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5920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

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2、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A.雨热同期的气候B.黏重的土壤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地势平坦

4、长江三角洲能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水网密集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B.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

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

6、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7、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位置优越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D.劳动力充足

8、下列不属于上海市发展的区位优势的是()

A.广阔的经济腹地B.高素质的劳动力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D.矿产资源丰富

9、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

其区位因素的共同条件是()

A.自然地理条件B.经济地理条件C.地理位置D资源条件.

10、新疆南部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

A.光照充足B.土壤为肥沃的黑土C.降水丰富D.地块小,利于机械化的实现

11.(2009·广东高考)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C.洪峰流量D.植物病虫害程度

读下列材料,回答12-14题。

材料1:

中新网2010年1月22日电 1月22日1时47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组网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目前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四大定位系统齐聚太空。

材料2:

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仿真图。

12.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13.下列不属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中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D.为无线电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服务

14.据中新网2009年10月17日消息,今年第20号台风“卢碧”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大约1270公里的洋面上形成,预计下周三将影响我国台湾地区。

为实时监测“卢碧”的位置,我国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

A.数字地球系统B.人工拍摄C.全球定位系统D.多媒体技术

《成都晚报》2009年11月14日 连日来,中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暴雪,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达60年一遇标准。

截至目前,北方地区降雪过程造成冀、晋、鲁、豫、鄂、陕等省区755.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8人,目前民政部门已疏散公路滞留和转移安置15.9万人;农作物受灾19.04万hm2;倒塌房屋9000多间,因灾直接损失44.6亿元。

据此完成15~17题。

15.对雪灾进行适时监测,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

A.RSB.GISC.GPSD.电子地图

16.上述灾情统计的精确性高,主要是利用了(  )

A.RSB.GISC.GPSD.数字地球

17.受灾人员转移的信息资料的及时获得主要应用了(  )

A.RSB.GISC.GPSD.DOS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8—19题。

18.该地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19.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湖C.退耕还牧D.毁林开荒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

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回答20—22题。

20.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21.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

22.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23—24题。

23.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24.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

1985年,在美国总长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下图。

读图判断25—26题。

 

25.关于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长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26.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分析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回答27—28题。

年 份

1949

1958

1971

1984

1995

1997

湖泊面积(亿km3)

4350

3141

2820

2691

2625

2145

容积(亿m3)

293

228

188

174

167

150

27.引起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②气候变暖;③南水北调;④围湖造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8.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①地下水质下降;②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③洪水调蓄能力减弱;④湖水自净能力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31.下图所示曲线反映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A.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B.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下图为某植被类型的景观素描图。

据图回答32~33题。

32.该种植被的集中分布区是

A.寒带地区B.欧洲C.南美洲D.东亚地区

33.对该植被下的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壤——肥力高B.灰钙土——肥力高

C.黄壤——肥力低D.砖红壤——肥力低

34.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

据此回答35~36题。

35.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②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

③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6.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回答37~38题。

37.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

38.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39~40题。

39.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0.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08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

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

下列能体现善待并擅待森林的是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1、月食:

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13、清洁的自来水被用来洗脸、刷牙、洗衣、拖地后就成了污水。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题号

31

答:

①我们每个人要做到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保护好身边的环境。

②力争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向身边的人宣传和倡议环保。

32

33

34

35

8、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农历一个月。

36

答:

如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

37

答:

①尽可能地不使用一次性用品;②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③包装盒纸在垃圾中比例很大,购物时减少对它们的使用。

38

20、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39

40

答案

答:

如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二、综合题

41.读我国部分省市区1996—2004年耕地变化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1996—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区耕地变化情况表

区域

耕地面积

(km2)

人口(万人)

1996—2004年耕地

减少面积(km2)

1996—2004年耕地减少去向比重(%)

建设占用

灾毁耕地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北京

4024

1259

140.80

25.89

3.53

39.73

30.85

湖北

63367

6584

451.70

8.89

1.09

81.85

8.89

山西

36605

3109

510.00

5.41

1.79

70.47

22.34

内蒙古

55689

2232

1009.60

1.78

2.26

95.26

0.69

山东

67304

8738

293.40

44.73

8.51

17.56

29.20

上海

2948

1419

71.30

62.58

5.73

13.27

18.42

江苏

44720

7110

344.80

37.27

3.26

8.71

50.77

浙江

16400

4343

244.70

44.30

1.25

22.39

32.06

江西

23164

4105

142.60

17.33

0.91

68.99

12.77

福建

12135

3261

66.50

36.61

8.37

2.44

52.58

广东

23525

6961

248.60

13.76

1.23

1.88

83.12

湖北

33794

5825

278.20

9.99

2.10

69.77

18.14

四川

62224

8428

613.50

5.96

1.74

70.27

22.03

甘肃

34860

2467

374.20

2.36

0.55

91.24

5.84

宁夏

8110

495

373.60

2.29

0.20

96.56

0.94

陕西

34474

3543

935.00

2.67

3.57

73.37

20.40

注:

耕地面积和人口均为1996年数据

(1)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

(2)生态退耕地面最大的省(市、区)是,退耕的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保护湿地B.防止土地沙漠化C.防止水土流失D.防止地质灾害

(3)湖北、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和退田还。

四川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

(4)主要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而造成耕减少最多的省(市、区)是,主要的调整方向是。

(填字母)

A.发展园艺业B.发展林业C.发展水利养殖业D.发展乡镇企业

(5)针对耕地的不断减少,我们采取的国策是。

42.图示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问题是。

(2)试分析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防治酸雨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甲、乙、丙、丁所示的环境问题依次是、、

、。

43.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以下是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读图回答。

 

(1)图中甲——丁空格表示着如下的内容:

用水增加、耕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入境水流减少,请对应填出

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黑河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协调措施。

 

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41.

(1),。

(2),。

(填字母)

(3)。

(4),。

(填字母)

(5)。

42.

(1)。

(2)

(3)

(4)、、、。

43.

(1)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B

B

A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C

A

B

C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A

D

A

C

B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D

A

A

D

A

D

A

A

41.

(1)内蒙古宁夏

(2)内蒙古B(3)林湖林(4)广东

C(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2.(10分)

(1)森林锐减

(2)山区面积广,地形坡度大;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

(3)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

(4)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水体污染

43.

(1)耕地减少用水增加入境水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2)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3)问题:

在干旱地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了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开发,致使各类生态系统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产生了恶性循环

措施: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营造防护林带、流域内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