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350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5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docx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修正

猪场养殖二十九种常见疾病防治

 

Ø索引

Ø常用药品性状配伍

Ø临床症状

Ø治疗方案

 

2012年4月

 

索引

1.发热

2.咳嗽

3.皮肤有变色反应

4.无神经症状

5.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犬坐

…………………………………………………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4.淋巴结肿大

耳发紫,全身有紫红色斑块(类似皮肤病);体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明显;部分出现肠炎症状

…………………………………………………………………弓形虫病

3.皮肤无变色反应

4.无神经症状

5.不腹泻

6.发病突然,传染迅速。

常挤卧不愿站立,鼻流出浆液性或浆液脓性鼻汁,眼结膜潮红、流泪并有分泌物。

……………………………………………………………流行性感冒

2.不咳嗽

3.皮肤无变色反应

4.无神经症状

5.不腹泻

6.病猪头部和颈部发生水肿…………………………………钩端螺旋体

5.腹泻

6.不同程度的腹泻,先软后稀,最后拉水样粪,内混粘液或带血。

………………………………………………………………猪痢疾

6.呕吐,剧烈水样腹泻,粪便灰白色,战栗(流行性腹泻)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

6.腹泻,粪便黄绿色或灰白色,个别猪呕吐(流行性腹泻)

……………………………………………………育肥猪传染性胃肠炎

4.有神经症状

5.腹泻

6.全身肌肉痉挛,倒地后仰,抽搐,四肢划动,病程稍长出现后肢麻痹,

呕吐腹泻………………………………………………………仔猪伪狂犬

5.不腹泻

6.尿黄粪干………………………………………………流行性乙型脑炎

6.多见于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而后出现神经症状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

3.皮肤有变色反应

4.无神经症状

5.腹泻或便秘

6.便秘或腹泻,眼结膜潮红充血,腹下、四肢下端,耳尖,离心端皮肤发紫,刮痧样出血。

粘液性鼻液,尿黄或血尿

…………………………………………………………败血型链球菌病

6.腹泻,离心端皮肤呈深红色或紫红色。

粪便灰白色、黄绿色,恶臭;收腹上吊,弓背尖叫……………………………………………仔猪副伤寒

6.初便秘后腹泻,离心端有出血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积液

…………………………………………………………………急性型猪瘟

4.有神经症状

6.仔猪最典型症状为神经症状。

…………………………………………………………仔猪急性型猪瘟

6.发病急,高热稽留,痉挛,抽搐,皮肤和可视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很快死亡。

…………………………………………………最急型猪瘟

5.腹泻或便秘

6.耳发紫,皮下有斑块。

严重的呼吸困难,四肢划动,呕吐,外翻腿卧地,腹泻,肌肉颤抖。

………………………………………仔猪蓝耳病

6.便秘和腹泻交替;后肢麻痹,行走不稳;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经常发紫坏死,甚至干脱。

食欲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

…………………………………………………………………慢性型猪瘟

5.便秘

6.粪干如栗;哺乳猪全身苍白,中猪全身发红;贫血、可视粘膜苍白。

………………………………………………………………附红细胞体

2.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发热,糜烂溃疡……………………………口蹄疫

1.无发热

2.咳嗽

间歇性咳嗽,气喘………………………………………………………气喘病

2.不咳嗽

3.身体无颜色变化

4.有神经症状

盲目行走,转圈,共济失调,痉挛或惊厥,尖叫,口吐白沫,倒地搐动,

四肢划动。

5.眼睑、头、颈部甚至全身水肿。

………………………………水肿病

4.无神经症状

5.腹泻

6.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顺肛门外流。

…………………………………………………………………仔猪黄痢

6.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白痢

6.1~3日龄仔猪排血样粪便(血痢)…………………………仔猪红痢

1.摇头,拱地,搔抓鼻部,眼下形成半月形泪痕……………………萎缩性鼻炎

1.四肢关节肿胀,跛行……………………………………………关节炎链球菌病

1.病猪表现局部奇痒,头、颈、肩等部皮肤有斑块壮充血、水肿、脱毛、丘疹、水疱、结节、结痂、鳞屑或溃烂等…………………………………皮肤真菌病

1.病猪表现局部奇痒,患部皮屑或被毛脱落,皮肤潮红,有时可见渗出液结成的痂皮……………………………………………………………………猪疥螨病

 

常用药品

强力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长效土霉素)

抑菌

不杀菌

四环素

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不与一类配伍,与二四类配伍

四环素类不与含有锌铁钙镁铝的药品同用

金霉素

土霉素

红霉素

大环内酯类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拉霉素

泰乐菌素

有促生长作用,可以在饲料中合理添加

伊维菌素

有抗寄生虫作用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不与一类配伍,和二四类配伍,(除卡那霉素)

氯霉素

氯霉素类

__________________

不与一类及氨基糖甙类配伍,与粘杆菌素,磺胺类配伍

氟甲砜霉素

(氟苯尼考,氟氯霉素)

对呼吸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疗效显著

羟氨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

繁殖期杀菌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青霉素V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莫西林

不与三,四类同用,与二类配伍。

特别的:

青霉素类不与庆大霉素和Vc配伍,头孢类与四类配伍增加肾毒性。

头孢羟氨苄可与磺胺配伍。

氨苄(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头孢噻呋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硫酸粘杆菌素

静止期杀菌

作用于革兰氏阴性

又名多粘菌素E,克里斯汀,硫酸粘菌素,抗敌素

与一二三四类均可配伍

庆大霉素

氨基糖甙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小诺米星

能与一,三,四类配伍(除氯霉素),庆大霉素不与青霉素配伍

链霉素

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卡那霉素

安普霉素

(阿普拉霉素)

 

磺胺嘧啶钠

 

慢抑菌

 

磺胺类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不与一类配伍,与二三类配伍

复方新诺明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制剂)

泻立停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颠茄流浸膏(缓解溃疡,绞痛)

环丙沙星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不与硝基呋喃类,与一二三四类配伍(除氯霉素类)

恩诺沙星

痢特灵

(副作用较大,人不用,兽也禁用)

硝基呋喃类

(不能长久添加)

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也可用于伤寒,副伤寒

不与喹诺酮类配伍,与磺胺类配伍

支原净(泰妙菌素)

抗菌药

支原体肺炎,猪密螺旋体

不与泰乐菌素同用

痢菌净

主要用于密螺旋体所致猪痢疾和细菌性肠炎

灰黄霉素

抗真菌抗生素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克念菌素

 

制霉菌素

克酶唑癣

(克霉唑溶液)

抗真菌

病毒灵

抗病毒

抑制病毒繁殖,但疗效不确定

盐酸金刚烷胺

抑制病毒进入细胞

利巴韦林

广谱抗病毒

血虫清

(注射用三氮脒)

抗寄生虫

附红细胞体,弓形虫均有良好作用

新胂凡纳明

(新606)

抗锥虫药

也用来治疗梅毒

那加宁(那加诺,拜耳205)

地塞米松

抗炎,抗风湿,抗过敏,免疫抑制,用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和严重的过敏性疾病

安乃近

氨基比林合亚硫酸钠,可用于解热,急性关节炎阵痛,头痛,风湿性痛,肌肉痛

食母生

富含B族维生素

维生素E

亚硒酸钠

剧毒,1g以上即可致死

维生素C

水杨酸

鞣酸酵母散

又名小儿止泻散

螨净

主要成分嘧啶基硫代磷酸盐

杀虫脒

剧毒

强尔心

强心剂,一种毒品

胃复安

普鲁卡因

局部麻醉

常见病例

一、气喘病(支原体)

(一)综述

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霉形体曾被译作支原体。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肺和肺门淋巴结。

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同时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

寒冷、潮湿、多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佳等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

病猪康复后带菌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年左右。

(二)临症

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

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三)防治

支原净100mg/kg或强力霉素150mg/kg或克痢平250mg/kg或硫酸粘杆菌素40mg/kg(断奶前后两周);卡那霉素也敏感。

免疫:

猪气喘病灭活苗,小猪1~5日龄,0.25ml/头;留种用3~4月龄二免;种公、母猪2次/年,5ml/次。

二、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细菌)

(一)综述

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是一种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养猪业颇具危害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

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

(二)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防治

氨苄:

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

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

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复方新诺明:

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

氟甲砜:

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净:

100~150mg/kg拌料

(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

免疫: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

三、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细菌)

(一)综述

简称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绿脓杆菌、防线菌、嗜血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鼻炎霉形体、毛滴虫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也参与感染。

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出栏期延长。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母猪从呼吸道排毒感染仔猪,再由仔猪扩大感染的传染现象比较普遍。

本病传播缓慢,散发。

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猫、牛、马、羊、鸡、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二)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病猪常摇头,拱地,搔抓鼻部);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

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颜面部变形多发生在小猪,30~40Kg猪症状轻微或无,大猪多为无症状的带菌者)

(三)防治

青、链霉素、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喹诺酮类药物、头孢噻呋等敏感。

为预防子母传播,应在母猪妊娠最后一个月给予预防性药物。

常用磺胺嘧啶100g/吨饲料和土霉素400g/吨饲料。

乳猪可用抗生素滴鼻,每周一次2-3周即可。

免疫:

一般选择丹毒、肺疫二联苗,仔猪60日龄1次;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1次;种公母猪每年2次。

按说明进行接种。

四、链球菌病(细菌)

(一)综述

猪链球菌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C、D、E及L群)引起的猪的多种传染病的总称。

特征为:

急性型常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和组织化脓等。

人畜共患。

仅猪有易感性,无季节性,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以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成年猪发病较少。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二)临症

败血型:

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1-42℃,嗜睡,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浆液、粘液性鼻液,便秘或腹泻,粪便带血,尿黄或发生血尿;眼结膜潮红、充血,腹下,四肢下端,耳尖,离心端皮肤发紫,刮痧样出血。

脑膜炎型:

多见于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不食,鼻有分泌物。

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磨牙,后躯麻痹,四肢划动甚至昏迷。

淋巴结脓肿型:

多见于颌下、咽部、耳下及颈部淋巴结发炎、肿胀,单侧或双侧,发炎淋巴结可成熟化脓,破溃流出脓汁,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形成疤痕愈合。

关节炎型:

主要是四肢关节肿胀,跛行,或恶化或好转。

(三)防治

青霉素类为首选,青霉素15-20万单位,链霉素8-10万单位,混合肌注1-2次/日,3天;其次,磺胺嘧啶钠,70mg/kg体重,肌注2次/日,2天.局部关节可行手术。

免疫:

断奶或成猪一律1m1(按瓶签)肌注或皮下注射,或仔猪在20~30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母猪产前3周接种(按说明)。

五、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一)综述

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

特征为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死亡率极高;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表现为顽固性下痢,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本病是对仔猪威胁很大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沙门氏菌中的许多型对人和多种畜禽均有致病性。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1~4月龄仔猪易感性最高。

无季节性,以阴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诱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尤其发生猪瘟时,时常继发或并发本病感染。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交配感染。

(二)临症

多发于断奶后仔猪;高热,嗜睡,呼吸困难;离心端皮肤呈深红色或紫红色。

顽固性下痢,粪便灰白色、黄绿色,恶臭;收腹上吊,弓背尖叫,被毛粗乱。

(三)防治

土霉素,氯霉素,每天按50-100mg/kg分次口服,,连用三到五天。

加以磺胺类药物,痢特灵辅助。

免疫:

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28~30日龄接种1次。

接种方式:

1、口服:

冷开水稀释1~10ml/头份,4头份/只,灌服。

2、拌料:

冷开水稀释5~10ml/头份,4头份/只,拌料。

3、肌注:

耳后肌注1ml。

六、仔猪黄痢(细菌性)

(一)综述

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病。

(二)临症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顺肛门外流。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预防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药物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在服用微生物制剂期间禁止使用抗生素!

(四)治疗

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

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

止泻:

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

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

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

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

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免疫接种:

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七、仔猪白痢(细菌)

(一)综述

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

特征为病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

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无季节性,冬、春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或保暖不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

发病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有很大的关系,应激等因素也是重要病原之一。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二)临症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三)防治

基本上与仔猪黄痢防治措施相同。

八、水肿病(细菌性)

(一)综述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特征为胃壁和其它某些部位发生水肿。

常突然发病,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很高,常出现内毒素中毒性休克症状而迅速死亡。

本致病菌常无吸附因子,有溶血性,除含有毒素外,还含有神经毒素。

(二)临症

眼睑、头、颈部甚至全身水肿。

体温一般无变化,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颤,盲目行走,转圈,共济失调,痉挛或惊厥,尖叫,口吐白沫,倒地搐动,四肢划动,最后四肢麻痹,不能站立,休克性死亡。

(三)治疗

山东农业大学曾用10%磺胺嘧啶钠,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及地塞米松治疗,有一定疗效。

九、仔猪红痢(细菌性)

(一)综述

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或梭菌性肠炎。

是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

病原是C型产气夹膜梭菌,本菌能产生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α和β毒素。

特征为1~3日龄仔猪排血样粪便(血痢),肠坏死,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易感动物范围很广泛:

猪、马、牛、鸡、兔、鹿等,其中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更为易感,人也有易感性,猪多发生于1~3日龄,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无季节性,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

一旦发病,病原就会长期存在,本菌的芽孢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人畜的肠道、污染的外界环境、下水道等处。

(二)临症

发病急剧,仔猪出生后1天内就可发病,排浅红和红褐色粪便。

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有的病猪呕吐、尖叫,出现不由自主的运动。

绝大多数在几天内死亡,若病程在7天以上,则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病猪生长停滞,逐渐消瘦、衰竭或死亡。

(三)防治

仔猪出生后注射猪红痢血清,3ml/kg体重;出生后内服庆大霉素;抗菌素(青霉素、磺胺等)结合VC治疗。

免疫:

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十、猪痢疾(细菌性)

(一)综述

俗称猪血痢,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

特征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本病一旦传入,不容易清除,康复猪带菌率很高,带菌时间可达70天以上,严重影响猪的生产发育,增加饲料消耗。

仅感染猪,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以7~12周龄猪多发,也无明显的季节性。

消化道是唯一的感染途径,苍蝇带菌4小时,小鼠带菌100天以上,大鼠带菌2天,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和传播者。

(二)临症

不同程度的腹泻,先软后稀,最后拉水样粪,内混粘液或带血。

严重时粪便呈红色糊状,内含大量粘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

体温升高,40~41℃,精神不振,厌食,消瘦脱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乱无光,后期排粪失禁,衰竭,或痊愈或死亡。

(三)防治

痢菌净5mg/kg体重,预防量50g/吨饲料。

其他如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痢特灵均有一定效果。

对发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常取得较好效果。

十一、钩端螺旋体(细菌性)

(一)综述

又称细螺旋体病。

病原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人畜共患。

特征为发热、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性及水肿等。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能感染,其中以猪、牛最易感。

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以幼猪发病较多;无季节性,但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主要经损伤的皮肤感染,其次为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一般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二)临症

发热(39~40℃),大便密结,干硬呈颗粒状,小便浓茶样,幼猪血红蛋白尿(浅红)或血尿。

病猪头部和颈部发生水肿,故名位“肿头病”或“大头瘟”,结膜炎,可视粘膜黄染。

妊娠母猪流产,哺乳母猪发热、无乳。

流产胎儿全身浮肿,皮肤有红斑,肺有黑色坏死灶。

(三)防治

常用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再结合对症治疗,其中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注射和强心利尿,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还可用清热解毒杀菌的中药如板蓝根。

免疫:

钩端螺旋体菌苗,15kg以下仔猪皮下或肌肉接种2ml,成猪3~5ml,间隔7天再1次。

十二、布氏杆菌病(较少,细菌性,人畜共患)

(一)综述

猪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特征为母猪发生流产、不孕,公猪发生睾丸炎。

不分年龄、品种,妊娠母猪最易感,哺乳仔猪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乳汁中普遍带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皮肤、交配、呼吸道感染。

无季节性,多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二)临症

妊娠母猪流产,产后胎衣不下,乳房肿胀,阴道流出粘性、脓性分泌物。

公猪睾丸和附睾炎,睾丸显著肿胀,后期萎缩,失去配种能力。

少数病例关节炎,多发于后肢关节,肿大,囊内液增多,有时关节强硬。

颌下、颈、腹股沟和咽部淋巴结常发生肿胀。

(三)期进行血清学检疫,及时淘汰阳性和可疑猪。

十三、猪皮肤真菌病(真菌)

(一)综述

猪皮肤真菌病又称皮肤霉菌病、表面真菌病、小孢子菌病等,俗称钱癣、脱毛癣、秃毛癣等。

是由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猪的皮肤病的总称。

不分品种、年龄、性别。

也无季节性,但以秋、冬季多见,阴冷潮湿且卫生不良的环境更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临症

头、颈、肩等部皮肤有斑块壮充血、水肿、脱毛、丘疹、水疱、结节、结痂、鳞屑或溃烂等,部分有渗出液或化脓。

病猪表现局部奇痒。

本病一般不引起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

(三)防治

患部先剪毛,再用温肥皂水洗净痂皮,涂擦10%水杨酸酒精或油膏或5%~10%硫酸铜溶液,每天或隔天涂敷,直至痊愈。

也可用克酶唑癣药水、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等外用。

十四、猪瘟(病毒性)

(一)综述

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