十五步这段距离是很难跑的,因为在这一段距离里要抬起上体并过渡到途中跑。

所以,在训练中运动员应特别注意在这一段距离内要努力达到适宜的步长和步频。

起跑后的加速跑段身体前倾角度是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逐渐接近途中跑的姿势。

一般运动员或运动新手在30—40米处就达到了自己的最高速度,随后的速度即开始下降。

短跑加速原理:

速度越快,倾斜度越大

运动员每一次成功地蹬地,都会增加速度直到最高速度。

随着速度的增加,加速度下降,你会发现逐渐减少了身体的倾斜(见图4)。

达到最高速度后,整个身体姿势是垂直的。

100米跑的加速跑,传统观念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最初的加速阶段(0—30米)和达到一定跑速后的加速阶段(30—60米)。

作者对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各10米速度的研究后认为,百米起跑后的第二加速段应在(30—50米),并进一步指出了加速段是0—50米的科学意义。

起跑后第一加速段具有两个特点:

(1)身体较大幅度地前倾;

(2)获得速度后上体逐渐抬起。

起跑后第二加速段也具有两个特点:

(1)上体呈较正直的姿势;

(2)在后蹬前摆过程中,膝关节应上抬至大腿与地面呈平行的位置。

美国的卡尔·刘易斯技术最为典型。

3、途中跑

途中跑的任务是继续发展和保持较长距离的最高速度。

途中跑的每一单步结构均由支撑期和腾空期组成。

支撑时期支撑腿的腿部动作可分为着地缓冲和后蹬伸展;腾空时期的腿部动作分为折叠摆动和鞭打下压。

着地:

腾空结束时,摆动腿积极伸展下落,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着地点距总重心投影点为27—37厘米。

着地角为65°—68°。

着地动作积极,有利于缩短前支撑的时间和减小着地时的阻力。

同时,另一摆动腿迅速以大小腿折叠姿势向支撑腿靠拢,摆动腿的膝折叠角逐渐减小,直至垂直部位时为最小。

着地距离与跑速和落地脚着地的时机相关。

落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之前能否产生加速效果,这要取决于落地脚后扒动作的速度

缓冲是蹬地的前奏,动作从支撑腿的脚触地开始到膝关节最大弯曲止,垂直缓冲则是身体总重心在支撑点垂面时各关节所处的状态。

缓冲是腿部肌肉作退让性的工作,同时为下一次蹬伸作好身体上的准备。

后蹬:

当身体重心移过支点垂直面时,就进入了支撑腿的后蹬和摆动腿的前摆阶段。

这时,摆动腿的膝关节(大小腿成折叠姿势)超越支撑腿,开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且带动同侧骨盆前送,大腿抬至与水平面成15°—20°角。

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依次伸展髋、膝和踝关节,直至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动作。

后蹬结束时,支撑腿与摆动腿的两大腿间的夹角约成100°—110°;支撑腿的支点至髋关节的连线与地面约成55°—60°左右的夹角。

腾空时期的腿部动作,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服从相向运动的原理,因此,为了使前腿做好着地动作,不应只单方面强调前腿扒地地的找地动作,而应从相向运动原理出发,技术要求上应强调两大腿的相向运动,即并大腿的动作。

这样做完成动作时协调自然,否则容易上身体紧张。

总之,起跑后加速跑和途中跑的速度取决于步长和步频的适宜比例。

相同的跑速,其步长和步频可以有不同的结构比例关系。

因此,提高跑的速度可以有三种途径:

(1)步频相对稳定,增大步长;

(2)步长相对稳定,提高步频;(3)跑的步长和步频同步增加。

4、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应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

终点跑的技术,要求运动员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时,尽力加快两臂摆动速度和力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

当运动员离终点线前一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倾,双手后摆,用胸部或肩步撞终点线。

5、弯道跑

上体:

身体稍向内倾斜。

摆臂:

右臂后摆偏右后。

前臂稍稍向左前,左臂摆动肘靠体侧,右臂摆幅大于左臂。

腿:

右腿前摆膝稍向内。

左腿前摆膝稍向外。

脚:

右脚前脚掌偏内侧。

左脚前脚掌偏外侧。

二、中长跑

中跑:

800米—3000米。

长跑:

5000米—10000米。

中长跑是以有

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和周期性运动

项目,具有较大的锻炼价值。

经常参

加中长跑的锻炼,能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发展耐力素质。

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途中跑是中长跑的主要阶段,它是运动员比赛时发挥训练水平和锻炼者获得锻炼效果的过程。

1、后蹬阶段:

是途中跑技术的主要环节。

后蹬动作应该迅速而积极,后蹬结束时髋膝踝三关节应伸直,后蹬角度为550左右。

2、前摆阶段小腿应自然放松,依靠大腿的前摆动作,膝部领先并带动髋部向前上放摆出。

3、腾空阶段:

蹬离地面的腿要放松,依靠后蹬反作用力的惯性和大腿的向前动作,小腿折向大腿。

4、当摆动腿前摆结束时,大腿向下运动,膝关节自然伸直,膝关节稍稍弯屈,做缓冲动作。

5、上体姿势:

上体接近垂直或做50左右角的前倾尽量放松。

6、正确协调摆臂动作摆臂时、肩部要放松,两臂弯屈900角,两手半握拳,前后自然摆动。

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

三、接力跑

起跑:

1棒采用“蹲踞式”。

2、3、4棒采用半“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

2、4棒接棒人站在跑道外侧,右腿在前。

3棒的接棒人站在跑道的内侧,左腿在前重心偏左。

传、接棒的方法:

上挑式和下压式上挑式: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0-45度角,掌心向后,拇指于其它四指自然张开,虎口向下,传棒人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

传接棒的位置:

传接棒过程中通常是传棒人跑到离接棒人约1米5处立即发出“接”的信号,接棒人迅速后伸手臂接棒。

四、跨栏跑

田径运动的跨栏跑,是由跨越障碍物的基本技能,发展演变而来,从事跨栏跑运动,可以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弹跳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跨栏跑技术:

110米栏从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运动员—般跑7步或8步;全程共有l0个栏9个栏间,每个栏间距离为9.14米,需跑3步;最后一架栏至终点为14.02米,约6步左右。

女子100米跨栏跑基本上是从男子110米栏演变过来的,因此阶段划分与110米栏相同。

起跑至第一栏为13米,栏间距离为8.5米,栏高84厘米,最后一栏至终点为10.50米,全程10架栏。

由于栏架高度与运动员身高相比,相对较低,因此全程跑时身体重心起伏较小,跨栏步动作幅度小,动作自然,更接近于平跑。

(一)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起跑至第一栏的主要任务是:

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积极加速并准确地踏上起跨点,为过好第一架栏和形成良好的栏间节奏,做好心理与身体上的准备。

适宜的起跑至第一栏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

1.明确起跑器的安装。

起跑至第一栏如跑8步,应将起跨腿放在前起跑器上。

应注意,起跑的“预备”姿势重心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有利于上体较早的抬起和快速地蹬离起跑器。

2.积极地加速。

起跑后要利用积极的后蹬和有力的摆臂使速度逐渐加快,上体抬起的速度比短跑要早些。

大约在第6步时基本达到短跑途中跑的姿势。

3.准确地踏上起跨点。

起跑后步长要稳步准确地增加,起跨前倒数第二步达到起跑时的最大步长,最后一步要积极准确地踏上起跨点,并形成一个积极而又迅速的短步。

4.快速积极的栏前短步。

栏前最后一步是一个比倒数第二步短约10一15厘米的短步,是为了保持起跨时较高的重心位置(起跨时重心下降约l厘米),提高重心前移的速度为跨越第一架栏做好心理及技术上的准备。

(二)跨栏步技术

过栏技术也称作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的脚着地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

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其分为起跨攻栏和下栏着地两个阶段。

1.起跨攻栏技术见图(1一3)。

是指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至重心腾空后达到最高点这一时期。

起跨攻栏阶段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使身体重心达到过栏所必须的腾起高度。

起跨攻栏阶段是跑跨结合的关键技术,这一阶段中的任何失误都会在下栏着地及栏间跑时反映出来,因此起跨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步技术的关键。

适宜的起跨攻栏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适宜的起跨距离。

起跨距离适当可以减小起跨离地时的蹬地角度,有助于摆动腿向前上方的摆动,加大身体腾空时水平分力的比例。

优秀运动员的起跨距离为2.00一2.20米。

(2)保存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

由于栏前短步技术的作用,使身体重心在支撑时下降幅度小(1—2厘米)、移动速度快。

这样可以较好地减小整个跨栏步的重心波动差,有助于起跨攻栏阶段重心腾起角度的减小。

(3)支撑时较大距离的前移。

起跨脚着地到离地这段时问,重心移动的距离约60一70厘米,用时0.11一0.13秒。

优秀运动员大都在争取重心总移动距离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后支撑与前支撑的比例,以此来达到提高后蹬效果的目的。

(4)摆动腿积极前摆。

摆动腿的前摆在后蹬时是与起跨腿互为作用,摆动腿的积极前摆有助于起跨腿力量、速度、方向、角度的把握;摆动腿腾空后与躯干互为作用,促进躯干积极的前倾,加大两腿的分腿角度(约125度),有利于摆动腿小腿问前摆伸动作的进行。

(5)躯干积极前倾。

躯干在起跨腿蹬离地面后表现出积极的攻栏意识,在起跨攻栏结束时达到最大幅度的前倾(约43度)。

积极的前倾攻栏,有助于起跨腿的提拉,有助于摆动腿迅速向前上方的继续抬摆和小腿向前的摆伸。

(6)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台。

在起跨攻栏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对动作迅速、协调、连贯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两臂的动作协调有利于身体平衡抵消身体的旋转,而且摆动腿异侧臂的前伸,对摆动腿的攻摆和躯干的前倾攻栏都起着重要作用。

2.下栏着地技术见图(3—5)。

是指身体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到摆动腿脚着地支撑这一动作过程。

此阶段的任务是使身体平稳、快速地转入栏间跑,尽可能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从理论上讲下栏动作是从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后开始的,因为此时重心开始处于下降阶段。

但事实上,下栏的动作和意识均早于此时。

从动作上讲,在摆动腿的前脚掌接近栏板就开始了下压动作,同时起跨腿也在此时开始向前提拉的动作。

从意识上讲运动员要树立“抬腿即下压”的概念,而不应有腾空过栏的感觉。

合理的下栏着地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

摆动腿脚一过栏板就应进行积极的下压动作,在着地瞬间保持膝关节伸直。

同时起跨腿大小腿折叠外展,脚背屈并外翻,膝关节领先经腋下向前上方迅速提拉。

摆动腿脚着地后起跨腿已提拉至身体的侧前方。

两腿的动作要协调配合动作连贯。

应注意的是,下压与提拉的动作应同时开始,这样会使两腿的剪绞动作进行得充分有力。

(2)保持较高的重心位置。

下栏着地瞬间,摆动腿脚掌先着地,为减小对地面的冲击力,通过踝关节进行缓冲。

在着地支撑时膝关节要保持伸直,使着地时的重心高度高于起跨时的重心高度。

(3)着地角度大,速度损失小。

优秀运动员在下栏着地时,着地点距栏架的距离约为1.40米,着地角度为78度左右。

重心投影点约在着地点后15厘米。

这一系列动作均为水平速度损失的减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水平速度的下降率是评价运动员跨栏跑好坏的重要指标之—。

(4)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在下栏着地过程中,上体配合摆动腿的下压自然地向上抬起。

摆动腿同侧臂自然向前摆动,摆动腿异侧臂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做较大幅度的划摆,以抵消起跨腿从体侧提拉沿身体纵轴所产生的旋转力。

(三)栏间跑技术

栏间跑技术是指从过栏后摆动腿脚着地点至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这段距离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特征。

栏间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尽可能地加决栏间节奏,提高跑速,为过下一栏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栏高固定、栏距固定的条件下,栏间跑也就形成了与短跑不同的特殊的步数、步频、步长等技术特点。

栏间跑第一步步长最小,其距离约为1.60米,其任务是尽快地将跨栏动作转变为平跑动作,为栏间跑的节奏和速度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步小的原因在于过栏时腾空时间较长,腾空高度较高,速度下降较大;下栏时膝关节几乎无缓冲,后蹬时无法充分发挥大肌群力量;起跨腿从体侧向前提拉,减小了向前摆动的力量与幅度;后蹬角度大于平跑时的角度。

为此,为争取第一步必要的步长,应充分发挥踝关节在后蹬时的力量,依靠起跨腿的积极前摆来获得所需要的步长,保证栏间跑速和节奏的发挥。

近年来栏间跑第—步有增大的趋势,这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栏间跑第二步步长最大,其步长约为2.10米左右。

动作外形上与短跑基本相近。

这是由于此时运动员的跑动已消除了栏架对运动员的影响,运动员的主要精力在努力争取步速上。

对于身体较高的运动员来说,即使这样的步长仍短于他们的常态步长,因此“屈蹬”技术在此表现得较为明显,这对于步频的加快和步速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栏间跑第三步步长中等,步长约为1.95米。

这与起跨攻栏阶段是紧密相连的、运动员在此时要为起跨攻栏做难备:

动作特点表现为,摆动腿下压积极,着地点靠近重心投影点,重心处于较高的位置,起伏不明显,速度达到最高点。

(四)跨栏跑教学的难点

1、提高柔韧性

跨栏跑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对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在跨栏教学中的难点是:

学生的腿及髋的柔韧性较差,学习跨栏步提拉起跨腿技术较吃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抓住柔韧性练习,使学生的这一素质有所提高,对学习跨栏技术会有很大的帮助。

2、跨栏步和下栏后的身体平衡

由于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差,在攻栏时的控制能力差,摆动臂和下压腿的配合时机掌握不好,使跨栏步和下栏后的身体平衡保持不变,教学中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过栏时上、下肢配合协调,能够做到下栏后身体平衡,控制动作能力提高,跨栏步的动作教学也就比较容易了。

3、“跨栏步”和栏间跑的衔接

这一项技术比较难掌握,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正确的跨栏技术做不出来,跨栏步和栏间跑的衔接不连贯,常有动作停顿的现象,这样,栏间跑的技术会受到影响。

对于完成全程栏有一定的困难,初学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跨栏步起跨点,过远和过近都会影响。

跨栏技术的好坏,从而影响下栏和栏间跑的衔接。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在选择栏高和栏间距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情况,以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表现最佳能力。

(五)技术教学中常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

1、起跨消极,身体重心低,蹬地不充分,屈腿跳栏

[产生的原因]

A.栏前跑过慢;B.节奏感差

[纠正方法]

A.适当降低栏架高度,反复做起跨蹬地;

B.标出人步步长标记,做攻栏练习

C.加强踝关节力量的训练

2、跳栏

[产生原因]

A.起跨时重心低,且靠后;B.起跨点近,怕栏;

C.上体直,摆动腿踢腿上摆

[纠正方法]

A.起跨点摆放标志;B.适当除低栏高,解除怕栏心理;

C.掌握摆动腿屈腿攻栏技术

3、摆动腿直腿过栏或盘腿绕栏

[产生原因]

A.动作概念不清;B.摆动腿前摆时大小腿的折叠不够;

C.小腿过早前伸,柔韧性差

[纠正方法]

A.讲清摆动腿屈膝前摆的技术和原理;

B.反复做屈腿模仿练习;

C.反复做摆动腿栏侧过程练习,要求大小腿折叠前摆

4、栏间跑直线性差

[产生原因]

A.摆动腿过栏时偏向外侧,起跨腿没有提拉到身体正前方;

B.下栏后身体不平衡,破坏了栏间直线性;

C.摆动腿支撑不好

[纠正方法]

A.栏板上方靠摆动腿一侧放一小标志物,使摆动腿经标志物正上方摆;

B.在跑道分道线上摆栏让学生沿分道线跑,使两脚落在分道线两侧;

C.加强摆动腿支撑力量的练习

5、全程跑的节奏不稳定

直道栏间节奏不能用3步跑完全程,弯道栏全程节奏前快后慢,体力分配不均。

[产生原因]

A.全程栏练习较少,节奏感不强;B.跑跨能力差,专项能力差

[纠正方法]

A.加强全程栏次数,提高练习的强度;

B.反复练习,教师用击掌节奏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全程跑节奏

(六)跨栏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跨栏技术的发展,在今后,依然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训练:

(1)速度是提高跨栏成绩的主要因素;

(2)跨栏运动员的平跑技术只能是“高重心、低频率”;(3)提高跨栏专项周期速度;(4)过栏技术要改进,重视于栏技术。

五、跳远

  挺身式跳远是技术环节较多的复杂跳远技术动作。

 

(1)助跑

一般采用12~16步助跑,原地站立或行进中起动开始助跑,逐渐加速,助跑途中上体逐渐抬起,后蹬充分,前摆积极,重心较高、身体平稳、节奏清楚,最后四步助跑节奏加快准备起跳。

(2)起跳

① 上板快。

助跑最后一步起跳腿几乎伸直,快速用全脚掌滚动着板,上体正直,目视前方,起跳腿与起跳板(或地面)成65~70度角。

脚着地点约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前30厘米。

② 摆臂摆腿快。

双臂向前上方摆,摆动腿离地后快速折叠前摆,两者协调配合。

③ 蹬伸起跳快。

起跳腿屈膝缓冲时身体重心前移,随即快速蹬伸髋、膝、踝关节,抬头并伸展上体,蹬地角度约为70~80度。

在摆动腿大腿摆至接近于水平面位置时与两臂同时制动。

(3)腾空

① 起跳腾空后放下摆动腿,膝关节放松,大小腿向后摆。

② 展髋挺胸,两腿放松,自然伸展并靠拢。

③ 两臂配合摆动腿大腿的放下动作由侧向上绕举,成上斜举,展胸并上体稍后仰,成空中挺身姿势,维持身体平衡。

④ 落地前,两臂由上向前下摆,同时收腹屈髋,大腿上举。

(4)落地

① 向前伸举小腿,低头,上体前倾同时两臂向体侧后摆。

② 落地时两脚并拢,脚跟触沙后脚掌下压,同时屈髋、屈膝、两臂向前回摆,帮助身体重心快速前移,用前倒或侧倒的方法落地。

六、铅球

技术动作  

  1、预备姿势

  

(1)身体背对投掷方向站立,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以前脚掌着地放在右脚的后面。

  

(2)左臂屈臂在胸前,或自然上举。

 

  2、滑步

  

(1)滑步的目的是使铅球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2)重心向后移的同时,左大腿积极向后摆出,右腿以右脚掌积极快速有力蹬离地面。

  (3)右腿等离地面后,积极收拉右小腿,边收边转约90度落在圆心附近,同时,左小腿积极向后插,脚掌稍外展落在抵趾板内沿约15厘米处。

  3、最后用力与出手缓冲

  

(1)左脚着地前,右腿已积极蹬伸。

  

(2)肩轴不要过早向投掷方向转动。

 (3)当身体向左转动时,胸部向前上方挺出,同时抬头,左侧做好支撑。

  (4)最后以胸带臂把铅球向前上方推出,铅球即将离手时,要发挥指、腕拨球力量,手腕稍外旋,快速将球拨出。

  (5)球出手后,为了防止失去平衡,应迅速交还两腿为止,屈膝下降中心,改变重心移动方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最后用力。

  难点:

快速的有利的滑步和最后用力的紧密衔接。

三、教学要点 

  “蹬、转、送、撑、挺、推、拨”技术动作。

四、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推球时没有发挥蹬转的下肢力量

  纠正方法:

明确最后用力顺序;上下肢动作不要过于主动;多做蹬伸抬体转髋、转肩的模仿练习和顶肩不伸臂的练习。

  

(2)推球时候屈髋后坐

  纠正方法:

加强蹬腿送髋练习,注意移重心;多做对墙推实心球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