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6857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docx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理论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

应考人员注意事项:

1.本考试分试卷一试卷四,考生根据本

人报考专业情况选择答题。

2.每个专业分值均为100分,答题时间是30分钟。

姓名:

学号:

工作单位:

3.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在对应的位置上。

专业301302303304代码总得分装试卷一代码:

301(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总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混泥土回弹仪率定值应为D。

A.60±2B.100±2C.100±2D.80±2

2、回弹法按批检测商品混凝土构件强度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C,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C件。

A.30;5B.20;10C.30;10D.20;5

3、一般情况下,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时,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B个。

A.5B.10C.20D.30

4、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在代表性位置测量碳化深度,测量读数精准至Bmm

A.0.1B.0.25C.0.5D.1.0

5、商品混凝土回弹仪累计弹击超过C次应送检定单位检定。

A.2000B.4000C.6000D.8000

6、用于商品混凝土回弹仪率定的钢钻砧的洛氏硬度为A。

A.60±2B.60±5C.70±2D.80±2

7、商品混凝土回弹仪率定试验时,弹击杆应分C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C。

A.两180°B.三120°C.四90°D.两90°8、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点回弹值读数精确至A

MPa。

A、1B、0.1C、0.01D、0.0019、商品混凝土回弹仪弹击超过B次应进行常规保养。

A、1000B、2000C、4000D、6000

10、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当碳化深度极差大于Cmm时,应在每个测区测量碳化深度。

A、0.5B、1.0C、2.0D、6.0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时,可直接进行实体检测,检测后必须在钢钻上进行率定试验。

(×)

2、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某批构件商品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为25.0MPa,该批构件商品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5.5MPa,该批构件不能按照批评定。

(不对)

3、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某批构件商品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为24.9MPa,该批构件商品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5.5MPa,该批构件不能按批评定。

(对)

4、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并对10个值取平均值。

(对)

5、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时,当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出现小于10.0MPa时,强度推定值取小于10.0MPa。

(对)

6、商品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时,应在测区表面凿取孔径约15mm的孔洞,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擦洗清除。

(对)

7、使用回弹仪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时,回弹仪轴线允许与检测面有一定角度,但必须对检测值进行角度修正。

(不对)必须垂直

8、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当构件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60MPa时,可采用特殊回弹仪,并应另行制定检测方法及专用测强曲线进行检测。

(√)

9、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检测单位应按照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线的次序选用测强曲线。

(对)

10、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碳化深度测量的测点数不应小于构件测区数的(budui)

三、计算题(共20分)某综合楼钢筋商品混凝土柱设计强度等级为C50,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由于留置的同条养护的商品混凝土试块强度异常,因此,要托某检测单位对该柱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该柱各测区回弹值和其对应的测区商品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如下表1,请计算该柱的商品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fccn、测区商品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得标准差Sfccn、现龄期商品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区4343.24444.245.34543.242.842.643.8回弹值测区商品混凝土强50.951.353.253.756.355.657.350.450.052.7度换算值(MPa)自己按照标准上的公式计算好了。

试卷二代码:

302(钻芯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总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于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一般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A倍。

A、3B、1C、4D、2

2、用于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芯样试件内最多只允许含有B根直径小于Bmm的钢筋。

A、310B、210C、48D、28

3、依据CECS03:

2021规程,按批检验商品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应计算推定区间,推定区间的上下限差值不宜大于max(CMPa,0.10倍的平均值)。

A、3B、1C、5D、2

4、依据CECS03:

2021规程,当采用修正量的方法对间接测强方法进行钻芯修正时,标准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小于A个。

A、6B、4C、5D、3

5、当需要确定潮湿环境中得商品混凝土强度时,芯样试件在B的清水中浸泡40‐48小时后方可进行试验。

A、20±2℃B、20±5℃C、20±3℃D、20±1℃6、有效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径比宜在A范围内。

A、0.95-1.05B、0.51.0C、1.1-1.5D、1.5-2.07、对芯样垂直度测量时,要求精确至A。

A.0.1°B.0.2°C.0.5°D.1°

8、钻芯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有效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不得大于B。

A.0.1°B.1°C.0.2°D.2°

9、钻芯法确定检验批的商品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宜以A作为检验批商品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

A.上限值B.下限值C.平均值D.中间值10、依据应取有效芯样试件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C作为单个构件商品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A.根据标准差确定B.最大值C.最小值D.平均值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采用钻芯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时,芯样宜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大的部位。

(√)

2、用于试验的商品混凝土芯样,其沿芯样试件高度的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小于等于2mm。

(×)

3、钻取商品混凝土芯样试件时可以不控制进钻的速度。

(√)4、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商品混凝土料屑的冷却水流量宜为3—5L/min出水口温不宜超过30℃.(×)

5、采用水泥砂浆对芯样进行补平时,补平厚度不宜大于2.5mm。

(×)

6、采用硫磺胶泥对芯样进行补平时,补平厚度不宜大于5.0mm。

(×)

7、钻芯法检测现场商品混凝土强度,探测钢筋位置的定位仪,其最

大探测深度不应小于100mm。

(×)

8、用于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芯样试件内不应含有钢筋。

(×)9、钻芯法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用游标卡尺在芯样试件端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测量芯样直径,取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芯样试件的直径。

(×)

10、根据CECS03:

2021规程,在进行芯样试件的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时,不用考虑芯样的尺寸效应。

三、简答题(共20分)钻芯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时,如何选取芯样的钻取部位?

1、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2、商品混凝土强度具有代表性的部位;3、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4、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

试卷三代码:

303(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间距);总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当钢筋探测仪测得的钢筋公称直径与钢筋实际公称直径之差大于Amm时,应以实测结果为准。

A.1B.2C.3D.42、测量钢筋间距应精确到Amm。

A.1B.0.5C.0.01D.0.02

3、在不知道钢筋直径的情况下,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保护层测定,共计测量30点,那么至少应抽取A点进行钻孔试验。

A.9B.12C.6D.3

4、检测钢筋间距时,不宜少于C根钢筋进行测量。

A.5B.6C.7D.8

5、如果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复检时,重新取样数量为原来检验数量的B。

A.50B.100C.150D.200

6、一次保护层检验30点,如想一次通过检验,最多可以D个点不合格。

A.0B.1C.2D.3

7、梁类构件,保护层厚度设计为30mm,在合格范围内其最大厚度是B。

A.35mmB.40mmC.45mmD.28mm

8、采用破损方法来修正无损钢筋保护层测定方法时,破损方法测量精度应为Bmm。

A.1B.0.1C.0.02D.0.01

9、对于校准试件,钢筋探测仪对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Bmm。

A.0B.±1C.±2D.±0.1

10、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商品混凝土表面到受力钢筋B的距离。

A.内侧B.外侧C.中心D.表面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当实际商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

(×)

2、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商品混凝土表面到受力主筋中心的距离。

(√)3、采用钻孔等破损方法测量保护层厚度,其精度为0.1mm。

(√)4、所选中测定保护层厚度的钢筋应在其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

5、保护层修正系数一般>1.00。

(×)6、雷达法钢筋间距偏差宜小于±4mm。

(√)

7、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商品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认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

8、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合并在一起进行验收。

(×)

9、检测钢筋间距时,被测钢筋根数不宜少于6根。

(×)10、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钢筋直径时,每根钢筋重复检测2次,第2次检测探头旋转180°,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此次检测的结果。

三、计算题(20分)已知:

采用电磁感应法测量5根梁,5块板,共计测得40个测点。

结果如下表所示:

梁保护层厚度为30mm、板保护层厚度为20mm。

板122、24、17、13梁130、31、31、33板225、24、16、15梁244、40、39、43板322、23、20、20梁332、27、43、36板419、19、22、21梁433、37、40、22板532、30、28、24梁530、33、22、37试计算该批梁板的最大偏差并判断是否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

,有3个点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其中最大板共计20个点,板的允许偏差为(8,5)偏差为12mm,7mm合格点率为17/2021085,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需要复检。

梁共计20个点,梁的允许偏差为(10,-7),有3个点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其中最大偏差为14mm,8mm,合格点率为15/2021075,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不合格。

试卷四代码:

304(沉降观测);总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B个基准点。

A.2B.3C.4D.42、监测基准网应C时间复测一次。

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

3、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停时停工,停工期间每隔B时间观测一次。

A.1~2个月B.2~3个月C.3~4个月D.4~5个月4、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宜采用B方法检测主体倾斜。

A.投点法B.测水平角法C.前方交会法D.正、倒垂线法5、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C次。

A.3B.4C.5D.6

6、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应从D时开始。

A.上部结构施工B.主体封顶时C.不一定D.基础施工7、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值,是综合了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已确

定的允许变形量的C作为测量精度值。

A.1/10B.1/30C.1/20D.1/25

8、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A层一次。

A.1~5B.6~7C.8D.10

9、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点位宜选设在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A、10-20B、20-30C、25-30D、304010、沉降观测的标志下列D种形式一般不采用。

A、墙(柱)标志B、基础标志C、隐蔽式标志D、敞开式标志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观测仪器及设备应每月一次进行检查、校正,并做好记录。

2、变形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

3、垂直位移基准点标志可利用稳定的建(构)筑物,设立墙水准点。

×

4、工业长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数,不应少于6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5、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预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

6、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

7、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该建筑不一定需具有足够的整体结构刚度。

8、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变化,原则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沉降观测等级和精度。

9、在变形观测过程中,当某期观测点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分析原因,在排除观测本身错误的前提下,应及时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分析。

10、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nm/d时可认为己进入稳定阶段。

三、简答题(20分)建筑物沉降观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