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8832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docx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青蛙写诗》

姓名

工作单位

研究院学校

年级学科

一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

该作品通俗易通、朗朗上口,作家运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

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

全诗共5小节,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做事的情景。

第一小节写青蛙受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

第二至四小节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的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第五小节写青蛙的诗写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

本课提供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找到它们与3种标点符号的相似之处。

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

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2、会写“下、个、雨、们”4个生字。

3、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培养语感。

4、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能读出节奏感。

教学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班学生51人,对生字的识记良莠不齐,悬殊比较大;字形简单的生字容易认识,稍有字形复杂点的生字则需要反复识记。

而且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正处于提高的水平,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更好的进行教学,依据儿童心理特点,预习设计为:

1、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扫清生字障碍,利用拼音进行生字的识记,把学会的生字制作成卡片。

3、进行课文的朗读,有基础的孩子可以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

孩子们快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看看谁聪明能猜出来。

我是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谜底:

青蛙(拓展青蛙的有关知识,检查预习情况)

听雨声(音频)呀!

下雨了!

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

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出示: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

“我要写诗啦!

2.设疑导入:

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

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

同时强调: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

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

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

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3)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

“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4)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写”“诗”“点”“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灵活巩固认读。

(小老师领读并组词,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班内竞赛抢读,猜一猜读。

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

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

都有谁来帮忙了?

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5)导学:

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

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预设:

过:

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

组词:

过去 过来 过年

给:

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

组词:

送给 给你

当:

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当。

当是一个多音字。

(6)导学:

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

一串水珠。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

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③运用:

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

(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7)谜语:

门外有人——们。

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

(8)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以”字。

(9)导学:

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①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小蝌蚪——,水泡泡——。

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②导学:

这些都叫标点符号。

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

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③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

(?

;!

)(课件播放:

标点符号歌)

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

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

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指名读第5小节。

其他同学要思考:

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

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小蝌蚪,学生认读生字,读正确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

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

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

(先自由练读,再齐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

(提醒书写姿势。

“三个一”。

3.引导欣赏:

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

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

2.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预设: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演示:

青蛙图)引导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字词:

写诗、雨点儿、我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你、当心、我们、成了。

(2)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

4.生字回文,整体感知。

5.导入:

还记得你上节课结束时的疑问吗?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决这些“?

”吧!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

快听:

嘀嗒,嘀嗒……什么声音?

(下雨了)是啊!

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

(指生读句子: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你感受到了什么?

(雨下得很小。

)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

生1:

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

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

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

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

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

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

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

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

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

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

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

(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

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5)导学:

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

(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

多有趣啊!

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

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

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

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

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

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6)引读:

是啊!

多有趣的对话呀!

多好的朋友啊!

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

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

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的背下来。

3.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导学:

多有趣的诗歌呀!

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

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4.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

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

(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

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

这个字是拟声词。

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

“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

雨天的景色多美呀!

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

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观察,自主书写

1.指导书写“雨”字。

2.导学:

观察这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

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3.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

4.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5.用投影把写得好的展示给大家看。

6.观察“个”字,自己尝试写一个。

7.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

(重在发现优点,鼓励。

四、背诵课文,总结全文

1.学生参看板书练习背诵课文。

2.齐声背诵课文。

3.师生谈收获小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学生根据谜语猜出来是青蛙。

分散学习生字“写、诗”

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

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拼音进行生字词的清扫,尝试的朗读课文,进行生字的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本着这一原则,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与同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最后班内汇报学习成果,使学生体会到自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学生先是集中学习第一小节,学习生字“点、要”,再合作探究学习其余生字。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字词句的方式拓展,并且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积累,进行记忆方法的传授,如果学生有个别表达不上的,可以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本文生字较多,随文识字的形式降低了学生认字的难度。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

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识字教学的实效。

指导写字

学生依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书写,有可能个别学生在落笔的情况上不够准确,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

在书写展示上,可以针对写的不够好的同学,进行展示,在表扬的基础上,指导书写欠缺的地方。

低年级的写字指导至关重要。

本环节在写字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侧重。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们”是难点,它是唯一一个合体字,所以在指导时重点指导“们”字,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发现合体字的书写规律。

“下”字笔画较少,而且对于独体字的书写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不作为重点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同时在指导书写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

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体验,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给予“笑脸”鼓励,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有可能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自己留作业,则采用“手拉手”的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还有可能学生懒惰不想留作业,则采用自愿,或者互相留的方式。

注意第二天一定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促进孩子能自我学习。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学生回顾读懂的内容,并对没有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和问题意识,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改变以往的老师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在开火车复习生字的环节,肯定会有孩子不能夯实生字的认识,则不能轻视、挖苦,要引导学生再次识记,帮助巩固。

一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强,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帮助强化复习字词,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通过回读课文,不仅巩固生字词,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知识间的联系,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抓住学生心中的疑问,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学生的观察能力会有,只是注意力欠集中,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在朗读中,培养孩子的语感。

本环节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

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适度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孩子的灵性。

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青蛙做了这首美妙的诗,被小动物们知道了,它们今天也来了,看看都谁来了,我们来认识认识,听一听。

(课件播放声音,学生连线)

2、小羊 小鸡 小猫 老鼠 公鸡 鸭子 老牛 小鸟

3、叽叽 咩咩 哞哞 喔喔 喵喵 嘎嘎 吱吱 喳喳

4、根据要求填写表格,看看你能得到几朵小花!

笔顺

共有

()画

组词

全对画

一朵花

5、把这些字带回家。

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

三拼音

前鼻音

后鼻音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青蛙写诗

小蝌蚪(图片)——逗号(,)

水泡泡(图片)——句号(。

一串水珠(图片)——省略号(……)

?

?

呱呱  呱呱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