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6995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

2。

平均利润

3.商业资本

4.商业利润  

5.借贷资本

6.利息 

7.利息率

9.虚拟资本

10.级差地租

11。

绝对地租

二、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

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  D。

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

2。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

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C。

商品垄断价格( )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 B。

生产价格( ) 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

4。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

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

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

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

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D。

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

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

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  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

C。

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

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     B。

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

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

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A。

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

运输费用() C.簿记费用( )D。

纯粹流通费用()

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A。

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 B。

是高利贷资本( )

C.是货币资本( )      D。

是职能资本() 

14.股票价格是:

A。

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 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

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 D。

股息和利息的比率()

15。

借贷利息的本质是:

A。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 B。

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

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 D。

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

16.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

A。

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

高利贷资本() D.商品资本( )

17.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

A.平均利润率的大小()   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C.剩余价值率的大小( )     D.可变资本量的大小()

18.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

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

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

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

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

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C。

土地好坏的不同( )   D.土地投资不同()

2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

A.法国式的道路( )   B。

英国式的革命道路()

C.美国式的革命道路( )  D.普鲁士式的改良道路()

22.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

A。

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 )   B.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

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D.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 )

23.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

垄断地租()D.矿山地租( )

三、分析判断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2。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资本家所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

3.商业利润表现为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差额.因此商业利润只能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4.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降低了平均利润率,这对产业资本是不利的.

5.一切地租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所以,封建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没有什么区别。

6.只有垄断了优等地和中等地经营的资本家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并以此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

因此,级差地租是优等地本身创造的价值。

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农产品就不再按商品价值而是按生产价值出售。

四、问题解答

1。

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为什么说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3.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来源、地位和作用?

5.产业资本家为什么要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商业资本家?

6。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及其作用?

7。

怎样理解虚拟资本及其作用?

8.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9.试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五、计算题

1.某资本家企业年预付资本12万元,其中可变资本5000元,原材料流动资本1.5万元,假定该企业的m’=200%,流动资本周转次数每年12次,试问:

(1)该企业每月得到利润是多少?

(2)利润率是多少?

(3)年利润率是多少?

2.假定社会上有个工业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预付资本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C:

V=4:

1,剩余价值率为100%,不变资本价值一年中全部转移完毕。

平均利润率为15%.试求:

(1)该年度生产该批产品不变资本多少?

可变资本多少?

(2)产品的成本价格多少?

(3)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是多少?

(4)得到的平均利润是多少?

(5)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多少?

(6)单就此厂而言,在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前,该批产品价值是多少?

利润率是多少?

3.假定有一个纺织生产部门预付产业资本9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

V=4:

1,剩余价值率

m’=100%,求:

①年产品价值多少?

②没有商业资本家参与时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③如果商业资家

为了销售产品而预付商业资本100万元,这时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④这时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各得平均利润多少?

4.某银行资本家通过贷款业务获得利润15000元。

如果他用此款项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按股息率9%向外抛售。

当时银行存款利息率为3%,试问:

1)每张股票可以卖多少钱?

2)通过抛售股票,银行资本家又可多得多少利润?

5.某资本家自有资本110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经营银行业务费用,100万元用于贷款,吸收存款1075万元,同时把它全部贷出。

已知其存款利息率为3%,贷款利息率为5%,求:

1)该银行得利润多少?

2)利润率为多少?

6.假定农业部门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相等,并且与工业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同为100%,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

V)为8:

2,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

V)为6:

4,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投资情况如下(超额利润全部转化为地租)。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是指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也称生产成本。

它是经营者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和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

2.平均利润 是指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它是利润的转化形态,实质上仍然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只不过它是剩余价值总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已。

3.商业资本 是指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业务、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它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

4.商业利润 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它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5.借贷资本  是指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它反映了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6.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7.利息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100%它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8。

股票价格专指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

股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股息和利息率.用公式表示:

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9。

虚拟资本  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真实资本相对而言,是有权凭有价证券取得一定收入的一种所有权资本。

10.级差地租是指农业中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农产品实际成本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这种地租是同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所以叫级差地租。

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位置的优劣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因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11.绝对地租  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勒索到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它之所以称为绝对地租,因为它是绝对的,不依土地好坏为转移,租种任何一块土地都要缴纳的地租。

二、不定项选择题

1.C 2.D3.A 4.A5.B6.BC7。

BC8。

ABCD9.B10.C11。

B

12。

AD 13.A14A15.A16。

AC17。

AB18.D

19.A20A21CD 22。

AC 23。

ABCD

四、分析判断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是整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小,生产的剩余价值少,从而使利润率降低.

(2)如果从个别企业来说,则正好和部门的情况相反。

个别企业率先改进技术,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低于社会价值,从而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并使利润率提高.

2。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资本家所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

决定利润量的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利润率,一个是资本总量。

如果资本总量不变,利润量会随利润率的高低而增减。

如果利润率不变,利润量又会随资本总量的多少而增减.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资本总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在减少,它的绝对量却会增加。

所以,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增加可以同时发生,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资本家所得的利润必然减少.

3.商业利润表现为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差额。

因此商业利润只能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在资本主义商品流通中,商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从产业资本家那里买进商品,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从而通过价格差额来取得利润.但这种商业的加价仅仅表明商业资本价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并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

同时,商业加价也决不是商品的价值以上的加价,商业资本家必须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商品,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就是按照商品的价值总额出售商品。

(2)资本不能在流通领域中自行增殖,商品的买卖只能使价值形式发生变化,使价值得以实现。

商业利润不是来源于流通过程,而是来源于产业工人生产创造的、由商业劳动者在流通中实现的剩余价值。

4。

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降低了平均利润率,这对产业资本是不利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

(1)如果没有商业资本的活动而由产业资本家自行销售商品,他照样要为销售商品预付资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领域的资本数量。

在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就会减小,平均利润率同样会降低。

(2)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比产业资本家更有条件熟悉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各种复杂的销售渠道,因而可以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加速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过程;商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不受个别产业资本周转的限制,商业资本可以在产业资本的一次周转时间内完成若干次周转。

总之,由商业资本家经销商品比起由产业资本家各自单独经营商业事务来,可以大大节省社会资本用于流通领域的数量,相应增加社会资本用于生产领域的数量,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为产业资本扩大市场,使产业资本家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比由产业资本家自行经销商品时的平均利润率还要高,因而对产业资本家是有利的。

当然,全部商业资本不能超出社会必要的限度。

5.一切地租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所以,封建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地租虽然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地租的性质和体现的生产关系是不同的。

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的区别在于:

(1)二者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封建地租存在的经济前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体现封建地主剥削农奴或农民的超经济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条件,体现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剥削关系。

(2)二者的数量不同。

封建地租在数量上通常要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产品,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产品;资本主义地租在数量上通常不包括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是超过农业资本家所得的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3)二者的形态不同。

封建地租有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三种基本形态;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货币形态缴纳的.(4)二者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地租是占支配地位的剥削形式,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剥削形式是利润,地租不是主要的剥削形式。

所以,资本主义地租完全不同于封建地租。

6.只有垄断了优等地和中等地经营的资本家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并以此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因此,级差地租是优等地本身创造的价值.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表明,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而土地是生产资料,它仅仅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再优等的土地,本身也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2)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而不是级差地租的源泉。

级差地租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来自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因为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生产率的劳动,因而是一种加倍的劳动。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这种生产率比较高的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即能够创造出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

(3)农业资本家把无偿获得的超额利润交给大土地所有者,这部分超额利润便转化为级差地租。

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农产品就不再按商品价值而是按生产价值出售。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

(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农产品仍然按商品价值出售。

因为农产品如果不是按照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拥有劣等地的土地所有者就不可能取得绝对地租。

在此情况下,土地所有者宁可让土地荒芜,也不会让农业资本家来经营,这必然会引起农产品的供不应求,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到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以上。

其结果,农产品只能按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来出卖。

可见,农产品之所以按价值出卖,是由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决定的。

(2)农产品价值高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因为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

这就有可能使同量农业资本推动更多的活劳动,使农业部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高于它占有的平均利润,因而,农产品价值也必然会高于产品的生产价格。

(3)农产品只有按照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才有可能使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取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绝对地租。

所以,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只能按照本身的价值出售。

四、问题解答

1。

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平均利润就是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得到的利润。

它是利润在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平均化.利润之所以转化为平均利润,是由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家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

竞争的结果使得各个企业生产同种商品得个别价值均衡为一个社会价值。

即市场价值。

部门内部得竞争,使各个不同部门生产的商品形成不同的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成为部门之间竞争的基础。

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各部门资本家为追求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

这种竞争一般是通过资本的转移而实现的.资本的转移,既包括原有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出或流入,也包括新资本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资.竞争的结果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各个部门的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2。

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为什么说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1)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它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当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商品价值便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就不再是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不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2)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恰恰相反,只有依照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

这是因为:

1)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先于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

再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是当作商品来交换的,这时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来交换的。

而到了资本主义大工业产生和发展时期,具备了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条件,商品就不是单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作为资本的生产物来交换了。

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这样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2)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是以价值和剩余价值为基础的.从各个生产部门看,生产价格会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但从整个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虽然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会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但从整个社会来看。

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和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却是相等的,这说明平均利润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的。

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商品价值前两部分c和V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而第三部分m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动。

因此,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未破坏价值规律。

3。

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1)平均利润率之所以呈现下降趋势,是因为资本家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和竞争压力下,必然进行资本积累,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使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总额与总资本的比率必然降低,进而使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

这是不以资本家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平均利润率并不是直线下降,而是表现为一种下降的趋势,因为与利润率下降趋势同时并存的,还有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有:

1)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提高。

资本家采用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资、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法,都可以增加剩余价值量,提高剩余价值率,从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2)生产资料价值的下降。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机器、设备、材料等的价值不断下降,会使预付资本价值减少,延缓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3)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造成了劳动力价格的低廉,致使资本家对一些企业的生产采用手工劳动而不使用机器,从而阻碍了利润率的下降.4)对外贸易的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输入廉价的原材料,高价输出大量商品,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率.同时,资本家还可以向国外进行直接投资,以榨取高额利润.5)股份资本的增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股份资本在迅速增加,股份资本的股息小于平均利润。

所有这些都能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上述因素,只能阻碍和延缓利润率的下降,但不能阻止利润率的下降,它们不会取消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只会减弱它的作用,从而使这个规律只是作为一种趋势发生作用。

这一规律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来源、地位和作用?

(1)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榨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它不断处于流通领域中,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它的独立化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首先,从必要性来看,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产量少,市场范围不大,产业资本家一般都是自产自销。

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商品流通量增加,市场范围扩大,产业资本家用于商品销售的流通资本量日益增大。

由于流通资本不能使价值增殖,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流通资本在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就意味着预付资本的利润率降低。

此时,商品生产活动和商品交换活动便发生了矛盾,客观上要求把商品交换活动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以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获得.其次,从可能性来看,是由资本运动的特殊性来决定的,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产业资本循环运动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各自完成特殊的职能。

这就决定了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为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专营商品买卖的商业资本提供了可能性。

商业资本由此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执行商品资本从事商品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取得了独立运动形式.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的标志有两个:

一是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由一种和生产者不同的、特殊的流通当事人去完成,并成为他的专门职能;二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当事人要有独立的投资,预付货币资本.

(2)商业资本职能独立存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率的提高.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它们所需要的资本比起产业资本家兼营商业活动所用的资本要少,从而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