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岳阳楼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55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篇 岳阳楼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篇 岳阳楼记.docx

第1篇岳阳楼记

第1篇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通假字

(1)百废具兴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________

2.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

________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2)增其旧制

古义:

________今义:

制度

(3)属予作文以记之[F]

古义:

________今义:

名词,文章

★(4)薄暮冥冥

古义:

________今义:

跟“厚”相对

(5)则有去国怀乡

①去:

古义:

________2010.17

(1)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②国:

古义:

________今义:

国家

(6)至若春和景明2010.17

(2)

古义:

________今义:

景色、景物

(7)微斯人

古义:

________今义:

细小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先:

____________

②后天下之乐而乐后:

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

①百废具兴废[F]:

__________

②或异二者之为为:

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贤[F]:

__________

4.重点实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守:

__________

(2)越明年越:

____________

(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

__________

胜:

____________

(4)横无际涯横:

____________

际涯:

__________

(5)朝晖夕阴晖:

____________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__________2018.14A

(7)前人之述备矣备:

____________

(8)南极潇湘极:

____________

(9)迁客骚人迁:

____________

骚人:

__________

(10)若夫淫雨霏霏淫雨:

__________

霏霏:

__________

(11)连月不开开:

____________

(12)浊浪排空排空:

________2018.14B

(13)日星隐曜曜:

____________

(14)山岳潜形潜:

____________

(15)樯倾楫摧樯:

____________

倾:

____________

楫:

____________

摧:

____________

(16)薄暮冥冥薄暮:

_______2018.14C

冥冥:

__________

(17)忧谗畏讥谗:

____________

讥:

____________

(18)沙鸥翔集集:

____________

(19)锦鳞游泳锦鳞:

__________2018.14D

鳞:

____________

(20)岸芷汀兰芷:

____________

汀:

____________

(21)郁郁青青郁郁:

__________

(22)长烟一空一:

____________

空:

____________

(23)宠辱偕忘宠:

____________

偕:

____________

(24)把酒临风把:

____________

临:

____________

(2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____________

古仁人:

________

(26)居庙堂之高庙堂:

__________

(27)吾谁与归与:

_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

予观夫巴陵胜状[F]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F](《爱莲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引凄异(《三峡》)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商旅不行[F]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出师表》)    

大道之行也[F](《大道之行也》)    

阴风怒号[F]              

故自号曰醉翁也[F](《醉翁亭记》)    

而或长烟一空[F]             

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F](《三峡》)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者矣[F]    

初极狭[F](《桃花源记》)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马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临溪而渔[F](《醉翁亭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欲有求于我也[F](《邹忌讽齐王纳谏》)    

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安求其能千里也[F](《马说》)       

求而不得者也[F](《送东阳马生序》)    

则有去国怀乡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诫子书》)    

予观夫巴陵胜状               

弈者胜[F](《醉翁亭记》)    

得无异乎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探究设问

1.第1段概述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时,为什么特别提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答案】既写出了重修后的岳阳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又为下文写“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2.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第3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

“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风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

第4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

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3.“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

“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

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4.本文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答案】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是普天同乐。

5.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他们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

他们“忧”的各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是国民,是国家大事;“感极而悲”,“忧”的是个人的得失,环境的变迁。

7.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些方面进行阐述的?

它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来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

可贵之处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以天下为己任。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与前文写景的内容有联系吗?

请说出理由来。

【答案】有联系。

前文极力渲染岳阳楼及其周围阴晴的不同景色,为写迁客骚人因物而悲喜的情绪蓄势,由此说明“古仁人”的“忧”“乐”观,在此基础上引发作者的议论,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和见解。

9.“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观点一:

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不要为自己一时受辱而心灰意冷,应当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有对滕子京的劝慰之意。

观点二: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想法,表达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

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则以“嗟夫!

”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

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衔远山,吞长江”两句话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请说出理由。

变式提问: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答案】(“衔”“吞”两个字用得好。

)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

“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吞”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

“衔”“吞”两字使洞庭湖充满生命力,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广阔浩渺。

3.本文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为什么还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

变式提问:

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答案】先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是为了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4.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出一例,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一:

“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形成对比,突出“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

示例二:

“古仁人”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5.请简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案】首先,点明写作背景并简要描绘岳阳楼的胜状;接着,由洞庭湖一暗一明两种不同景象,引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不同的心境;然后,将“迁客骚人”的心境与“古仁人”的心境进行对比,指出“古仁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最后,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点明主旨。

6.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答案】本文超越了单纯记山水楼观的文章框架,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畅谈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范仲淹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因此,在内容上,作者略写楼,详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作者既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1.“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

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

【答案】“古仁人”是指古代思想品德高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博大的胸襟。

2.“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览物之情”也有所不同。

作者又有怎样的览物之情?

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答案】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3.文中的“二者之为”指什么?

为什么写“二者之为”?

变式提问:

文章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这两种情感各是什么?

作者写这两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案】“二者之为”指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目的是与“古仁人之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赞美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主旨。

金题演练

内容相关

一、(2018河南14~17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

(一)《岳阳楼记》第2~4段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

①杰:

高大。

②殊:

差别。

③眼界:

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

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

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

美丽的鱼。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

(一)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

请简要分析。

(2分)

 

4.语段

(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

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

(一)有什么不同?

(4分)

 

作者相关

二、(2010河南17~20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1分)

(一)《岳阳楼记》第3~5段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

“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

①范文正公贬饶州:

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

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

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③王待制质:

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④缩颈:

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去国怀乡  ___________

(2)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文段

(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4.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

(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分)

 

参考答案

第1篇岳阳楼记

知识盘点

一、1.

(1)具 俱 全、皆 

(2)属 嘱 嘱托

2.

(1)第二年 

(2)规模 (3)动词,写文章 (4)迫近(5)①离开 ②国都 (6)日光 

(7)如果没有

3.

(1)①在……之前 ②在……之后 

(2)①荒废了的事业 ②表现(3)名家

4.

(1)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到 (3)胜景,美景 美好(4)宽阔 边际 (5)日光 

(6)壮丽景象 (7)详尽  (8)至、到达 (9)贬谪、降职 泛指文人 (10)连绵不断的雨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11)指天气放晴 (12)冲向天空 (13)光芒 (14)隐没 (15)桅杆 倒下 船桨 折断 (16)傍晚时分 昏暗(17)说坏话 批评指责 (18)停息 (19)美丽的鱼 代指鱼 (20)白芷 小洲 (21)形容草木茂盛 (22)全 消散 (23)荣耀一起 (24)持、执 迎着 

(25)探求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26)指朝廷 (27)同

二、1.看 景象 观赏 2.同“嘱”,嘱托 连接 类 类 3.前行 同行 品行 施行 4.吼 起别号 5.或许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有时 有时 6.至、到达 尽头 极点 很 尽头

7.迎着 面对 居高面下 到 8.探求 请求 寻找 要求 请教9.离开 消失 10.美好 赢 11.不同 对……感到惊异

三、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2.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4.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

5.(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6.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7.(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8.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金题演练

一、1.B(2分) 【解析】B项的“排空”的意思应为“冲向天空”。

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胜状”1分,大意1分。

共2分)

3.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意思对即可。

2分)

4.第一问:

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衬托岳阳楼。

(意思对即可。

2分)

第二问:

语段

(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

语段

(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

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二)登上南昌滕王阁,赣江的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赣江水相称,盛大壮观。

但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

虽然长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前的赣江水没有什么差别,但黄鹤楼制造精巧,特别美丽,它矗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

总之,滕王阁和黄鹤楼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

从君山一出发,(就可以看到)洞庭湖碧波万顷,碧水蓝天同色,宽阔无边,并不像登上滕王阁、黄鹤楼后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二、1.

(1)离开 

(2)日光,阳光(每小题1分,共2分)

2.

(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每小题2分,共4分)

3.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意思对即可。

2分)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2分)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

(1分)(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