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5151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课程调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调研报告.docx

《课程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调研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调研报告.docx

课程调研报告

课程调研报告

在探索中前进

在反思中发展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优化教学过程这一核心任务,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过程的活动规律,全面更新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

现将一年来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完善课程结构

加强课程设置管理。

我县严格要求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指导学校科学设置课程。

大部分学校克服了学科性教师缺乏等困难,创造条件开全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音乐、美术、科学、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课程,并实现了有教材学科规范上,无教材学科灵活上,基本达到国家课程设置要求。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我县积极引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因地制宜,整合资,努力拓展校本课程开发途径,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如:

二小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舞》;二中的校本教材《雪岭云杉的故乡——巩留》、《英语经典美文阅读》、《化学与生活》、《巩留旅游资》、《作文写作创意》、《巩留地方史》;y乡中学的《烹饪》、《乡土文化》;牧业小学的《我与家乡》\\\\《剪纸艺术》;中学的《蔬菜种植》;小学的《人类的起》、《红旗村发展史》等,我县上报8项作品参加自治区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深入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占15个学分。

我县高级中学要求学生3年内参加5个课题研究,每个研究课题3学分。

为深入落实此项工作,高级中学做了相应工作。

一是加大研究性学习教育宣传;二是成立课题管理小组,负责课题征集、筛选、确定、印发工作,1组织学生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表等表册,实施研究性学习及指导结题工作;三是指导教师对课题进行解析指导,科学安排,督促每位学生深入、全面参与并掌握课题研究方法,真正让学生走向生活、转变学习方式、发挥特长兴趣、获得切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四是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优评奖活动。

2021年向自治区选送10件研究性学习成果,其中有5项获奖,学校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举行了表彰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各校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加活动。

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向全县各校开放25次,各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达3500余人次;学生还参加了“科普知识进校园”、“州科协大篷车进校园”、“第三届科技航模展示”、“第二届夏令营活动”、“县中学生运动会”、“县少年杯足球比赛”、“县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2021年中小学生放飞梦想风筝比赛”及“2021年中学生激情滑雪培训活动”、“2021年快乐寒假小学生滑冰培训活动”等活动,丰富了课程资,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以优化课堂为着力点,增强课改有效性

课改最本真的工作无疑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我县新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集体备课搭建互助平台。

在组织形式上,部分学校能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确定相对合理、稳定的备课组。

备课组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及活动时间。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县部分学校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执教研课—优化完善—分头实践—反思—总结”的集体备课教研模式已初见成效。

如县高级中学、第二小学、第二中学、东买里乡中学等。

2课堂教学竞赛机制不断优化。

我县积极组织县级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经过学校初赛、学区复赛,选拔出30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县决赛,获奖教师90名。

教研室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坚持“备、上、说、议、学”的课例研讨,力争使每一次赛课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参与教师最多。

中老年教师展示优质课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培养一批实施新课改的中坚力量,传送最新的课改理念。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大面积地提高我县教师承担新课改工作的能力,保证了我县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送课下乡”传播新课程理念。

本着“基层需要什么,我们送什么”的原则,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为一线教师送去新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农村和山区学校更要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教研员深入基层,与老师、学生一起探讨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新课改的理念最直观地呈现给老师们。

本学年,我县共组织送课29节次,研讨会29场次。

送教所到之处,大部分教师能认真听课,做好记录,课后积极交流,踊跃发言,各自阐述教学观点,不同的问题引发了教师不同的思考与反思。

在互动交流中,以送教课为案例,拓展到整个新课程,这样的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更新了基层教师的观念,提高了教师执行课改的能力,受到了基层教师的普遍欢迎。

课堂教学视导督促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本年度,教研室对我县中小学校进行了教学视导。

视导通过看(实地观察)、听(按课表随机听课)、查(教学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抽查)、谈(与教师座谈交流、在全校召开反馈会)等方式进行。

教学视导活动共听课229节,抽查教案229本、抽查作业30%,召开反馈会24场次,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探索实施“一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

县高级中学针对学校部分教师教学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效率低的现状,借鉴各地经验,选择班级作为试点,尝试实施“一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

一指一个目标:

提高教学3质量。

二指两项任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指三个阶段:

课前预习、课堂优化、课后巩固。

四指四个环节,即课堂45分钟分为四个环节(阶段):

提出目标问题,组织学习交流,训练评价反馈,巩固深化总结。

组织教师深刻把握该模式,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较好。

三、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提高课改科学性

科学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需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专业支持和带动作用。

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常规教研工作,努力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是我县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整体定位。

在课题管理上,我县突出教研员对研究过程的监控、指导作用。

要求教研员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三到位”即:

时间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

一是要求教研员每学期要安排时间,参与本学科的课题研究活动;二是要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月总结活动,包括听课、评课、议课、案例反思与总结等;三是要督促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中重要数据、重要案例、重要活动进行收集和记载,做好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我县完成30项2021-2021年度伊犁州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28项通过州课题评审委员会结题;申报34项“2021年自治区校本课题研究”,立项16项,现正在结题之中;申报2021—2021年度州级课题70项,正在审批之中;个别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自治区“提高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结合研究课题”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的子项目研究任务。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在课改之初,县教研室下发了《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校以新课改为背景,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工作,力争以教研模式的变革和教研实效的提高,来促进课堂教学4模式的转变和教学实效的提高。

目前,我县校本教研工作初显成效。

一是部分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教科研运行机制,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的教研管理网络。

如二小、二中、等。

二是部分学校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规划、计划。

三是教研室积极开展“校际交流、联片教研”,加大学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认真指导学校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我县教研的整体水平,以教研促教改。

目前为止,大部分学校能根据校本教研要求有序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全县教师在州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获奖论文500余篇。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既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又引领了课改工作,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以队伍建设为先导,提升课改执行力

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程度。

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升理论水平。

一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各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

本年度,全县选派教师参加“国培项目”、自治区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与教材培训、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师培训、伊犁州直高中课改联合教研、自治区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等培训、观摩活动90人次;组织了4期骨干教师赴张家港培训近百人。

二是结合我县实际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训。

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和各学科2021版课程标准的推行,为适应新形式,我县邀请了3批教育专家进巩留讲学培训,参训教师达900余人次;针对我县双语师资薄弱,举办了“双语教师培训班”和“小学语文培训班”,参训教师120人次;组织了“2021年中小学教师白板培训”,参训教师300人次;在“自治区2021年高中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2021年中小学书法教材培训”、“2021年自治区中小学中青年骨干班主任培训”远程直播培训中,参训教师139人次;“2021年自治区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培训”远程直播培训中,参训教师200余人;52021年中考研讨活动160余人参加研讨等。

三是学校认真组织校本培训。

学校以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涉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课题研究常识、研究性学习知识、教学常规要求等内容。

学习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指向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科研水平。

学校采取测试考核、撰写论文、教学展示等方式督查评价学习效果。

如县高级中学、塔斯托别乡中学等。

落实青蓝工程,实施任务驱动。

我县各校将落实青蓝工程作为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要求导师采取听课评课、疑难解答、检查指导等方式,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管理学生、课题研究、专业成长等方面指导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虚心学习,自觉上进,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素质,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发展。

特别是高级中学实施了任务驱动,对作为徒弟的年轻教师提出“六个一”要求(即每周做一套高考试卷,每位青年教师承担或参与一项研究课题,研读一本教改论著(文章),拟制一份合格试卷,上好一堂汇报课,写一篇教学感悟论文),期末撰写跟师总结,完成六个一要求,并对结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效果明显。

另外,高级中学还借助援疆教师,深入实施“青蓝工程”。

积极组织比赛,搭建展示平台。

学校积极组织说课、教师解题能力比赛及教学论文评比等各类竞赛,检阅展示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水平,树立榜样,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取得佳绩。

如参加自治区中小学语文录像课评比2人获奖;区中小学综合实践说课比赛1人获奖;区小学数学录像课比赛1人获奖;州中小学数学教师论文大赛4人获奖等。

五、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体现课改创新性课程评价主要从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个方面开展。

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是教师自我评价。

每学年学校要求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

二是学校考核评价。

6突出多元性、发展性,不再简单地以考试成绩评定教师,多方面综合评价。

如部分学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育实际,学校制订了鼓励教师创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奖励在教育科研、教育改革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以此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级中学从教师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课题研究成果、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

目前教师评价已制定评价细则并据此进行学年综合评价等。

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是采用“自我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三结合方式,从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学业水平、日常表现、考勤等方面进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创新性、互动性;二是使用“赏识”评语制度。

我县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语时要用第二人称的语气,同时要求坚持“赏识学生”的原则,给学生人文关爱,体现教师、学校对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肯定,指明努力方向;三是实行学分制管理。

高级中学制定包括综合评价、公示学分、认定学分、认定注册、建立学生学分档案在内的学分认定程序,力求学分制管理有序进行,确保学分认定的公平性、权威性、导向性。

目前学生评价方案正在制定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

六、以反思总结为动力,推进课改进程

全县初中新课程改革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但从整体看,发展不平衡,在实施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够彻底,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仍然偏少;二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三是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尤其是部分农村学校在音、体、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上师资缺乏;四是全县各个学校的课改工作发展不平衡。

部分学校重视不够,教研活动组织不到位,课改工作相对滞后。

7为推进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反思,认真总结,努力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是加强新课程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聚焦课堂,加强常态课课堂教学的评估指导,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三是改进教师研训方式,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的重点;四是关注师生身心发展状态,完善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五是加强教学资整合,促进学校教学均衡发展;六是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

在课改历程中,面对改革进程中诸多困惑和变数,我县努力用改革的思路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使课程改革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平台。

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

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成为国家教育的奇葩。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职业专门人才,是中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弊端:

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

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电子技术》课程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该课程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它是我院电气自动化、供配电、船电、机电以及数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根据专业不同需求开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与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等几门技术基础课。

课程理论性强、体系较为完整、逻辑严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p方法,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调研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重点课程建设强调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反映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教学过程贯穿创新思维,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调研目的

(1)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需求,以便进行电子技术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更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带动各自相关专业建设发展。

(2)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调研内容

(1)了解社会对学生关于电子技术知识能力方面动态需求,对毕业学生的社会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评价,对今后毕业生关于电子技术方面能力的培养指导。

(2)了解企业产品情况、企业发展趋势与电子技术课程结合问题。

(3)了解企业对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建议。

(4)协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沟通。

(5)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方面的工作,进行沟通和了解,探讨可能合作领域和项目。

(6)了解学习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于2021年1月18日至3月15利用到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答辩和校内课题结题验收型式实验的机会,途经西安、郑州、开封等地对内地高校、企业进行实地现场调查。

采用实地调查、走访、职工座谈、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对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征求企业对电子技术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改进意见,主要走访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航空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高校,还走访河南开封仪表有限公司、西安电子仪表厂等企业。

目前我国大学、学院或学校都设置电子技术课程,各学校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及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今后电子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需求是由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决定,我国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电子技术人才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电子技术人才社会需求总量在电子行业属于排名靠前,每年大约需求120万各种类型的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

大专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应用工作。

四、调研结果1人力资需求情况

根据市场调研以及社会岗位对电子人才要求分析^p,基本情况如下:

[1]目前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的工作性质来划分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电子基础理论、新一代电子及其核心软件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研究工作,对其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其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企业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工作,以及在电子企业中从事电子设计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其要求是熟悉电子技术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的构成、配置和维护。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来,目前我国高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第

(1)、

(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

信息通讯类的科技公司、电子整机类的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每年都需要一批技能操作工人来充实生产第一线。

2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这两大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扩大对电子专业的人才需求。

目前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

当今世界高科技的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

电子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电子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

从典型的电子产品来看,如:

电子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电力电子类等科技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电子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电子技术应用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9%以上,而且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和满意度较高,工资待遇在1000-1500元左右。

4企业对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使用和培养方面,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非常重视的。

对新就业的毕业生,采用岗前培训,让其充分了解企业,对已上岗的毕业生,采用师傅带,人事部门定期考核的办法,让他们尽快熟练工作,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受到普遍欢迎。

五、存在问题

1、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

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由于文化理论知识不足、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如:

看不懂电路图、操作不熟练和常见电子仪器不会使用等。

2、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近几年,虽然我们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一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怕吃苦,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他们把企业给多少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条件去正确选择职业。

六、措施和对策

1、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公布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方案,从学校生状况实际出发,以及各类企业对我校电子技术课程毕业生需求和使用情况,电子技术课程培养目标是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操纵与维护。

毕业生主要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和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从事电子整机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操控、调试与维护,简单电子控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一线基层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等方面技术工作,属于应用型人才层次。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电子技术是我校的重点建设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是重中之重。

在现有的师资情况下,完善教师的培训学习制度,建立有效的学习进修机制,在今后的2-3年内,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电子技术课程发展建设做好师资准备。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聘请内地专家指导课程建设

首先,请内地专家定期来校作相关的学术报告,介绍电子技术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使我们的教师能更新观念,了解前沿动态。

其次,请专家参与我校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指导教师掌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核心技术。

最后,采用研究型学习方法,请专家们定期为教师作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咨询指导,通过学习指导,逐步胜任一些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

(2)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

为了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竞争能力,必须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建设工作,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改革学科带头人的进修途径,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选派一些有敬业精神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外的课程进修或国内的技术培训,使其能胜任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

鼓励学科带头人,在职读博,提高学历层次。

提倡教师制定三年内的培训计划和进修科目,组织他们在职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学习,更新知识;去厂矿企业、研发机构实践培训,掌握技能。

(3)组织多样化的教师学习形式

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

为了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今后2-3年内,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自我更新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师学习形式,建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

请进来,就是把专家请到学校来培训教师掌握EDA技术、PLC应用、单片机应用等新技术。

送出去,就是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学习微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等核心课程。

自我更新,就是通过教师自学、自修、进修等自主学习形式。

通过这些多样化教师学习形式,使电子技术课程的新技术能及时走进课堂,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发展潜力。

3、强化教学实训和生产实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多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