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8470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docx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缄默(jiān)窥探(kuì)弥漫(mí)衰草连天(shuāi)

B.过滤(lǜ)龟裂(guī)沙砾(lì)层峦叠嶂(zhàng)

C.骨骼(gé)连翘(qiáo)沟壑(hè)销声匿迹(nì)

D.地壳(ké)潮汐(xī)追溯(sù)风雪载途(z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农谚隧道冰雪融化偏然归来

B.稀疏咀嚼诸如此类难以值信

C.覆盖蔓廷目空一切旁若无人

D.致密劫难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条小道极为隐蔽,路况也复杂,当年是谁开了它,为什么要开辟它,都是不解之迷。

B.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C.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郑州市某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B.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D.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4分)()

A.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B.“是一只老鼠。

”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C.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

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

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6.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4分)()

A.《大自然的语言》中竺可桢简述了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B.《恐龙无处不有》是法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

C.《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征等的介绍,论证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事实。

D.《大雁归来》主要向读者介绍大雁迁徙的特性与规律和人类的关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大雁这种美丽、聪明、可爱的鸟,含蓄地谴责人类对鸟类的伤害,呼吁人类珍惜和保护鸟类,让它们与我们共同享有有美丽的大自然。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某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仪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

“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7.“低碳生活”指。

(2分)

8.请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4分)

9.在以“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80字左右)(4分)

三、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0-14题。

(17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里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所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发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③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0.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11.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2分)

12.结合第④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13.结合第③、④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6分)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发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

作用: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

作用:

14.阅读第⑥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

2016年3月15日,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4:

1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接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

而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

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赢了比赛开心吗?

”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各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

严格地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

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来建造仿生智能机器。

当然,要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

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文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万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

无论是制造原件通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器需要制成不同的类型。

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得像神经细胞那么小。

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

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选文有改动)

15.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与人有哪些区别。

(3分)

16.文章第④段加点词“最”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17.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8.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之后,同学们很是担忧:

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

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4分)

四、作文(40分)

1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题目一: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

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

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C【解析】A项中“窥”应读“kuī”;B项中“龟”应读“jūn”;D项中“壳”是一个多音字,“地壳”中的“壳”应读“qiào”。

C项全部正确,故选C

2.D【解析】A项中“偏然归来”应为“翩然归来”";B项中“难以值信”应为“难以置信”;C项中“蔓廷”应为“蔓延”。

D项全部正确,故选D。

3.D【解析】“洗心革面”意思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D项中比喻彻底悔改,不符合句意。

4.D【解析】A项搭配不当,“采取”应改为“开展”;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将“在……中”删去;C项句子杂糅。

5.D【解析】D项中“三四里”表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6.B【解析】B项中阿西莫夫为美国科普作家。

二、(-)7.“低碳生活”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8.示例:

①今天你低碳了吗?

②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④低碳,让生活更美好。

9.示例一:

“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

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最美好的家园。

示例二: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方式的无节制,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今天,我们必须低碳!

三、

(一)10.

(1)“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象。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11.“许多”是“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

“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2.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农业)的重要意义。

13.

(1)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用: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

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说明方法:

作比较。

作用:

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手段)的特性

14.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15.①智能机器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

②智能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它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

(或:

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

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

)③智能机器只是模仿人类的某项功能。

16.不能删去。

因为“最”表示程度,起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人脑复杂、神奇的程度之深,进而说明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之大。

删去后,就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两个“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7.列数字。

通过列举制造一个仿生机器人所需的处理器、信息中转器的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制造仿生机器人的难度之大。

18.示例:

同学们,人工智能是人赋予的,所以不必恐慌和害怕。

同时科学家也会意识到安全性的问题,给它装上类似“阀门”的东西,控制它去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

所以我们应该为人工智能的进步高兴,它并不是洪水猛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