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763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x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固镇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崛起皖北的关键时期。

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依据《固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固镇县“十二五”种植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种植业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措施,创新工作,促进种植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种植业实现产值23.76亿元(可比价),较2005年的14.89亿元增加8.87亿元,增幅为59.6%;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较2005年的8.72亿元增加6.18亿元,增幅为70.9%。

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较2005年的2811增加2595元,增幅达92.3%。

(一)粮食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从2005年秋种开始组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2008年又启动了玉米振兴计划行动,2009年开展了小麦和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加快了新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粮食生产实现持续增产。

2010年,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为129.3万亩,预计总产48.45万吨,分别较2005年增加25.5%、38.2%。

(二)油料产业稳步发展。

先后选育出蚌花1号和蚌埠2号花生新品种,2006年成功创建了45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009年开始组织实施农业部花生万亩高产创建活动,加快了花生新品种和新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2010年,全县油料总播种面积为44.3万亩,较2005年减少25.3%,但是单产水平显著提高,总产达到16.20万吨,与2005年基本持平。

(三)棉花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紧紧围绕“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瓜套棉由过去的以单膜栽培为主发展到以双膜栽培为主,大力发展“简化省工、节本增效”的麦茬直播短季棉,2007年全县棉花面积扩大到30万亩,成为国家棉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近年,受棉花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和棉花种植费工的影响,全县棉花面积出现大幅度下滑。

2010年,全县棉花面积20.58万亩,较2005年较少20.2%;平均亩产皮棉92公斤,较2005年增产67.3%;预计皮棉总产1.89万吨,较2005年增加34.0%。

(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近几年,把发展蔬菜生产,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重点发展精细化蔬菜,不断扩大保护地栽培和设施栽培面积,推动了蔬菜产量增加、菜农增收。

以新马桥镇为核心的日光温室越冬反季节蔬菜达3000亩,平均亩产值在2.0万元左右;以连城镇马铺村番茄为重点的2万亩弓棚蔬菜,平均亩产值达到5000元。

2006年,固镇县获省级蔬菜产业化十强县称号。

2010年,全县蔬菜面积20.56万亩,蔬菜总产53.07万吨,分别较2005年增加24.6%和41.8%。

(五)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突出抓好以城关镇龙滩村为代表的城郊型新村建设,以仲兴乡耿武村、杨庙乡乔店村为代表的大规模搬迁新建型新村建设,以及以新马桥镇南庙村为代表的产业型新村建设。

龙滩村利用城郊地区优势,发展食用菌,果蔬大棚。

耿武村自2006年起建设小周庄新村,建成8排38户农民新居,净增土地80多亩;2010年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将8个自然庄全部拆并到耿武小学以北、张秦村以南、仲兴至沿张秦水泥公路两侧,建成2个居民点,占地300亩,净增土地1600亩。

乔店村从2006年开始进行低洼地村庄搬迁建设,计划建设新居300套,已竣工200余套,其余将于2013年初竣工,复垦原自然庄占地可净增耕地575亩。

南庙村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蔬菜大棚500余亩。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下,全县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县级2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4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10家。

全县共发展省市级专业村(镇)10个,县级专业村117个。

56个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进行商标注册,12家企业(组织)16个产品获得“蚌埠市名优农产品”称号,“天源”棉花获得“安徽名牌农产品”和全国棉花“十大知名品牌”,“成祥”面粉获得“安徽名牌农产品”,健源果蔬、成祥面粉、金禾面粉、丰原油脂4家企业1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皖王”花生油、“王庄”花生果、“老任桥”牛肉、“皖王”生猪、“村夫”番茄、“玉鹏”蔬菜等一大批农产品畅销省内外,品牌创建使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七)农村能源建设成效显著。

随着国家对农村沼气建设投入的逐年递增,在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和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户用沼气建设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发展速度快速增长。

全县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技术员工达到127人,11个乡(镇)建立了27个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和服务体系。

到2009年底,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6000户。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种植业发展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尤其是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三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具体惠农政策,要求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增加。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

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确保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任重道远;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较差且年久失修,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差;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强化农民培训任务繁重;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薄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任务紧迫,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刻不容缓;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努力地做好各项农业工作。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是我县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崛起皖北的总体要求,全县种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作为主攻方向,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式转变。

(二)常规农业规划

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综合考虑我县近年种植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力争到2015年,全县种植业产值达到29.0亿元(可比价),平均年递增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平均年递增15%。

2、增强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总产量65万吨以上;油料面积稳定在42万亩,总产量17万吨;棉花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量1.5万吨;蔬菜面积稳定在22万亩,总产量55万吨;瓜类面积稳定在10万亩,总产量25万吨。

3、调优种植业内部结构。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工程-蚌埠市新增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省级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玉米振兴计划行动,并组织实施好农业部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粮棉油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围绕蚌埠市沿淮百万亩蔬菜产业带建设,稳步推动设施蔬菜和特色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和扩大“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规模,力争全县省级“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发展到8个。

4、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到2015年,建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75万亩,农产品优质品率达85%以上,其中:

粮食优质品率达90%以上。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30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2-3个、省级5个以上、市级20个左右、县级商标注册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品牌数量达到50个以上。

5、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到2015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病虫害综防率达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达80%以上。

6、继续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每年新建户用沼气池1000户,新建小型及联户沼气工程4处,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新建乡村服务网点20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1处,力争到2015年,新增户用沼气池5000户,新增小型及联户沼气工程20处,新增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00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5处。

(三)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1、小麦。

固镇县是安徽省小麦主产县,已被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重点县。

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在全县范围开展高产创建竞赛活动,示范带动全县小麦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主攻方向:

实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在单产水平上,促进全县小麦均衡增产,加快低产乡村单产水平提高;在技术措施上,突出“四防”,即防倒伏、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进一步强化优质高产良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的集成配套,提高技术到位率。

发展目标:

稳定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力争到2015年,全县优质小麦面积80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总产达到40万吨。

2、玉米。

从2008年开始实施玉米“振兴计划”,固镇县是全省与龙头企业对接的11个玉米生产大县之一,并被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重点县。

主攻方向: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加大政策扶持,稳定玉米面积,优化品种结构;集成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播种和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发展目标: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调优品种结构,以籽粒玉米生产为主,积极发展籽粒与青贮兼用和青贮专用玉米生产,并适度发展鲜食玉米生产。

力争到2015年,全县玉米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单产提高到55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25万吨。

3、花生。

固镇县花生栽培历史悠久,从90年代起全县花生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总产逐年提高,花生面积和产量都居全省之最,已被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重点县。

主攻方向:

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机械化播种等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县花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达到38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16万吨。

4、棉花。

近年来,固镇县一直是皖北地区棉花第一大县,已被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重点县。

主攻方向:

大力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因地制宜推广优质高产抗病虫良种及其配套的轻简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减轻劳动强度,缓解用工矛盾,降低生产成本;培育棉花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棉花龙头企业,提高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县棉花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单产水平提高到100公斤/亩左右,总产达到1.5万吨。

提高棉花品质一致性,有效控制异性纤维混入。

5、蔬菜。

围绕市沿淮百万亩蔬菜产业带建设,建成反季节日光温室基地1万亩,大棚蔬菜产业基地2万亩,特色蔬菜基地3万亩。

年蔬菜播种面积8万亩,其中设施生产面积5万亩。

其中:

新马桥镇水利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建设1万亩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基地,主要品种以番茄为主;以新马桥镇南庙村为中心,建设1万亩大棚蔬菜基地,主要以春提前,秋延后番茄、辣椒为主;以新马桥镇徐郢村为中心,辐射园艺一场、李圩村建设1万亩大棚基地,主要以草莓生产为主;在新马桥镇、王庄镇建设花生茬大白菜生产基地1万亩和2万亩冬闲地越冬菠菜、菊花心、大头青等叶菜生产基地。

以固镇县城为中心,包括城关、连城、仲兴、任桥、湖沟、杨庙等6个乡镇,重点建设设施蔬菜基地3万亩,特色蔬菜基地10万亩,年蔬菜播种面积16万亩,其中设施生产面积6万亩。

其中:

以城关镇龙滩村为中心建设100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以连城镇马铺为中心,建设1万亩钢管大棚蔬菜基地,主要以茄果类等多品种供应县城为主;以仲兴乡唐棣村为中心,建设3万亩春夏季大白菜、秋冬季菊花心等叶类蔬菜露地生产基地;以任桥镇沟南村、杨罗村为中心,建设1万亩大棚蔬菜基地,主要以春季茄果类、秋季莴笋为主栽品种;以湖沟镇马楼村为中心,建设1万亩大棚蔬菜基地,主要以黄瓜为主栽品种;以湖沟镇大桥村为中心,建设3万亩麦套冬瓜基地。

(四)现代农业规划

1、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促进生产手段科技化。

一是抓好以仲兴乡为核心的20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逐步按照规划完善其功能,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国家挂牌;二是加快以连城良种场为核心集科研及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农业科技园建设;三是做好王庄花生物流及农产品加工贸易区的规划建设;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城关镇龙滩村高效栽培蔬菜园区,使之成为城郊型农业的典范;五是积极推动天津金海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力争三年内使之成为省内最大的休闲现代农业的典范园区。

2、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达到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经营一体化。

以服务全程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会员股份化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组织的运作机制。

重点扶持固东面粉、大成肉鸡等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提升肉鸡养殖协会、玉鹏蔬菜、金香丝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力,精心打造王庄花生、天源棉花、任桥牛肉等地方名优农产品品牌。

力争“十二五”期间,培育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个,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7个,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0个,其中:

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7-10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8-1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10-15家。

3、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适应现代农业要素投入集约化的要求。

出台推进集体土地流转实施办法,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和市场建设。

做好土地流转确权、登记、办发证等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建立农村土地银行、合作社等组织,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引导和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

力争每年每个乡镇建成不少于2个千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示范片。

4、加快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以推进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

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实现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200个,力争培育国家部级典型示范社3个,升省级典型示范社10个,市级典型示范社30个,培养100名优秀合作社带头人。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按照“建设中心村、强化农村社区、培育生态村、缩减自然村”的总体要求,有步骤地撤销一批交通闭塞、人口较少、基础条件较差的弱、小、散村庄,加快新农村社区(新村)建设。

重点建设好22个省级示范村,发挥好示范村的引领作用。

四、重点建设项目

1、国家粮食安全工程——蚌埠市新增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

通过治理沿淮洼地,新增高产稳产粮田的方式促进粮食增产;通过提高土壤基础地力,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的方式促进粮食增产;通过调整粮食结构,扩大小麦和玉米高产粮食作物面积的方式促进粮食增产;通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方式促进粮食增产。

2、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已被农业部立项,在固镇县棉花原种场、连城镇殷陆村建立棉花良繁基地总面积为5000亩,其中:

单株选择圃10亩,株行鉴定、繁殖圃40亩,品种选育试验地50亩,原种繁殖田300亩,良种繁殖田4600亩。

扩建检验检测用房500平方米,改建仓库330平方米,维修仓库750平方米,维修晒场1500平方米,配套检验检测仪器及辅助生产设备172台(套)。

项目建成后,100亩良种选育试验田开展棉花新品种选育,1-2个品种通过审定,2-3个新品种进入区域试验;4600亩良繁田年产棉花良种46万公斤。

3、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皖政[2007]69号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农业和农村实际,以有利于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有利于为“三农”服务,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

4、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对高产创建活动的安排部署,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工作机制,集成技术,按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要求,促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效益增加,全面完成高产创建目标任务。

通过高产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全县粮棉油均衡增产,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种植业生产尤其是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对种植业生产的指导和宏观调控。

建立强有力的农业领导体系和支农责任制,把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设施蔬菜生产及农民收入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加大农业投入。

认真落实种植业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制订配套发展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政府财政支持农业的长效保护和支持体系。

县乡两级财政对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和发展设施蔬菜要安排一定的预算资金予以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努力增加农业投入,为种植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一是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引导农民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建立以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拓农产品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农民自我服务功能。

二是采取典型宣传、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进一步调动农民致富带头人的积极性,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带领农民开拓市场,发展生产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在搞好技术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政策、执法、信息和减负等综合服务水平。

着力增强政策落实及协调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的能力,指导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规范程序、科学管理、强化监管为重点,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以农情信息的收集、发布为重点,加强农情调度和信息网络建设,改善服务手段,提高农情信息为领导决策、指导生产的服务水平。

(五)扶持龙头企业。

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把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支农的重点,在农发资金安排上设立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

认真落实国家对龙头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被列入省、市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经营的,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实行以奖代补。

加强银企合作,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投向农产品加工业。

积极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完善银、企、农风险共御机制。

政府各部门要在企业注册、用地、供电、供水、交通运输上给予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