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6204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docx

小学3到6年级科学汇总知识点

小学全级科学汇总知识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上册)

一、填空:

46分,每空2分

1.细菌、病毒都需要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他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来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4.食品在(温暖)和(潮湿)的情况下,最易发霉。

5.(细胞)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基本单位的(功能)单位。

6.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种微小的生命体叫(微生物)

7.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的一种抗生素药物叫(青霉素)。

8.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东西是(细胞)。

9.细胞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有(球)体、(多面)体和(纺锤)体(柱状)体四种。

10.细胞分裂通常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种。

11.细菌吃食物、体积小、繁殖快,一般有(杆菌)菌、(球菌)菌和(螺旋菌)菌三种形态。

12.日常生活中霉种类繁多,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状、棉絮状等,常见的颜色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

二、判断:

对的在()中打√,错的打×。

12分每空2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中,都有微生物。

(√)

2.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了使食物容易发霉的条件。

(√)

4.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5.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三、简答题:

1.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

(10分)

答: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它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功能单位;

(2)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3)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衰老、死亡引起的。

2.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

(10分)

答:

(1)真空包装;

(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12分)

答:

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10分)

答: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

57分,每空1.5分

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2.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五种基本特征。

3.“沧海变桑田”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层运动和填海造陆)。

4岩石在昼夜、冬夏冷暖反复的变化会发生(破碎)的变化,这一变化叫(风化)。

5.地球仪上颜色的区分:

蓝颜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6.科学家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岩石)组成;把地球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7.火山带位于(地核)和(地幔)中间厚度约为(2900)千米的地幔。

8.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9.石林是(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10.海岸边的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风蚀主要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1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2.目前人类在探地工作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3.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运动。

14.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两次大地震,一次是1976年河北省(唐山市)的7.8级地震,另一次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的8级地震。

二、简答题

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怎样的?

(8分)

答:

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8分)

答:

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震动。

是地球表面岩层相互挤压发生褶皱,因褶皱突然断裂引起大地剧烈的震动。

3.喜马拉雅山脉在亿万年前是什么样的?

(8分)

答:

喜马拉雅山脉在亿万年是海洋。

依据有两点:

一是地壳运动,海陆变迁;二是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鱼、海藻、海螺等海洋化石。

4.地震来临时怎么办?

(8分)

答:

(1)在家中若遇地震要立即躲在床下、桌子下、或墙角下,要及时关掉电源、煤气、熄灭火炉,千万不要往外跑。

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

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可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2)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要立即停止活动,迅速躲在排椅下面、舞台下、乐池里,不能拥挤,不要慌乱,待地震停止后,迅速撤离公共场所,转移到空旷、开阔地带。

5.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形态是怎样形成的?

(3分)

答: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地由于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6.地震前有哪些预兆?

(8分)

答:

(1)动物异常:

大白天老鼠成群结队搬家,鱼塘里的鱼一反常态跳出水面,主人再三打骂的家犬无论怎样都不肯回家……

(2)地下水异常:

平常安静的地下水会冒出气泡,且有浑浊现象等。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一、填空:

60分,每空1.5分

1.水和金属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它们都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固体蜡烛加热随温度升高而变成(流动的液体),温度降低冷却后又变成了(固体),继续升温蜡又会变成(气态)。

3.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

4.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它又松又软,特别容易(吸收水分),使铁烂得更快,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铁锈的特点是(红褐)色,(不)导电。

5.铁生锈的原因与(空气)和(水)有关。

6.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7.建筑工地钢铁最容易生锈,主要原因是(露天堆放),加上(下雨)加快了钢铁的锈蚀。

8.水果里含有各种各样的(有机酸),吃起来有酸味,但消化后大多氧化成(碱性)食物。

9.草莓有不能氧化代谢的有机酸,会使体液的酸度增加,属于(酸性)食品。

10.从理论上讲,蔬菜中西红柿、马铃薯、菠菜等都含有(草酸),人食用亦会发生(碱性中毒),但因人类自生就有大量(胃酸)中和,能消化蛋白质,所以不易发生碱性中毒。

11.蔬菜中的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四种。

12.灰浆和水泥是用(碱性)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制取的。

13.烘烤食品时,面团中的小苏打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气泡使面包、饼干、蛋糕变得光亮、松软和美味。

14.石芯试纸是一种(指示剂)。

醋和柠檬汁能使蓝色的石芯试纸变(红)。

15.许多食物中都含有(维生素),它们都是酸。

16.绿色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酸),它是健康细胞生长所必须的。

17.变质的牛奶是酸性的,虽然酸味是酸的共性,但不能由此来鉴定酸奶就是(酸)。

18.胃酸过多时,可以服用碱性药品(胃舒平)以中和胃里过多的酸。

19.洗衣服的原理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其中,水冲走衣服表面的灰尘和泥土属于(物理)变化,清出油污属于(化学)变化。

20.洗衣服的原理:

不论选用哪种洗涤用品和采用不同的洗涤方法,都是为了使(污物)发生变化,溶解在水中,达到去污的目的。

21.酸碱指示剂是英国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发明的。

二.判断:

对的在()中打√,错的打×10分每空1分。

1.水的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2.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3.使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

4.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5.紫甘蓝水是指示剂。

(√)

6.酸碱指示剂是英国著名化学家罗伯特.胡克发明的。

(×)

7.变质的牛奶是酸性物质。

(×)

8.草莓是碱性食品。

(×)

10.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白糖加热融化属于化学变化。

(×)

11.枫叶变黄、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鸡蛋浸泡在白醋中、碱中加入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属于化学变化。

(√)

三、简答:

(30分)

1.加热蜡烛的形态与点燃蜡烛的有什么区别?

(6分)

答:

(1)固体蜡烛加热随温度升高而变成流动的液体,温度降低冷却后又变成了固体,继续升温蜡又会变成气态。

(2)点燃后的蜡烛蜡油支持了燃烧,发光发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成。

2.物质变化的两大类别有哪些?

(6分)

答:

(1)物理变化:

物质变化只有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有颜色改变、有沉淀或气泡生成、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3.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

(4分)

答:

喷漆、渡不锈金属、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制成不锈钢。

4.铁片和铁锈有什么区别?

(6分)

答:

(1)铁片灰白色有韧性,无空隙表面较光滑,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磁铁能吸引。

(2)铁锈红褐色较脆,表面粗糙有空隙,无光泽,不导电,磁铁不吸引。

5酸有哪些的特性?

(2分)

答:

酸是有酸味的物质,能和金属、碳酸盐等反应,能使蓝色石芯试纸变红。

6.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6分)

答:

树叶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树叶的颜色是由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列的不同而造成的。

春夏时节,叶绿素的含量较大,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含量远远低于叶绿素,因而他们的颜色不能显现,叶片呈绿色。

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变弱,叶绿素合成受阻,又加上叶黄素、胡萝卜素较稳定,因此树叶就变黄了。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一、填空:

56分(每空1分)。

1.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0),引力只是地球的(1/6)。

2.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的(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白天最高可达(100℃),夜间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4.迄今为止,人类登陆的外星球只有(金星)。

5.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6.太阳并不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

7.当太阳的折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一半就处于(冬季)。

8.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昼夜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9.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目前,我们已知太阳系中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50多颗(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

10.平时人们所说的启明星实际就叫(金星);距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11.像太阳这样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做(卫星)。

12.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13.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宇航员是(杨利伟)。

14.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每个星座中的恒星可连成不同的图形,古代人发挥想象,常用神话中的(人物)或(动物)为星座命名。

15.(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春季黄昏后是观察北斗七星的最佳时间。

(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16.银河,我国民间又称“(天河)”。

它们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17.银河系中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太阳)是距我们最近的恒星。

18.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虽然它与水星相比离太阳更远,但它的表面温度却更高。

19.(火星)与地球有些相似,白天有明亮的(天空)、薄云、朝露和轻微的霜冻,但要比地球上(冷)得多。

20.已有(两种)太空探测器飞出我们的太阳系,其中一个带着人类的(照片)和(地图)。

二、简答题44分。

1.太阳系的天体是怎样运行的?

(6分)

答: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沿逆时针运行;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分为四季12个月;自转一周为一天24小时;月球公转一周为30天称朔望月。

2.请简述月亮的概况。

(6分)

答: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它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

它几乎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气温在150℃左右,夜晚气温在零下120℃左右.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很多,地球上100千克的物体月球上还不到17千克,三四米高的障碍物和十来米的深沟可以一跃而过。

3.请简述太阳直射、斜射温度计的差异?

(4分)

答:

平放的温度计,太阳光直射,升温快读数高,斜放的温度计,太阳光斜射,升温慢读数低。

这一差异解释了四季的成因。

4.去月球旅行需要作哪些准备?

(4分)

答:

需要带上氧气、水和食物,而且由于月球昼夜温差大,还要带上防寒服等。

5.为什么农历十五看不到月球的影子?

(4分)

答:

因为农历十五阳光直射月球,所以看不到月球的影子。

6.观察月球的环形山应在什么时候?

(4分)

答:

应选在农历的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

7.月亮在天空中是怎样运行的?

(4分)

答:

月亮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8.围绕太阳旋转的一定都是行星吗?

(6分)

答:

不一定。

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除八大行星以外,还有50多颗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

9.简述一年四季形成的原因。

(6分)

答:

一年四季形成的原因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与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有关。

当太阳直射时,热量集中,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这就是夏季。

反之,当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节我在成长  

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

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婴儿期,第二个高峰期是青春期。

  

5、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6、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7、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8、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9、身高和体重是衡量生长发育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儿童的发育水平,身高和体重的比例还可以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10、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11、小孩子从出生开始,会沿着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

(×) 

判断

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  

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 

3、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

(×)  

第二节悄悄发生的变化  

1、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2、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一般是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3、青春期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4、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开始。

  

5、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6、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现变声、遗精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7、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8、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简答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

(1)少女不宜穿高跟鞋,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2)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

避免着凉:

适当运动。

  

(3)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身体。

 

(4)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

  

(5)吸烟和酗洒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2、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答:

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

身高、体重增长较快,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血液总量等都有很大的增长,脑部发育逐渐完全,至青春期时,生殖系统发展很快,直至性成熟。

  

第三节人生之旅  

1、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

 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

  

2、预测自己身高的三种方法:

 

(1)根据父母身高预测: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

 

(2)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

 

(3)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

  

(测结果并非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

)  

3、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

  

4、能给自己一生留下美好回忆的是:

每年的同一时期同父母合影留念。

5、人一生中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是青春期。

 

6、预测出来的身高不一定就是自己将来准确的身高。

 

7、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很大贡献。

人老后,体质变差,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顾;而幼儿非常小,不懂事,没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8、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9、连线:

呀呀学语—婴幼儿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十月怀胎—胎儿期 

生长迅速—青春期 

抚育后代—成年期 

颐养天年—老年期 

勤奋求学—学龄期  

第四节踏上健康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体格发育增长显著,20年间7—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量,男生为6.9厘米,女生为5.5厘米;体重增长更为迅猛,男生增长为6.6千克,女生增长为4.5千克。

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也不断提前。

1、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酗洒、合理安排每天进餐次数和时间)。

  

(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和照明)。

   

(4)加强体育锻炼(游泳、跑步、踢球)。

  

(5)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2年级10-11小时3-6年级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5小时、成人7-9小时)。

 

(6)科学用脑(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7)不迷恋电脑。

 

2、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书写姿势,做到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的手与笔尖一寸;

(2)注意正确的阅读姿势,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远望或看绿色的东西,以减轻疲劳;

(3)坚持按时做眼保键操;注意书写时采光与照明,不在强光或弱光下学习;(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在行走时或行驶的车辆上看书。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第1课生物的遗传现象  

1、遗传: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两种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也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4、动物亲代的相似点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及食物、生活习性等。

5、有关遗传现象的谚语和俗语有:

 

(1)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2)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3)物生自类本种。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第2课  生物的变异现象  

1、变异: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2、同变异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3、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三叶草长出四片叶子都是变异现象。

4、变异现象的两种形式: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如:

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

  

5、不可遗传的变异:

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如:

用眼不当造成近视,车祸导致的残疾。

6、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第3课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1、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2、孟德尔发现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他还发现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都和它们的上代相似。

  

3、孟德尔的研究结论不能圆满的解释诸如有些动物其父母的皮毛都是褐色的,但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

   

4、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5、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2001年2月,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

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

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7、“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8、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9、父母双方是高个的,但所生子女不一定是高个的。

 

10、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11、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比如头发、单双眼、肤色。

  

12、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与祖先一样。

 

简答

1、谈谈你对生物遗传及变异现象的解释?

  

答: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人们把这些亲代与后代之间的相似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