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5118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docx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试题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选择题

1.(20xx新疆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14年。

其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20xx德州10.)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②①③④

3.(2018无锡7.)“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

A.四一二政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

4.(20xx重庆B卷9.)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是第一手史料。

下列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5.(2018临沂11.)下列关于图3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B.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D.这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

6.(2018岳阳37.)李宗仁在回忆中写道:

“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长沙会战D.湘西会战

7.(2018南充8.)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

8.(2018扬州6、)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

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

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

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万隆会议

9.(20xx重庆9、)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10.(20xx重庆10、)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

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

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人过中国内地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11.(2018自贡8.)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历史。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

12.(2018达州8.)自古以来,达州儿女就具有一颗爱国心。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达城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

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本这次寻衅的结果?

(  )

A.“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B.“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C.“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

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D.“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3.(2018镇江11.)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破袭正太路的命令,一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攻击战拉开了序幕。

材料反映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

14.(20xx河池3.)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

15.(20xx河池4.)邱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责,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6.(20xx莱芜9.)“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

17.(2018自贡8.)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历史。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

18.(2018宿迁8.)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过中国杭战期间的一次战役:

“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

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这次战役是(  )

A.台儿庄大捷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9.(20xx潍坊14.)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表明抗日战争(  )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B.捍卫了国家领士完整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0.(20xx聊城14.)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壮大抗日力量B.打倒北洋军阀C.改善农民生活D.消灭地主阶级

21.(20xx潍坊13.)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

粉碎其阴谋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发起百团大战C.取得台儿庄大捷D.召开中共七大

22.(2018枣庄4.)八十年前,在台儿庄这个并不起眼的地方,爆发了一场举世关注的殊死较量:

中华几女用血肉之躯筑成的钢铁长城,顽强抗击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疯狂进攻,开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这场战役发生于今天的()

A.××市B.××市C.××市D.××市

23.(20xx成都9.)口述史料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

下列研究抗日战争的史料中,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A.《卢沟桥事变形势图》B.《义勇军进行曲》

C.《吕正操(抗日名将)回忆录》D.《论联合政府》

24.(2018聊城13.)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

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和约》签订B.《九国公约》签订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D.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

25.(20xx南京10.)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

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A.割占香港岛你B.火烧圆明园C.旅顺大屠杀D.南京大屠杀

26.(20xx南京9.)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A.中国工农红军B.抗日义勇军C.八路军和新四军D.人民解放军

27.(20xx永州7.)20xx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28.(20xx包头5.)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这说明了()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29.(20xx广安6.)1937年9月的一天,自陕西省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方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督师大会。

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

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局()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

B.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30.(20xx广安7.)彭德怀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

他的贡献不包括()

A.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B.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

C.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区的重点进攻

D.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1.(20xx贺州7.)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B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D.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C.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32.(20xx广东13.)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

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

“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

”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33.(20xx广西××市1.)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最能说明(  )

A.中国是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B.日本在中国战场投入了全部兵力

C.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着日本大量兵力

D.中国的抗战对彻底摧毁法西斯势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4.(20xx山东烟台10.)如图所示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35.(20xx福建15.)蒋介石电文:

“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A.全民族团结抗战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36.(20xx包头5.)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这说明了()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37.(20xx荆州14.)油画《地道战》(见右图)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

地道战的故事发生在()

A.五四运动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8.(20xx威海7.)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A.新文化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39.(20xx威海8.)如图是《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

下列与西安事变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

B.该报纸报道的消息发生于民国二十五年

C.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0.(20xx龙东6.)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国无辜同胞遇难?

()

A.20万B.30万C.40万D.50万

41.(20xx北京16.)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20xx青岛24.)《一寸河山一寸血》写道:

“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

”“当年”是指(  )

A.1894年B.1931年C.1937年D.1941年

43.(20xx青岛25.)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

“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

”“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西安事变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

A.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

44.(20xx孝感11.)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45.(20xx襄阳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46.(20xx杭州2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下列抗战期间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平型关战斗②“九一八”事变③“七七”事变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二.材料题

47.(20xx黄冈10.)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

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健的领导核心。

材料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苏、美、英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

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

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以上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xx年1月第34次印刷

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评论材科三中美国学者的观点。

 

48.(20xx淄博17.)学习历史就是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马鞍山保卫战】1942年11月9日,1000多名日伪军在“扫荡”沂蒙山根据地后,得悉淄川东南部的马鞍山藏有八路军干部和大量弹药,便向马鞍山发起攻击。

在此养伤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八路军某部副团长王凤麟率领干部、战士、伤病员及抗属40余人,凭险据守,他们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枝枪阻击敌人,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

翌日,敌人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日伪军3000余人和大量弹药,还加派飞机助战,加强了攻山力量。

日伪军轮番冲锋,狂轰滥炸。

守山人员英勇奋战,誓死坚守。

战至黄昏,王凤麟及山东军区干部于平、李成仕、谭克平等30余人壮烈牺牲;益都县参议长冯旭臣一家6口同时遇难;仅有少数几人跳崖后脱险。

敌人占领了马鞍山,但却被击毙师团参谋长以下官兵100余人,伤残更多,而且夺得的也只是一座空山。

马鞍山保卫战在山东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据××市情网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马鞍山保卫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抗日战争具有以下特点,试用材料中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每一特点列出一项具体史实说明;每一具体史实只能使用一次)

序号

特点

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1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2

敌后战场是重要的抗日战场

3

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坚持抗战

4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5

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3)马鞍山保卫战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

(两条即可)

 

49.(20xx吉林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材料一中“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

在“虎门”领导禁烟斗争的是哪位民族英雄?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写出两场抗日战争时期“血肉筑长城”的战役。

 

(3)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

50.(20xx广东26.)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如题26图

题26图

材料二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

“该局船不时駛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inqi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

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向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安徽灾民。

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询于时事大局有禆。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材料三“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

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

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四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招商局再次勇立潮头,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历程中的精神与风貌,因而“极具标本价值”。

——李建红《书写中国自己的企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位。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招商局“大义”的主要表现。

并指出“大义”之举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招商局跨越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并谈谈你对招商局“极具标本价值”这一结论的理解。

(4分)

 

51.(20xx湖北12.)【材料析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

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

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1924年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1927年

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31年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6年

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年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材料二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农村政策改宽以后,效果很好,农村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县,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27年—1937年,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

为适应这种转移,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52.(20xx重庆B卷22.)观察下图:

(1)请将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写出中华民国陪都的名称。

(1分)

(2)观察“人民抗日战争”的图例,据图指出人民抗日战争的特点。

(1分)

 

20xx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D

B

C

C

A

D

C

C

A

B

A

B

A

D

A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B

B

D

A

A

B

C

D

D

C

A

A

D

A

D

D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C

B

A

A

C

C

D

B

A

C

D

D

C

D

二.材料题

47.(20xx黄冈10.)【答案】

(1)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欧洲、亚洲太平洋等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胜利的有力支援;国际支持和援助。

(2)美国学者强调国际物资援助和供应对于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抗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国际援助改善了中国抗日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促进中国战局的积极转化,是促使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

48.(20xx淄博17.)【答案】

(1)为了抗击敌寇,保卫马鞍山。

(2)

序号

特点

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1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翌日,敌人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日伪军3000余人和大量弹药,还加派飞机助战,加强了攻山力量

2

敌后战场是重要的抗日战场

敌人占领了马鞍山,但却被击毙师团参谋长以下官兵100余人,伤残更多

3

在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