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187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docx

初中历史资料整理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C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E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2、战争经过:

爱国官员:

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P4画像。

 3、结果:

1842年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开放五口通商的位置,P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956年10月—1960年10月(3)主凶 英、法(4)帮凶 俄、美 2、列强的罪行:

(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P9页华尔的照片。

) 第3课  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 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

(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主张“海防”与“塞防” 并重。

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 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

(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

〈1〉黄海海战:

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2〉旅顺战役:

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3〉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著名爱国将领: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海战)。

见课本第16页导人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 3)内容: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 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

《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

京津地区。

兴起地点山东。

 (4)主要战役:

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

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

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

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

1901年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a赔款白银4.5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

D划定使馆界(北京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

) (4)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

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A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 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B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2、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

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合史实,写一篇50—150字的辩论稿。

 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

这种说法有道理。

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

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

 按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 

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

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

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过。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

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目的:

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见书第28页); 

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 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见书第29页插图)。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

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

 

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厂)见书第29页。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第一所新式学校【外语】。

)见书P29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

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

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

康有为、梁启超。

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

〈1〉经过:

《马关条约》签订后, 

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

强学会。

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9月 

(2)内容:

A,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

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性质:

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 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 

(1)背景: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

1894年,美国檀香山。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 

〈2〉中国同盟会:

1905年,日本东京。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1)武昌起义:

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

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地点:

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3、结果: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4、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的典范),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旗帜:

“民主”与“科学” 5、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A爆发: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

 B发展:

全国各地学生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C高潮: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D口号: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E结果:

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 

 

献的精神。

(见书48页的两副插图传单和49页的“五四”传单,50页三张照片,51页“一大”会址,嘉兴南胡游船。

) (5)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

 

A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B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C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 

(2)地点:

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3)参加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中共一大的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

 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A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

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

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第11课 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时间:

1924年5月     

(2)地点:

广州黄埔。

 (3)人物: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

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

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

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

(4)主战场:

湖南、湖北。

 (5)经过:

 

A湖南、湖北战场:

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B江西战场:

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C福建战场:

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

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A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B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C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 

 

献的精神。

(见书48页的两副插图传单和49页的“五四”传单,50页三张照片,51页“一大”会址,嘉兴南胡游船。

) (5)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

 

A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B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C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 

(2)地点:

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3)参加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中共一大的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

 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A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

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

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第11课 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时间:

1924年5月     

(2)地点:

广州黄埔。

 (3)人物: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

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

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

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

(4)主战场:

湖南、湖北。

 (5)经过:

 

A湖南、湖北战场:

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B江西战场:

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C福建战场:

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

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A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B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C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

1927年8月1日。

                            (3)领导: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1)背景:

“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

湘赣边界。

 

 (3)经过:

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

 

 (4)意义: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充分体现中共善于开拓创新,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5)井冈山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

A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B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

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实践)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 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 

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

 

(1)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 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

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动四一二政变,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

1927年8月1日。

                            (3)领导: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1)背景:

“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

湘赣边界。

 

 (3)经过:

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

 

 (4)意义: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充分体现中共善于开拓创新,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5)井冈山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

A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B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