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6765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9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承担申报单位:

湖北省市国土资源局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编制日期:

2009年1月26日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省级投资市新堰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项目。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8)《关于组织申报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

(9)《关于2003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

(10)《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

(12)2005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

(13)《关于进一步规范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5)《水土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TB/T164531-164536-1996)。

(17)《湖北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18)《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19)《市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报告》;

(20)《市统计年鉴》(2004、2005,2006);

(21)《市水利志》;

(22)《市土壤志》;

(23)《市农业区划》;

(24)项目区1:

10000土地利用图斑图;

(25)项目区1:

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2008年元月实测);

(26)相关部门规划图件。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必要性

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为孝感市直辖的县级市。

市境内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低洼、土地肥沃,是湖北省乃至国家粮食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素有“江汉明珠”和全国“鱼米之乡”的美誉。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市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选取新堰镇约1500公顷基本农田进行整理。

对该项目区进行整理和建设的原由、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下:

(1)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8号文精神,整合各部门力量,综合治理项目区血吸虫疫情,全面改善项目区面貌的重要举措。

项目区为汉北河血吸虫重灾区,患病率居高不下,存在群众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实施该项目可以提高机耕率,有效促进“以机代牛”项目的贯彻实施,减少人民感染血吸虫的概率,是为疫区人民谋福利,办好事,办实事。

项目区所在市已被列入全省新农村建设和血防整体推进工程的试点县市,是将土地整理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和血防结合起来的新尝试。

(2)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落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

要逐步对市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进行整理和建设,通过对基本农田的整理和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近年来,市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用地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有效推进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3)开展该项目区整理和建设,是推进市基本农田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市是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去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战略决策,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对全省五百万亩基本农田进行建设,通过基本农田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湖北”建设。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制定了《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根据《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制定了《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实施该项目,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基本农田建设战略决策的具体体现,是为了落实《市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对市基本农田一片一片进行整理,建一片,成一片,收效一片,不断推进市基本农田建设步伐。

(4)开展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是促进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是粮食生产大县,但是,近年来耕地建设投入不足,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通过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对项目区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5)该项目区的整理和建设具备扎实的群众基础。

该项目合民心、顺民意,项目区各村组的群众衷心拥护国家对该项目区投资进行整理和建设,并做好了自愿投工投劳,支持项目区整理和建设的准备,同时,项目区的群众准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等组织,对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精心管护,以发挥长效作用。

项目区所在镇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做好了协调各方关系、极力支持该项目区建设的准备。

可以预期,该项目通过审批之后,将按国家要求如期顺利实施。

1.1.4项目预期目标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高效能的整理原则,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综合规划,科学整理,合理利用,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改善基本农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将土地整理与田间排灌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率,保障基本农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具体目标如下: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彻底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2)对农田的整治改造和废弃坑塘水面、田坎、荒草地的开发整理,实现净增耕地面积45.41公顷,净增耕地率为3.04%。

新增耕地耕作层在0.50m以上,符合标准基本农田要求。

(3)对项目区内的排灌系统、泵站、道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田间交通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

(4)协助实现血防工作目标。

本项目通过修建沉螺池,填埋废弃沟渠和废弃坑塘,清淤及硬化沟渠等措施,消灭钉螺孳生地,有效控制血吸虫疫情。

1.1.5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法律条件

项目符合《关于组织申报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2005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符合其它相关规划。

(2)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势平坦低洼,属平原湖区。

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土、油砂土、砂壤土、灰潮土水稻土。

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土壤保肥性能较强,耕作层熟化程度较高,有机物含量高。

年均降水量为1327.7毫米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毫米。

水资源利用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丰富。

(3)资源条件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雨热同步,四季气候分明。

年均气温为16.9℃,年均降水量为1327.7毫米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毫米,年平均总日照时数约1992.1小时,年太阳光能总幅射量100~107kc/cm2,年有效积温3650~3680℃,无霜期较长,一般为245~265天之间。

项目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项目区北部有中支河,与距离1km左右的汉北河连通(通往汉江)。

区内南北向沟道有三号渠至十号渠以及黄家渠等,东西向沟道有新村渠、新虾渠、东湖沟主渠、赤韩渠,并通过水闸与中支河相连。

可以说项目区只要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配套完善,地表水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的农田灌溉。

(4)生态环境条件

项目区现有林地58.6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3.92%,有耕地1275.90公顷,占项目区建设面积的85.28%,绿化覆盖率高。

耕地质量良好,适宜农作。

区内和周边无污染企业,环境质量良好。

(5)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分当公路穿越项目区,内部各村之间基本实现“村村通”。

各村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能满足施工建设用电。

(6)工程施工条件

本项目启动伊始,市人民政府即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国土、财政、环保、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加上新堰镇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该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7)当地农民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及愿望

多年来,当地农民自发进行土地整理、洼地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没有形成规模。

在项目踏勘阶段,走访了当地群众,当地群众热切盼望将项目区建设成高产、稳产田,增加收入,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对于规划工作非常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本项目属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血防综合治理,以改善基本农田保护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有效防治血吸虫为目的省级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重点项目。

1.2.2项目性质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要求今后要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

项目区属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也是血防重点区域。

项目性质属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血防工程结合项目。

项目区基本农田编号GB1020002、GB1021002、GB1022002、GB1022003、GB1024002、GB1025002、GB1026002、GB1023077、GB1028002。

1.2.3项目区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地处市西北部,涉及新堰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

东起十号渠,南抵赤韩渠,西至三号渠,北至中支河。

项目区介于东经113°26′15″~113°33′45″,北纬30°40′00″~30°43′30″之间。

所在图幅H-49-47-64,H-49-48-49,H-49-48-57。

1.2.4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为平原地貌,地势平坦低洼,属平原湖区。

1.2.5项目规模、总投资及亩均投资

该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为1496.12公顷,总投资3314.6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476.98元/亩。

1.2.6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项目区涉及新堰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土地权属现状与登记发证时的情况一致,土地权属界限清楚,无边界纠纷,有利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整理。

1.2.7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项目区经过土地整理后,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45.41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04%。

1.2.8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工期1年,建设时间从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

项目区地处市西北部新堰镇,介于东经113°26′15″~113°33′45″,北纬30°40′00″~30°43′30″之间。

所在图幅H-49-47-64,H-49-48-49,H-49-48-57。

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为平原地貌,地势平坦且较低洼,属平原湖区,田面高程在22.0~23.9m之间,最大高差为1.9m。

地面坡度小于2度。

地表被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厚度较大。

2.1.3土壤

项目区位于平原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土、油砂土、砂壤土、灰潮土水稻土。

土层深厚,耕作层在0.50m以上,土壤通透性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PH值在5.6~6.5之间。

项目区内土壤保肥性能较强,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属中等偏高,全氮含量中等,速效磷含量低,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低。

2.1.4植被

项目区属于人工植被区,主要包括农作物植被和水生植物植被。

农作物植被主要是稻、棉、杂粮、麦、油、豆等,水生植物被主要是莲、菱角等。

2.1.5水文与工程地质

项目区可供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组成。

项目区地表水丰富,水网密布。

区内降雨丰沛,均降水量为1327.7mm左右,地表径流量大。

项目区周边客水来源为汉江、中支河。

项目区内南北向有三号渠至十号渠以及黄家渠等主要渠道,东西向有新村渠、新虾渠、东湖沟主渠、赤韩渠等,三号渠、十号渠以及新村渠与中支河相连。

项目区为江汉平原沉降带地质,表层被第三系和第四系覆盖。

区内地下水质较好,达到饮用标准。

2.1.6自然灾害

项目区所在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渍涝、伏旱、低温阴雨、大风、冻害。

本区的渍涝灾害主要为春涝和夏涝。

春涝多由连日阴雨造成,夏涝多由连日大雨造成。

由于项目区地势比较低洼,渍水通过农田沟渠汇入主沟渠,中支河外江水位高,需要强排至中支河。

由于项目区内的排灌站运行多年,设备老化,部分已经损坏,提排能力不足,加上主干渠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因此渍涝成为本区的最主要自然灾害。

由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夏季易发生伏旱,平均十年四至五遇,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干旱也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低温阴雨发生在春播期间,北方冷空气南侵,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早稻烂秧、棉苗烂根。

盛夏高温主要出现在七、八月份,对中稻抽穗、扬花、棉花开花结桃有一定影响。

大风出现在冷暖气流交替的3-5月和11月,北方冷空气急速南下,形成大风,一般伴随着寒潮、雷雨、冰雹等恶劣天气。

冻害主要出现在12月至2月之间,冬季北方极地冷高压空气南侵市境,伴随大风,降温和降雪,产生冰冻,对农作物产生冻害。

2.2资源条件

2.2.1农业气候资源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雨热同步,四季气候分明。

春季冷暖多变,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热同步;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

年均气温为16.9℃,年均降水量为1327.7mm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mm,年平均总日照时数约1992.1小时,年太阳光能总辐射量100~107kc/cm2,年有效积温3650~3680℃,无霜期较长,一般为245~265天之间,因项目区地处过渡性季风气候区,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时有东南风,冬季多寒潮和西北风,历年日均风速为2.3~2.9m/s,年均风级在2~4级之间。

由于项目区太阳光能年平均总辐射量在100~107kc/cm2之间,从季节分配来看,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变化为单峰型,七月份最多,为14.7千卡,十二月份最少,仅4.9千卡。

植物生长期间的辐射量(平均气温≥3℃期间)为98.2千卡,占年总辐射量的92.6%,辐射量的这种季节分配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是十分有利的。

项目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6.9℃左右,气温的变化在年内具有热在七月、冷在元月,春秋升降快,呈单峰型变化特点,有利于春耕、春种,豆、棉、稻播种;水温较气温升降慢,冬季气温低于水温,十一、十二月水温比气温高4.0℃以上,而流动水系夏季水温低于气温,不流动水系春季水温低于气温1℃左右,由此看出,水温只有二个月在10℃以下,极端水温差值小,极端最低水温高于0℃,水温年变幅仅30.0℃。

因此,对水下动植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地温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速度,并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由于3~11月各层地温均在10℃以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2.2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以下优势:

(1)降水充沛,地表水资源丰富。

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327.7mm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030mm,大气降水的55.1%形成了径流,其中地表径流占降水的40.9%,入渗补给地下水占14.2%,蓄水量在降水总量中所占比例大,属丰水区,供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丰富。

(2)外来客水量丰富。

中支河流经项目区的北部,三号渠、十号渠、黄家渠与中支河相连,为区内灌溉水源。

(3)地下水资源丰富,贮存条件好。

平原湖区埋藏较浅,地下水深在0.5-1m,含水层厚30~50m,易于开采。

2.2.3生物资源

项目区生物资源主要有:

(1)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

水生植物主要有莲、藕、菱角、荸荠;水生动物主要有虾、龟、蟹、鳖等;鱼类主要有青、草、鲢、鳙、鲤、鲫、鳊等10余种。

项目区具有发展水生栽培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较好条件。

(2)特产资源品种主要有桃、桔、葡萄、梨、药材、食用菌等。

2.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涉及新堰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人口计13567人,耕地总面积1477.4公顷(22161亩),人均耕地1.63亩。

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222元,农业生产以种植棉花、稻谷为主,其次是油料和其它经济作物,项目区农村经济情况见表2-1。

表2-1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调查表

序号

村名

人口

(人)

劳动力人口

(人)

耕地面积

(亩)

人均耕地

(亩/人)

年人均收

(元)

1

东湖沟

952

474

2282

2.40

1880

2

袁李

1311

627

2468

1.88

1750

3

冯湾

1626

754

2521

1.55

1950

4

六合

2108

865

3196

1.52

1910

5

冯新

2000

1196

3338

1.67

1750

6

杨业

1625

630

2069

1.27

1860

7

保丰

1886

692

3142

1.67

1720

8

良湾

2059

696

3145

1.53

1850

合计

13567

5934

22161

1.63

1834

2.4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涉及新堰镇东湖沟村、袁李村、冯湾村、六合村、冯新村、杨业村、保丰村、良湾村共8个行政村。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面积1496.12公顷(不包括非建设规模的居民点、林地、主沟渠、养殖水面、公路用地和墓葬地面积)。

其中,耕地1275.90公顷,占建设规模面积的85.28%,其中,水田面积1239.3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82.84%;旱地面积36.53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2.44%。

由于灌溉渠道和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常常造成旱时灌不上,涝时排不出的现象,农田产出率较低,经改造后可以成为高产农田。

项目区农村道路用地28.73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1.92%,建设标准低,多为土路,没有构成道路网,农产品运输不方便。

项目区田块破碎,田坎系数大,经过田块归并,可以减少田坎占地面积,增加耕地。

项目区的田间沟渠占地136.61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9.13%,由于项目区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平且较低洼,夏秋多雨季节容易产生内涝,项目区田间排水沟年久失修,淤积、老化严重,项目区内涝水量经常需要强排,因此项目区的排水沟必须合理规划;项目区的现状灌溉渠道全是土质结构,而且多是灌排两用,渠道布置不合理,占地面积大。

项目区废弃坑塘6.0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0.41%,这些坑塘一些是养鱼池长期不用淤积变浅变小,一些是田间低洼积水坑,通过土地平整可以成为良田。

与此同时,项目区土地利用也不尽充分:

项目区有些零星的荒草地,占地面积10.68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的0.71%,这些未利用地一般宜耕。

通过对项目区的灌排设施的高标准配套,对项目区的荒草地、废弃坑塘、田间沟渠、田坎的统一整理,项目区可以达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率的要求,而且整理后的农田全部达到高产田标准。

项目区各村土地利用现状见附表1。

2.5基础设施条件

2.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1)排水系统:

新堰镇位于西北部,地势在市属于低洼地带,内涝严重。

项目区北部边界是中支河,为承泄区。

区内河沟纵横,西南部:

纵向支沟有三号渠、四号渠、五号渠、六号渠、七号渠,横向主干沟有东湖沟主渠、赤韩渠,构成项目区西南部的排水网,雨水通过这个排水网最后汇集到东湖沟主渠,通过东湖沟泵站强排至中支河。

东部:

纵向支沟有黄家渠、八号渠、九号渠、十号渠,横向主干沟有新村渠、新虾渠,雨水通过这个排水网最后汇集到新虾渠、十号渠,并通过新堰泵站、联丰泵站强排至中支河。

目前区内渠道淤塞严重,调蓄能力差,加之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老化落后,泵站提排能力明显不足。

三个泵站情况如下:

新堰泵站

位于新堰镇政府驻地北部中支河边,功能为灌排两用,雨季新堰泵站将汇入新虾渠的水强排至中支河,干旱季节打开防洪总闸,将中支河水引入,提水到新虾渠。

设备状况如下:

7台水泵总功率815kw,设计流量9m3/s。

其中5台100kw混流泵,2台155kw轴流泵,扬程4.5m,配电柜4部,分柜2个。

其中2台轴流泵不能运行,要求更换。

水工建筑物状况:

泵房建筑良好,4个闸门要求更换或重建。

其中:

①防洪总闸为砼闸门板,已坏,需要更换;②灌溉新虾渠上无节制闸,水位难以抬高,需要新建;③出水池泄洪闸、灌溉闸已坏,需要更换;④建拦污栅;⑤支沟上游200米原老闸要求拆除,影响行洪。

东湖沟泵站

位于东湖沟主渠,功能为灌排两用,雨季东湖沟泵站泵站将汇入东湖沟的水强排至中支河,干旱季节打开防洪总闸,将中支河水引入,提水到东湖沟、三号渠。

设备状况如下:

5台混流泵,总功率345kw(70kw+80kw*2+60kw+55kw),流量2.2m3/s,水泵基本损坏,要求全部更换。

500kw变压器被盗,需要购买。

水工建筑物状况:

泵房地基沉陷,泵房年久失修,需要拆除重建。

4处闸门要求更换或重建:

①引河防洪总闸为u砼闸门板,不能止水,已坏,需要更换;②东湖沟缺乏灌溉节制闸,无法抬高水位,需要新建;③出水池泄洪闸、灌溉闸已坏,需要更换;④建拦污栅。

联丰泵站

位于十号渠与中支河交汇处,功能为十号渠排涝。

设备状况如下:

5台混流泵,总功率480kw(100kw×4+80kw×1),流量4.8m3/s。

其中1台80kw和2台100kw已经损坏,要求更换。

进水管部分破损,要求更换。

需要更换电容补偿柜1台,115kw起动柜3台,配电柜3台。

泵房砖结构,良好。

水工建筑物状况:

①出水池(深1.6m*宽5m*长25m)要求加固,三面光,地铺砼;②出水池泄洪闸闸门要求更换或重建,泄洪水槽道冲刷严重,加减冲池;③引河防洪总闸闸门槽为二期浇注,有加大漏缝,洪水大时使闸门板变形,不能关或提起。

需要对矩形漏缝(30cm*25cm)浇砼。

启闭台上小屋净空不够,使闸门板难提起,要求拆除启闭台上小屋(3m×3m)。

④要求建拦污栅。

(2)灌溉系统:

干旱季节,西南部通过东湖沟泵站从中支河提水,入三号渠、东湖沟主渠、赤韩渠,至各支沟,各家农户从主干渠自行提水到田间灌溉。

东部通过新堰泵站从中支河提水,入新虾渠,至各支沟,农户从主干渠自行提水到田间灌溉。

项目区内主要沟渠的相关水利资料列表2-2所示。

表2-2项目区主要沟渠水利参数资料

序号

沟渠名称

长度

(m)

现状断面参数

平均上口宽

(m)

平均底宽

(m)

边坡

平均沟深

(m)

1

三号渠

1638.65

14.45

8.20

1:

0.67

1.3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