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437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docx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提纲

2017年10月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2页;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如此长期、必然有其内在优势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但是,木架建筑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缺陷;其次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6页;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向外悬挑的华栱是短悬臂梁,是斗栱的主干部件。

斗是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栱的作用相同。

6页;单体建筑的构成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

7页;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

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而从高空俯视,屋顶的效果就更好,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

9页;庭院

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15页;(重点)

‘工官’集体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17页;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的岩洞(巢居)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17页;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19页;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

(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

20页;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境内,这是一座建于山丘顶部的,有多重空间组合的神庙。

23页;西周遗址: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24页;瓦的出现是西周

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制瓦技术是从陶器制作发展而来的。

26页;春秋时期日益最求宫室华丽,建筑装饰与色彩也更为发展,秦国都城雍城(遗址在今陕西风翔县南郊)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28页;战国时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

如;齐的临溜、赵的邯郸、另一大城市燕国的下都(在今河北县)位于易水之滨,城址由东西两部分组成。

29页;战国工具

农业和手工业进步的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工具——(斧)(锯)(锥)(凿)等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果技术大为提高,简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色做法。

30页;秦始皇时代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秦始皇陵)

(骊山陵)至今遗址犹存,秦都咸阳的布局是有独创性的。

长城起源于战国时诸侯间相互攻战自卫,秦统一全国后,西起临洮,东至辽宁遂城

木加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劵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西汉末年,长安南郊的明堂壁雍和宗庙遗址仍沿用春秋战国时的高台建筑方法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包夯土台,形成大体量

33页;西汉时都城长安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坛庙)(陵墓)(苑囿)

(西郊)(建章宫)

34页;三国、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石窟)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崇佛,

大兴佛寺开凿(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阙开凿(龙门石窟)

35页;考、简答题

所谓(舍宅为寺)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于是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用于佛寺,而且是原来的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这些佛寺也往往是市民游览的活动场所。

35页;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窑洞型佛寺从印度传入佛教后,开凿石窟寺的风气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最早是在新疆、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西太原龙山石窟等。

36页;石窟中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

一是塔院型、

二是佛殿型、(重点)

三是僧院型

38页;隋朝

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

隋朝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

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负责建造桥匠人(李春)

39页;唐代建筑主要有下列特点;(重点复习)

第一、规模宏大,规模严整,唐朝首都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到了隋唐,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如大明宫麟德殿面积约5000m2,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为面阔一倍的柱网布置,面宽13间、进深29架

是故宫三倍是太和殿五倍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都料)

第五、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石构筑者增多。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42页;宋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具体有几方面的发展;

第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汴京已完全是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

第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教制

《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

《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

《营造法式》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

第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第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华丽是分不开的。

第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第6、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北宋末年徽宗在宫城北营建奢华的苑囿备“花石纲”

46页;北宋末年(宋微宗)在宫城东北营建奢华的苑囿(艮岳)备(花岗石)调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南花异石。

46;辽代留下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唯一的木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47页;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

元代----使宗教建筑异常兴盛。

尤其是藏传佛教(谷称喇嘛教)得到元朝的提倡后,不仅在西藏发展,内地也出现了喇嘛教寺院,如北京西四的秒应寺(白塔)

{尼泊尔工匠尼哥设计建造的}一般寺庙建筑加工粗糙,用料草率许多构件被简化了(减柱法)

(元代)的简化措施除了节省木材外,还使木构架进一步加强了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减柱法虽然由于没有科学根据而失败,但也是一种革新的尝试,可以山西洪洞的广胜下寺和山西永济永乐宫为代表。

48页;明代:

建筑也有了进步,主要表现为:

(重点)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筑也有了进一步,

主要表现为;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北京皇史及山西太原永祚寺、苏州开元寺等处的无梁殿。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尤其是江南一带,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

官僚地主云集,因此园林也特别兴盛。

南京、杭州、苏州及太湖周围。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如门窗、隔扇、天花等都已基本定型。

彩图以旋子彩画为主要类型。

明代的家具是闻名于世界的,这些热带硬木质地坚实、木纹美观、色泽光润,当时家具产地以苏州最著名,苏州的明代家具体形秀美简洁,雕饰线脚不多,构件断面细小,多作圆形,榫严密监牢,能与造型和谐统一。

51页;清朝;

建筑上大体是因袭明代传统,但在下利几方面有所发展;

一、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二、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三、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四、简化单体设计,

五、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54页;(城市建设)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

1、统治机构

2、手工业和商业区

3、居民区,

其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1、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2、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3、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4、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56页;古代都城为了保护统治者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从春秋一直到明清,各朝的都城都城郭之制,连春秋时一个小小的淹君,也有三重城墙,三道城濠。

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二者的职能很明确;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

59页;汉至明清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新建城市

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的扩建。

61页(重点)多选题

洛阳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是(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67页;大兴城的规划大体上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故其规模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和洛阳很相似。

71页;元大都与清明北京的建筑(填空题)重点

(元大都)是以(宫殿)(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因此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于方形。

74页;(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

1、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

四向开门,南面的正面就是承天门(清改称天安门)。

天安门之南还有一座皇城的前面,明称大明门(清改名大清门)。

2、作为皇城核心部分的宫城(紫紧城)位居全城中心部位,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门,城的四角建有华丽的角楼,城外围以护城河。

3、北京全城有一条全长约7.5km的中轴线贯穿南北,

4、内城的街道坊仍沿用元大都的规划系统。

5、北京的市肆共132行,相对集中在皇城四测。

78页;地方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一下四个方面;

1、防御工程

2、水利工程

3、道路与下水道

4、邮驿设施

86页;住宅与聚落

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即农业的出现而形成固定的居民点(聚落);

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非农业的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90页;住宅构筑类型

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

92页;竹木构干阑式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

分布广,主要用于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阑式建筑)

94页;土楼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等

土楼的客家自三国两晋以来以唐宋和明清几个时期为主,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的住宅,土楼的种类、分布与客家民系的分布形态是一致的

96页;啊以旺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

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之一钟,所谓“啊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

96页;毡包;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毡包;主要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筑方式

毡包;搭建方便,构造简单。

97页;北京四合院

答: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其平面不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

四合院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

99页;(填空)(单选)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京城规制缩影。

102页;福建客家土楼【考、简答题】

客家的仙民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因避乱始迁至福建赣水中部土楼虽分布于不同地区,形式和做法上也略有区别,因此在形制上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

第一、土楼以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需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

第二、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第三、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永定客家土楼,堪称客家住宅的典型,永定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

圆楼以承启楼为例。

116页;(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

历史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

116页;宫殿:

(重点)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在

第2、盛行高台官室的阶段

第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117页;唐长安大明宫;

大明宫成为唐朝政治中心所在地。

大明宫位处高地,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内街市。

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

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这组建筑造型雄伟、壮丽,表现了唐朝的兴盛与气魂。

含元殿后为宣政门、宣政殿、殿前庭内遍植松树,殿东西侧院内有门下省、中书省、御史台、待诏院史馆等官署。

121页;明清北京宫殿

现存的北京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宫城称为紫禁城,东西宽760m,南北深960m,周围有护城河环绕。

城墙四面辟门;南面正门日午门,北门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122页;清明北京宫殿(重点)

宫殿内部仍分朝、内朝两大部分,(外朝)主殿(太和殿)供天子登基、颁布重要政令,元旦及冬至大朝会及皇帝庆寿等活动之用,

(太和殿)的(中和殿)是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

(中和殿)用攒尖顶,(保和殿)用重檐歇山顶使建筑体型主次分明,富于变化。

自保和殿后的乾清门以北,就是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其中乾清宫是皇帝正寝,坤宁宫是皇后所居,明嘉靖时,两宫之间又建了一座小殿(交泰殿)于是成了外三殿与内三殿的布局,紧靠乾清宫东西两侧,即为东六宫、西六宫、

126页;坛庙的用于:

(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灵、祖灵繁殖等表示一钟意向的活动仪式的通称。

127页;坛庙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祭祀自然神

第二是祭祀祖先

第三是先贤祠庙

128页;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称为(名堂)的重要建筑物,其用途是皇帝于季秋大亨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

134页;北京太庙

太庙是宗法社会皇权世袭的重要标志,历史朝廷都极重视,致祭很勤。

为了平日尽礼,事死如生,唐代以后还衍化为在宫中设殿供奉祖先神主,明清宫中奉先殿即属此类。

145页;唐乾陵

乾隆为唐高宗李治之陵,在乾县以北,依梁山而建,梁山前有双峰对峙,高度低于梁山,

乾陵墓室藏于梁山中,而利用双峰为墓前双,使整个陵区显得崇高、雄伟,选址极为成功。

147页;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势环抱。

149页;长陵的(恩殿)面积和故宫(太和殿)相近。

殿内有32根楠木柱,直径达1.17m,高12m是现存古代建筑中罕见的。

167页;河北承德外八庙(重点)

承德位于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道上又是清代帝王避暑的地方,自18世纪初就在这里修建离宫,称为(避暑山庄)(普宁寺)(普乐寺)清代统治者修建这庙寺的目的是为了笼络蒙、藏等民族的上层分子,现在(普陀宗乘庙)

198页;北京明、清三海:

含今(北海)(中海)两部分其中北海面积最大。

(南海)统称西苑

201页;清漪园(颐和园)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

204页;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215页;风景建设(重点)

中国古代对自然景观进行艺术加工具体全方位的,除了以人工造景为主的园林和庭院理景外,还有利用自然山水适当进行开发、治理的各种景城,

按其性质与规模可以分为四类;

1、邑郊风景名胜,苏州(虎丘)

2、村头景点

3、沿江景点

4、名山风景区

216页;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以下几个方面;(多选题)

1、礼仪2、宗教3、风俗4、标榜政绩5、开山采石6、崇饰乡里

219页;中国古代风景点中常见的几种意境塑造手法是;

1、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

2、涤我尘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

3、标帜意

226页(建筑意匠)(名词)

就是探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尤其在漫长的社会中,有哪些是相对稳定的、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意识影响了以至决定了古建筑设计的结果,这些影响又是这样转化为建筑的规划与计划过程的。

233页;选址与布局

古人选址时遵守的以六条原则;

1、近水利而避水患

2、这不仅避开河流冲刷

3、交通通畅

4、注意小气侯

5、理想的景观模式

6、有良好的环境主体

257页;模数制与结构体系

中国建筑的模数制集中反映在(营造法式)中以材为组

262页;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建筑下施(台基)最早是为了御潮防水,后来则出于外观及等即制度的需要

大约自南北朝起,依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大体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二类。

1、普通台基

2、须弥座;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

3、踏道;为用以解决具有高度差的交通设施,形式大致可分为阶梯形与斜坡式两种

使用之材料有土、土抷、石、砖、空心砖等。

266页;大木作(名词解释)

这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

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

276页;斗拱(多选题)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二类,从具体部位分又有(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平坐斗拱)和支承在檩仿之间斗拱等。

281页;墙壁

墙壁常用的建筑材料,则有土墙、砖墙、石墙、木墙、扁条夹泥墙等。

283页;庑殿(宋称四阿顶)(重点)

后来成为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式样,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

289页;藻井(多选题)

藻井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于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形)(矩形)(八角形)(圆形)(斗四)(斗八形)等

314页;支摘窗(名词解释)(重点)

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可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

支摘窗多用于宅,窗下为槛墙,墙高一般可按3/10檐柱高定,实际在一尺半~三尺之间。

323页;近代中国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2、在军阀混战和革命斗争高涨的形势下

3、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4、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以南京为政治中心

5、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

6、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

7、早在20世纪初,欧洲新建筑运动已对近代中国建筑发生过影响。

332页;城市建设

通商开埠城市;局部开埠城市不像上海、天津、汉口那样由大的多国租界构成城市主体页不像青岛、大连、哈尔滨那样全城性的整体开放。

335页;近代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

1、租界主体的形成和上海大都市的崛起

2、多功能经济中心与城市的多元结构

上海城区被分割为五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公(共租界)(法租界)(闸北)(沪南)(浦东)

346页;首都计划(重点)(名词解释)

“首都计划”把城市划分为6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以中央政治区为重点,由中央党部区、国民政府区和院署区三部分组成。

349页;居住建筑

近代中国的居住建筑,可以粗分为三大类别;

一是传统住宅的延续发展,

二是从西方国家传入和引进的新住宅类型

三是由传统住宅适应近代城市生活需要

355页;早期石库门里弄逐渐向后期石库门里弄演化。

其主要特点;总平面排列趋向整齐,尽量争取好的朝向;单元平面从(三间二厢)转为(单开间)少数杂有(双开间)后部附屋增加1层或2层,用作小卧室,俗称亭子间;正面前天井围墙高降到二层窗台,通风、采光有所改善;建筑细部开始采用洋式,主要表现在门、百叶窗、砖券、栏杆、楼梯、牛腿等部位。

360页;银行建筑是其中的佼佼者,

(汇丰银行)是(英国)在中国势力最大的一家银行,

393页;乌达克洋行是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乌达克开办的(重点)

进入1930年代后突然转向现代样式,先后设计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

(大光明)

具有美国摩天特征的(国际饭店)和极富现代感的(吴同文住宅)

405页;中山陵方案

以1925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为标志,中国建筑师开始了传统复兴的建筑设计活动,获得头奖的(吕彦直)方案。

411页;宫殿式

这类建筑尽力保持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保持台基、屋身屋顶

423页;自律时期前三十年的建筑发展

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78年底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自律时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三年经济恢复阶段——百年初兴阶段

2、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复兴与探索阶段

3、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再探索与挫折

4、文化大革命阶——全面倒退与局部突破的阶段

427页;三线建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是不合理的,原材料和成品使用地多在沿海,却要运到内地制造再运回沿海使用,(分散)(进山)(隐蔽)以至于进洞等,使不少工厂被再次肢解到相距若干公里的山沟中,运输费大大增加,加上部分文化革命中的指挥者不断用瞎指挥来对待工业生产,浪费是惊人的。

然后它毕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毕竟为西部提供与培养了人才。

(重点)

264页;国庆工程(多选题)

(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及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饭店)(国家剧院)(科技馆)(美术馆)

外国建筑史

8页;金字塔的演化;

这种墓叫(玛斯塔巴)是后来啊拉伯人对它们的称呼,意思是“凳子”

9页;多层的金字塔(重点)

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第三王朝(公元前2780-前2180)的建基皇帝(昭赛尔)的金字塔,大约建于公元前3000年

12页;昭赛尔金字塔;(重点)简答题

虽然刻意制造这种神秘境界,金字塔的艺术表现力主要在于外部形象,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这时古埃及人还保留着族制时代的原始拜物教,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

早期的皇帝崇拜利用了原始拜物教,皇帝被宣扬为自然神,于是,通过审美,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皇权的念碑。

在埃及的自然环境里,这些特征就是宏大、单纯、稳定,这样的艺术思维是自觉的、原始的、金字塔就带着强烈的原始性,仿佛是人工堆垒的山岩,混沌末凿。

它们因此和尼罗河三角洲的风光十分协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同其壮阔。

15页;太阳神庙: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

一个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另一个内部的,是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喑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

17页;(卡纳克)和(鲁克索)的神庙建筑

22页;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两河流域的建筑大体可分为两个类型;幼发拉低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和上游的。

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

后巴比伦被波斯帝国灭亡。

 

23页;山岳台

山岳台当地居民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他们认为山岳支承着天地,神住在山里。

山是人与神之间交通的道路,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雨从山里来,山水注满了河流。

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

25页;琉璃砖

土坯墙的保护和建筑物的彩色饰面因为有了琉璃砖而大大提高了一步。

主要建筑;琉璃饰面上有浮雕

例如;巴比伦的主要城门、伊什达门的装饰(琉璃门)(重点)填空

33页;古希腊文化的前期有一个爱琴文化

克里特大约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克里岛上的国家统治爱琴世界达数百年之久,最重要的是克诺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