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5790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docx

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初步设计补充材料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概况

xx站房改造设计范围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站房及天桥、地道改造(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第二部分为站场及无站台柱雨棚改造(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

xx站房改造后建筑面积27460m2,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

改造后5个站台均为距轨顶1250mm高的高站台,站台雨棚改为无站台柱大跨度钢结构雨棚,车站设两座10米宽进站天桥,两座7米宽出站地道。

该项目于2009年1月完成了初步设计,1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由铁道部工程鉴定中心组织的初步设计预审查会。

与会领导、专家对项目的设计提出许多建议和意见,并形成《关于xx站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审查预审意见》(初稿)。

审查意见对车站的总平面、建筑平面布局、竖向设计、围护体系、装修标准、通风、空调、消防、给排水、结构设计、概算等提出修改建议,并要求补充报送贵宾候车室、候车室、售票厅等主要区域的室内控制性装修设计方案。

本次补充材料是根据审查会讨论情况及审查意见(初稿)对初步设计文件的补充和完善。

并对车站主要区域室内空间提出控制性装修方案。

二、设计依据和审查意见

本次补充材料的主要设计依据是2009年1月完成的《xx站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和初步设计预审查会形成的审查意见(初稿)及上海铁路局关于《xx站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初审意见的函和国家相关规范,法规。

审查意见初稿中与站房、天桥及地道改造有关的内容主要如下:

车站建筑

(一)外部交通及总平面

由于站房改造及过渡工程,广场侧占用部分城市广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站区的交通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与城市交通、规划部门对接,配合建设单位做好过渡工程在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及改造工程完成后车站广场公交、出租车的衔接。

站房改造工程应综合考虑站前广场整体景观效果,适应站区城市规划设计。

(二)建筑造型及规模

1.同意按省、部审定建筑立面造型进行设计,下阶段明确建筑材质,进行玻璃、石材幕墙专项设计,细化建筑造型细部设计。

2.站房改造后建筑面积27355m2,其中改扩建部分13058m2,既有候车室装修改造部分12069m2,既有生产房屋2228m2维持现状。

无站台柱雨棚61384m2;站台36970m2。

新建10m宽旅客天桥2座,出站旅客地道1座(与既有地道邻建)。

(三)平面功能布局

1.站房一层平面

优化B区进站广厅两侧塔楼处平面,将垂直电梯移至X1-2轴、X1-15轴与X-C轴交点侧,将X1-3轴、X1-14轴上墙体及柱取消,形成方正完整室内空间。

合理调整布置客运、公安用房布局,设置旅客饮水间;取消软席候车室内卫生间。

将出站检票用房移出,增设商业服务。

站房站台侧既有进站连廊拆除新做,新做结构柱与雨棚柱结合,共用基础。

基本站台改成1.25m高站台后,站台面高于站房室内地面,要做好室内外高差的衔接。

研究改造后行包房的对内、对外作业要求,解决行包的交付、发送、存放条件。

2.站房二层平面(高架落客平台层)

广厅两侧塔楼处平面处理同一层平面,设备用房可利用塔楼夹层。

在东西两侧候车室增设两处旅客卫生间,位置与一层对应。

充分利用平面的边角不规则空间设置旅客商业服务设施。

3.旅客天桥

结合站场电气化净空高度要求,站台不立柱,将站台立柱改移到线间。

4.建筑设备

为便于楼扶梯坡度统一,自动扶梯倾角选用27.3°。

(四)竖向设计

1.结合内部空间效果,对建筑的整体高度及空间尺度做好深化设计。

2.候车室吊顶装修完成面的净高按不小于6.0m设计。

3.综合考虑基本站台加高后与站房室内高差关系,做好各出入口及通站道路的对接,以平直段加大坡道形式解决。

(五)围护体系及装修标准

1.建筑立面用材,站房内、外装修标准应进一步细化,外墙面材料采用原方案确定石材;对于靠基本站台侧进站通廊改造后的站房外立面及该范围内雨棚柱的装修设计补充细化。

内装修的标准,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区别对待、合理确定标准,适度控制装修费用。

2.结合新建进站广厅的屋面结构形式,研究在屋面上部适当部位设置采光屋面,优化吊顶形式;下阶段对该屋面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注意对屋面不同材料拼接节点、防水、排水等细部节点的处理。

3.屋面系统专项设计方案及贵宾室、候车室、售票厅等主要区域的内控制性装修设计报部专项审查后实施。

(六)结构

1.原则同意站房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方案。

由于该站房为既有站房改扩建项目,详细研究既有与新建部分的结构体系及相互影响。

新建与既有部分区别对待,对于鉴定加固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配合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明确明确新、旧规范的适用标准。

2.新建站房结构设计根据主体、附楼的不同重要性分别确定结构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

3.设计应充分考虑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合理选取钢结构的安装温度,调整站房温度影响中的温差取值,落实温度应力释放的措施。

4.结合既有站房地质资料,进一步优化新建部分基础(含底板及桩)设计。

结合当地成熟经验,落实基础防水、防裂缝措施。

(七)暖通空调

原则同意暖通空调的设计原则,按此开展下阶段设计,注意做好管线综合。

(八)给排水及消防

1.按防火规范划分防火、防烟分区。

2.核实各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及疏散宽度,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3.设置的餐饮、商品零售点等旅客服务用房待使用性质明确后,按满足《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相关要求完善设计。

4.铁路站房部分应设置独立的消防控制室,自动灭火、自动报警、防排烟等消防设施实现联动。

5.通信、信号、电力电缆穿墙体、楼板处设置防火封堵。

6.施工设计文件报上海铁路公安局消防处审核,出具相关法律文书。

信息

(一)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应充分利用既有设备,根据售票窗口的变化,相应增加售票终端设备,预留自动售检票设备的安装条件。

(二)以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平台为核心,完成综合显示、客运广播、信息查询、视频监视、入侵报警、时钟等功能。

同意在新建售票厅、进出站地道,天桥及站台设置广播系统的终端设备(扬声器)、LED显示屏、电视监控系统的摄像头、时钟等设施,并对既有系统主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换或扩容。

旅客携带物品安全检查设备利旧。

(三)同意行包管理系统利旧方案。

(四)其他

过渡工程应充分利用既有设备,过渡工程新增设备应考虑在站房的重新利用。

电力

1.根据既有情况及负荷增加情况,改造既有站房低压变电所并增设1座低压变电所为相关负荷供电,适当预留商业用电容量。

2.根据站房改造情况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施工组织及总概算

(一)同意设计意见总工期按照1年安排。

(二)站房、雨棚、天桥工程总概算暂按安徽省现行工程定额、费用定额的有关规定编制,主要材料价格采用地方信息价。

其他工程总概算按铁道部铁计〔2008〕24号文的有关规定编制,材料价格计列至2008年一季度,其中钢材、接触网线材等材料按照鉴综电[2008]355号文编制,油燃料价格按照市场价格确定。

(三)编制单元按照各设计院设计范围,分站房工程及站场工程分别编制并汇总。

(四)总体设计单位应做好协调工作,做到设计原则及采用标准的统一。

(五)对于采用地方信息价的材料不再计取材料运杂费。

(六)建设单位管理费、施工监理费应按照铁计〔2008〕24号文规定由总体院统一计列。

(七)暂不计列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环境影响报告编制费、地质灾害评估费等费用。

(八)过渡工程应编制详细过渡方案,充分利用既有设施,严格按照编制办法规定计算相关费用。

(九)设计单位应根据批复的投资估算,从工程内容、工程数量、建设标准等各方面对投资进行详细分析,并按评审意见修改后编制鉴修总概算报部。

三、主要工作内容

本次补充材料主要针对审查意见(初稿)中提出的需要进行功能调整等问题进行补充说明,以便进一步稳定方案,为下阶段的设计作准备。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建筑平面局部进行了优化调整:

候车室增设了旅客卫生间、饮水间,调整商业服务、公安、客运值班等房屋布局,增设贵宾候车室服务用房。

2.对屋面围护体系进行初步研究,进站广厅屋面增设条状采光天窗。

3.旅客进站天桥柱位重新布置,由站台上立柱改为线间立柱。

4.对广厅及贵宾候车室防火分区进行调整,由原来的一个防火分区分为两个分区,候车室中庭增加机械排烟。

5.补充了贵宾候车室、广厅、候车室、售票厅等主要区域的室内控制性装修设计方案。

6.优化结构布置图,补充了进站天桥结构布置图。

7.电力、客运信息、暖通、给排水对照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进行了核查,细化工程数量及投资。

8.根据审查意见再次核算总概算,从工程内容、工程数量、建设标准等各方面对投资进行详细分析,编制鉴修总概算。

第二章建筑

一、建筑平面调整

(一)平面布局

1.一层平面((±0.000)

功能分区维持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布局,以广厅为中心,两侧对称布置候车厅,西侧为软席候车及出站厅,东侧为售票厅及售票用房。

一层平面面向基本站台一侧中部为贵宾候车室,两侧为候车室及办公设备用房,东侧为行包库。

本次补充材料对进站广厅及两侧塔楼处平面进行了局部调整,调整垂直电梯位置,取消原垂直电梯处结构柱及房屋,将其上方空调机房夹层移至塔楼内,形成方正完整的室内空间;调整了各个候车室旁客运、公安值班用房,增设了商业服务用房;候车室旁增设了旅客饮水间,优化了旅客卫生间布置;取消了东西两侧候车室内庭院旁小楼梯及支撑楼梯的结构柱;取消了软席候车室内卫生间,将出站检票用房移位,使软席候车室内空间比较完整;贵宾候车室区域增设了服务备品用房;细化了行包库内用房布置。

2.二层平面

功能分区维持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布局,站房主体部分主要布置广厅和候车室,候车室检票通道分别与两座进站天桥连通,站房中部靠基本站台侧布置母婴及商务贵宾候车室,通过通廊与两进站天桥连通,站房东侧靠近广场方向布置售票大厅,通过楼梯与一层售票大厅联系。

本次补充材料对进站广厅两侧塔楼处平面对照一层平面进行了局部调整;在站房东西两侧候车室增设了两处旅客卫生间、饮水间、吸烟室,位置与一层平面对应;在各个候车室旁增设公安值班用房及商业服务用房。

3.旅客进站天桥

旅客进站天桥宽度及长度维持不变,本次补充材料对天桥结构柱位置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站台上立柱改为线间立柱,并将原来每站台四颗柱合并为两颗柱,进站天桥预留向北侧延伸接长的条件。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改扩建后站房建筑面积:

27460m2

其中:

新建部分面积:

13058m2

改造装修部分面积:

12174m2

2.建筑层数:

二层(不计夹层)

3.建筑最高点:

39.10m(至塔顶)

4.站房主要功能用房改造前后面积对照表:

项目

改造前

改造后

广厅

1880m2

4716m2(含塔楼)

普通候车室

6572m2

9456m2

软席候车室

340m2

535m2

贵宾候车室

200m2(2个)

398m2(3个)

售票厅

1195m2,27个售票口

1378m2,50个售票口

行包库

1450m2

756m2

出站大厅

715m2

1101m2

进站天桥

6m宽

10+10=20米宽(2座)

出站地道

7m宽

7+7=14米宽

站房建筑面积

21245m2

27460m2

二、围护体系及建筑装修标准

根据审查意见本次设计对车站室内外各部位的主要装修标准进行了细化,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公共区域采用中档偏上的标准,内部办公区域采用一般的装修标准。

广厅、候车区域及售票厅、出站厅采用花岗岩地面,办公用房、设备用房等采用地砖地面;公共区域内部隔断多为玻璃隔断,卫生间等小隔断采用成品复合板材隔断,办公及设备用房内墙面采用涂料及轻钢龙骨隔断;吊顶部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铝合金和石膏板吊顶。

站房正立面外墙主要材料为干挂花岗石板材及铝合金中空LOW-E玻璃幕墙,局部设有铝合金百叶;站房靠基本站台侧进站通廊拆除后重建,外廊立柱与无柱雨棚立柱位置对应,采用钢结构圆柱,与无柱雨棚立柱共用基础,两进站天桥之间外廊内侧墙面拆除原有面砖,采用干挂花岗石板材墙面。

新建广厅及出站厅屋面采用钢结构复合金属板屋面(带保温层),面层为镀铝锌彩钢板,中间为保温层,底部不锈钢板网;广厅屋面设条状夹胶玻璃采光天窗,吊顶采用铝格珊吊顶,将光线引入室内空间。

新建旅客进站天桥采用塑胶桥面,桥面下设氟碳穿空铝板吊顶,桥下及下站台楼梯边梁采用铝塑板包边,桥面及楼梯防护栏杆采用不锈钢板组合立柱,外侧设夹胶安全玻璃栏板,内侧设不锈钢栏杆扶手。

旅客地道采用防滑花岗石地面,干挂玻化砖墙面,铝塑板吊顶。

本次补充材料补充了广厅、候车厅、售票厅、贵宾室的室内控制性装修方案效果图。

各主要室内空间装修用料分述如下:

(一)广厅

广厅地面采用灰麻色花岗石,墙面采用干挂米黄石材,顶棚采用铝格珊吊顶。

(二)候车厅

候车厅地面采用灰麻色花岗石,墙面采用干挂米黄石材,顶棚采用铝格栅吊顶,候车室内独立柱采用花岗石包成圆柱。

(三)售票厅

售票厅地面采用麻灰花岗石,墙面采用干挂米黄石材,顶棚采用铝合金条形扣板吊顶。

(四)贵宾厅

贵宾厅地面采用高级地毯铺地,墙面采用干挂米黄石材,顶棚采用高级石膏板造型吊顶。

三、建筑消防

(一)防火分区

站房由八个防火分区改为九个防火分区,具体位置详图纸防火分区图。

防火分区一为站房西侧候车室及其相邻旅客卫生间等服务用房,面积改为5246㎡,防火分区二为站房东侧候车室及其相邻旅客卫生间等服务用房,面积改为5227㎡,考虑该部份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7条,按面积不超过5000㎡考虑,基本满足要求;防火分区三由原来的一个分区改为两个防火分区,修改后防火分区三为站房中部一、二层广厅部分,建筑面积4026㎡,防火分区九为贵宾、母婴商务候车室,面积1270㎡,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其余防火分区维持不变。

(二)安全疏散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条和第5.3.13条的规定,各安全出入口分散设置,各防火分区均设两个及以上安全出入口。

根据《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第7.1.5条,站房公共部分安全疏散口及每跑楼梯净宽不小于1.6m,安全疏散口通路净宽不小于3m。

一层(0.000m标高)按规范要求开设疏散口直接通向室外。

二层(8.000m标高)通过垂直交通向一层疏散或通过通廊及高架天桥向站台疏散。

夹层(4.300m标高)通过垂直交通向下疏散到±0.000标高。

本次补充材料原防火分区三改为两个防火分区,广厅部分室内最远点距最近安全出口距离大于37.5米,须借用相邻防火分区九进行安全疏散。

四、图纸

附图一册,图号:

xx站初补(建)-0101xx站初补(建)-0201

图名

图号

xx站房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补充材料建筑图(站房)

xx站初补(建)-0101

xx站房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补充材料建筑图(天桥)

xx站初补(建)-0201

第三章结构

一、初步设计(初稿)审批意见及执行情况

xx站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初稿)审批意见中与本次结构设计有关的内容如下:

“(六)结构

1.原则同意站房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方案。

由于该站房为既有站房改扩建项目,详细研究既有与新建部分的结构体系及相互影响。

新建与既有部分区别对待,对于鉴定加固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配合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明确新、旧规范的适用标准。

2.新建站房结构设计根据主体、附楼的不同重要性分别确定结构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

3.设计应充分考虑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合理选取钢结构的安装温度,调整站房温度影响中的温差取值,落实温度应力释放的措施。

4.结合既有站房地质资料,进一步优化新建部分基础(含底板及桩)设计。

结合当地成熟经验,落实基础防水、防裂缝措。

本次结构设计按审批意见执行,具体设计情况见后述结构设计说明。

二、本次设计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规定: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B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91)

《建筑用无缝钢管》(GB/T8162-199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J75.1-91)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

三、自然特征

1.地形地貌

xx站地貌单元简单,均属江淮二级阶地的岗地地貌(Ⅱb),为既有的一级车站,房屋建筑及道路密集,地形起伏不大,地面标高多在27~28m之间。

xx站于1997年建成通车。

2.工程地质

xx站主要揭示地层根据岩性特征自上而下简要叙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mlQ4)层,为素填土,以夯实的黏土和中粗砂为主,上部为混凝土、道渣等,为车站和房屋修筑时的填土,一般厚0.5~2米,局部老水塘地段厚4~5米,fak=120Kpa。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alQ3)黏土,局部为粉质黏土、粉土,褐黄色,棕黄色,夹灰白色的高岭土团块,硬塑~坚硬,夹有少量铁锰结核,具弱~中膨胀性,厚25~35米,fak=220KPa。

(3)白垩系下统新庄组(K1x)泥质砂岩,夹薄层泥岩,局部变相为砂岩,暗红色,全风化~弱风化,泥钙质胶结,为软岩~较软岩。

全风化fak=250KPa;强风化fak=400KPa;弱风化fak=600KPa。

3.地质构造

测区范围上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覆盖层厚度25~35米,下伏基岩为白垩系地层,第四系地层与下伏基岩呈假整合接触,地质构造均为隐伏构造。

场地土类别为Ⅱ类。

4.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区划,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

5.水文地质特征

测区内地下水为黏性土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潜水两种类型,地下水不发育,局部裂隙发育处可能有少量涌水。

地下水无侵蚀性。

四、有关设计荷载

1.基本风压:

0.35kN/m2;地面粗糙度:

C类;

2.基本雪压:

0.60kN/m2;

3.使用荷载

根据建筑设计要求,主要活荷载标准值如下:

车站大厅、侯车室、人行通道    3.5kN/m2

商业服务   3.5kN/m2

办公用房             2.0kN/m2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            0.5kN/m2

其余设备用房及结构自重按实际荷重取用。

五、结构设计说明

1.结构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标准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

(2)设计使用年限:

按原设计的50年考虑。

(3)建筑耐火等级:

按不低于二级。

(4)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标准设防类。

对于变配电所等特殊工艺房屋按重点设防类构造措施加强。

(5)抗震设防烈度: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站房框架抗震等级:

A区出站通道及出站厅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B区广厅及门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B区候车厅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D区售票厅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6)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级。

(7)为减少既有与新建部分结构体系间的相互影响。

新建与既有部分区别对待。

既有与新建部分的结构体系之间设双柱,中间形成伸缩缝隔离两个结构体系。

2.上部结构及基础的选型

(1)出站厅改造(A区)

拆除既有出站厅及站房东侧一开间(票据库、售票厅),改造成新的出站厅,新建出站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屋面采用网架。

(2)既有候车大厅改造(B区)

既有候车大厅露天天井顶盖封闭,采用钢结构,采光板屋面,原候车室结构按原设计规范进行加固改造。

(3)既有广厅改造(B区)

拆除既有广厅及其室内楼梯、平台,厅内两侧增设电梯及扶梯,新建广厅与既有候车厅之间设双柱,结构脱开。

新建广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网架屋盖、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4)既有正立面外廊改造

拆除既有外挑廊,新建单跨连廊。

新建连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既有部分连结处采用既有柱边植筋设梁,既有柱按原设计规范进行加固改造。

(5)既有行包房改造(D区)

拆除邻广场侧的一部分,新建二层售票厅及售票办公用房,与既有保留部分设双柱脱开。

新建售票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6)既有进站天桥改造

拆除既有进站天桥,新建天桥及其连通站台的楼梯均采用钢结构。

天桥主体结构为钢箱梁的结构形式。

(7)站房站台侧既有进站连廊拆除新做,新做结构柱与雨棚柱结合,共用基础。

(8)新建部分与既有保留部分基础相碰处对既有基础植筋按原设计规范加固。

3.主要结构构件材料的选用及要求

1)钢筋、混凝土:

板采用HRB335热轧钢筋;梁、柱纵筋采用HRB400热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热轧钢筋。

梁、柱采用C30混凝土,板采用C30混凝土,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次要构件(如圈梁、过梁、构造柱等)采用C20混凝土。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2)网架

钢管:

采用Q345B,可采用焊接钢管(GB3092)或热轧无缝钢管(GB3087)。

高强螺栓:

采用经调质热处理的40Cr(10.9s)。

钢球:

45号钢(GB699-88),屈服强度为0.36kN/mm2。

无纹螺母:

采用Q235B钢锻件。

锥头封板:

采用Q235B钢,锥头采用锻件。

紧定螺钉:

采用40Cr,经调质热处理

3)焊条

E43用于HPB235级钢筋焊接、HPB235级钢筋与HRB335级钢筋焊接;E50用于焊接HRB335级、HRB400级钢筋以及Q345-B钢材。

4)框架填充墙体

±0.000以下基础砖墙采用M5水泥砂浆砌MU10蒸压粉煤灰砖240厚,其余采用Mb5混合砂浆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厚或Mb5水泥石灰砂浆砌筑FAS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100厚,砌块干容重≤7.5kN/m3。

5)结构构件耐火极限(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柱:

2.0h;

梁:

1.5h;

网架:

1.5h。

6)钢结构的防锈及涂装:

(1)所有钢构件表面均应进行喷射除锈,防锈等级为Sa2.5。

(2)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防锈防腐防火涂装。

防火涂料采用超薄型防火涂料,防火涂料和防锈漆应相容,不产生化学反应。

4.采用的计算程序

屋面网架计算采用同济大学3D3S开发组开发的“3D3S空间钢结构系统CAD软件”(版本2005V8.0),站房框架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系列”(版本2004.12)软件。

5.设计及施工的特殊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