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7857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docx

建筑设备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设备施工与识图》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5603010108

课程名称:

建筑设备施工与识图

课程类型:

选修

课程属类:

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学分:

4

计划课时:

60学时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制订时间:

2011.10

职业资格:

施工员、资料员

开课部门:

建筑工程系

制订:

建筑设备课程组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杨清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建筑设备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领域选修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专业(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供暖工程、通风工程和空调工程的系统组成,了解常用设备,了解一般建筑给排水工程、供暖工程、通风工程和空调工程的识读方法。

(二)课程定位

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

建筑制图与识图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

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将密切相关的实训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

同时根据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本课程对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坚持把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坚持重点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理念。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坚持走工学结合之路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我们对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行知识内容分解,并按能力指标要求对原相关知识系统进行重构,把建筑设备课程内容进行解构。

同时在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背景下,我们将知识模块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规律,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建小型学习单元,设计学习情境。

3.坚持按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中体现职业性要求。

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工作任务要求,分析构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

课程设计中体现实践性要求。

课程内容设置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同时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实行工学交替,开展项目法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情景设计。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掌握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安装程序与安装的基本技术要求;

2.掌握建筑室内供暖系统的组成、安装程序与安装的基本技术要求;

3.掌握建筑空调系统的组成、安装程序与安装的基本技术要求;

4.了解建筑通风系统的组成、安装程序与安装的基本技术要求;

(二)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按照建筑室内给排水工程、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进行施工的能力;

2.具有根据安装工程施工图,进行选择、使用常用施工机具和设备的能力;

3.具备根据安装施工图使用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图集的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土建施工员、安装施工员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模块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识图模块

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以及常见到给水方式;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建筑给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给水附件、水表;给水升压设备;水泵、水箱、气压给水设备;给水平面图,系统图、安装详图的识读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排水方式,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管网布置与安装,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则,排水管道的敷设,排水管道的安装;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除方式,屋面雨水内排水管道的组成;排水平面图、系统图安装详图的识读。

项目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

掌握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熟悉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熟悉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作用和基本布置要求;熟悉常用给水设备性能。

掌握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熟悉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了解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则;具备简单民用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建筑供暖工程图的识图模块

供暖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供暖散热设备的类型及辅助设备

;供暖设备和管道的安装要求

;识读采暖工程图。

项目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

掌握供暖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熟悉供暖散热设备的类型及辅助设备;了解供暖设备和管道的安装要求;初步具备识读采暖工程图的能力。

建筑通风工程图的识图模块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组成;通风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控制装置;高层建筑的防烟和排烟措施;识读机械通风工程图。

案例教学法

项目驱动法

了解通风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了解高层建筑的防烟和排烟措施,掌握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管道的安装要求,常用设备作用和安装要求。

空调安装工程图的识图模块

空调系统的分类;空气处理和消声减振设备;空调房间的建筑布置和建筑热工要求;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空调冷源及制冷机房;存在的问题和前沿研究的焦点

项目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掌握空调系统的分类;了解空气处理和消声减振设备;掌握空调房间的建筑布置和建筑热工要求;了解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空调冷源及制冷机房;具备简单空调安装工程图的识读能力。

 

 

 

 

(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模块

学习情境

子学习情境

(项目载体)

主要内容

学时

分配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识图

建筑给水

施工图

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以及常见到给水方式

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以及常见到给水方式;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建筑给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给水附件、水表;给水升压设备;水泵、水箱、气压给水设备;给水平面图,系统图、安装详图的识读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排水方式,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管网布置与安装,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则,排水管道的敷设,排水管道的安装;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除方式,屋面雨水内排水管道的组成;排水平面图、系统图安装详图的识读。

2

建筑给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

2

给水附件、水表;升压贮水设备

2

建筑给水施工图的组成和识图要点

4

建筑排水

施工图

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排水方式

4

排水管网布置与安装,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则

2

建筑雨水

排水系统

建筑给水施工图的组成和识图要点

4

建筑消防

给水施工图

建筑消防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2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识图要点和读图实训

4

建筑供暖工程图的识图

供暖工程图

供暖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供暖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供暖散热设备的类型及辅助设备;供暖设备和管道的安装要求;识读采暖工程图。

2

供暖设备和管道的安装要求

4

建筑供暖施工图的识图要点和读图实训

4

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和辅助设备

散热器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4

供暖系统辅助设备的作用

2

建筑通风工程图的识图

建筑内通风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组成;通风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控制装置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组成;通风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控制装置;高层建筑的防烟和排烟措施;识读机

械通风工程图。

4

机械通风工程图的组成和识图要点

4

空调安装工程图的识图

空调房间

空调房间的建筑布置和建筑热工要求;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空调系统的分类;空气处理和消声减振设备;空调房间的建筑布置和建筑热工要求;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空调冷源及制冷机房;存在的问题和前沿研究的焦点

4

中央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的分类;空气处理和消声减振设备

2

空调冷源及制冷机房

2

中央空调工程图的识图要点和读图实训

4

总学时

60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定位于实践活动,理论作为实践的辅助,以够用为度。

教学手段上引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用动画或实物来演示原理或系统。

教学环节设计成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和信息获得量都得到了提高。

每一个学习模块完成后,带领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职业岗位急需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方式。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考核要求: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统一、教学与培训统一、教学与考证统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用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二)师资条件

教师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40岁以下的教师应学习过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并最终应具有研究生学历。

学完本专业本科的全部课程,专业基础扎实,对本学科的新成就有所了解,并在其中一两个方面有一定造诣;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理论知识,掌握教学规律;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如教学设计能力、授课能力、板书能力、运用普通话教学的能力等;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数据库、教育网站、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七、参考书和其他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出版社,吴根树.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8.

[2]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刘昌明等.建筑设备[M].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同济大学出版社,刘传聚.建筑设备[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