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6751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docx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重点:

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

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

  人,世称“孟襄阳”。

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

  《春晓》等。

  古今对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

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

指水映天空。

虚:

天空。

  混太清:

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

天空。

  云梦泽: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

撼动。

济:

渡。

  端居:

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

指太平盛世。

坐观:

坐视,旁观。

  主旨归纳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赏析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

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

  “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

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板书设计:

临渊羡鱼渴望援引作业:

背诵并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二文本分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猜猜他是谁:

二、介绍背景,知人论世

  1、背景介绍: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21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2、干谒诗:

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三、想象诵读,悟诗意:

  1、学生朗读,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2、听录音,讨论:

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

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

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四、研读学习,明确诗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2、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3、诗歌内容:

水天相接、涛声轰鸣、欲济无楫、闲观徒羡

  4、诗歌赏析:

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

浩浩湖水,垂垂而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

如此干谒,实为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

  五、拓展运用,联系实际如何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讨论以下问题。

  1)讨论:

孟浩然是不是真正的“隐者”?

  2)老师明确: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

我能行。

  今天,老师还兼有一个神秘的重任——要在我们班物色一位学生会的干部。

选谁呢?

看着你们,觉得谁都这么可爱、能干、聪明。

老师实在是很为难,为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我提议,现在进行口头竞选。

请大家以“竞选,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你自己的才华,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3)学生活动,教师相机鼓励。

  六、课文小结:

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

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

同学们,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最后,真诚地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赢得每一次的成功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继续完成“竞选,我能行……”片段练习。

  八、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首联:

视觉---水天相接颔联:

听觉---涛声轰鸣颈联:

抒情---欲济无楫尾联:

用典---闲观徒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