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6503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docx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

肿瘤疾病护理常规

肺癌………………………………………………

骨癌………………………………………………

胰腺癌……………………………………………

鼻咽癌……………………………………………

食道癌……………………………………………

肝癌………………………………………………

恶性淋巴瘤………………………………………

卵巢癌……………………………………………

宫颈癌……………………………………………

结肠癌……………………………………………

乳腺癌……………………………………………

脑恶性肿瘤………………………………………

肺癌

一、护理目标

(一)患者能够有效咳嗽及保持有效的呼吸方式,呼吸道通畅。

(二)患者感染及出血并发症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患者上腔静脉阻塞症状的危险性降至最低。

(四)患者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五)放化疗的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症状减轻。

(六)患者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强。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咳嗽、咳痰,痰的颜色、粘稠度,是否能有效咳出痰液及相关影响因素如疼痛或知识缺乏等。

2、了解患者的活动能力、活动范围及活动后的面色、心率、呼吸的改变程度。

3、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睡眠质量,疼痛分级、自控方法。

4、观察患者有无水肿及水肿的程度,包括颜面、颈部、上下肢等部位,有无端坐呼吸或鼻翼煽动,口唇、甲床颜色、三凹征,有无颈静脉、胸壁静脉及腹部静脉曲张。

5、助检查结果:

胸部X线或CT、心电图、B超、ECT、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气分析。

6、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护理要求。

上述所有评估结果应与医生达成一致。

如发现有医生未关注到的内容,应及时报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二)急诊救治1、上腔静脉综合症:

维持患者直坐姿势,解开衣领,抬高床头或用枕头支持,促进静脉回流,持续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或床边心电监护,必要时协助医生做环甲膜穿刺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根据医嘱及时利尿和脱水、强心等,准确记录出入量,指导患者深慢呼吸放松情绪。

2、大咯血:

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及气道内积血,安慰患者及家属,指导勿憋气,避免紧张及恐慌情绪,及时咳出血块。

3、针对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安抚及稳定其情绪并做好适当解释,避免恐慌加重病情,争取最大的配合。

(三)放疗护理

1、放疗前护理

(1)向患者解释各项检查(CT、B超、心电图、ECT、抽血)的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督促患者尽快完成。

(2)了解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解释放疗的目的、放疗过程及配合要点、副反应及处理措施,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或及时向医生反映,消除患者心理顾虑和焦虑、紧张心理。

(3)了解患者身体及营养状况、血象、肝肾功能,检查手术切口及引流管口愈合情况,未愈合伤口予换药处理,除非特殊急需,一般待切口愈合及肝肾功能正常后再行放疗。

2、指导患者掌握放疗中的注意事项

(1)多饮水2000-3000ml/日以上,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少量多餐,注意色、香、味调配,必要时可与医生商量,静脉补充营养和热量,纠正电解质及营养低下状况。

(2)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的锻炼及活动,如出现气促、心慌、出冷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以此作为限制活动的指征。

(3)放射标记要注意保护,不能自行涂擦,放射野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和热水、酒精、油膏及含金属制剂(如碘酒)或贴胶布(氧化锌),重金属可产生二次射线加重皮肤放射性损伤,避免冷热刺激及日光直接照射,切忌撕剥射野皮屑和搔抓局部皮肤。

(4)内衣宜宽松、柔软、透气、吸湿性强棉制品,选择前胸有排纽扣的衣服利于放疗时保暖。

(5)外出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气候及时增减衣服;减少与有感染及患感冒病人的接触,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至少1小时,但避免对流风诱发放射性肺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观察放射性肺炎的表现,注意有无发热、呼吸困难、胸痛、气促、咳嗽、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量,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咳痰(缓慢深呼吸数次,屏气3s,然后张口连咳3声,咳嗽时腹肌用力,腹壁内缩,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连续重复以上动作2-3次),必要时予雾化吸入和协助拍背(手法为背隆掌空,方向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观察患者活动时的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早期发现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表现,教育患者避免使症状加重的活动,如突然站立、向下弯腰、平躺,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半卧位或吸氧,以减轻缺氧症状。

5、每周查血象1-2次,如血象下降明显、体温>38℃应暂停放疗,白细胞<2000×109/L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人数并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严格无菌技术,同时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和抗生素控制感染。

6、定期检查病人放射野皮肤及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价效果及如实记录皮肤反应,必要时进行反复强化指导,及时处理放射性皮炎反应,防止湿性反应。

7、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根据患者自评疼痛分值及三阶梯止痛原则,协助医生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疼痛,如教会患者练习放松和深呼吸、分散注意力、及时调整和足量应用止痛剂。

对随咳嗽加重的胸痛,在患者出现咳嗽时,用手压迫疼痛部位,以减轻咳嗽对胸廓的震动。

8、监测患者早期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如面色苍白、脉细速、出冷汗、痰中带血、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下,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四)化疗护理

1、化疗前护理:

(1)向患者解释各项检查(CT或X线、B超、心电图、ECT、抽血)的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督促患者尽快完成。

(2)了解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化疗的认知、接受、配合程度和要求,讲解化疗目的、化疗过程及配合要点、副反应及处理措施,减轻患者心理焦虑、恐惧心理。

(3)了解患者各系统的功能状态,如造血系统功能,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等,了解患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评价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活动状态)。

2、化疗护理

(1)预防及治疗局部毒副反应:

a正确选择静脉通道,首选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导管、CVC导管等,其次为外周静脉留置针,避免直接头皮针穿刺;

b选择直粗的静脉及最佳穿刺部位,避开关节、肌腱、韧带等部位,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射,注意经常变换穿刺静脉;

c根据药物性质正确调整输液速度,一般不宜太快,给药前及二种药物之间和给药之后应用NS或PG冲管;

d发现药物外渗处理:

马上停止输液、回抽、拔针、封闭(NS+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抬高患肢、外敷(敷硫酸镁、冰敷、涂喜疗妥)、红外线照射(48小时后)。

(2)观察胃肠道毒副反应:

a按医嘱准确给予止呕剂,根据患者口味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少量多餐及调整食物色、香、味提高患者食欲,忌进食辛辣、煎炸、刺激性食物,

b指导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及松弛疗法,如与他人交谈、听音乐、看电视、适宜活动、深呼吸、选择个人喜爱的娱乐活动等,

c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及时协助处理呕吐物,更换衣物,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d督促每天饮水2000-3000ml,饭前、后、睡前漱口,化疗后一至十天内定期检查口腔情况,口腔炎宜进食温凉流食或无刺激软食,霉菌感染予5%碳酸氢钠或制霉菌素液漱口,厌氧菌感染可用3%双氧水漱口,

e询问患者大便情况,便秘者教会顺时针按摩腹部及进食润肠和促进肠蠕动的食物,如蜂蜜水(早上空腹喝)、燕麦、香蕉、红薯等,腹泻者忌油腻、粗纤维食物。

(3)骨髓抑制的观察:

注意患者血象变化,及时遵医嘱应用升血药,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告知患者减少外出及探视,预防感冒,加强个人卫生及护理,白细胞低于2000×109/L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或紫外线消毒病房每日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指导4患者注意预防出血:

少活动、慢活动,多休息,减少磕碰,选择软毛牙刷,留意大小便颜色,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必要时遵医嘱输注血小板,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应考虑为颅内出血及时报告处理。

(4)监测心率、脉率、呼吸、尿量及性质以观察心肝肾功能,注意有无皮疹、水肿,教会患者剪短头发或买假发于脱发时使用,经常搓揉手足、皮肤减轻手足麻木感及异常感觉,遵医嘱按时使用减轻毒性药物,如抗过敏药物、保护肾脏肝脏药物,输注紫杉醇时要求心电监测血压、脉搏或用药前半小时每10分钟测量一次。

(五)护理等级放化疗期间且病情稳定,生活基本自理患者可予二级护理,出现中度以上放化疗毒性反应或发生病情变化或/及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按一级护理标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合并急症或晚期患者根据医嘱予病危或病重护理,护士应对后二者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协助刷牙或棉球清洁)、床上擦浴1次,洗头每周至少2次,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日常活动,如进食、更衣、如厕等,将其所需生活物品置于方便取用之处。

(六)出院康复指导

1、劝阻患者戒烟酒,停止接触致癌物,如石棉、氡、砷、粉尘等。

2、指出活动的重要性,每日进行可耐受的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干日常家务等。

3、饮食指导: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切勿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

4、嘱按医嘱定期回科复查或随时与经治医师联系,如出现肩背部疼痛、记忆力丧失、疲乏、体重减轻、咳嗽加重或咳血等现象,及时来医院就诊。

三、护理评价

1、患者是否掌握有效咳嗽和呼吸方法,是否能自我采取方法减轻气促及呼吸困难等不适。

2、患者的急症表现是否及时发现,是否得到正确的救治。

3、预防感染的措施是否有针对性、落实是否到位,是否能将感染机率降至最低。

4、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是否有稳定的情绪或掌握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5、患者放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是否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6、患者是否能自诉疼痛程度,疼痛是否缓解。

骨癌

一、护理目标

(一)患者主诉疼痛减轻

(二)患者无外伤发生

(三)患者能使用辅助器械行走

(四)放化疗的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症状减轻。

(五)患者恐惧及焦虑感减轻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1、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无应激性反应,如血压增高、脉搏加快、大汗、保护性体位

2、患者体质状况及家属对如何保护患者,防止损伤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3、观察患肢的外观及肿胀程度、活动表现,了解患者日常活动(行走、移动)及训练的情况。

4、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疼痛、预后、照顾、经济能力等)及程度,评估其控制不良情绪的应对技巧,了解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及支持程度。

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程度

5、辅助检查结果:

胸部X线、、心电图、B超、ECT、CT或MRI、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等。

(二)放疗护理

1、放疗前护理

(1)向患者解释各项检查(CT、B超、心电图、ECT、抽血)的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督促患者按要求按时完成。

(2)了解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解释放疗的目的、放疗过程及配合要点、副反应及处理措施,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或及时向医生反映,消除患者心理顾虑和焦虑、紧张心理。

(3)了解患者身体及营养状况、血象、肝肾功能,检查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未愈合伤口予换药处理,除非特殊急需,一般待切口愈合及肝肾功能正常后再行放疗。

2、指导患者掌握放疗中的注意事项

(1)多饮水2000-3000ml/日以上,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少量多餐,注意色、香、味调配,必要时可与医生商量,静脉补充营养和热量,纠正电解质及营养低下状况。

(2)适当的锻炼及活动,抬高患肢并使关节伸展,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移动位置或活动时注意保护患肢,禁止碰撞,预防发生病理性骨折

(3)放射标记要注意保护,不能自行涂擦,放射野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和热水、酒精、油膏及含金属制剂(如碘酒)或贴胶布(氧化锌),重金属可产生二次射线加重皮肤放射性损伤,避免冷热刺激及日光直接照射,切忌撕剥射野皮屑和搔抓局部皮肤。

(4)外出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气候及时增减衣服;减少与有感染及患感冒病人的接触,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至少2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每周查血象1-2次,如血象下降明显、体温>38℃应暂停放疗,白细胞<2000×109/L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人数并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严格无菌技术,同时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和抗生素控制感染。

6、定期检查病人放射野皮肤及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价效果及如实记录皮肤反应,必要时进行反复强化指导。

7、关注患者疼痛程度: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教会患者练习放松和深呼吸、分散注意力,根据患者自评疼痛分值及三阶梯止痛原则,遵医嘱及时调整和足量应用止痛剂。

对于间室综合症所致的患肢胀痛,应抬高患肢和局部冰敷。

﹙三﹚化疗护理

(1)全面了解患者的检查结果,包括心、肺、肝、肾、血液,指导患者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提高体质。

(2)预防及治疗局部毒副反应:

a正确选择静脉通道,首选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导管、CVC导管等,其次为外周静脉留置针,避免直接头皮针穿刺;

b选择直粗的静脉及最佳穿刺部位,避开关节、肌腱、韧带等部位,注意经常变换穿刺静脉;

c.MTX输注时间至少6小时以上,给药前及二种药物之间和给药之后应用NS或PG冲管;

d发现药物外渗处理:

马上停止输液、回抽、拔针、封闭(NS+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抬高患肢、外敷(敷硫酸镁、冰敷、涂喜疗妥)、红外线照射(48小时后)。

(2)观察胃肠道毒副反应:

a按医嘱准确给予止呕剂,根据患者口味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少量多餐及调整食物色、香、味提高患者食欲,忌进食辛辣、煎炸、刺激性食物,b指导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及松弛疗法,如与他人交谈、听音乐、看电视、适宜活动、深呼吸等,c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及时协助处理呕吐物,更换衣物,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d督促每天饮水3000ml以上,饭前、后、睡前漱口,化疗后一至十天内定期检查口腔情况,口腔炎宜进食温凉流食或无刺激软食,霉菌感染予5%碳酸氢钠或制霉菌素液漱口,厌氧菌感染可用3%双氧水漱口,e询问患者大便情况,腹泻者忌油腻、粗纤维食物,观察大便颜色及性质,如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即提示消化道粘膜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骨髓抑制的观察:

注意患者血象变化,及时遵医嘱应用升血药,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告知患者减少外出及探视,预防感冒,加强个人卫生及护理,白细胞低于2000×109/L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或紫外线消毒病房每日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指导患者注意预防出血:

少活动、慢活动,多休息,减少磕碰,选择软毛牙刷。

(4)监测尿量及性质以观察心肝肾功能,必要时监测尿PH值(pH7),化疗用药及解毒剂(碱性药物、CF)等给药时间及计量一定要准时、准确,静脉输液尽量维持24小时,每3小时静注CF一次,严格交接班,如尿色呈红色或酱油色则提示出血,应即时处理。

(五)护理等级

放化疗期间且病情稳定,生活基本自理患者可予二级护理,出现中度以上放化疗毒性反应或发生病情变化或/及截肢、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按一级护理标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合并肺转移及晚期患者根据医嘱予病危或病重护理,护士应对后二者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协助刷牙或棉球清洁)、床上擦浴1次,洗头每周至少2次,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日常活动,如进食、更衣、如厕等,将其所需生活物品置于方便取用之处。

(六)出院康复指导1、适宜锻炼,教会截肢患者正确移动位置的技巧,指导适当活动患肢,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痉挛,丧失功能。

3、饮食指导: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切勿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

4、嘱按医嘱定期回科复查或随时与经治医师联系,如出现贫血、疲乏、胸闷、气促、患肢疼痛加重等现象,及时来医院就诊。

三、护理评价

1、患者是否能自诉疼痛程度,疼痛是否缓解。

2、患肢是否出现摔伤、骨折等意外。

3、患者是否掌握拐杖、轮椅或其他辅助行走器械使用方法。

4、是否及时落实预防感染的措施,出现感染时有无及时发现与处理。

5、患者是否有稳定的情绪,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如何。

6、患者放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是否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胰腺癌

一、护理目标

(一)患者进食量增加。

(二)患者不发生感染出血,或感染和出血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患者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四)化疗的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症状减轻。

(五)患者疼痛减轻,皮肤完整,感觉舒适。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1、了解患者的进食量和体重。

2、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的情况

3、观察患者皮肤及巩膜颜色、弹性,检查有无出血表现,评估黄疸程度。

4、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评估水电解质是否平衡。

5、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护理要求。

6、辅助检查结果:

胸部X线或CT、心电图、B超、ECT、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各项指标、电解质、血清白蛋白/球蛋白。

7、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睡眠质量,疼痛分级、自控方法。

上述所有评估结果应与医生达成一致。

如发现有医生未关注到的内容,应及时报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二)常规护理

1、向患者讲解摄取足够营养对保持及恢复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指导家属烹饪时少用或不用油,给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

2、每周监测体重及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

3、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血常规、白细胞水平,TPN现配现用、每天跟换TPN袋及输液管、引流袋,并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引流管通畅,指导患者及家属下床活动及翻身时不要太高引流管及引流袋。

4、向患者解释皮肤瘙痒的原因、每日用温水擦浴或冲温水澡,指导患者勤换内衣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遵医嘱每晚前给患者止痒药或安定等保证睡眠,以减轻瘙痒程度。

5、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水电解质的水平,观察脱水的症状和体征,长期禁食者遵医嘱给予鼻饲或TPN,补充水、电解质。

6、关注肝功能和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禁食过硬、带刺食物,以免损伤消化道,观察切口及引流管情况,准确估计出血量,出血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7、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根据患者自评疼痛分值及三阶梯止痛原则,协助医生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疼痛,如教会患者练习放松和深呼吸、分散注意力、及时调整和足量应用止痛剂。

8、了解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状况安抚及稳定其情绪并做好适当解释,护士不能或不便解释的应与医生沟通,给予患者答复。

(四)化疗护理

1、化疗前护理:

(1)向患者解释各项检查(CT或X线、B超、心电图、ECT、抽血)的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督促患者尽快完成。

(2)了解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化疗的认知、接受、配合程度和要求,讲解化疗目的、化疗过程及配合要点、副反应及处理措施,减轻患者心理焦虑、恐惧心理。

(3)了解患者各系统的功能状态,如造血系统功能,肝肾功能功能、水电解质情况等等,了解患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评价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活动状态)。

2、化疗护理

(1)预防及治疗局部毒副反应:

a正确选择静脉通道,首选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导管、CVC导管等,其次为外周静脉留置针,避免直接头皮针穿刺;

b选择直粗的静脉及最佳穿刺部位,避开关节、肌腱、韧带等部位,注意经常变换穿刺静脉;

c根据药物性质正确调整输液速度,吉西他滨宜在半小时内给药完毕,奥沙利铂则至少滴注2小时以上,给药前及二种药物之间和给药之后应用NS或PG冲管;

d发现药物外渗处理:

马上停止输液、回抽、拔针、封闭(NS+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抬高患肢、外敷(敷硫酸镁、冰敷、涂喜疗妥)、红外线照射(48小时后)。

(2)观察胃肠道毒副反应:

a按医嘱准确预防性给止呕剂,根据患者口味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鼓励少量多餐及调整食物色、香、味提高患者食欲,忌进食辛辣、煎炸、刺激性食物,

b指导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及松弛疗法,如与他人交谈、听音乐、看电视、深呼吸等,

c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及时协助处理呕吐物,更换衣物,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d督促每天饮水约2000ml,饭前、后、睡前漱口,化疗后一至十天内定期检查口腔情况,

e询问患者大便情况,腹泻者忌油腻、粗纤维食物,按医嘱用止泻剂,加强肛周皮肤保护。

(3)骨髓抑制的观察:

注意患者血象变化,及时遵医嘱应用升血药,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告知患者减少外出及探视,预防感冒,加强个人卫生及护理,白细胞低于2000×109/L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或紫外线消毒病房每日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指导患者注意预防出血:

少活动、慢活动,多休息,减少磕碰,选择软毛牙刷,留意大小便颜色,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4)观察心肝肾功能表现,注意有无皮疹及神经末梢炎症状。

经常搓揉手足、皮肤减轻手足麻木感及异常感觉,避免感冒加重以上症状。

(五)护理等级

化疗期间且病情稳定,生活基本自理患者可予二级护理,出现中度以上化疗毒性反应或发生病情变化或/及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按一级护理标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晚期患者根据医嘱予病危或病重护理,护士应对后二者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协助刷牙或棉球清洁)、床上擦浴1次,洗头每周至少2次,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日常活动,如进食、更衣、如厕等,将其所需生活物品置于方便取用之处,根据患者情况在床边建立各种提示标识,防止发生意外。

(六)出院康复指导

1、劝阻患者戒烟酒。

2、告知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可耐受的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参加社团活动如抗癌协会等。

3、饮食指导: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少量多餐。

4、嘱按医嘱定期回科复查或随时与经治医师联系,如出现不适及时来医院就诊。

三、护理评价

(一)患者进食量或体重是否增加。

(二)是否及时落实预防感染出血的措施,出现感染出血时有无及时发现与处理。

(三)患者是否有稳定的情绪,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如何。

(四)化疗的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症状减轻。

﹙五)患者是否能自诉疼痛程度,疼痛是否缓解皮肤完整,感觉舒适。

(六)患者皮肤是否完整,出现瘙痒时有无采取针对性措施

鼻咽癌

一、护理目标

(一)患者治疗顺利完成,相关的临床

(二)患者焦虑和恐惧感减轻

(三)患者无放射性皮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1、询问患者现存有那些症状,比如:

有无鼻塞、涕血、头痛、耳鸣、耳聋、复视、面神经麻痹、张口困难、视物模糊、颈部无痛性肿块等。

2、辅助检查。

鼻咽部X线、CT检查、EB病毒、病理检查结果。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的表现及其程度,了解患者担忧的原因(预后、经济能力等)。

评估患者对本病的认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